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孩子們音樂
⑴ 周海宏.孩子為什麼要接受音樂教育
有句話說,學音樂的孩子能力不會太差。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促進孩子身心智能發展。
1 音樂教育對學生道德情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音樂教育能夠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 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 以能振奮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 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 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音樂是最具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起著 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何時起,有許多的學者、作曲 家把一些標準的行為規范,理想的道德行為編成了童謠、譜 成了歌曲讓孩子和學生們傳唱,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 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 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 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 和理解,培養自身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 樂藝術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動欣賞者的心靈, 陶冶著人們的情操,塑造人的理想和健康人格。
2 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智能發展有促進作用
音樂能開發人的智力,這是符合大腦機能活動科學規律 的。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半球具有語言、 計算等功能,是比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樂、繪畫、空 間知覺等功能,是比較清閑的半球。人們一直把大腦的左半 球視為優勢半球。《學習的革命》一書中形象地稱左右半球為 「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左右腦均衡發展,功能互補, 才是人腦發揮其最大潛能的要點。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 育模式造成學生左腦超負荷,右腦則呈睡眠狀態。音樂活動 的開展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復雜的神經聯系,因為熟悉 旋律,感知節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 質及樂曲之間關系的理解中左腦則起著決定作用,尤其是音 樂技能訓練的工具大部分都是雙手協調活動促使左右半腦 的興奮和思維,從而促進全腦的開發。
音樂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般的智能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和 分析判斷能力等。學習音樂需要記住各種音符、節奏等,這自 然會鍛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而將無聲無色的樂符演變成 生動的旋律,不僅需要學生手腦等的配合,更需要對音樂作 品的理解和領悟,直至對人生、精神和宇宙世界的認識和理 解,通過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人腦的抽像思維能力,能促進 人的想像力,有助於啟迪、開發兒童的創造力。
3 音樂教育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科學實踐證實,音樂有益於身心健康。當悅耳的音樂通 過人的聽覺傳人大腦皮層以後,美麗的旋律能刺激並興奮神 經系統,煥發人的精神,而隨著感情的變化,能使人產生高尚 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質,產生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促 使人身心和諧、情緒振奮、心情愉悅,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 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憊的作用。馬克思曾說過: 「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 楚。」小學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音樂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 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如我校組 織的舞蹈、合唱興趣小組,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增強他們的體 質,促進學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和循環的生理機 能發育,加快身體新陳代謝,使他們的肌體不斷地生長發育, 隨著起伏的旋律,歡快的節奏,學生身心都得到愉悅和鍛煉。 另外,練習歌唱時,做平緩的胸腹深呼吸運動,能鍛煉肺活 量,對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美麗的歌 聲,使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不僅能培養學生一種團結協 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能鍛煉學生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4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審美情趣是人的全部情趣的核心,音樂美能使人的多種 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它能培養人豐富的情感、積極勇敢的創 造力、把握事物本質的思維能力及大膽的聯想和想像力,它 使人們獲得趨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惡事物的心理定勢,培養 人們良好的性格品質,使人們逐步達到自覺地、自由地運用 美的規律去創造客觀事物,改造人自身,在真善美中達到高 度統一。
音樂教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它通過美的 音色、美的節奏、美的和聲、美的旋律構成美的藝術形象和對 音樂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賞等教學活動,把學 生帶進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天地,使人們接受審美教育的熏 陶,激發其情感,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構 建和提高整體素質,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機組 成部分,它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 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