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說隨便和不知道
⑴ 孩子上小班幼兒園回來後,我問他學校和班級里的事,他好像什麼都不記得一樣,就說:不知道或隨便答
這很正常,是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幼兒對事物的注意是不隨意的、被動的、都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所引起的,缺乏目的性。可能大人感興趣的事對他來說沒什麼興趣,所以他根本就沒注意。 小班的幼兒情緒性強。即幼兒的許多行為受情緒控制,這件事願意干就干,不願意干就不幹,或者是感興趣就干,不感興趣就不幹,只有到了5歲以後才逐漸理智起來。您的問題可能是他不感興趣或不願意回答的問題,所以他也就隨口答了。 還有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要大大落後於他的感知覺發展,幼兒認識事物的信息渠道是感知覺為主,語言為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兒童入小學後的不斷"鍛煉",語言信息逐漸成為其認識事物的主要信息源,感知覺退為輔助信息。所以有的事他看到了,可能也不知道怎麼用語言具體描述出來。 況且小班的孩子記憶本身就具備記得快記得更快的特別,可能幼兒園發生什麼他感興趣的事了,他也早忘記了。 愛跟家長說幼兒園的事,女孩子要比男孩子主動得多。所以不要強求孩子回答他能力達不到的問題,但可以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說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 孩子今年四年級了問孩子問題時,她的回答總是隨便,不知道家長應該怎麼辦
這是個普遍的現象,折射出來的問題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暢。剔除孩子不懂、不明白的本意外,孩子說還行或者隨便是有話外音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不要再說了,而且不同年齡的孩子表達的意思也有所不同。 9歲前的孩童這樣說,反映的是平時家長對小孩干涉過多,是孩子的一種正常回應,孩子的話外音是說「我不是沒有主意,是你們總在管我,我乾脆不說了」;或者因為家長問的問題太籠統,孩子不知該如何回答。 小升初的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從心理學角度說,他們要甩開家長的管束希望獨立,與此同時,他們的大腦「編程程序」也同步釋放,反映出你不要太多的干涉,你不要煩,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則更為強烈。 那麼,家長該如何應對呢?當孩子說還行或隨便,這時要詢問具體問題,比如說作業,可以問具體題目,並認真檢查孩子的解題步驟,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困擾了孩子;如果真是小問題,要立刻退出,在孩子眼前消失,不再過問;要是大問題,那就要認真對待了,不能因孩子討厭說教而不問。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是要鼓勵孩子。父母一定要多傾聽孩子的聲音,應該更多地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啟發孩子多表達、多交流,處理好親子關系,那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做到一輩子無話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