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女生都嫁給了中國男人
㈠ 講講為什麼現在有些日本女人都想嫁給中國男人
中國男人顧家,熱情好客,掙了錢都給媳婦,你說不嫁給中國男人嫁給誰。
㈡ 1945年為何十多萬日本女人紛紛嫁給中國男人
在民國年間,留學日本的名人數不勝數,比如魯迅、蔣百里等。後來他們都活躍在中國各界。在留學期間,他們難免接觸到很多日本女人,於是日久生情,很多人就娶了日本女人為妻。林語堂說過,人生最美的事,就是有中國廚師,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
民國時期的一些名人對日本女人較為認可,並相繼娶為妻妾。民國時期國貧民弱,而當時的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強國,迎娶日本女人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也只有一些有影響力、有經濟實力的名人才有做得到。
然而事有逆轉,幾十年後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日本女人大規模地嫁給中國男人。
1945年,尤其是東北光復後的兩個月內,日本女人爭先恐後嫁給當地中國男人。有資料顯示,當時僅遼寧、吉林兩省嫁給中國人的日本婦女多達11萬多人,當然綜合東北三省,或者將時間往後推遲一下,這一數據還要多得多。這些嫁給中國男人的日本女人,大都年紀輕輕,擇偶時往往不講條件,只要年齡相仿、人品老實厚道就行。
一直高高在上的「一等臣民」為何紛紛「委屈下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後,其在中國東北維持了14年的戰略經營也隨之土崩瓦解。當然,有的地區時間久一些,比如在大連就長達40年。此時的東北,滯留了大量的開拓團成員及其家屬,他們集聚或散居在東北各地、各單位,數量達130餘萬之多。這一時期的日僑俘自然就淪為了難民。
根據《波茨坦公告》精神,中美蘇等盟國著手磋商解決滯留海外的日僑俘問題,並要求日本做出遣返安排。也許是由於戰敗的影響,日本政府對日僑俘問題並不熱心,只是寄希望於外國公使館,要求對日本僑民「現地定著」。意思是要求駐外公使採取措施,保護日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顯然,在當時駐外公使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日本政府的潛台詞無疑是就地拋棄。
這一不負責人的做法,讓滯留在東北的日本人很失望。但動亂時期,確實沒有多少辦法。在這一背景下,東北社會管理暫由蘇聯接管。蘇軍接管下的東北情況並不怎麼樂觀。蘇軍軍紀遠比想像中的差。他們只顧瘋狂掠奪,搜刮財物,而對散居東北各地的日本婦女、兒童等非軍事人員的遣返回國事宜不管不問。不僅如此,來自蘇軍底層的士兵,還實施了一系列強奸、搶劫等非法侵害事件。再加之,動亂年代,東北地區當地流氓土匪的屢屢犯案,許多日本年輕女人如驚弓之鳥,哪裡還敢出門。
人口一多,吃飯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蘇軍接管期間,拒絕為日本婦女兒童提供食品供給,致使數千人死於飢餓和嚴寒。蘇軍的種種行為,給日本女人留下了很壞的印象。這種情況下,許多日本女人更願意相信東北當地的中國人。
事實證明,中國人的確靠得住。當東北民主聯軍逐步接管部分地區後,許多群眾在宣傳發動下,紛紛將奄奄一息的日本婦女和兒童接到自己的家中,給予各種救助,使她們免去了死亡的威脅。以德報怨的中國人的這些品行,影響了一大批日本滯留人員。於是,很多很多日本女人通過一些相識或早先成為中國人妻子的朋友介紹,紛紛嫁給了中國男子。
有人問了,那麼多人就沒有離開的嗎?當然有,不過返還之路也是困難重重。據了解,在遣返集結地的路上,開拓團民中到處彌漫著恐懼情緒,一路上風聲不斷,說蘇聯兵專門收拾日本女人、見孩子就打死,還有鬍子兵要來掃盪、原來這塊土地上的農民要回來報復,如此等等。盡管是風聲,倒也是事實。恐懼之心占據上風,上百人相約集體自殺事件也接連發生。
好在一切有了基本秩序後,東北地區的日本僑民也集中分期分批遣返,絕大部分日本人選擇了離開,陸續返回日本。但也有很多身為人妻子的日本女人,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留在中國。
日本女人大都是戰後生存處境艱難,出於個人切身利益考慮,選擇了嫁給當地的中國男人。當然,也有人說,東北男人好爽、大氣、實在的特性也是吸引日本女人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這與日本女人的內斂、體貼、相夫的性格是那麼的相符。但無論怎麼,1945年日本女人大規模嫁給中國男人這倒是實實在在發生了。
辜鴻銘認為,日本女子,即使是貧苦的下層女子身上,也有某種名貴的氣質,她們溫順、純潔、敏感、真誠、女人味十足。這種氣質,本為古代(特別是漢唐)中國女子所有。辜鴻銘對日本女子的贊揚並非紙上談兵,而有實踐證明:他娶了日本女子吉田貞為小妾,甚至到了沒有她就不能入睡的程度。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㈢ 日本女人為什麼都想嫁給中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