老人與海為什麼反復描寫孩子哭
A. 老人與海中對小男孩的評價
一、小男孩是老人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慰藉
「小男孩」貫穿了整本小說,開篇與結尾是小男孩的的確的、真實的出現,而在小說的中段,也就是老人在大海上孤獨奮戰、漂泊的時候,「小男孩」則出現在了老人的心中,或者說出現在他的信念之中。
男孩的出現是這樣早,在文章開篇的第一段里,海明威就這樣寫道:「頭四十天里,還有一個男孩跟他在一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捉上一條魚……於是男孩聽從了他們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條船,頭一個禮拜就捕到了三條好魚。」這里提到男孩一離開老人,就捕到了三條好魚,這對老人來說是多麼大的一個諷刺,似乎從反面在證實他的確是「倒了血霉」,或許老人能一直堅持到八十五天,一定程度上也有著想要給男孩(抑或還有他的父母證明),他依舊是那個強悍的男人,那個技術夠高明的漁夫的想法吧!「我告訴那個男孩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他說『現在是我必須證明這的時候啦。』」這難道不是老人出海的動力之一嗎?
在追捕大魚的艱苦過程中,他通過假想男孩在他身邊時可能會做的,對他的照顧與幫助,來緩解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苦痛。當老人剛見到大魚開始著手捕捉的時候,「然後他說出聲來,『但願那男孩在就好了。可以幫幫我,讓他見識見識這種光景。』」當老人的因過度用力而手抽筋的時候,「要是那男孩在這兒,他可以給我揉揉胳膊,從前臂一直往下揉,他想。」當釣索勒進他手裡的傷口時,「如果男孩在這兒,他會用水打濕這些釣索卷兒,他想。是啊,如果男孩在這兒。如果男孩在這兒。」我們可以清楚地覺察出在出海捕魚的過程中,老人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話就是:「但願那男孩在這兒就好了」。這句話彷彿有著巨大的能量與魔力,如同武俠小說中出鏡率最高的幼稚金創葯一樣,撫平了老人心中的傷口,又如同強力膠把老人這顆已經被許多針扎出了一個個泄氣孔的氣球一一補好。一向以惜墨如金而聞名的海明威竟然在這里花費了如此之多的筆墨來一遍又一遍地不厭其煩地重復老人對孩子能在他身邊的渴望!這顯見男孩之於老人的重要性。
除了平復創傷,小男孩還給老人以精神上的支撐與行動的動力。當他在與鯊魚搏鬥的時候,老人的心中出現了倦怠與無力感,但他一想到離陸地已經不遠,馬上就能回家時,他的心中又充滿了能量!當時他是這樣想的:「我現在離陸地不會太遠,他想。我希望每人為此大大地擔心。當然啦,只有那男孩會擔心。但我相信他一定會有信心。」是啊,是男孩對老人的信心,使他還能爆發出最後的那點力量!當老人拖著疲憊的身軀、滿手的傷痕以及那條巨大的馬林魚骨架,倒在自己的床上時,他與馬諾林有這樣的一小段對話:
「它們把我打垮了,馬諾林。」他說。「它們確實把我打垮了。」
「它沒有把你打垮。那條魚可沒有。」
「對。真是這樣。那是後來的事。」
小男孩的一句真摯的肯定,又讓老人在他說「它們把我打垮了」時的那種失落與失望的情感中又找到了一絲溫暖與力量,讓他在這次失敗的捕魚經歷後又開始夢見獅子。
二、小男孩身上蘊含著女性的象徵
這也是我個人認為小男孩這個形象值得玩味的地方。因為我認為,小男孩身上兼具了從老人聖地亞哥身上繼承到的男子的英雄氣概以及一種柔和的母性光輝。我們都知道,在這部小說中是沒有一個女性形象出現的。但是,這部小說讀起來卻不是那麼冷硬,這便是源於馬諾林與老人之間那種種情愫。或者說,馬諾林身上具有那種溫和的偏女性化的氣質。我們從開篇與結尾小男孩出現的部分便能很明顯地感覺到。
書中有一個細節,是在出海的前一天,男孩跟著老人走進他的窩棚中出現的。那個窩棚的牆上一度掛著一幅他妻子的著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來了,因為看了使他覺得太孤單。這是書中提及的唯一的女性,然而卻是過世的。而此後,是這個小男孩在照顧著他。那麼小男孩現在對老人貼心的照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是就可以看成是他妻子(只是以一個女性角色出現,而沒有上升到愛人的層面看)對其照顧的一種延續呢?
開篇的時候,在老人的窩棚里,男孩與老人那段關於吃飯撒網的對話以及結尾處等老人順利返航後男孩在床邊照顧老人,端茶遞水,尤其是最後老人繼續沉睡,而「男孩坐在他身邊,守著他。」這感覺難道不覺得有種女性化的成分在嗎?實際上,從孩子對老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上來看,從老人在困難和孤獨中對孩子的需要和渴望上來看,從孩子對老人的飲食起居等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上來看,從孩子因為老人受傷的手因為老人所受的苦而哭泣不止上來看,也從他在老人熟睡時在旁邊看護著老人這一特寫鏡頭上來看,孩子對老人是帶著著一種散發著溫柔的關心他的女性特徵的。
而結尾處的那段老人與孩子的長對話,它既寫了男孩沖破父母的束縛,勇敢剛強地決定要和老人一起改進漁船設施,一起出海捕魚,又寫了男孩對老人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覺得這是將馬諾林身上那種男子漢的硬朗的氣質與代表的些許女性化的一面很好地糅合在一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