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外國人看中國孩子不一樣

為什麼外國人看中國孩子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6-09 18:51:53

『壹』 中國小孩身上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美國人喜歡收養中國小孩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思想是非常的封建的,而且非常的傳統,有著絕對的傳宗接代的理念。認為人要有後代才能夠將自己的血脈傳承下去,如果在古代自己沒有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不被人們所接受,但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經改變了,但也不是那種大的改變,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其實總結起來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就是我們中國前幾年有許多地方由於養不起孩子而產生了許多的棄嬰,而美國不同美國有相關的法律,所以他們就願意收養一些中國孩子,第二點就是因為中國畢竟是四大文明古國,可能孩子生下來就帶有著一種人文氣息。第三點可能就是收養中國孩子的性價比更高,手續是非常簡單的。其實我們可能更希望的是他們收養中國孩子是因為他們真心的喜歡中國孩子。

『貳』 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的優缺點

中國孩子與外國孩子的差別在哪裡

第一個方面從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關系,老師對學生的要求。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是一貫主張對孩子嚴格要求,強調紀律性,強調孩子聽話、努力學習、刻苦學習。父母與子女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一直到現在實際起作用的還是管和被管的關系。而在西方,父母之間、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尊重的關系。孩子所處的小環境比中國孩子所處的小環境要寬松自由得多。在西方,父母強調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學校老師和孩子平等和諧地相處。

第二個方面的差別,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從社會傳統來看,我們中國是提倡集體主義的國家,這種集體主義不是政治上的集體主義,而是傳統的。日本、朝鮮和新加坡都是屬於這種傳統的集體主義國家。強調每個人是集體的一份子,強調集體的榮譽感。比如說家庭是一個集體,那麼每個家庭就希望自己的孩子為家裡增光。家長經常問孩子:「你今天做得怎麼樣?老師對你怎樣評價的?你是不是班上最好的孩子?」前幾天,我到上海的一個小學。我到班裡隨便與小學生聊天。我發現中國的小學生心裡都非常明白的一件事就是班裡誰是最好的,誰是第二,誰是第三,誰是最差的。

第三個從德育角度。我們今天的教育對孩子是不成功的。就說現在的社會風氣,說假話、騙人的隨處可見。暫且不說文化素質比較低的人,就是文化素質比較高的人也是這樣。北京有個大學生成績非常好,考到美國學博士,剛去沒有幾天,用實驗室里公家的電話打了40分鍾的長途。到月底,導師去結電話費,結果發現電話費特別高,在看過電話單後,就去找這個博士生,這個博士生開始不承認,後來才承認。第二天,導師把他給開除了,原因就是:像這樣的學生,不能保證他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不用假數據。 這樣的事情在中國人看來很普通,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可在外國人看來,無論是歐洲、北美洲、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是一樣的,在處理私人問題上看得很清楚,誰也不能用公家的電話。假如有一個人這樣做了,而且隱瞞,周圍的人都會笑話他。

第四,中西方傳統文化問題。我們中國的家長特別強調要孩子刻苦、認真。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要求他要認真、刻苦、努力,但是我們的孩子總體上說求同性、保守性比較強;而西方的小孩子總的來說比較外向,有雄心壯志,抱負比較高。

第五個方面是孩子的內在興趣。每個人身上都有內在的、自發的興趣。孩子自己會每天干一些事情。有的時候孩子自己就在探究,這種事情就是孩子的內在事情。拿諾貝爾獎金靠的是這種興趣,而不是大人規定孩子今天干什麼,明天干什麼。孩子要做的,你不要禁止孩子,如果禁止孩子,就是扼殺孩子的興趣。內在興趣、內在動機和自發行為是創造性的機制,我們今天家庭的教育體制,學校的教育體制,正是扼殺了孩子內在的普遍存在的興趣和動機--我們家長強迫孩子做什麼,而不管孩子內心的想法。當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這樣,但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是這樣的。不是想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而是去設計藍圖,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

第六個方面就是中西方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類型不同。外國家庭注重培養孩子的社會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認為這方面出了問題走向社會吃不開。所以西方小孩子的家長要是覺得自己孩子膽子特別小就特別擔心。

第七個是關心的問題不同。外國好多國家有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培訓班。專門培養膽子小的孩子、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中國現在還不存在這樣的班。

第八個不同是尋求回報問題。不要象過去那樣,尋求孩子聽話、給予回報。美國人在30年代、50年代都是這樣想,但是在80年代就不這樣想了,美國人會說:「我選擇生這個孩子就有義務把他撫養到18歲,用不著他作出回報。」

研究表明:中外孩子行為特徵存有差異

http://living.sina.com.cn 2001年05月09日15:33 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張雪梅)中國孩子天生和外國孩子不同。這里講的不是外表上的,而是說在一些行為特徵上存在著差異。相對於歐美白種嬰兒,中國嬰兒活動量、哭鬧和發聲都比較少,而且對外界刺激不做強烈的情緒反應。

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和哈佛大學、都柏林大學的學者近期共同做了《嬰兒氣質特點的跨文化比較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這一研究選擇了數百個只有4個月大的小嬰兒,分別選自中國、美國和愛爾蘭3個國家。結果專家們發現,這些小寶寶除了膚色、頭發和體態等外貌上的差別,連內在的氣質也天生不一樣。

氣質是個性心理特點之一,是先天素質,具有穩定性,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某種改變。心理學家認為嬰幼兒氣質表現在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度和喚醒水平。在北京、波士頓和都柏林,參加測試的研究人員和母親,都是先把嬰兒喂好並放鬆,放在嬰兒椅中。母親面帶微笑向下看著他們,如此持續1分鍾。然後開始分別給予一系列的各種外界刺激。讓嬰兒聽已錄好的聲音,拿塑料玩具在他們面前擺動,還在他們頭的上方拍破1個氣球,觀察他們的反應和舉動。

這樣做時無論哪國孩子,男嬰都比女嬰愛笑,發聲次數也多。美國和愛爾蘭的嬰兒比中國嬰兒發聲次數更多。在喚醒他們時,美國嬰兒最快,其次是愛爾蘭,最後醒來的是中國嬰兒。中國孩子與白孩子惟一沒有差異的行為就是微笑。另外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哭泣更多,運動活動水平和煩躁程度,也是美國和愛爾蘭的嬰兒更強。

其實早在30多年前,美國科學家就對1周歲的亞裔和歐裔嬰兒進行了比較,結果就是前者活動量比較小,較安靜、穩定,變化性也較小,易於形成習慣,並在不安時能進行自我安慰。這次的研究再次證明黃種和白種嬰兒生下來不僅體質上存在差異,心理上也存在著差異。

參加這項研究的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王玉風教授說:很難把4個月大的中國嬰兒在玩具運動聽錄音帶講話時,發生較少運動活動性和哭泣的反應,歸因為他們有什麼特殊的早期經歷所致,也就是說,這些區別不是因為生存環境的不同,中國孩子與歐美的白孩子先天氣質就不同。

他們屬於曾經彼此隔離繁衍了很長久的不同種族的人類兒童,歷史上歐洲人和亞洲人曾隔離繁衍了約4萬年,經歷約1500至2000代人,可以料想有遺傳特點上的差異。因為在很多動物中僅需15至20代即可造成行為表現上的差異。王教授說氣質無好壞,此研究主要是在我國的文化背景下,對兒童身心潛能的開發提供科學的依據。

『叄』 我發現同樣都是中國孩子,在國外長大和國內長大的,氣質明顯不同… 這是為什麼

1、教育因素非常重要,國外的教育提倡表達和展示,孩子普遍比較自信、禮貌、開朗。 2、經濟實力和眼界導致國外孩子對於衣著搭配、談吐更加註意,外化為較好的氣質。 3、飲食條件不同,國外孩子從小攝入蛋白較多、蛋奶鈣質的補充加上國外充足的體育運動,使得骨骼發育良好,肩寬一些,身型更挺拔

熱點內容
三國志戰略版盾兵外觀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4-22 20:45:39 瀏覽:719
時間為什麼會帶來痛苦 發布:2025-04-22 20:42:42 瀏覽:574
為什麼吃鹹的東西之後眼睛就腫 發布:2025-04-22 20:41:47 瀏覽:78
孩子總是帶便便出來為什麼 發布:2025-04-22 20:33:58 瀏覽:341
為什麼有不同顏色的蚯蚓 發布:2025-04-22 20:25:21 瀏覽:753
為什麼hgs的顏色比zns深 發布:2025-04-22 20:00:29 瀏覽:42
為什麼餐館煮的毛豆顏色好 發布:2025-04-22 19:47:55 瀏覽:607
小米公司為什麼停牌 發布:2025-04-22 19:47:48 瀏覽:939
為什麼電腦刷機後更卡 發布:2025-04-22 19:40:55 瀏覽:730
為什麼蘋果x手機來電鈴聲越來越小 發布:2025-04-22 19:12:25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