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總因為孩子的事焦慮

為什麼總因為孩子的事焦慮

發布時間: 2024-10-26 06:37:57

❶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閑下來而感到焦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攀比心理占據著,家長們更累更焦慮,看到同事、鄰居家孩子學習成績好,文憑拿的高,就感覺自己壓力大,拚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布局去做。讓孩子隨著家長的意思而前行。未來社會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沒有一個高素質的受教育者以後將不是一個合格的公民,他自己未來的生活質量也會很低。因此,現在孩子讀書,家長,家庭,學校,社會都賦予了學生更重的負擔,更大的壓力。因為學業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生活品質,所以,學生焦慮,老師焦慮,家長們更焦慮!

❷ 做了媽媽以後為什麼會常常覺得焦慮焦慮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做了媽媽以後為什麼會常常覺得焦慮?很多新手媽媽在做了媽媽以後會表示心累,甚至會經常感到焦慮。之所以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每個人的原因也都不太一樣,但是引發焦慮的最主要原因一定是來自於孩子。那麼做了媽媽後的焦慮主要來自哪些方面?我認為做了媽媽以後之所以會常常覺得焦慮,主要是因為孩子以及因為生育這件事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而焦慮,焦慮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身份的轉變讓媽媽們不適應

對於很多女性來說,結婚並不是改變自己生活的一個要素,生育才是。生孩子以後,身份的轉變會讓很多新手媽媽們不適應。從一個有少女心、無拘無束的小女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小孩的媽媽,這多多少少會讓她們感到不適應。畢竟做了媽媽以後要肩負的責任變得太多了,她們擔心自己做不好媽媽,擔心自己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因此會覺得焦慮。

歡迎各位留言對這個話題發表看法。

❸ 父母一直為孩子焦慮怎麼辦

中國家長的「焦慮病」,是時候該治一治了。心理學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育兒焦慮,則是父母對孩子成長不確定性的擔憂。

為了消除這種擔憂,父母總是忍不住要為孩子設計人生,報名各種補習班,禁止孩子玩游戲,還要求孩子不能有絲毫偏離。

別把「野貓」當「老虎」

有些父母,先是焦慮孩子說話晚,

孩子會說話了,又焦慮孩子沒禮貌;

孩子有禮貌了,又焦慮孩子不會拼寫;

孩子會拼寫了,又焦慮孩子在班上不主動發言

總之,前面的焦慮剛消失,後面的焦慮便接踵而至。

焦慮有益還是有害,關鍵在於度——焦慮程度要與事情的危險程度相匹配。

老虎會吃了你,非常危險;狐狸會吃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野貓會偷你家的魚,當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就彌補了。

面對這三種危險,你的焦慮水平應該和它們對你造成的威脅相匹配:對老虎產生的焦慮最多,狐狸次之,野貓最少。

我曾看到一個故事,有位女生給在國內的父母寫信說:

爸爸媽媽,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最近還交了男朋友。

他雖然只是初中畢業,沒有工作,但是沒關系,我向同學借錢給他用,因為真愛是無價的。

他比我大19歲,對我就像對女兒一樣疼愛,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有時候不開心了會打我,但我不會怪他的,因為總是我先惹他生氣的。他有很多愛好,比如滑雪。

我們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兩條腿都摔斷了。所以,我現在是躺在醫院里給你們寫這封信……

好了,其實前面說的都沒有發生,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沒有交男朋友,身體也很好,只是這學期有一門功課沒有及格。

顯然,這位女生是怕父母對她有門功課不及格大發雷霆或者過於擔心,虛構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場景。

先嚇一下父母,等父母擔心到了極點,才說出她真正遇到的問題。

這時,她的父母肯定已經發現,功課不及格這個以前他們非常擔心的問題(野貓級別),與女兒生命有危險、摔斷了兩條腿、被老男人騙相比(老虎級別),其實算不上什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大多數問題,只屬於野貓級別。

從長遠看並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

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對你安排的興趣班沒有興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場上打了一架……

如果你對一些影響不大、可以逆轉或者大幅減輕後果的問題,焦慮得好像生死攸關、前途命運在此一舉。

這些過度焦慮,就是自找的。

為孩子做選擇時,別忽視「機會成本」

我兒子今年6歲,家長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

「現在小學都有要求,入學時必須認識100個字,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幼小銜接必須要做啊,一起拼個班吧。」

這時,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掃興的那個,這個也不報,那個也不學。

於是,就有家長來勸我:「藝多不壓身,又不損失什麼,對不對?」

還真不對。

孩子損失了其他選擇的機會,付出了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要放棄的其他東西的最大價值。

一般來說,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在做選擇時也會本能地考慮機會成本。

比如,有人向你求愛、你會比較下其他潛在的追求者;你去找工作,收到公司offer,還會再看看有沒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

可一到育兒這件事上,父母就沒那麼理性了。

英語、識字、數學,哪個不重要?還有手工、鋼琴、少兒編程,不都應該學嗎?但孩子的時間有限,你得確認在有限的時間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從長遠看,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麼?

自主性、社交能力、創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書本知識和考試能力的作用小,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時間和機會。

孩子本可以用上輔導班的時間自由玩耍,家長眼中的「瞎玩」,其實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做決定。

如果一個孩子整天被家長安排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又要聽老師指揮,怎麼可能發展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這些時間在操場上、公園里和小夥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

既可以鍛煉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哪怕就是發呆,也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靜修創造力。

因為人發呆時大腦並不是就關機休息了,而是啟動了「默認模式網路」,這個「網路」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為什麼家長在投資、求職的時候都能考慮機會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就對各種「能力提升機會」喪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機會成本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對孩子未來的過度焦慮,使他們對各種機會的實際成本和真實收益無法做出理性判斷。

可以互相比較,不能以偏概全

我兒子上幼兒園時,一位同班小朋友的家長對我說:「我家孩子太差了,沒有一點兒競爭力。」

這個小朋友非常活潑可愛,我很奇怪家長為何會說她太差:「她怎麼太差了?我覺得她不比別人差啊。」

這位家長掏出手機:

「你看看,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畫的畫,多生動!我家孩子現在只會畫圈圈!

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寫的日記,都會寫這么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現在只會寫自己名字!

還有這個視頻,和她一起學鋼琴的孩子彈的,才5歲巳經彈得這么好了。我家孩子呢?一叫她上鋼琴課就像要殺了她似的!」

「你說的好像不是同一個孩子吧?你讓自己孩子和畫畫最好的孩子比畫畫,和寫字最好的孩子比寫字,和彈鋼琴最好的孩子比彈鋼琴,當然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啦。」

「不這么比還怎麼比?難道和不會畫畫的比畫畫、和不會寫字的比寫字、和不會彈鋼琴的比彈鋼琴嗎?那不成了阿Q了嗎?」

「當然不能那麼比,你得和大部分人比啊。」

這位家長就是犯了取樣偏差的錯誤,也就是以偏概全。

她在找老公時,不會拿自己的老公和馬雲比財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愛因斯坦比智商、和C羅比身材,因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卻特別容易把不同孩子的優點集合到一起,成為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和夢中情人一樣虛幻的人物。

要知道,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相當於要讓孩子一個人打贏全世界。

這公平嗎?孩子受得了嗎?

這樣不客觀的比較,只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毫無裨益。

這些錯誤,你在找老公或者買車的時候不會犯,為什麼在孩子身上就會犯呢?

因為你太焦慮了。

當你對孩子的未來過度焦慮時,會反復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寧可往上比過了頭,也不能往下比鬆了勁。

孩子的大部分缺點,

都符合心理發展的規律

有些家長的心態比較開放,不和別人比較,沒有一定要讓孩子出人頭地或者達到父母的預設目標的想法,可他們仍然焦慮。

為什麼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家長的心裡話——

1. 抱怨不聽話

「我就沒見過這么不聽話的孩子!

不許他吃零食,他偷偷吃;不許他看電視,他偷偷看。現在還學會了說謊,明明偷吃了薯片,還在口裡嚼呢,竟面不改色地說『我沒吃啊』。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啊!」

2.抱怨性格內向

「他明明認識這個小朋友,都走到人家旁邊了,就是不和人家打招呼。

都拿起人家的樂高一起玩了,就是不敢和人家說句話。

這可怎麼辦哪?內向的孩子多吃虧啊!」

3.抱怨不愛學習

「我家孩子一點兒毅力都沒有,無論什麼特長班學了一兩次就不願意去了。

唯一最感興趣的就是玩游戲,手機奪也奪不下來。

這將來上學了,難道也要把他送去電擊治網癮嗎?」

其實,這些家長不僅不用焦慮,反而應該恭喜自己:孩子是我親生的,不是機器人生的!

請你想像一下:

如果孩子3歲就能捧著《唐詩三百首》反復吟誦,4歲就坐在桌前做數學題;

你給他報興趣班,他就歡天喜地地練到鋼琴五級、圍棋九段;

你讓他不吃薯片,他就不吃薯片

那你生的還是人類寶寶嗎?

其實,這些貌似很嚴重的「缺點」,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不了解孩子社會性發展的規律。

比如,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並不是因為性格內向,發展心理學稱其為「平行游戲階段」,是從單獨游戲到社交類游戲的過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再比如說謊。

2-4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快速發展,但還分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想像。

所以,當看見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說「我沒吃」時,並不是孩子在說謊,而更可能是在想:「糟了,我希望媽媽沒看見我在吃薯片。」於是就脫口而出:「我沒吃薯片。」

孩子並不是要故意騙你,而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願望。

再過一段時間,孩子或許會說更能自圓其說的「謊」了——

你也應該暗自慶幸,因為這說明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提升了,能猜到別人的想法,開始和你進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智力競賽了。

我當然不是鼓勵、縱容孩子說謊,只是想勸慰各位父母,天底下沒有從來不說謊的孩子。

尤其在孩子心理發展的早期,說謊是正常的,因為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謊。

孩子就應該不理性、很貪玩

兒童的大腦發育有個特點。

主管情緒的那部分發展得很快,所以孩子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一點兒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決策、抑制沖動)的那部分發展很慢,要到20歲以後才發育成熟。

所以,孩子做事蠻不講理、撒潑耍賴,不是因為他本性頑劣,更不是要故意和你對著干,而是因為他的理智腦尚未發育成熟,沒有能力對各種沖動進行衡量與抑制。

要求幾歲的孩子嚴謹自律、懂事講理,和孩子剛學會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一樣,都屬於拔苗助長,危害極大。

其次,孩子其實是最愛學習的,因為人類是最依賴學習的一種動物。

人類不像小馬,生下來就會跑,也不像小老鼠,出生一周就能自己找吃的。

人類寶寶生下來只會吃奶、哭和睡覺。

而人類最主要的生存優勢——強大的大腦,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學習則是促進大腦發育的必要手段。

所以,人類大腦天生就進化得非常鼓勵學習。

既然進化鼓勵學習,就應該讓我們非常喜歡學習才對,為什麼今天一說起學習,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學習是苦差事」呢?

因為學習的方式改變了。

大腦的學習方式是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幾萬年前老祖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打獵、採集、求偶,而非現在的寫字、編程、彈鋼琴、學英語。

所以,凡是與遠古時期相關的生活方式,大腦就比較喜歡,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們大多熱衷於爬樹、游泳、玩泥巴、過家家,還有傻乎乎地到處瘋跑——

這些其實都是在學習如何解決遠古時期作為一個成年人要面對的問題。

就在這瞎玩、亂玩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在迅速發育,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體系在快速搭建。

我們不必改正孩子所有的缺點

我的孩子做作業拖延時,我就想起我自己,在寫這本書時也是各種拖延;

孩子在彈鋼琴遇到一個挫折就要放棄時,我就想起我自己,在研究中遇到一個阻礙就輕易放棄了;

孩子在我們不給他買玩具而哭鬧時,我就想起我自己,為了多年前未達成的一個心願,至今耿耿於懷·····

區別只是在於,我比孩子的能力更強,所以他遇到的那些困難,在我看來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不就這么點兒作業嗎?這一段鋼琴是有點兒難,但一小時的功夫你都下不了嗎?一個玩具就哭鬧成這樣,你還有沒有出息?」

當我遇到寫書、研究這些問題時,我不會這么責怪自己,卻未曾想到作業、鋼琴、玩具對於孩子的挫折,一點兒不比寫書、研究、舊日遺憾對我的挑戰小。

如果我可以輕易地原涼自己,為什麼不能原諒孩子呢?

你不會有完美的人生,也就不該奢望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一方面,這是大自然的奇妙設計。

更重要的是,他是你親生的。

07

把孩子視為「薛定諤的狗」

邪惡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想像出一隻充滿暗黑能量的盒子,裡面關了一隻無辜的貓。

這只盒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有一半的可能會觸發一個機關,把貓殺死。這只貓現在到底是死的、還是活的呢?

不知道。

如果一定要問,答案是「既不活也不死」,或者說「既活又死」。

但如果你打開黑盒子,你會看到這只貓要麼是活的,要麼是死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去碰(觀察)這只貓,它有兩種可能性同時存在,但如果你去碰(觀察)它,它的狀態就坍縮為一個了。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怎麼就慢慢長成了那個淘氣鬼?怎麼就變成了一個穩重、負責、努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薛定諤的狗,就是育兒中最神奇的一點——

你的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未來可以成為各種狗(銷售狗、程序狗、護士狗、科研狗、創業狗......),但最終,他只會成為一種狗。

當然,他也可能成為一條「斜杠狗」(斜杠青年,擁有多種職業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譯成人話就是:

你的孩子有無限多種可能的人生,但最後在現實中,他只會走一條人生之路。

你要面對的只是一個薛定諤的狗,而不是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面對的是生死問題。

薛定諤的狗要面對的,不過是方向問題。

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不喜歡金融、計算機,卻喜歡畫畫?這些問題都不影響其人生的本質。

哪一種更好?真的很難講。

也許在你眼中,獵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寶寶也許不這么想。

無論哪一種人生,都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歡樂。而這些選擇,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沉重。

更何況,不管你怎樣焦慮,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

那麼,為什麼不擁抱這個不確定性呢?

所以,請放下你的焦慮,讓孩子去做一隻薛定諤的狗。

讓TA去體驗探索未知世界的驚奇,讓TA去感受在不斷地試錯與校正中完善自我。

熱點內容
為什麼眩暈症治一年了眼睛還迷糊 發布:2025-01-11 21:38:37 瀏覽:512
為什麼淘寶內存卡價格差距這么大 發布:2025-01-11 21:36:49 瀏覽:679
外國女人為什麼戴銀手鐲 發布:2025-01-11 21:26:13 瀏覽:27
為什麼壓縮文件打開有很多層 發布:2025-01-11 21:26:09 瀏覽:989
為什麼男孩子睡覺要抱著女孩子 發布:2025-01-11 21:26:00 瀏覽:80
女生說為什麼有了孩子不理我了 發布:2025-01-11 21:12:06 瀏覽:789
為什麼微信加回來還有背景 發布:2025-01-11 21:05:09 瀏覽:69
為什麼吃東西後很不舒服 發布:2025-01-11 21:02:38 瀏覽:637
微信視頻的時候為什麼會閃 發布:2025-01-11 20:57:12 瀏覽:481
為什麼剛剛煲好的湯不好喝 發布:2025-01-11 20:53:13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