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有責任
⑴ 為什麼教育孩子要懂得自我負責
雖然孩子在法律意義上還沒有完全的民事能力,但是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父母同樣要向孩子傳達一個概念:要對自我負責。
所謂對自我負責是指對和自己有關的事情負責,比如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言語負責、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只有孩子懂得自我負責,才會懂得對他人負責,才會懂得對這個社會負責。相反,如果一個孩子連對自我都負責不了,他憑什麼對別人負責?憑什麼對這個社會負責?這一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到:
1.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毫無疑問,好動、調皮的孩子總是會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舉動。很多時候,家長都將這些舉動帶來的傷害給彌補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這些行為已經造成了傷害。所以,聰明的父母會通過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來告訴孩子:在這一點上,你做錯了。
法國男孩約翰踢球時不小心打破了鄰居家的玻璃,他的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鄰居家道歉,並用他自己的錢賠償人家。約翰一時拿不出自己的錢,父母便借給他,讓他日後靠自己課余打工掙錢還上。約翰的父母認為,這樣做有利於對孩子權利與義務以及自我負責精神的培養。
確實如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僅僅有利於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非常有幫助。因為孩子在負起責任的同時,感受到了凡事應該以自己稚嫩的肩膀去承受,這正是很多孩子所缺少的。
2.對自己的想法負責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有對也有錯。但是很多孩子在有了錯誤的想法之後,並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乃至於一錯再錯。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第一次出現錯誤想法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對自己錯誤的想法負責。
毛毛的同學在學電子琴,他跑過去和同學待了一天,跑回家來便要媽媽也給自己買一台電子琴。可是媽媽考慮到電子琴並不便宜,買一台將近要花掉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便沒有立刻答應,他想看看毛毛是不是真的喜歡學電子琴。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毛毛一直都在嚷嚷著要讓媽媽給自己買電子琴,考慮到孩子的前途,媽媽最終決定給毛毛購買電子琴。不過在購買之前,媽媽和毛毛協商了一下:決定利用毛毛的壓歲錢購買,如果不夠,媽媽再用自己的錢補上。
為了能得到電子琴,毛毛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媽媽的要求。
第二天,媽媽帶著毛毛買回了他夢寐以求的電子琴。可是,果然不出所料,毛毛在玩了幾天之後就發現練琴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漸漸地,也就對電子琴失去了興趣。後來,他竟然耍賴,讓媽媽將他的壓歲錢還給他。
對於這樣的要求,媽媽嚴詞拒絕,並且告訴毛毛,要對自己的想法負責。他現在不僅拿不到壓歲錢,而且還得好好練琴。媽媽甚至「威脅」毛毛:如果做不到這兩點,以後任何玩具、任何零食他都得不到。
至此,毛毛雖然後悔不迭,但是迫於媽媽的威脅,還是乖乖地接受了媽媽的要求。不過,讓毛毛媽媽欣慰的是,從此之後,毛毛在購買東西的時候學會了思考,因為他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要對自己的想法負責。
3.對自己的安全負責
孩子的安全是做父母的最為擔心的事情了,所以有的父母恨不得寸步不離地保護孩子,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家長應該清楚一點:你不可能保護孩子一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訴你的孩子: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如果自己都不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那麼就沒有人會對他們的安全負責了。
鵬鵬是一個6歲的孩子,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學騎自行車,便嚷嚷著也要學。可是考慮到孩子還小,鵬鵬爸爸並沒有答應鵬鵬的要求給他買自行車。可是不甘心的小傢伙竟然和自己的小朋友商量好,借他的自行車一個星期。
借到自行車的第二天,鵬鵬就開始在自家門前的小路上學了起來,因為剛開始學車,並且沒有別人的幫助,不一會兒的功夫,鵬鵬就滿臉傷痕地回家了,很明顯,在他的眼角上還掛著兩滴淚痕。鵬鵬原以為回到家就會受到媽媽的寵愛,至少會給自己擦葯。可是讓他失望的是,媽媽似乎沒看到鵬鵬受傷一樣,埋頭在做自己的事情。
這時鵬鵬有意靠近媽媽,並且對媽媽說疼,沒想到媽媽頭都沒回,只是對他說了句:「誰讓你出去騎車的?你自己摔傷了你自己負責,自己去找葯水自己塗。」
無奈的鵬鵬只得照做,並且第二天就將自行車還給了小朋友。
4.對自己的言語負責
很多孩子之所以養成說話不算話的壞習慣,和他們從小不懂得對自己言語負責有著密切關系。所謂對自己的言語負責是指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說過什麼,就一定要做到什麼。切不可說話不算話,失去信譽,否則以後將沒有人再相信他。
新新是個7歲的小男孩,雖然還沒有上小學,但是父親對他的教育卻非常嚴格,從小事到大道理,父親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說,希望他能負起自己的責任。有一次,爸爸和他說起要為家人負責任,新新問爸爸:「爸爸,什麼是對家人負責任啊?」爸爸告訴新新:「幫家裡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種為家人負責的表現。比如說幫爸爸媽媽擦鞋、幫媽媽收拾家務……」
聽了爸爸的話,新新覺得很好奇,於是就對爸爸說:「從今天開始,我幫媽媽洗碗。」爸爸很高興,對新新說:「說到一定要做到,否則我可對你不客氣哦!」新新滿不在乎地對爸爸說:「沒問題。」
可是第二天,爸爸回家的時候卻發現,家裡人已經吃完晚飯,媽媽在洗碗筷,新新已經睡覺,爸爸知道,新新食言了。於是他勒令媽媽放下碗筷,讓新新起來洗碗。正在睡夢中的新新自然不願意起來,見此情景,爸爸就把碗筷端到了新新的房間,並且用筷子使勁地敲碗,讓新新無法入睡。
鑒於爸爸這種「變態」式的行為,無奈的新新只得邊流著眼淚,邊洗碗。自此,他明白了什麼叫對自己的言語負責。
要想讓一個孩子具備責任感、責任心,首先就應該教育他們對自我負責,只有對自我負責,才能對他人乃至這個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