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為什麼不會拋接球
『壹』 自閉症與孤獨症
自閉症與孤獨症
孩子不願意表達怎麼辦
不願說出自己想法的孩子,往往在眾人面前就更不願意多講話。出現這種情況的大都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有的是起因於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這些孩子在想買東西時,也是很難開口叫大人給買的,總是等到媽媽察覺到了,由媽媽主動提出來給買。有時周圍的人要從這種孩子的身體動作去判斷 他們在想什麼。在幼兒園很少舉手要求發言,即使老師讓他發言,要麼低頭不語,要麼支支吾吾。
對於這種孩子,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干預:
1、家長要設法讓孩子主動說出他們的需要、願望、感受、興趣等。這種孩子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就是能非常投入地做某件事情,家長要抓住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要讓孩子多加入同伴的玩耍之中,使其能自然地聽到別人談話時所用的語言,學會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這種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說話,但當自己游戲的時候總是試著和玩具說話。
3、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有的孩子在家裡愛說話,而在幼兒園里卻不愛說話,這多少是由於緊張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為了能使孩子輕松愉快地說話,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的特殊對待和指導,教師要多讓這樣的孩子參加小組活動,或做些模仿游戲和演練游戲等等,以便他們能夠在這些愉快的活動中慢慢習慣在大家面前講話。
如果孩子長期不說話,不願意表達,那就要注意了,最好到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找心理專家進行心理咨詢,確診一下病情。
《海洋天堂》:自閉症孩子的天堂
今天看了一場李連傑的情感大片《海洋天堂》, 感觸很深,看完後我的心情仍然是久久不能平靜!
汪洋大海之上飄盪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傑飾), 他21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症, 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在一次意外中喪生,王心誠獨自一人 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 王心誠被確診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個月 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 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多方打聽,歷盡周折,王心誠終於找到了一所能夠接收大福的機構,卻發現大福在這局促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的魚,頓失生氣。大福生性愛水,每天在父親工作的海洋館里暢游 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還在這里結識了唯一的朋 友,表演雜技的玲玲(桂綸鎂飾),大福成了獨自在異鄉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傾聽者。
為了大福能夠快樂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愛的海洋館,王心誠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 的計劃,教會大福在海洋館「上班」。他費盡心力 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車去海洋館,在海洋館擦 地。為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他甚至不惜拖著病 重的身體,背著自製的龜殼扮成海龜,陪著大福 游泳。他告訴大福自己將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 在他身邊,最後,王心誠沒有遺憾地離開了人世, 而大福也學會了在海洋館「上班」。
原本以為,「功夫明星」李連傑「棄武從 文」,一場電影就基本上沒什麼看頭了,可結果 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李連傑將一個善良無 私、勇於擔當的父親形象演繹得催人淚下,在 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我被細膩的表演、感人 的情節打動了!
在一個商業化運作的娛樂時代,《海洋天堂》 將視角投向需要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不僅讓觀眾進人了自閉症孩子們的世界,也同時體驗到 了自閉症家庭的艱辛和不易。這正是這個電影 的精華所在!
農葯可能會致使後代得孤獨症
兒童 孤獨症 起病於 嬰幼兒 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多數患者伴有精神發育遲滯。 發育遲滯表現為兒童在神經系統、感知覺、運動、語言、心理活動、智力等方面,在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
在 2014 年 3 月 28 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報道稱,在美國,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人數比預想的多,CDC 表示,最新數據表明為 8 歲兒童孤獨 症譜系障礙患病率為每 68 個兒童中就有 1 個 (14.7/1000 人)。
在 2007 年孤獨症患病率為 6.6/1000 人,2009 年患病率為 9.1/1000 人,2012 年為 11.3/1000 人,而目前 2014 年 3 月為 14.7/1000 人,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
以往普遍認為,孤獨症的遺傳度高達 80-90%,而在 2014 年 4 月 7 日在線發表於 JAMA 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評估 ASD 家族聚集性和遺傳度,該研究為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為同類型研究中的,樣本容量最大,收集最廣泛的,其結果表明,ASD 遺傳度為 50%,孤獨症為 54%,也就是說,環境因素在 ASD 發病中,與遺傳因素同等重要。
而本文在線發表於 2014 年 6 月 23 日的《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雜志上的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環境因素對孤獨症患病率的影響證據,研究結果表明,產前暴露於有機磷以及其他常見的農葯會致使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和發育遲滯(DD)有關,這一項新的研究證據又一次支持兩者的關聯。
這項研究結果呈現在 2014 年的美國臨床精神葯理學年會(ASCP)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Davis MIND 研究所公共衛生科學教授首席研究員 Irva Hertz-Picciotto 博士稱,事實上,這是呈現出有機磷與孤獨症風險關聯的第三項研究,她在一份聲明中補充道,在妊娠期早期發育階段,大腦突觸正在發育,可能會受到農葯的作用而使影響神經傳遞。
加利福尼亞是美國各個州中農業最發達的,在 2010 年單純依靠農作物稅收就達到 380 億美元,每年大約應用農葯的量達到 2 億磅(大約 90718 噸)。
基於遺傳和環境孤獨症兒童時期風險(CHARGE))研究,Hertz-Picciotto 博士及其同事納入了北加利福尼亞 970 名參與者,他們的生活區都靠近農葯,研究評估妊娠期暴露於農葯與孤獨症譜系障礙和發育遲滯的風險。
其中 486 名兒童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168 名兒童患有發育遲滯,還有 316 名兒童發育正常。研究人員通過提取加利福尼亞農葯使用報告(California Pesticide Use Report)中的農葯使用數據,可得知參與者家庭在妊娠期農葯使用的情況,大約有 1/3 的參與者其住址比較近(1.25-1.75Km),都位於商業農葯使用區域。
Hertz-Picciotto 在一份聲明中解釋到,在加利福利亞,農葯使用者必須報告是如何應用農葯的,在哪兒應用的,是什麼時候應用的,以及使用量是多少。
結果發現,妊娠期間在靠近生活區使用幾種常見的農葯,會使兒童發展為孤獨症或認知或其他技能遲緩的風險增加。
與沒有暴露於農葯相比,在妊娠期靠近居住地(1.25Km 距離,校正 OR=1.6)暴露於農葯,相對於發育正常的兒童,其後代患孤獨症的可能性增加 40%。在第三個三月期間(OR=2.0;95% CI, 1.1 - 3.6)和暴露於有機磷和在第二個三月期間(OR=3.3; 95% CI, 1.5 - 7.4)暴露於毒死蜱的患病風險最高。
此外,研究發現,兒童的母親在妊娠前 3 個月或在第三個三月期間在生活區暴露於擬除蟲菊酯殺蟲劑,會增加其後代患孤獨症和發育遲滯的風險(OR=1.7-2.3)
有機磷和擬除蟲菊酯是兩種最常用的農葯。
母親在妊娠期靠近居住地(1.25Km。OR= 2.48; 95% CI, 1.04 - 5.91)有使用過氨基甲酸酯農葯,其後代患發育遲滯的可能性接近 150%,但目前還沒有鑒別出特定的易感性時期。
Hertz-Picciotto 博士及其同事注意到,越多越多的證據表明,妊娠期暴露於農葯會增加後代患孤獨症譜系障礙和發育遲滯的風險,一項發表於 2007 年的類似研究表明,居住地使用農葯與後代孤獨症譜系障礙等風險高呈現很強的關聯。
Hertz-Picciotto 博士說道,在個人和社會的層面,都應減少暴露於化學農葯,如果那些是我們的家庭,我們也希望離農葯使用「重災區」遠一些。
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農葯與孤獨症這一關聯
來自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醫學系和人類營養研究所的 Armin Alaedini 博士談到, 總體而言,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廣泛應用農葯為增加兒童進展為孤獨症的潛在風險。
然而,他指出,這些結果對於發育遲滯來說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在研究中的患有發育遲滯的兒童,不能與對照組中未受影響的兒童相匹配,並有著顯著不同的特徵。
正如研究者承認的研究的局限性,這項研究並為將所有暴露於化學物質納入到研究中進行綜合考慮,例如,在家庭或學校以園藝和害蟲防治為目的化學物質使用。
實際上,目前還不清楚暴露於這些非農業應用農葯的情況下,對於兒童孤獨症和發育遲滯的影響。還有可能因為農葯應用於一些水果或蔬菜上,同樣也可以因飲水而攝入至體內,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孕期暴露於上述情況之一。
Alaedini 博士說道,盡管這些沒有在研究中進行討論,但是在美國,應用這些特定的殺蟲劑與近幾年孤獨症患病率攀升有關,通過這些研究,可以更清楚的認識到這些化學物質在近幾年孤獨症患病率攀升的原因,從而更加針對性的做出預防性的措施。
在這個化學泛濫的時代,我們得重視農葯等化學物質對對人類的危害,就如研究證明農葯會增加後人孤獨症的患病率。或許,這也是綠色食品越來越受青睞的原因吧。
超男與孤獨症
男人和女人,除了解剖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不同,心理方面也有明顯的不同。男人擅長邏輯思維,女人擅長形象思維;男人空間記憶強,女人多半是路痴;男人喜歡機器(汽車、槍械),女人喜歡寵物和布娃娃;男人理智(克制、壓抑),女人情緒化;男人冷漠,女人熱情;男人少語,女人愛八卦;男人情商低,女人情商高;男人適合學理科,女人適合學文科。
心理學把心理方面的男女差別稱為「性度」或「男性化/女性化」(M/F)。一般情況下,男人都是比較男性化的,女人都是比較女性化的。但是,也有少數男人是女性化的,少數女人是男性化的。嚴重的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屬於性身份障礙,同時提示同性戀傾向。
有意思的是,如果用這個標准測試孤獨症患者,得到的結果是:超男性化。
孤獨症患者男性化得分滿分,女性化接近零分。正常男人很少男性化滿分,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女性化。孤獨症患者完全一邊倒。如果按男性化/女性化排列,那麼,孤獨症排第一位,男人排第二位,性身份障礙排第三位,女人排第四位。孤獨症落在男人的「外面」。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孤獨症以男性多見,因為他們是超級男人。
上述現象很容易讓人想到,孤獨症是否與懷孕期的性激素水平有關?於是,有人研究了羊水睾酮含量與孤獨症的關系,結果發現,羊水睾酮含量越高,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孤獨症特徵越多。
接下來的問題是,羊水睾酮含量為什麼會升高?如果發現升高,要不要干預?睾酮含量升高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避孕葯和食物中的激素。對於第二個問題,目前還不主張干預,因為如果把睾酮含量降低,孤獨症的風險是低了,但生出來的男孩子可能會過分女性化。很多人已經在感嘆:真正的男人越來越少了!
人類越文明,就越女性化。真正的男人確實越來越少了。真正的男人越來越難適應社會的發展了。他們只能躲到實驗室里,或者跑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去。但是,人類的發展又仰仗他們,他們的發明創造和馳騁沙場帶來了社會的進步。
當然,孤獨症不等於超男,超男也不等於孤獨症。有一種真正的超男,性染色體多了一條Y,其特點是非常殘暴。孤獨症只是思想上的超男。而且,不喜歡說話和不會說話是兩回事,理智和無情是兩回事,孤獨症症狀(特徵)和孤獨症是兩回事。 超男和孤獨症的區別是,一個在正常范圍以內,一個超出了正常范圍;一個是量變,一個是質變。
胎兒超聲波或可更早檢查出孤獨症
有研究表示,通過胎兒超聲波檢查或許能更早發現孤獨症。
孤獨症為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一直認為起病於嬰幼兒時期,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以及行為方式刻板。
對於孤獨症以及其他孤獨症譜系障礙,早期進行篩查是必要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極大利用患兒的預後。以往兒童被診斷為孤獨症時,已經晚了 3-4 年,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了。
一般認為,孤獨症最佳判斷年齡為 1-2 歲,並不是說這個時候最容易判斷出來,反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如果做到了早期發現,對於剛剛學步的孩子就已經開始經常進行識別他們不典型的發育情況了,那麼極大有利於進行早期干預,對患兒進行特殊的訓練,爭取改善患兒的預後。
針對這種情況,一項新的研究提示,妊娠中第二孕期(4-6 個月)期間,與未患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的腦部及身體生長速度較快。
通過胎兒異常超聲波檢查發現,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妊娠 20 周左右(即處於第二孕期),與同齡健康兒童相比較發現,其頭圍和腹圍以及小腦橫徑都顯著增大。
來自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的醫學生,該項研究主要的研究者 Lois Salter 指出,經過回顧性分析發現,對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患者而言,在其妊娠第 20 周這一時點似乎發生了些什麼,通過這項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孕期發育過程變化。
如果針對於此研究,那麼將有利於更早診斷出孤獨症,有利於早期干預,那麼孤獨症患者將受益更多,這項研究為孤獨症的早期診斷給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孤獨症可在嬰兒期就能診斷出來,但是作為該項研究者就在想,能不能將早期發現的時候再提前一些呢?於是催生出了這項回顧性的研究。
自從 2008 年 12 月以來,胎兒異常掃描已經常規應用於洛錫安區了(蘇格蘭低地的一個區),該研究為一項小規模回顧性的研究,研究者評估了 40 名日後被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的兒童,以及 120 名作為對照組的健康兒童。
評估胎兒的數據包括頭圍、小腦橫徑、股骨長度、腹圍、心房心室寬度,此外,研究者還控制了混雜因素:孕婦年齡以及其他人口統計學的因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在頭圍、小腦橫徑、股骨長度和腹圍方面,兩組具有顯著差異(所有,p<0.05),研究提示,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孕期第 18-24 周這一時點,在上述方面生長速度更快。但對於心室心房寬度方面,兩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患有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在第二孕期與健康對照組不同,很明顯的是,患兒在此期頭部和身體呈現快速生長。如果孤獨症能夠進行更為早期的發現,那麼將為更為早期的治療提供了先決條件。
Salter 指出,如果一切順利,研究結果也可以促進更早及更好的教育:「我們無須等到孩子長到 3 歲或 4 歲;如果到那個時候再行動,我們已經損失了大筆教育父母及孩子的時間。」
Salter 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可以引導政府或家庭,對日後可能為孤獨症患者提供更早和更好的教育,並不需要等到兒童長到 3-4 歲的時候,將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症狀都表現出來的時候再進行診斷,那樣就為時已晚了,讓患兒喪失了最佳干預時期。
針對目前孤獨症譜系障礙患病率飆升的狀況下,該研究團隊希望能夠更為深入的研究下去,對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早期發現,也需要加入更多的.篩檢。
Salter 稱,如果能夠獲得長程妊娠期的更多信息,那最好不過了,但是需要具有前瞻性,針對孤獨症譜系障礙高危孕婦,進行整個妊娠期的掃描。
至少目前,Salter 對研究結果是滿意的。「我們確實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她說,「關於自閉症產後腦部大小的數據並不一致,無法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結論。所以能在子宮里發現一些端倪感覺很不錯。」
作為醫學生的 Salter 表示,針對目前的發現,還是比較讓她激動的,因為在開始研究的時候,沒有前瞻性的結果。此外,關於孤獨症患兒在產後頭部大小的結果是不一致的,沒有大量確鑿的證據來得出結論。但能在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處於妊娠期發現點什麼不同是很棒的!
除了這項研究結果,對於孤獨症的早期的一些特徵,希望初為人父的臨床醫生或專業從業人員能掌握,這項還包括共同注意缺乏或出現延遲(共同關注的對象)或假裝玩游戲(患兒可能是與自己在玩游戲,或者是刻意模仿)。
對他人觀點采擇能力缺陷,情感交互行為缺乏,對自己的名字反應能力低,模仿能力低,言語和非言語交流延遲,運動遲緩,常出現重復行為,非典型視覺運動摸索,視覺注意力缺乏,性格變化極端。
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智力殘疾精神病學臨床學術講師,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 Bernice Knight(未參與該研究)指出,該項研究結果與近期她和同事完成的研究結果高度相一致,她們的研究為孤獨症的一些特徵可以預測患兒在兒童期患孤獨症譜系障礙的風險,
她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具有互補性,同時也很有趣,這些新發現的結果對於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非常有用,對於孤獨症以及其他孤獨症譜系障礙中的疾病還知之甚少,知道孤獨症譜系障礙為一種神經發育性疾病,針對這些疾病早期發育階段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這些疾病。
不管怎麼說,如果能通過胎兒超聲波能檢查出孤獨症,那對孩子和父母都多了一個選擇!
自閉症的心理治療和葯物治療
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堅持以心理治療為主,葯物治療為輔,兩者相互促進的綜合化治療原則。
一、心理治療:自閉症的心理治療主要是以促進人際關系為基礎的療法,包括人際關系發展干預療法(RDI)和地板時光療法。
1、人際關系發展干預療法(RDI)。隨著對孤獨症神經心理學機制的研究深入,心理理論缺陷逐漸被認為是孤獨症的核心缺陷之一,所謂心理理論缺陷主要指孤獨症兒童缺乏對他人心理的推測能力。鑒於此,Gutstein建立了「提高患兒對他人心理理解能力」的RDI。他為孤獨症兒童設計了一套有數百個活動組成的訓練項目,活動由父母或訓練者主導,內容包括各種互動游戲,例如目光對視、表情辨別、捉迷藏、「兩人三腿」、拋接球等,訓練中要求訓練師或父母表情豐富誇張但不失真實,語調抑揚頓挫。Gutstein聲稱RDI方法取得了顯著成功。
2、地板時光療法。在地板時光訓練中,教師或家長是根據患兒的活動和興趣決定訓練的內容,在訓練中,父母或老師一方面配合孩子的活動,同時在訓練中不斷製造變化、驚喜、困難,引導孩子在自由愉快的時光中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進而發展社會交往能力,訓練活動不限於固定的課室,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時段。這樣的訓練對家長或教師的要求其實更高。目前這一方法在美國也獲得較高評價。
二、葯物治療
目前無特效葯可以治癒孤獨症,但以下葯物可能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並有利於教育訓練。具體包括:
(1)抗精神病葯。常用氟哌啶醇(0.5mg——4.0mg/日)、硫利噠嗪(12.5mg——50mg/日)、舒必利(100mg——400mg/日)。前兩者可減輕多動、沖動、自語、自傷和刻板行為,穩定患兒情緒;舒必利則可改善孤僻、退縮,使患兒活躍、言語量增多,並改善情緒。以上葯物均需從小量開始服用,根據症狀改善情況和葯物不良反應逐漸加量。目前尚有報道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也可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但此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2)抗抑鬱葯。該類葯可改善該症的刻板重復行為,改善情緒,並緩解強迫症狀。可選用氯丙帕明(25mg——150mg/日)、舍曲林(25mg——150mg/日)、氟伏沙明(50——200mg/日)等。該類葯也應從小量開始服用,根據症狀改善情況和葯物不良反應逐漸加量。
(3)中樞興奮葯或可樂定。適用於伴有注意障礙及多動症狀的患兒。用葯方法參見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中有關內容。
(4)改善和促進腦細胞功能葯。同精神發育遲滯中有關內容。
(5)維生素B6和鎂劑。有心理學研究報道大劑量維生素B6和鎂劑可能改善該症的部分症狀,但此方面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確定。
;『貳』 日常生活中,孩子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
該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刻板重復的行為是自閉症最主要的表現。
『叄』 感覺統合訓練與孩子的學習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有些孩子腦子並不笨,就是在學習的某些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例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書寫困難、閱讀困難、計算粗心、情緒不穩定,等等,靠傳統的教育方法也不奏效,他們是多動症嗎?是智力低下嗎?是眼睛、耳朵有什麼毛病嗎?該怎麼幫助這些孩子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這樣的孩並不是多動症,有不是智力或生理問題,而是感覺-動作系統出現了問題,發訓練不足而出現失調。這種症狀被稱之為:「感覺統合失調」。 人是通過六感(視、聽、嗅、味、觸、重力感)來感受外界事物,並通過感官將信息傳遞到大腦中去,大腦在經過整合之後再指揮四肢行動,這個能力被稱為感覺統合能力。它決定了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靈敏性、情緒穩定性、手眼耳協調性等。孩子是在母體中開始形成這種能力,並在後天的不斷訓練中完善。但是,有些孩子由於先兆流產、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難產、搖抱少、爬行不足、活動受限、運動協調性差等原因,造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不足,表現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寫字比劃和部首顛倒,閱讀困難,計算粗心;做事或寫作業磨蹭;動作不協調,手腳笨拙,膽小害羞,社交能力差,容易受挫折,缺乏自信;脾氣急躁,粘人愛哭鬧;偏食,飲食習慣不良;怕人碰觸,攻擊性強,喜歡招惹別人,等等。 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就是針對這些問題而進行的大腦功能訓練,運用一些專門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協調性的動作,例如,平衡能力的訓練,讓孩子通過平衡木、平衡台、蹦床、旋轉圓筒、獨腳椅等項目,來訓練大腦前庭平衡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通過跳繩、小滑板、大滑梯、陽光隧道、彩虹筒等項目,訓練孩子的本體感,提高孩子的動作反應速度。通過羊角球、袋鼠跳、大籠球、爬袋等項目,訓練孩子的觸覺,穩定孩子的情緒,增強勇氣和自信心。通過拍球、趴地推球、拋接球、網纜插棍等項目,來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性,解決粗心大意的問題。感覺統合訓練還可以矯治兒童多動症、抽動症、自閉症、智力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障礙、尿床、運動協調障礙等特殊問題。感覺統合訓練可以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不僅是解決問題,而且是預防障礙,還可以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提高智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