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越大家長越沒耐心
⑴ 為什麼有些父母對子女就是沒有耐心,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有些父母對子女就是沒有耐心,不是因為不愛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吧!天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有些時候只是這份愛給的比較沉重,期望太高了吧!
父母對孩子沒耐心因為父母上班太累。
父母愛不愛孩子?
我想肯定地告訴你,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父母更愛自己的孩子。別人不知道,就我個人而言,我真的很想很想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可是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啊,我好像也沒辦法照著網上育兒論那樣去養我的孩子。我也是在生活的點滴里摸爬滾打呢。我也很不想經常數落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有時候動手打了她的時候,父母的心跟著在疼的。
目前我也沒找到好的方法改變這個耐心的問題,有方法的多多留言,盡量吸取經驗,做個真正稱職的人!
⑵ 為什麼家長總是對孩子沒耐心
老師您好!我的女兒3歲2個月,聽話的時候,挺討人喜歡的;可當她不聽話的時候,我的脾氣一下就暴躁起來,無法控制,可過後我又非常後悔。其實,女兒還算是一個很乖的孩子,我知道是我自己常常沒有耐心。只要我自己心裡不痛快,孩子再一鬧,我不是打她就是大聲吼她。我也知道這樣做對孩子不好,可就是忍不住。說來奇怪,我對其他人就完全不一樣,朋友們都說我性格好,很隨和,和老公也只是偶爾生生氣,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我總是對孩子沒有耐心呢?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制止我這種行為嗎?—— 一位壞脾氣的媽媽 壞脾氣的媽媽: 家長你好!信中,你在為自己對女兒沒耐心而自責,同時也為自己對別人隨和卻對女兒暴躁而困惑。可能很多媽媽都曾經有過這樣的苦惱,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其實,再好的媽媽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只不過有的媽媽是在要發脾氣的時候就意識到了,及時停止;有的是在發完脾氣後才覺得後悔。那麼怎麼才能像那些好媽媽那樣,對孩子有耐心,而且不發脾氣呢?咱們可能需要仔細梳理一下,這些「壞脾氣」是從哪裡來的,找到了來源,或許我們就可以找到讓它離去的好辦法。 首先,認識一下「耐心」的含義。 詞典是這么解釋「耐心」的:第一個含義是「不急躁,不厭煩」,主要反映的是一個人對人對事的方式方法問題;第二個含義是指「不急躁、不厭煩的性格」,這個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個性問題。從信中可以看出,你對他人一般情況下脾氣都很好,也很有耐心,大家對你的評價也不錯,由此,可以排除你個性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你對待女兒的方式方法上。 其次,梳理你對女兒沒耐心的幾種情況。 相信你對於自己沒耐心這個問題,一定想過很多改進的辦法,之所以效果不好,很有可能是你的方法對的是「症」(問題),卻沒有對「本」(根源)。 第一種情況:女兒「不聽話」時你就表現出「沒耐心」。 女兒的「不聽話」是「症」(問題),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挫折事件」,從而激發了你內心的焦躁情緒(根源)。嬰幼兒階段是親子矛盾的高發期。主要原因在於,此時家長讀不懂孩子的心理需求,或者家長想當然地用成人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比如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家長就認為是孩子故意在搗亂,於是難免急躁。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可能會發現事情原來完全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是大人沒有「聽懂孩子的話」。孩子的話,不見得都是語言,他的情緒、表情、動作等非言語行為都是他的「話」。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沖突,更多的應該是家長不理解孩子。只有先弄清孩子想做什麼,你才能引導他用合適的方式去實現,問題也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第二種情況:心裡不痛快,孩子再一鬧,你就對孩子發脾氣、沒耐心。心裡不痛快,尤其情緒上來的時候,要保持好的脾氣對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更不用說孩子再來「湊熱鬧」。 在這個時候,對女兒發脾氣,根源上不在於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的處理方式有問題。有一種情緒處理方式叫「情緒應對」,情緒上來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別人就大吼大叫,別人成了自己情緒的替罪羊,至於別人和自己情緒之間的聯系,從不認真思考。這樣的人對自己的情緒沒有覺察力、也沒有控制力。所以,你對女兒的「沒耐心』,可能反映的是你自身情緒管理能力的不足。 如果你不小心沖著孩子發了脾氣,你要等平靜下來時,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時寶寶是怎樣激怒自己的,客觀分析一下你剛才不愉快的感受是孩子帶給你的,還是你原本就有的,這件事對自己和寶寶有什麼影響,危害寶寶的安全?影響自己休息?給別人添麻煩?還是寶寶在表達你尚未察覺的感情需要?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等等,多一些這樣的反思,你就能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暴躁發作得晚一些、慢一些、輕一些,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件就會比上一次更冷靜些。 第三種情況:對外人有耐心卻對自己的孩子沒耐心。為什麼對外人脾氣好,而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卻脾氣不好呢?這裡面有一個前提判斷,那就是你認為孩子是弱小的,罵她、打她,都不會對你產生直接威脅,更不會影響你在外人眼裡的形象;而對外人,你要考慮自己的社會角色,考慮外人對自己的評價,你不得不做出一些偽裝,維持你與外界的關系。鑒於此,建議你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你對外人的寬容和隨和,是發自內心的嗎?如果不是,那麼你也很有可能會積攢許多消極情緒無法釋放,回到家從女兒身上找到了出口。這樣的話,就需要你梳理改善外在環境,讓自己的情緒找到正常的釋放渠道。 你是否常常感到心裡委屈?比如上班很累了,回家還要照顧孩子、做家務?如果你覺得應酬太多的人際關系和事物令你疲憊不堪,那麼建議你和老公仔細談談,把你的負擔說出來,或者提醒他適當分擔部分家務,從而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盡量避免把消極情緒發泄給孩子。 我很認可一個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同齡人。作為父母,生理上可能30歲、40歲;可是當「父母」的年齡,卻和孩子一般大。因此,孩子來到我們身邊,就給了我們一個「再成長」的機會。我們應該學會感謝孩子,感謝孩子讓我們有幸成為父母。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會讓你越來越多發現女兒帶給你的快樂和欣慰,不知不覺中減少很多對女兒的「壞脾氣」。 衷心祝願你盡快成為一個好脾氣的媽媽!
⑶ 為什麼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特別沒耐心,脾氣特別暴躁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解決
1、從身邊的小事,讓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白,耐心和堅持是成功的秘訣。 讓孩子多做一些小事,比如洗碗、擦桌子、打掃房間等。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粗心大意,想玩,家長會督促孩子幹活,直到洗完碗。 洗過,擦桌子,收拾房間。
2 、使用3 分鍾耐力訓練。
如果孩子學習不耐煩,總是沉迷於玩耍,家長可以試試其他方法。 你可以使用「三分鍾」耐力訓練法。 三分鍾正好適合孩子注意力的特點。 三分鍾後立即停止,不僅讓孩子覺得父親是值得信賴的,還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觸發他主動學習的動力。 當然,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方面,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和堅持。 不要一兩次嘗試後就放棄,覺得行不通。
8、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言行。
當您的孩子專注於某件事時,不要隨意打斷。 例如,如果孩子正在看書,或者看動畫片,並且正在使用磁性玩具搭建陀螺,那麼此時不要打擾他,也不要打斷他的過程,因為他沒有 喝足夠的水。 讓他自由控制時間,渴了他自然會喝水。
父母應時刻提醒孩子要有耐心,輪到他們時伸出援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自然而然地等待輪到他們表現。 培養孩子的耐心需要父母的積極參與,當然以身作則也很重要。
⑷ 為什麼孩子越小越聽話,越大越不聽話,分析一下
因為孩子越小,沒有什麼自己的思想,所以非常聽家長的話。越大越不聽話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了逆反心理,所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也要學會表揚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經常發脾氣,也會和家長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