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瞌睡變少了
『壹』 小孩睡覺少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一天要睡16個小時,出生後3個月要睡14個小時,6個月至1歲要睡13個小時, 2-3歲要睡12個小時,也就是說,嬰幼兒一天的一半時間都處在睡眠之中。異相睡眠也叫「快波睡眠」、「眼跳動睡眠」最能使大腦得到休息。新生兒和哺乳期嬰兒異相睡眠佔40-50%,而成人只佔20%。 晚上經常處於光照環境下的嬰兒,鈣質的吸收要降低25%左右。鈣質的缺乏,也會引起近視,還會帶來睡眠易醒易驚,餵奶時間延長,體重增加慢等許多問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另外,還有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的保護性抑制,導致智力及語言障礙。 為使孩子健康發育,晚間入睡後應熄燈。切記不要在孩子身邊開燈幹活、閱讀或看電視。 乳兒期即是胎兒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有的家長讓乳兒穿衣睡覺,甚至將手腳包裹起來睡,這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脫衣睡覺有利孩子的生長發育。乳兒期的兒童生長迅速,在這個時期,若經常穿衣睡覺,會影響乳兒的血液循環,不利於休息,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乳兒的身體發育。脫衣睡覺能夠使乳兒睡得更加舒心、坦然,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保持舒服睡姿。有的孩子睡姿不正,仰睡或俯睡,都容易引起呼吸不暢,因「憋得難受」會引起蹬被。不妨讓孩子右側卧,睡姿正確,因憋氣睡不著的事就不會發生了。 二、被子厚薄合適。孩子所蓋的被子要隨季節而更換,厚薄要與氣溫相適應。 三、室內溫度適宜。除了寒冷天氣要關緊窗戶,平時室內窗戶應適當打開通風,但睡覺處不應在空氣對流的「風口」。 四、睡覺以前,別讓孩子看緊張刺激的卡通或「小人書」,否則,往往使得孩子睡不安穩而蹬被。 五、比較小的孩子,不妨做一個寬松帶拉鏈的睡袋。這樣可以保證不會蹬被。 人的睡眠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淺睡期稱慢波睡眠;一個是深睡期稱快波睡眠。 寶寶的睡眠質量直接影響到他的生長發育,睡眠良好的孩子反應敏捷、學習能力強、較少失誤、精力旺盛。有時家長會發現,寶寶在夜裡時常會出現階段性的睡眠,一時睡不安穩,再過一會兒又睡得踏實了,如此反復好幾次。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 人在入睡時首先要進入淺睡眠,約經過80分鍾左右後進入深睡眠,整個睡眠過程淺與深要交替4-5次。一般前半夜是以淺睡為主,後半夜以深睡為主。 兒童睡眠的質量與時間均會影響生長發育。據報導有的兒童睡眠不安、易驚、易激怒、情緒不穩,醒後沒精神還帶著疲倦的樣子,大一點的孩子會說頭昏等。這可能與未能很好地進入深睡狀態有關。 生理學還發現,如果人為地阻斷深睡眠和剝奪後半夜的睡眠時間,會使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數量下降,尤其是殺傷T淋巴細胞的數量下降,常可導致人體免疫功能減退,容易患各種疾病。常見的是睡眠不足,食慾就不好,在游戲及各種活動中無精打采。 因此如發現孩子睡不實,尤其是後半夜總來回翻身等,就要及時查找原因,是否飢餓、寒冷、憋尿或身體有何不適等。只有保證孩子睡眠的質量,才能起到休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