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老人幾個孩子養活不了
Ⅰ 以前一家能養三四個孩子,為何現在一個卻感覺養不起
前段時間回老家,幾個鄰居嬸子又幫著我婆婆對我展開了“催二胎”攻勢。我知道,他們催生是好意,畢竟多養一個孩子,公婆幫我帶娃,以後孩子長大孝順我也肯定多過孝順我公婆。所以,對這些嬸子的催生,我都是笑笑照單全收,實在招架不住,就來一句:“現在生活壓力大,一個孩子都養不起,生二胎還是等等再說吧。”
然後,幾個嬸子就會不約而同地表達出不解:為什麼以前一家能養三四個孩子,現在一個卻感覺養不起?其實,原因挺扎心的,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對比過去,養孩子真的太艱難了。
老一輩人生活主要靠“社會福利”,現在父母生活主要靠“獨擔壓力”
我一個朋友,家裡姐弟三個,因為父母都是國企職工,所以家裡條件還算不錯。當時,她父母養他們真的沒多少壓力,因為有各種“社會福利”,主要就是一些補助。首先,房子是單位分配的,根本不用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租房、買房,還房貸。所以,他們養三個孩子家裡有地方住。
再者,國有企業確實有不少福利,她依稀記得,小時候父母的企業設有專門的保育機構,她還被父母送去過一段時間呢。所以父母可以上班,又不用擔心照看孩子的事,自然生三個也養得起。
相反,現在社會條件好了,但是社會競爭激烈,房價高漲,社會壓力猛如虎,全靠自己“獨擔壓力”。所以,年輕人要應付車貸、房貸、教育投資、生活開銷等,養一個孩子都覺得難,又怎麼能像過去那樣養三四個孩子呢?
Ⅱ 為什麼一對父母能養活十個兒子,十個兒女卻不能養活一對父母
俗話說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難養一母。為什麼從古至今這樣的事情都很常見?本來不願贍養老人的幾兄弟,後面竟爭相贍養,噓寒問暖?原來一切只因一個「利」字!
故事是這樣的:老母親含辛茹苦操勞半生把兄妹五人拉扯長大各自成家。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母親卻遭到幾個兒子相互推搡沒有一個兒子願意收留。最後沒辦法母親只得去跟女兒女婿一起生活。
但時間一長母親總覺不妥,後來女兒女婿心生一計!女兒幫母親做了一件馬甲要母親終日穿著,女婿用錫融成幾十個銀子模樣裝在母親馬甲裡面。並放出話去說母親還有很多家底,果不其然這話不久便傳到了幾個兒子耳朵里。
這一日兄弟四個來妹妹家要接老母親到自家贍養以敬孝心。妹妹自然知道幾個兄長心裡打的盤算,便交給母親一錠金子。老母親出門時金錠不小心掉了出來,老大見狀趕忙幫母親拾起,母親故意把金錠往馬甲里一丟,那金子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兄弟幾個聽了滿是竊喜。
臨走時母親拿出一錠金子給女兒說是這些日子照顧自己的辛苦費。兄弟幾個把老母親接到家裡後個個都是噓寒問暖殷勤盡獻,誰也不想當最後一名。
轉眼到了來年夏初天氣漸熱,幾個兒子商量著讓母親把馬甲脫了,可是母親堅持穿著。兄弟幾個拗不過,沒辦法只能花費巨資去買了當時很奢侈的電風扇幫母親降溫。某一日清晨見母親未晨起,到房間一看,原來老母親已過世。這時兄弟幾個趕緊算好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開銷,准備在銀子的時候可以多分一點。他們脫下馬甲拿出裡面的銀子准備分時發現這銀子的重量不對,原來這些「銀子」全都是錫鑄的。眾人頓時傻了眼,伏在母親床前放聲大哭起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因算計某種利益而贍養父母的,到頭來算計的還是自己!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父母和老人也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每個人都會做父母,都有會自己的孩子。你養我大,我養你老!應言傳身教,讓美德源遠流傳!
Ⅲ 一位母親可以養育五六個兒女,而五六個兒女卻贍養不了一位老母親!這是為什麼呢
人性。生而不養,枉為人母,不管是從人性出發還是自古以來的想法禁錮,對於女人來說,只要生下了孩子就會盡力撫養長大,但是再撫養過程中無可避免是有偏頗的,生活已經不易,又怎麼能面面俱到兼顧到每個孩子的心理?所以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帶著偏見的,沒有哪個兄弟姐妹會認為被父母平等對待,既然不公,又為何要回報?成年人對於孩子很寬容,對於老人很刻薄,恩,我對你不好,那是你小時候偏心了,而且,我也沒有對你不好,看,你不也沒餓著沒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