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不叛逆

為什麼學習好的孩子不叛逆

發布時間: 2023-06-12 15:01:40

A. 為什麼感覺有些孩子沒有青春期叛逆,而有的卻非常叛逆

我當年初二叛逆,高二就好多了,以後看父母就越來越親了。現在兒子也初二叛逆。遺傳基因強大啊。叛逆自控力差,可能還是腦前額神經發育遲緩。沒有青春叛逆期的,應該是這塊神經發育的比較好,這樣的孩子一般是別人家的孩子。

現代的父母談青春色變,因為青春期幾乎成了叛逆期的代名詞。但是,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並不是每個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比自家的好」。為什麼有的孩子感覺沒有青春期叛逆,而有的叛逆的不得了?

首先,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從兒童到成人的心理過渡期,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特別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春期的叛逆首先體現在對家長、老師以及 社會 現象的否定、評判上,當得不到老師家長的理解後,會出現對抗、冷漠等情緒反應。如果家長應對得好,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徵,能夠理解孩子,並允許其宣洩,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會小一些;而如果家長還是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方法管教、越是、壓制孩子,家長的力度有多大,孩子的反叛就有多強。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也是有階段性的,當孩子再成熟一些,對這個 社會 的理解再加深一點,其情緒反應就會更平穩一些。所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長們,首先要允許孩子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評價,包括對老師的評價,多聽,少批評,少評價,少指導。家長越接納,孩子的情緒就越平穩。



以我個人為例,我兒子叛逆是因為小時候我對他太嚴格,比較苛刻,一直以來以學習為主,對於他來說應該很壓抑,上初中開始反擊了,叛逆,反之,也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給家長改變自己的一個機會!但身邊很多沒有叛逆的孩子,普遍都是在父母溫暖的愛中長大的孩子,父母相對也會教育!

青春期孩子叛逆 為什麼會叛逆 因為他心理需求的東西家長沒有給到 如果家長在孩子青春期時 能夠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他就沒有叛逆期 那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有什麼呢 第一歸屬感 歸屬感就是對自我價值的 認可,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有能力的人 能夠幫助到別人的人 第二是自主感 自主感就是感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任何事情呢都可以自己獨立做主 不是說非得聽家長讓怎麼做就去怎麼做,這是他最反感的 第三是被理解 在家長看來 孩子無論什麼時候 想法 都很稀奇古怪 就會以自己的經驗去否定孩子 卻不知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 不尊重他 不理解他 從而就會和家長對抗 如果家長平時在跟孩子相處時呢就做到這3點 那麼孩子到了青春期嘛,就不會有叛逆行為 、

我女兒就沒有叛逆期。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與孩子的心態有關

孩子心態好,說好聽點是佛系,說不好聽就是與世無爭。這樣孩子不計較,順其自然,樂觀豁達。想得開,能吃話,不過度維護自己。這樣的孩子一般不會叛逆。

二、與家庭關系是否和諧有關

家庭關系和諧,孩子與父母無隔閡,溝通無限,孩子無論是精神上,還是 情感 上,都能得到滿足和快樂!如果父母不和,或者是單親家庭,出現叛逆的孩子就比較多。

三、和學校老師的態度也有關系

如果孩子在學校,不管發生了什麼讓老師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師若能態度和藹,以平等的姿態,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不激怒孩子,不傷及自尊,一般情況下,孩子是不會叛逆的!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當年我在青春期叛逆的就差進監獄了,現在孩子平平穩穩的過來了,可能是所有會引發出問題的環節我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備案了吧[捂臉][捂臉]。

感覺還是要從幼兒期就注意習慣和環境這兩個重要因素。

物理上常講,壓力和受力是相等的,對物體施加多大的力,受力物體承受的力一樣,承受的同時也有反作用力。

叛逆期就好比這個受力物體。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同,對孩子施加壓力也不同,有的孩子承受力強,對施壓無所謂,不在意,有的承受力差,胡思亂想,就會爆發。

每個家庭的氛圍也不同,有的家庭氛圍氣氛活躍,每天都是開心快樂的,有的一到家就氣氛沉悶,容易導致胡思狂想。

小時候村裡有戶人家,母親脾氣暴躁,每天都能聽到這家的吼叫聲,打罵孩子聲,孩子哭聲,這家孩子在家割腕一次,割了好幾刀,因為小不知道動脈在哪,沒有出大事。都覺得這家孩子割腕是叛逆期,其實也是環境影響了。

所以氛圍很重要,這也是叛逆期嚴重不嚴重的原因吧。

首先,是家長的期望值不一樣。成績好的孩子他至始至終都是好成績,家長沒有焦慮,孩子學習也自律,自然就感覺不到他的叛逆行為;初高成績差的孩子,至少在小學階段不是這般差,家長因孩子成績下降多而產生焦慮,這便對孩子的嘮叨和要求也會增多,孩子自然就會反抗,很明顯也很自然地認為孩子叛逆了,不聽話了。這主要在於家長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一直在按小學甚至是小時候的要求,要求給孩子,殊不知孩子在成長的同時,他在某些方面已顯現出不同於小時候的同齡人能力了,也就是說孩子確實不在學習這方面擅長。例如我們會說「清華北大的孩子都在幼兒園」為啥?因為那些孩子差距不明顯,可能會算加減的孩子就成了學霸,但那怕是不認數的孩子,家長稍加引導,孩子就會加減,也可成為學霸。這就給家長一個觀念,只要我家孩子學,也一定學的會,也一定可以和其他(成績好)的孩子一樣。

第二,是孩子的自身因素。孩子到達青春期,少則經過了十餘年,這么多年孩子的習慣和觀念會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孩子他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他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哪能受的了學習之苦?和家長對著干是最正常不過了。隨著荷爾蒙的爆發,他想成為和家長平等的人,但又不善於表達和處理,家長的不理解,發生沖突在所難免;但有些孩子因知識面開擴,很多關於青春期的特徵能夠理解並控制好自己,與家長又善於溝通表達,家長能理解,當然沖突就少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叛逆」之詞了。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孩子要不斷地學習與家長溝通之外,更需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要隨著孩子的特色隨時改變教育模式。一套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所有成長階段是行不通的。



我自己就是沒有叛逆期的,家裡對我也是這種評價。

從小就外地上學,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算是比較獨立。

家裡也很尊重我的意見,我自己並沒有什麼好反抗的。

認知

我認為叛逆期,其實是孩子對周邊環境的一種思考。

嬰兒出生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一樣。

他所知道的所有東西,都是父母灌輸給他的。

父母教會他走,教會他跑,同時也教會了他很多規則。在家要按時睡覺、晚上出去玩要小心、去同學家玩要和家裡說一聲、每天要幾點前回來等等。

孩子從來沒有懷疑過這些,因為他從一出生就是這樣做的,他也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是可以違反的。

直到青春期到了,他也開始上學了,他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這么大,原來還有很多觀點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很多想法和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有沖突。

他開始很痛苦,他不知道該聽誰的。

最後他選擇了向身邊人學習,因為大家都同齡,大家都是一樣的身份,而父母是上一輩的人了,大家的觀念彼此間還是有些差別的。

而這一切在家長眼中就是另一種感覺了,他們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了。

以前我和他說什麼,他就會做什麼,但是現在說了他會反駁我,甚至還會頂嘴。這也就到了叛逆期了。

身份

我之前在知乎上刷到過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親子關系才是最好的?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處成朋友。

我認為親子關系不外如是,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卻是上司和下屬。

令行禁止,只允許孩子做自己認可的事情,卻很少聽聽孩子的看法。

其實時代一直在變化,很多傳統的觀點不一定能跟得上新時代的潮流,老方法穩妥,但不代表新方法走不通。

我在家裡就一直和家裡的長輩當朋友處,雖然不到無話不談,但最起碼我能說出我的意見,他們也願意採納,所以我也沒有什麼好反抗的。

寫在最後

其實這個時代還是變化很快的,就像10年的根本想不到現在還會有電競。

以前我們打 游戲 ,家裡就會說,打 游戲 能當飯吃嗎。但是現在真的有人靠打 游戲 成為了世界冠軍。

說明這條路並不是走不通,時代在變化,思想也應該變化。

孩子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會和大人想法不同,甚至大部分都是錯的。

但是堵不如疏,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才是親子之間相處最好的調和劑

一個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家庭,孩子就不會有叛逆期。

熱點內容
狗被關著晚上一直叫為什麼 發布:2025-04-16 17:03:41 瀏覽:805
為什麼有的東西叫包團 發布:2025-04-16 16:40:01 瀏覽:407
幻塔為什麼顯示軟體包出現問題 發布:2025-04-16 16:29:38 瀏覽:768
為什麼有的淘寶店評論不讓發圖 發布:2025-04-16 16:23:52 瀏覽:25
為什麼躺的時間長後背疼 發布:2025-04-16 16:14:14 瀏覽:923
為什麼國產電視劇都不是蘋果手機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312
為什麼小孩眼睛很白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155
為什麼皮鞋穿著走路時間長了 發布:2025-04-16 16:13:22 瀏覽:904
用電腦釘釘上課為什麼沒有聲音 發布:2025-04-16 16:11:05 瀏覽:814
為什麼有人說我眼睛看起來很壞 發布:2025-04-16 16:00:20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