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孩子3歲半總是問為什麼

孩子3歲半總是問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1-06 11:49:52

❶ 兒子三歲了,每天都要問我喜歡不喜歡他,為什麼

你好,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第一,、俗話說,童言無忌。小孩子隨便說的話,其實沒有特殊含義,你不要多想。
第二、一般來說,小孩子特別缺乏安全感,他迫切需要保護、需要愛護,所以每天會問你喜歡不喜歡他。你可以主動表達你愛孩子,和孩子擁抱,讓孩子內心安心,就不會在纏著你問了。
第三、對待小孩子,他可能會經常反復問一個問題。這個過程需要重復,每個人不同,重復的次數也不同,因.此,你要不厭其煩的告訴孩子,你是很愛他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他老是問你,你不耐煩地表示厭惡,這樣會傷害他幼小的心靈。
第四、我兒子剛2歲,會喊爸爸的時候。一天會喊50遍,但我每次都會很裝作很高興的樣子答應他。
第五、其實,這也反映出的人的本性。就像很多女性,經常會問老公愛不愛他一樣。。

❷ 3-5歲的幼兒為什麼問個不停

孩子頭腦里像裝著十萬個為什麼,這是為什麼?這本書將為你展現一幅3-5歲孩子成長的全景圖,幫助你解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和成長規律,以及這些表現背後暗藏的小秘密。

1. 游戲 對於孩子的價值和重要性。

2.孩子問問題背後的成長意義。

3.孩子在 社會 關系中的心理狀態,以及父母要如何引導。

隨著孩子長大,從最初的欣喜到疲憊不堪的忍耐,這內心的掙扎和改變恐怕只有做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如果說與孩子相處前兩年的時光大都是在與她吃飯、睡覺作斗爭,那麼從第三年開始就是與他的小性格、暴脾氣、各種突發狀況打持久戰的階段。比起剛有孩子前兩年父母的困惑和不安,更讓父母覺得有難度的是,之後對孩子個體心智、消備乎情緒及心理的培養。

以上這些問題,大多數初為父母的人都感同身受。剛剛度過喂養期的手忙腳亂,又進入到3—5歲孩子成為「小大人」後的種種挑戰,他們小腦瓜里,那千變萬化的思想,已經遠遠比嬰兒期要復雜得多,面對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父母又一次舉足無措。孩子每天都在玩你無法理解、看上去又很沒意義的 游戲 ,你可知道這 游戲 對於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孩子全神貫注的沉浸在幻想里無法自拔,你是否要毫不留情的揭穿他?孩子為什麼一天到晚地問個不停?當你被問到那些讓你措手不及、啞口無言的問題時究竟該怎麼辦?

以上這些,都可以從我們今天解讀的這本書《3—5歲幼兒為什麼問個不停》里找到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路易絲· 伊曼紐爾和萊斯利· 馬羅尼,他們來自於享譽全球的兒童心理研究中心。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接觸了大量的案例,對3—5歲孩子的心理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和歸納。這本書將為你展現一幅3—5歲孩子成長的全景圖,幫助你解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各方面表現和成長規律,以及這些表現背後暗藏的小秘密。

-----------------------------------------------------------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最具有顛覆性的觀點,也是對我觸動最大的事情,就是那些我們看似沒什麼作用而且極其幼稚的各類 游戲 ,卻對孩子的心智發展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3-5歲孩子可選的 游戲 種類非常廣泛,而這些 游戲 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學習形式,他們除了能帶給孩子可操作性、啟發智力、鍛煉體能等,還有三個被父母忽略的重要作用。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作用, 游戲 是孩子表達自身情緒的一種方式。

有個關於3歲男孩查理的故事。一天,查理和朋友在院子里玩,6歲的哥哥突然沖過來,強行把這兩個小夥伴埋在落葉堆里,查理很恐懼,而哥哥卻不管不顧的高興離開了。這時有趣的事發生了,查理起來後在媽媽的幫助下和朋友玩起一個海洋探險的 游戲 。他假裝在一艘船上,拿破掃帚當船槳,船四周都是危險的鯊魚。雖然是幻想出來的,可查理表現得很擔憂,拚命拿破掃帚打向四周,彷彿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要不是媽媽來扶他,他根本不敢從「船」上下來,因為他覺得鯊魚在滾搏追殺他們。

為什麼查理會在這個 游戲 中玩得這么投入呢?因為這個 游戲 映射了哥哥對他的暴力行為。查理很害怕,也很生氣,因此想要攻擊哥哥。可哥哥已經跑了,查理的情緒無處發泄,於是在歷險 游戲 的情節中,把他強烈的拿悉情緒釋放了出來。

孩子經常會把某種情緒寄託在 游戲 過程中,玩 游戲 成為孩子釋放情緒的一個出口。當孩子對現實世界無能為力時, 游戲 是他們很好的庇護所和發泄處。所以,父母不要阻止孩子玩這種有益的幻想 游戲 ,還要多陪孩子玩,因為從中可以感受並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再來說個女孩蘇西的故事。初上幼兒園時,蘇西每天都要穿芭比娃娃的服裝,如果不給她穿她就堅決不去幼兒園。老師喊她名字時她會馬上抗議:「我不叫蘇西,我叫芭比。」老師覺得既好笑又無奈,這該怎麼辦呢?是強迫她接受自己是蘇西的現實,還是妥協地用芭比來稱呼她?後來,老師尊重了蘇西的想法並跟她達成了共識——可以在早晨某個固定的時間段玩扮演 游戲 ,大家都會配合她,而過了這個時間段,她就要變回蘇西。過了一段時間,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蘇西自己主動要求不再玩扮演芭比的 游戲 了,因為她早已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

起初蘇西為什麼要堅持玩這個 游戲 呢?其實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新開學的第一天,你會發現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穿著漂亮的仙子服裝,揮著魔法棒,或是帶著警察的鋼盔,拿著玩具手槍……在孩子看來,這些東西是他們和父母 情感 上的紐帶,剛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難免會緊張甚至因害怕而嚎啕大哭。可這些每天都會在家玩的東西,能很好的把他們跟父母聯系起來,讓他們感到安心。等到過幾天緊張情緒終於得到了消解,他們也就不再需要這些偽裝了。這就是之後蘇西不再需要扮演芭比 游戲 的原因,也是 游戲 的最大魅力所在。

總之,角色扮演是孩子內心需求的投射,這種用 游戲 來緩解分離焦慮的方式,是最能解決孩子相關問題的好辦法。父母應該准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緊張,但具體情況也要具體分析,一定要把握適可而止及循序漸進的原則。

接著我們再來看 游戲 的第二個作用,尋求掌控感。

有個叫安東尼的小男孩,跟著媽媽觀看一場大型煙火表演。安東尼突然發現,這兒可真好玩呀!他可以一邊看煙火在空中啪啪地綻放,一邊用兩個小手指指點點,嘴裡不停地嘟囔著咒語。原來呀,他把自己想像成了一個偉大的指揮家,眼前這些燦爛的煙火都是靠他創造出來的,周圍的人全要仰仗他,才能看到這傑出的作品。雖然別人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可在這個過程中,他已經通過自己的想像獲得了足夠的掌控感,充分地建立了自我認同,內心既愉悅又滿足。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所有的東西都要依賴父母提供,做任何事都要經過父母的允許,可以說是處處受到限制,換做是我們大人,如果和孩子一樣大事小事都被管制,早就要發瘋了。而孩子雖然小,他也有尋求自我認同的需要,剛好 游戲 能幫助到他。在 游戲 的世界裡,孩子不僅有能力照顧自己,還可以去照顧別人。他可以是又上班又照顧寶寶的爸爸媽媽,也可以是既助人為樂又能抓住壞人的超級英雄,還可以是美麗善良的公主或是會施展魔法的女巫……無論是什麼,一切都盡在孩子的掌握中,對他們的自我構建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其他東西無法比擬的。

最後我們來看 游戲 的第三個作用,強化性別認知。

我們都知道,男孩和女孩的特點從很小的時候就能顯現出來,譬如女孩喜歡色彩絢麗的裙子,而男孩喜歡偏藍色綠色的衣服,女孩喜歡玩娃娃、公仔,男孩則喜歡玩 汽車 、刀槍。其實這些 游戲 ,是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孩子的性別角色。即使你給他們同樣的拼插玩具,男孩子拼出來都是飛船、坦克什麼的,而女孩子卻相反,拼的都是項鏈、手鐲等等。有時家長會有所困惑,覺得過於強烈的性別認同限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總是想插手讓他們去嘗試另一個性別喜好的 游戲 。另外一種情況是,當孩子過於喜好另一個性別的 游戲 時,家長又要開始擔心孩子的性取向問題。

其實「基因」對孩子在表達性別角色上有很大的影響,父母要了解,每個人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孩子們喜歡在某個階段通過 游戲 的方式,體驗不同的性別角色,請你不要擔心他是不是對性別角色認同感到疑惑。孩子有自己的過渡期,他們會根據內在需要調整成長的步伐,這都是在正常范疇內的,靜待花開就好。

-----------------------------------------------------------

說到這里,我們再來看看,除了 游戲 ,還有什麼學習形式對孩子的心智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3-5歲孩子有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特別喜歡問問題,而且會問個不停。他們就像腦子里裝了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會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認真地聆聽周圍的聲音,一旦發現有什麼不明白的,就會迫不及待地問為什麼,想要馬上尋求答案。一般家長遇到回答不了的問題時,就會隨便敷衍一下或者想辦法轉移話題。其實,問問題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拓展他們對生命、對世界的理解,能夠加速孩子的心智發展,一旦父母處理得當,就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那些喜歡問問題的孩子們總是想知道,這樣的東西是干什麼的,那樣的東西又是用來做什麼的。他們想了解,一切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每天發生的新鮮事,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們通通想知道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突然對異性的身體構造感興趣,有的孩子會突然好奇自己的屎尿屁,不管家長有多哭笑不得,都要認真對待他們的各種問題,因為它是孩子一個重要的學習形式。

尤其當孩子發展到一定的年齡階段,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萌芽,家長隨口回答的問題就會被他們質疑。有一個3歲的女孩蘿絲向父母詢問聖誕老人的情況,她問誕老人到底是怎麼從煙囪里爬下來的,家裡沒煙囪的話要怎麼辦呢?眼看父母編不下去了,就直接告訴了她世界上並沒有聖誕老人。誰知蘿絲聽了後很平靜,一點也不吃驚,她只是關心:「聖誕禮物怎麼辦?」多可愛又真實的小姑娘。

我想很多當父母的人都有被問過啞口無言的時候,因為很多問題我們從來就沒有深究過,而孩子的小腦瓜,總是會讓我們驚訝。幾乎每個孩子在3-5歲的時候都會問父母,我是從哪裡來的?父母通常的回答是,從垃圾箱里撿的,充話費送的,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什麼說法都有。偶爾有實話實說的父母,告訴孩子是從媽媽肚子里生的,孩子又會問「肚子怎麼生?我能生嗎?」家長心頭一緊,要不要告訴孩子精子遇上卵子的故事呢?其實啊,沒有我們大人想得那麼復雜,孩子只需要得到一個他所能理解的答案就可以了。比如,家裡的小寵物要生寶寶,你就可以抓住機會告訴孩子,媽媽也是這樣先懷孕,把寶寶放到肚子里吸收營養,等寶寶長大點在肚子里待不下了,醫生就會把他取出來。

以上我們說的是關於生的問題,相對的還有關於死的問題也會引起孩子們的關注。書中介紹了利用繪本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去了解的方法。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有人大聲地讀繪本給他們聽,即使是最容易分心或最好動的孩子,都能夠在聽故事時,保持片刻的安寧。

在這里推薦給大家一些關於死亡教育的經典繪本,能很好地幫助父母去應對孩子關於死的問題。丹麥作家的《爺爺變成了幽靈》,講的是一位爺爺突發心臟病猝死,由於捨不得自己的小孫子奧斯本,就變成了幽靈,每天晚上來到小奧斯本的房間看望他。原來爺爺捨不得走是因為一直沒有和孩子說「再見」,當最後一聲「再見」結束後,爺爺和小奧斯本都哭了。這個故事一點兒也不恐怖,相反其中對於爺孫倆美好的回憶都是對生活的熱愛,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死亡這件事,且不會感到沉重和冰冷。美國作家的《一片葉子落下來》把葉子擬人化,用一片葉子從春天的綠,到夏天的清爽,再到秋天的美,最後到枯萎、離開樹枝,歸於大地的過程告訴孩子,死亡是多麼的自然。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在於給別人帶去快樂;死亡並不代表一切毀滅和徹底的結束,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哪怕死亡的話題很沉重,我們也能通過繪本來幫助孩子消除,殘酷的事實帶來的焦慮情緒,同時也回答了他們心中的疑問,比一味地逃避這個話題要好得多。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對於逝去的人能夠保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並把它一直存留在心中,他就可以減少很多悲傷的情緒,繼續充滿自信和希望,接納新生活,這也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必經階段。

作為父母,你要在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保護他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你要讓孩子知道他敢於動腦子去思考問題是值得稱贊的,即便你現在無法給出明確的回答,但你會想方設法幫助他去尋找答案,譬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書查找、上網搜索等。相信孩子對於用自己的力量得到的答案,一方面會記得更清楚,另一方面也會充滿成就感,對未來更有信心。

-----------------------------------------------------------

以上我們說的是孩子在個體心智上的發展,在整本書中,還介紹了孩子在 社會 關系中的心理狀態。作者把3-5歲孩子的 社會 關系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和父母的關系,第二層是跟兄弟姐妹的關系,第三層是跟其他人的關系。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層次,和父母的關系。

大多數家長都聽到過孩子發表愛的宣言:「等我長大了要娶媽媽」,或者是「等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親密關系表現出極大的敵意,他們嫉妒,甚至極度厭煩父母親近。於是,很多家庭就把親子關系凌駕在了夫妻關系之上。曾奇峰說,夫妻關系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針」,以它為家庭核心,這個家才會穩如磐石。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如何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妥協孩子的錯誤認知。

舉個例子來說,有個4歲的女孩艾米莉,因為媽媽外出特別開心,她以為這樣爸爸就會是她一個人的了。她表現得比平時更活躍,給爸爸表演舞蹈,一會兒倒立,一會兒劈叉。爸爸看得很開心,熱情地稱贊她,並建議她等媽媽回來之後,再給媽媽表演一次。這個提議一下子驚醒了艾米莉,讓她意識到想擺脫媽媽、獨占爸爸的幻想,是永遠不會成真的。

作為父母,最好能用適當的方式秀一下恩愛,展示夫妻關系的不可替代,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清楚的界限。讓孩子知道,無論自己如何想盡辦法插在父母之間,他都無法取代父親或母親,成為對方的伴侶。

書中講到的和父母的關系還有另一個角度,那就是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有些家庭里,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看起來分工很明確,但卻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有個3歲的男孩安德魯,爸爸對他要求特別嚴格,而媽媽很放縱他。一旦爸爸生氣,安德魯就會趕緊把手裡的事停下來,馬上變乖。媽媽在旁邊時,安德魯就能把家裡翻個底朝天。爸爸給他設定好了作息時間,為了避免懲罰,他嚴格遵守,定時用餐、按時上床。可媽媽卻認為沒必要這樣對孩子。久而久之,爸爸在和媽媽在的時候,安德魯的表現會完全不同。換句話說,孩子會根據當下的情景來回地調試心理狀態,來適應父母不同的要求。這種分裂的教養方式徹底搞亂孩子的節奏,對孩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將父母和孩子的最佳關系用一個等腰三角形來形容,當等腰三角形成了斜三角形時,失衡的關系可能會給家庭中每個人都帶來傷害。父母應該統一教養方式,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兩個人都要做到既可以嚴格地管教,也能溫暖地安撫。聯合戰線一起面對孩子,他們才會更快樂、 健康 的成長。

接著,我們說說第二個層次,和兄弟姐妹的關系。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弟弟妹妹,都是一件很挑戰的事情,媽媽全心全意地關注那個新生兒,會讓他們感到難以接受,因此,兩個孩子之間會發生很多爭執。

在3歲的喬茜家裡,每天的時光都充滿了歡樂、嫉妒或生氣。她會和10個月大的妹妹一起用鼻子頂在通往院子的玻璃門上,兩個人愉快的玩松鼠鼻子頂著玻璃的 游戲 ,也就是(兩個人隔著玻璃門,鼻頭對著鼻頭)。她也會因為媽媽專注地給妹妹講故事而故意搗亂,不是用力壓住妹妹的背,就是把妹妹要的東西扔到遠處。雖然她很喜歡妹妹,卻很難忍受妹妹擁有媽媽全部的注意力。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必須要權衡好對待每個孩子的態度,盡量做到公平,並引導他們調整自己適應一個事實,即他不是媽媽生命里的唯一。當兄弟姐妹在玩耍的過程中搞得一團糟時,父母要一視同仁。別太要求年紀較大的孩子有「責任感」,或是要他們替弟弟妹妹承擔懲罰,這樣可能會造成怨恨。不要總是假設年紀長的孩子,就一定是那個做錯事的人,平等對待,共同成長,這樣才能緩解同胞之間的緊張氣氛。

最後一個層次是,和其他人的關系。

對於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要上幼兒園了,這是幼兒離開家到外面 探索 世界、接受團體生活挑戰的開始。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要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分享為數不多的大人,他們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語言表達出來。同時,結交新朋友也是一種挑戰。

一個叫阿薩夫的男孩在幼兒園吃午飯時,故意把沙拉倒在了一個小朋友的頭上,並拒絕道歉。

老師問:「你為什麼把沙拉倒在人家頭上?」

阿薩夫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當時很生氣!」

老師又問:「你生氣是因為那個小朋友搶了你的胡蘿卜嗎?」

阿薩夫說:「不是,惹我生氣的是你。」

老師不解,驚訝的問:「我什麼時候惹你生氣啦?」

阿薩夫回答:「因為你發給了我一坨白色的大便」。(阿薩夫他把酸奶叫作白色的大便)。。」

「難道你不喜歡吃酸奶?」老師接著問。

阿薩夫說:「我討厭把它和水果摻在一起,我只想吃水果。」

阿薩夫到最後才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不是不會表達,只是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當孩子們能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他們的 社會 能力才會前進一大步。

在幼兒園除了老師,孩子們接觸最多的就是班裡的小朋友,所以,結交新朋友就成為他們 社會 關系裡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到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都已經開始表現出「人以類聚」的傾向。他們會選擇和自己脾氣秉性相近的孩子湊在一起,成為好朋友。而孩子的年齡雖然小,一樣會出現恃強凌弱的現象,有些孩子還會在融入集體時遇到困難。對於孩子在幼兒園的社交狀態,父母一定要保持和老師的密切聯系,以便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父母與幼兒園的老師保持持續且固定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及時了解孩子的適應狀況,兩人隨時溝通、相互分享,以防範可能會發生的困難或問題。父母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積極互動,給幼兒的交往提供更多的可能。

-----------------------------------------------------------

好了說到這里,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今天所講的主要內容。

首先,我們講了孩子出生便具備的本能——玩 游戲 。通過孩子玩 游戲 的語言表達及行為動作,我們可以更直觀地去觀察、感受和了解我們的孩子。 游戲 對於孩子的價值和重要性不容忽視,它能從多個角度拓展孩子的認知,它是心智發展的重要學習形式之一。

其次,我們要知道,3-5歲孩子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開始與人對話了,他們最喜歡問問題。能夠用語言表達感受是幼兒成長的一大步,當他們步入熱切 探索 的階段後,會認真觀察身邊事物的變化並提出問題,這跟提升他們對人生、對世界的認知水平息息相關。

最後,我們要清楚,在 社會 關系方面,3-5歲孩子對父母存在戀父或者戀母情結,他們需要一致的管教方式。而在兄弟姐妹之間,第一個孩子需要適應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等孩子上了幼兒園,要學會用語言表達想法和需求,才能更好的結交新朋友,融入集體生活。總之,愛是交流,是理解。愛孩子就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有在真誠的愛的滋潤下,孩子才會具有 健康 美好的心靈。

❸ 3歲的寶寶總會問媽媽好多「為什麼」,他是故意的還是好奇

當家長在照顧三歲的寶寶時,會發現孩子總是會問媽媽好多為什麼,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這樣做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孩子會有很多好奇的事情想要請教媽媽。而作為媽媽,也不要不耐煩的去向孩子解釋,應該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釋孩子所問的問題。這樣才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實三歲的寶寶總是會想要觀察世間的萬物,但是孩子懂得卻比較少。

孩子的一些無聊問題

即使家長他回答孩子問題時,會覺得孩子說的話完全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家長也應該跟孩子解釋事情的原委,讓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讓孩子在生活當中善於觀察,一步步地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才會使孩子變得博學淵識。之後不管孩子再遇到任何自己難以解答的問題時,都懂得不恥下問。

熱點內容
中央軍為什麼劫殺桂系軍拿走文件 發布:2024-11-28 23:36:36 瀏覽:697
你知道我們男生為什麼愛吃魚嗎 發布:2024-11-28 23:35:44 瀏覽:488
為什麼寶寶白天被嚇到晚上會哭 發布:2024-11-28 23:30:33 瀏覽:39
為什麼想成為java軟體工程師 發布:2024-11-28 23:12:21 瀏覽:373
為什麼男人第一次之後會更想要 發布:2024-11-28 22:51:55 瀏覽:597
為什麼你不想開淘寶店 發布:2024-11-28 22:51:50 瀏覽:978
為什麼淘寶鞋子全是回力 發布:2024-11-28 22:50:00 瀏覽:405
為什麼微信磁碟滿了 發布:2024-11-28 22:34:04 瀏覽:181
為什麼接上的炸雞那麼便宜 發布:2024-11-28 22:22:13 瀏覽:705
為什麼孩子的脖子很臟 發布:2024-11-28 22:10:04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