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小孩子會聽覺屏蔽

為什麼小孩子會聽覺屏蔽

發布時間: 2024-10-21 17:14:50

『壹』 為什麼非要我發火,孩子才聽話」‖根源竟是在這里…

那天下午同事家小孩在寫作業的時候,又一次爆發了『母子大戰』。為什麼說是母子大戰呢?因為母親越是生氣越是吼孩子,孩子也越發的不示弱,針鋒相對,一邊哭一邊為自己少寫作業找借口。

通過這件事我想到之前看到過的這篇文章分享一下.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說他聽不見啊!」

這是一位媽媽在聊起孩子教育問題時的抱怨。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當你心平氣和地催促孩子洗漱、睡覺、上學、寫作業......

費盡口舌,孩子往往無動於衷,唯有疾聲厲色,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動起來。

網上有人將其總結為「吼叫依賴症」,即:吼越大聲,孩子就越老實。

這種互動模式,在很多家庭里都很常見,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瑣事中身心疲憊。

這讓家長不禁思考:「為什麼我只能用怒火才能讓孩子配合?」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這個令無數家長頭疼的問題。

孩子「聽不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聽不見」,另一種是「假裝聽不見。」

真聽不見

看到這個結論,家長朋友們可能會覺得難以置信,孩子怎麼可能真聽不見我說什麼呢?

其實所謂的「真聽不見」是孩子聽覺注意能力沒有跟上來。

聽覺注意能力弱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就是眼神「飄離」、家長說的話通常跟「耳邊風」似的、有時候看似在認真聽,可是眼神呆滯,邊聽邊想別的事情。

這類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而是聽覺注意力沒發展好,他對外界的聲音刺激不夠敏感,容易跑神、發呆。

「真聽不見」還會發生在那些過於專注的孩子身上,他們往往還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很難做到「一心二用」。

特別是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面,比如當孩子正在認真玩積木,你在旁邊跟他說話,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你的話。

這是注意力分配問題,它是指孩子在某一時間內,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比如有的孩子能夠一邊看書,一邊聽歌;

有的孩子能夠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等等。

這項能力需要後天培養,在孩子成長的早期經歷中,這種「聽不見」現象很正常,稍加訓練就能培養起來,家長面臨更大的挑戰是孩子「假裝聽不見」。

「假裝聽不見」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無言反抗:

「你讓我做的是我暫時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當沒聽見,等不得不做的時候再說吧。」

這種現象出現的誘因有很多,比如:

不重視和關心孩子內心想法

喋喋不休的嘮叨

家長態度太強硬,居高臨下的命令太多

平時吼叫次數太多,給孩子養成了習慣

家長的原則很容易被打破,讓孩子認為有可以磨蹭的餘地......

其中,讓孩子「聽不見」最關鍵的原因一是嘮叨,二是父母沒有守住底線。

先說嘮叨。

憤怒,在人際關系中應當被「珍惜」著使用。

它代表了你對當下發生的事情不滿,表達了你的立場和底線,偶爾的厲色可以讓人重新正視你的表達。

但大多數家長的問題,是太過頻繁地利用這一點來讓孩子聽話,最後變成了嘮叨+吼叫。

朱自清在《沉默》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

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嘮叨,不僅讓孩子對你的反復催促產生依賴,而且也在削弱父母話語的權威。

有的孩子還會選擇性「屏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最後就變成「徹宵的爆竹」,任你怎麼吼,都引起不了孩子的重視。

再來說底線問題。

孩子不聽你的,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了。

有的父母可能會反駁:

「我天天凶他吼他,就是為了讓他聽話,我還好說話?」

其實,好不好說話的本質不在於音量,而是原則。

曾經有一位家長朋友向我咨詢:

「孩子完全不聽話怎麼辦?

同一件事每天催800遍都不夠,真的太累了。」

這樣的孩子問題出在哪呢?

這個家長不是沒有給孩子定過規矩,也不是沒對孩子凶過,但是孩子經常耍賴,家長因此動搖,最後都由孩子去了。

比如催孩子睡覺,催他幾句之後,自己該幹嘛幹嘛,過了半天看到孩子還在沙發上,重新用更大的聲音催.......

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看媽媽的臉色和音量做事。

在媽媽歇斯底里之前,他知道,他還有時間和餘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底線只有守住了,才能算得上底線。

一旦我們主動給了空子讓孩子鑽,最後就變成:「非要我發火,孩子才聽話。」

如何應對這種現象?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用吼,孩子還願意配合你呢?

給大家三點建議:

1. 善用肢體語言,保證孩子看著你的眼睛再說話。

對於聽知覺有問題的孩子,需要通過一些有效的學習和訓練來提高聽覺注意能力。

比如可以多讓孩子認真聽某種聲音,聽一聽,辨一辨,還可以和孩子玩玩聽覺注意訓練的小游戲。

同時家長要善用肢體語言,在表達之前,要保證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

不妨輕拍他的肩膀,等到孩子看著你的眼睛,再與他說話。

這樣的舉動讓孩子無法逃避你的話,提升親子之間的溝通效率。

2. 你要守住底線,孩子才會有紀律。

家長們都知道,只要孩子遵守規矩,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問題是規矩太難貫徹執行了。

其實,規矩能不能立起來,全看父母是否能從最開始守住底線不動搖。

拿孩子睡覺的問題來說,到了時間,我們就可以做入睡准備,關掉電視,拿走手機,洗漱完就躺下。

如果孩子哭鬧,你也不要焦慮,隨他哭一會,你只用陪在他身邊,甚至可以抱抱他:

「我知道你還想玩,你想哭就哭吧。

但是到了點就該睡覺,這是這是我們定下的規矩,哭也不能改變。」

只要你一開始能堅持執行,時間久了,不用你提醒,他就知道該睡覺了。

慢慢你會發現:當你堅守自己的底線,你也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既然說清楚了規則,就不會改變,他便不會再耍賴。

這種規矩早早堅持是最好的,否則,越晚父母就越心累。

3. 調整說話的方式和語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跟你合作。

想讓孩子聽我們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合作。

所以表達的方式和語氣很重要,如果你的表達多一些溫度,效果出人意料。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作者提到:

父母指責、辱罵、威脅、命令的時候,孩子們通常很難合作。

她給出了尋求孩子合作的一些有用方法:

描述你所看到的;用一個詞表達;給提示;描述自己的感受;提供一個選擇;寫便條。

簡單來說多用陳述性的表達,描述看見的事實或者問題,並提供合適的建議,你越是平和、堅定,孩子可能越願意與你合作。

舉例來講:

孩子玩完積木不收拾,比起:

「你每次都是這樣給我添麻煩!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我們可以簡簡單單地用一個詞提醒孩子:「你的積木!」

或者提供一個選擇:

「積木亂放容易弄丟,你可以把它們放進盒子里,或者堆成型放在架子上。」

再或者描述你的感受:

「我剛剛整理完客廳,看到積木又把這弄亂了,媽媽很難受。」

總之,遇到問題,不要總是沉浸於自己的憤怒之中,把孩子變成我們的敵人,而是應該以合作的心態共同解決問題。

親子之間的溝通品質決定了親子關系的品質,特別是說話的語氣。

吼叫總歸不是最佳的溝通方式,只有方法對了,你的話,孩子才能聽進去。

注:圖文來自——女兒派

「和孩子說話這件小事里,蘊藏著親子溝通的奧秘。方法對了,孩子才能聽你的。」

                                      ————鹿媽

熱點內容
為什麼寶寶晚上冒汗不熱 發布:2025-01-12 01:43:58 瀏覽:156
為什麼冬天早晨起來眼睛老是流淚 發布:2025-01-12 01:42:39 瀏覽:273
為什麼上夜班吃宵夜眼睛困 發布:2025-01-12 01:37:43 瀏覽:738
為什麼同一批次的酒不一樣 發布:2025-01-12 01:37:31 瀏覽:328
為什麼一到晚上皮膚就開始騷癢 發布:2025-01-12 01:36:08 瀏覽:726
為什麼小孩子老是滲屎 發布:2025-01-12 01:30:31 瀏覽:928
晚上喝水為什麼能尿床 發布:2025-01-12 01:26:06 瀏覽:901
為什麼我家貓吃東西流眼淚 發布:2025-01-12 01:10:20 瀏覽:753
bape衛衣為什麼一個顏色有好幾種 發布:2025-01-12 00:49:58 瀏覽:289
鄭州地面停車為什麼有不同的顏色 發布:2025-01-12 00:37:06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