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女人為什麼紋身
Ⅰ 海南黎族刺面原因是什麼
海南黎族刺面因為黎族人認為如果不紋身,祖先就不認。
歷史上,整個黎族地區,特別是五指山中心地區,原始宗教盛行。黎族人認為,人生於世時,靈魂依附於軀體,死後靈魂獨立存在,或棲附於他體,或往來於陰陽兩界,或游離於村峒住所附近,被稱為「鬼」。
其中,雷公鬼和祖先鬼最可怕。因此,他們平時禁忌念祖先的名字,認為只要說出名字,祖先就會出來作祟。
同時,他們十分重視對祖先的敬仰和崇拜,不僅在家人患病或出獵、外出時殺雞祭祖,在節日、結婚等喜慶之日也祭祖,而且把文身等傳統習俗視為「祖先傳下來的規矩」而嚴格遵守,連文身的部位和圖案也沿襲「祖所刺之式」。
他們堅信,如果女性活著時不紋身,死後,祖先就不會相認,她就會變成無家可歸、四處游盪的孤魂野鬼。未紋身的女性死去時,必須在喪禮上用墨按傳統紋身圖式為死者繪身劃臉,等同於給死者補辦文身,這樣處理後才入葬於本家族所屬的墓山。只有紋身的婦女,死後才能被自己死去的祖先 辨識和接納。
因此,世世代代的黎族女性,寧願忍受紋身所帶來的肉體上的傷痛,也不願違背祖先的遺訓。這種堅定的信仰,構成了黎族文身傳承延續的保障。
黎族紋身的意義
黎族紋身反映了圖騰崇拜的遺制。各峒有各峒的圖式,世代相傳,沿襲不變,這樣紋身的圖式自然就成為該族的標識。
從海南島的范圍來看,那裡主要生活著黎、漢、苗、回4個民族,過去,只要看有沒有紋身,就可以輕易地將黎族女性和其他民族區別開來。從全國乃至世界的紋身民族來看,黎族的紋身部位和以幾何形、抽象性為主的紋身圖式,也特點鮮明,很容易區分辨別。
Ⅱ 古人倡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為何古時的南越卻有剪發和紋身的風俗
南越國到底誰在文身呢?右夫人藍藍文身嗎?大臣呂嘉文身嗎?有學者認為文身的主體應是男性。因為無論是史料還是考古實物,文身對象都以男性為主。
另外,文身和「水事」有關,是為了「避蛟龍之害」,而這種高危作業應該主要由男子來承擔。但文身的性別可能因地區、時期和族群存在差異。因為文身的起源很多樣化,如圖騰說、成人禮說、美飾說等。
一些體型不夠完美的女子還可以通過絢爛的文身轉移旁人的視線,彌補身材上的不足呢。這樣在寨子里走上一圈,回頭率妥妥地往上蹭!
Ⅲ 黎族的紋面紋身的習俗稱之為
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綉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黎族人民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偉績,並告誡後人:女子綉面、紋身是祖先定下的規矩,女人如不綉面、紋身,死後祖先不相認。綉面、紋身多於十二歲左右起紋,黎族人稱為「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