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點燃孩子的自信心
㈠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引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之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因為自信心是人生在戰場上能夠獲取多大成就的關鍵因素,人一旦擁有自信,那麼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在慢慢提高,因此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要求孩子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性格的養成,因此對孩子的自信心也要適當的進行培養,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三、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相當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以及去挖掘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可以培養出一個比較健康陽光的孩子,因此對孩子不正確的行為提出批評,同時也要給予肯定,千萬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樣的話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在今後的道路上也會越挫越有積極向上。
㈡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自信心在兒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自信與不自信存在一種累加效應。也就是說愈是自信的孩子,愈會成功,愈會成功則會是顯得更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則會是導致更深的自卑。
21世紀需要充滿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個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難以適應未來的社會。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不能等閑視之。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目標評價,體驗成功歡樂
培養自信心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成功在具體的體驗。如何讓孩子獲得成功?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必須先弄清楚什麼叫成功。活動中,我們總要確定一定目標,也就是我們的活動要達成的結果。當活動告一段落,我們會回過頭來將活動結果與最初的目標相對照,看看目標是否達成。因而,可以說,成功與否即是目標達成與否。
這里有兩點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動之初如何引導孩子確定力所能及的目標;其二是活動告一段落,如何恰當地予以評價。
定什麼樣的目標才算恰當?目標太易,不具備挑戰性,孩子反而沒有動力;太難則會導致失敗帶來挫敗感。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教師或家長聯系任務去把握,宜採用「目標分解法」的策略。如活動之初,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較高要求,令學生「望而生畏」。特別是對於一個潛能生,除了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外,還要幫助他們正確設置目標。只有目標設置正確,才有目標實現的可能,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假如給潛能生設置的目標偏高,潛能生以自身當前條件根本無法實現,那麼這種目標激勵對他來說成功可以能性極小,更有甚者會讓他認為自己無用,破罐子破摔,產生消極情緒。教師應從較低要求開始,讓學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嘗」到成功的「滋味」,然後再加大力度,讓學生「拾級而上」,最終達到成功的「巔峰」,從而順利完成預期設定的最終目標。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採用「目標分解」的思想和方法,用激勵性語言評價,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轉化一位經常不做作業且學習成績不佳的「潛能生」時,老師先只要求他肯做作業,然後再要求他逐步提高作業正確率,對他的作業,老師一反「常規」,用「稍有進步」、「有進步」、「大有進步」、「還需努力」和「加油」等文字來評定其成績,直至等他學習「追」上其他同學,才和其他學生「一視同仁」,實行等級制評價。
讓孩子體會成功,除了活動之初要確立適當的目標之外,還應注意在活動告一段落之後,給予適當的評價。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或家長硬套一些目標,例如,認為功課必須達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這種整齊劃一的標准,對每個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評判,不可避免地會給部分學生帶來挫敗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動領域或不同的學習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體情況。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對照自己的起點有所進步,他就應得到肯定和鼓勵。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暫時落後的學生,若等他們有了優點再去表揚,那他們被表揚的機會就太少了。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為表揚創造條件,讓小小的成功去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賞識評價,激發自信心理
賞識包括肯定、贊美、表揚、鼓勵以及寬容,孩子的自信心、進取的銳氣、活潑的靈性、開朗的性格,來自於賞識。賞識教育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未來一代人的風貌。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不怕失敗,無疑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減少自卑心理。
第一,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產生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的自信是教師和成人樹立的,尤其是當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步時,要及時予以肯定和強化,使孩子感到「我行」――這種感覺十分重要,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願意再接受這類挑戰。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是微不足道的,但做父母、老師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第二,要注意的是賞識要持之以恆,切忌急躁粗暴,大聲呵斥。一般情況下,教師、家長都會注意鼓勵孩子,但有時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行為失控,在情急生氣時忘了鼓勵反倒譏諷,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愛迪生母親的寬容使這個世界多了位發明家。同樣,教師和家長的寬容也會使孩子感受一份真愛與撫慰,所以我們對孩子要寬容、和善、耐心,時刻不能過度。賞識孩子,給孩子以希望。
第三,賞識不能過度。賞識評價主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但不等於孩子犯了錯誤就不去批評,依然不斷地賞識。再者,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們要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三、面對競爭,提高耐挫能力
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層次是金字塔分布,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依據於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我們更要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類競爭有如「家常便飯」,因為每個學生自從踏入校門,就開始了競爭,到了五六年級,他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了。但是,也還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有的學生不敢參與競爭;有的學生一參與競爭就會垂頭喪氣。這是為什麼呢?
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自信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獲得成功。有這么一個孩子,一直功課平平,無任何特長,後來在學習外語方面樹立起信心,從此走上成功之路。在競爭的某個環節上的失利,只是暫時的。教師和家長給予學生引導,給與正確評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學會放鬆自己的方法,以平靜自如的心情投入競爭。正確地評估那些暫時性失利,不讓一時的失利挫敗自己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目標分解評價法的運用,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激發孩子的自信;賞識評價是關鍵,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面對激烈的競爭,正確評價引導,讓孩子時刻保持自信心,不要把一時的失利看成永恆的失敗。
㈢ 為什麼很多的孩子從小就很自信陽光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陽光”屬於一種性格特質,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將決定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從小自信陽光的孩子,家長必須改變教育方式,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成長氛圍,具體可以以下方式方式來做。
第三,監督子女獨立解決問題
自信還體現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有些人遇事就慌,有些人處變不驚,這就是心理素質的區別。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解決難題,因為他對自身能力很有信心。所以反過來,通過不斷攻克一個個難題也算是證明了個人價值,這又會導致自己變得更加自信。所以父母要想培養子女這方面的素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監督子女獨立解決難題。
㈣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一種促使孩子向上奮進的內部動力,更是一種能使孩子贏得成功的催化劑。缺少自信,孩子會變得退縮懦弱,會放棄對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願望的爭取;缺少自信,孩子會變得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從此失去成就學業和事業的信心。那麼,載著孩子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就將在沙灘上擱淺,而且將永遠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擁有自信,才能讓迷航的孩子從驚濤駭浪中看見遠方的燈塔;擁有自信,才能讓迷路的孩子在茂密的森林中依靠指南針走出人生的黑暗;擁有自信,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擁有一把披荊斬棘的寶劍,最後站在成功的頂峰。正如居里夫人說的那樣:"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未來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未來的成功要靠孩子自己去創造。未來的世界充滿了競爭和挑戰,也只有擁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夠站在成功的浪尖,揮灑豪邁的人生。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自信的孩子卻隨處可見。他們不願意去做可能有困難的事;他們遇到一點困難就猶豫不決;他們頻繁地要求得到肯定;他們常常還沒開始做就預料自己一定會失敗;他們經常尋求別人的幫助;他們經常用消極的方式思考問題;他們悲觀、沉默、孤僻、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