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害怕雜訊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害怕雜訊

發布時間: 2023-07-28 00:49:37

❶ 自閉症兒童晚上精神興奮不肯入睡又帶吵不知有什麼辦法。拜託急急…

根據實物經驗,有部分自閉症孩子睡眠出現紊亂,晚上亢奮至夜深甚至徹夜不睡覺,伴隨吵鬧或者發出一些高調的聲音等情況。尤其是春夏天氣悶熱,往往加重孩子的躁動。針對方法要因人而異,目前我了解到個一個原則是白天想方法不讓孩子睡覺,比如放一些較勁爆的音樂,或者帶他做戶外運動適當耗耗他體能,晚上創造舒適的環境促進他睡覺。中醫上也有一些按摩穴位方法有條件不妨試一試!

❷ 自閉症兒童幾種問題行為的有效處理方法有哪些

自閉症兒童的問題行為歸咎起來,都是一種「自我刺激」。

自我刺激行為是自閉症兒童在沒有特定環境誘因的情況下,一種重復性的、刻板性的行為,這些行為似乎並無目的,但其主要還是為自己提供感官刺激,例如長時間反復不斷的旋轉物體、擺手、拍打身體、玩弄生殖器、凝視、上下跳躍、轉頭、揮舞手臂、前後旋轉等。通常這些行為和外界刺激原因沒有關系,都是患兒內在刺激的反應。而這些有別於普通兒童的奇怪行為,雖然不一定對患兒產生傷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是它卻足以妨害患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會干擾生活技能的獲得,因而,它同樣是極令人困擾的問題行為。

我們從自我刺激行為產生的原因、種類及矯正干預三方面來認識自我刺激行為與相應的干預。

1. 自我刺激行為產生的原因:

產生自我刺激的行為可能與病源有關,使患兒生理或心理功能缺陷所致。即患兒試圖以各種機械性行為,引導身體不斷地、反復不停的節律動作,以補充或替代心理或生理活動不足的一中功能性需求。

以自我刺激的方式來滿足個人達到逃避任務的目的。

由於社交技能缺乏,於是大多用自我刺激行為來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正常兒童,在缺乏父母或老師關懷的情況下,同樣會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或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父母或老師的注意。

純屬利用自我刺激來滿足個人的感官刺激需要。

2. 自我刺激行為的種類 :

頭部自我刺激:不斷的搖頭、點頭、轉頭、抓頭發等。

臉部自我刺激:盯視、痴笑、伸舌、玩口水、舔物、扭轉嘴唇、牙齒發出聲音、用手貼口部及耳部、玩弄舌頭等。

手部自我刺激:扭轉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動、將手指做成其它形狀、擺動雙手、雙手手指對敲、用手敲身體某部位等。

身體自我刺激:身體向前或向後不斷搖晃、左右搖動身軀、旋轉身軀、激烈跳動、緊抱身體、扭轉雙手置於耳後、怪異的跳動(或跑動)等。

其它自我刺激:尖叫、聞自己或他人身體氣味、呆望天空、強迫性寫筆記、大量時間的計算等。

3. 自我刺激行為的矯正干預:

自我刺激行為雖然與外界環境刺激無關,但是它與患兒訓練時間、活動內容等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和活動程序。

當患兒沒有事情可做而有太多的空閑時間或結構化的活動日程太少時,便會有太多的自我刺激。如:給孩子制訂一個忙碌的結構化的活動日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有時間和活動安排要顧及患兒身體狀況和活動能力。如果活動太多或活動本身太困難,同樣會導致自我刺激,患兒以自我刺激來做為逃避手段。如:適當給孩子安排休息時間和低起點小步子的活動。

不強調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但是要求兒童用另一行為覆蓋自我刺激行為。如:對玩弄舌頭的患兒,讓他張開嘴巴進一步指導兒童做舌體操練習,配合發音訓練;對搖晃手指的患兒,讓他把手指張開放在桌上或膝蓋上等。

在獎勵患兒時,必須要告訴他為什麼會得到獎勵。最好是在良好行為出現的同時提供特定的獎勵。獎勵辦法應更多的使用有形獎勵,同時也可使用表揚、贊美等方式。(如果使用強化物,則需充分考慮強化的時間、形式和應強化的行為,切忌亂用。)

出現一種新的自我刺激行為時,在不知新行為產生的原因時,我們需要先觀察,以免增加矯正的難度,這時就需要陪伴者適當妥協。

不予理睬。患兒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對於這類行為,最好辦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讓其自然消退。

呼應訓練。呼應就是回應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單純反應。當患兒出現自我刺激行為時,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為。經過反復訓練可以使患兒顧及外界刺激而逐步改變其內在刺激反應。

在進行訓練活動之前,對患兒給予特定的口頭指示。即讓患兒明白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好了該做的事或少做甚至不做不該做的事會得哪些獎勵等等,而且指導者(家長或老師)在活動中要抓住機遇充分贊揚其良好行為,這樣就可以預防自我刺激行為。

適當選擇訓練課題,訓練內容需要多種多樣。如:生活自理訓練、認知功能訓練、運動訓練、語言訓練等等。但是,訓練中一定要針對患兒實際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訓練課題,讓患兒通過訓練課題學習刺激—反應—強化三者的關系,從而起到由課題集中心理的作用。自我刺激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這里的「社會」不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社會」的含義。它泛指孤獨症兒童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環境。即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讓患兒學習與家庭成員相處原則和習慣、待人接物禮儀、飲食起居等;讓患兒學習學校課堂常規、教育教學活動規范、集體行動規范等;讓患兒學習社會公共場所行為規范等。這些行為的學習,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因此,在抗拒自我刺激行為的基礎上學習適當的社會行為,是矯正患兒自我刺激的的根本的指導方法。

自閉症兒童行為較為固執。自我刺激行為也是一樣,需要花大力氣,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得到矯正。在矯正過程中,特別是在教育場合中,一定要細化觀察孩子的行為,不要急於解決行為問題而解決,要以心理學為背景來分析兒童的具體行為。

自閉症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

熱點內容
男人為什麼沒有錢還窮 發布:2025-02-04 04:38:41 瀏覽:494
孩子為什麼迷戀網路 發布:2025-02-04 04:32:09 瀏覽:606
輔助好友微信登錄失敗為什麼 發布:2025-02-04 04:23:00 瀏覽:865
淘寶店鋪為什麼不能退貨 發布:2025-02-04 04:14:21 瀏覽:317
為什麼運動量大間隔時間要長 發布:2025-02-04 04:14:19 瀏覽:487
為什麼男友戴手錶之類的東西 發布:2025-02-04 04:01:19 瀏覽:615
為什麼拍不了別人微信 發布:2025-02-04 03:48:06 瀏覽:616
為什麼一歲的泰迪犬愛亂咬東西 發布:2025-02-04 03:39:09 瀏覽:450
為什麼個人收藏找不到收藏的視頻 發布:2025-02-04 03:38:34 瀏覽:165
為什麼很好吃的東西吃完反胃 發布:2025-02-04 03:33:53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