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會有離家出走的心理
1.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1、逃避型,這里孩子大多生活在對他們身心發旁緩頌運鄭展不利的家庭里,常常遭遇打罵,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學習成績較差,為了免受打罵的痛苦便一走了之。
2、嚮往型,孩子是家中的寵兒備受嬌慣,缺乏應有的引導和教育,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與社會上不務正業的人交往,為此而不惜離家出走的追求自己嚮往的目的和理想。
3、報復型,來自受到家長的不公正對待,因此有離家出走的形式進行報復,他們一般不會走的太遠,暗中窺視到父母,洞悉父母的狼狽相時還會幸災樂禍,得意非凡。
4、盲從型,屬於好奇心和輕信別人的話,輕率出走。這里孩子比較單純,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有一定的盲目性,出走便後悔莫及,這就是關於孩子哪鬧離家出走的原因。
2. 當今時代,為什麼有很多孩子會離家出去呢
孩子離家出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長首先找一找原因,家長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家長是否經常鬧矛盾,父母經常打罵,或鬧離婚等。這些在孩子的幼小心靈里,已經有了深刻的印象,年齡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家庭中這種打罵產生了心煩,產生了反抗的辦法,只有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個煩人的地方,所以離家出走。
3. 孩子離家出走是什麼原因
離家出走啊!不要把他當成一件小事,態運往大了說這也是人口失蹤的一種啊!這不報警還在等什麼?雖然說現在中國的社會治安環境相對較好,但這不代表一個人在社會上就是安全的。特別是孩子,每年人口拐賣的案子還少嗎?萬一最後真出點事,哭都沒地方哭。
什麼是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指在家庭中的某一個成員因與其他家庭成員產生矛盾或因其他原因而離開家的一種行為。
離家出走的人有些是孩子和青少年,也有些是不願再忍受家庭環境的成帆握梁年男子、婦女或者老人。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覺得與父母長輩有代溝、不能被理解,成年男女覺得家庭壓力大,貧困家庭老人不願增加子女負擔等等,也有很多人因為家庭暴力而離家出走。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
自己的事要由自己來做主,因此常與家長鬧獨立性,孩子離家出走就是這種獨立意識的外在表現。
從教育上看,一些家長把孩子看得死死的,除了讓他們完成教師留下的大量作業外,還要加碼,那做也做不完的書面作業佔去了他們玩的時間;還有些家長只顧忙自己的「事業」,對孩子撒手不管,漠不關心。
孩子離家出走就是對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的一種反抗。從社會環境上看,五光十色的市場經濟,使有的孩子坐不住了,他們也想到市場上去露一手,心想只要到市場上賣點什麼,大把大把的鈔票就唾手皮改可得。
孩子離家出走下「海」經「商」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另外,壞人的引誘教唆也是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之一。也有部分孩子因為遭受虐待而離家出走。
4. 為什麼小孩子總有一些離家出走的想法
這跟小孩子的思想意識有關,由於年紀小,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遠離它。當他在家裡因為各種原因受到父母的批評時,他會覺得很傷心,要離開父母,離家出走。潛意識覺得只要離開了煩惱就沒有了,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思維比較簡單。
另外,小孩子看的故事書中會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比如美麗的大森林,神奇的仙境,都是十分嚮往的地方,離開家的目標就是要去尋找這些地方。
小孩子離家出走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乘虛而入,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告訴他們這種行為的危害,否則釀成嚴重後果就追悔莫及了。
5. 有的孩子出現了離家出走的行為,這是由什麼心理因素造成的
(1)成人感與自立意識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大,青少年逐漸覺得自己長大了。特別是從小學升人初中,使他們的自我意識產生了明顯的質變,產生並增強了「我已不是小孩」的感覺和觀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對青少年在學習方面的要求過多,家.長和教師在處理青少年的學習問題時方法不當,就會使學習困難的青少年以離家出走的方式擺脫困難,避免可能受到的不良對待。
6. 為什麼如今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選擇離家出走呢
離家出走這個詞我不知道大家聽到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反正我聽到的時候是挺難過的。我想父母們在知道自己的孩子離家出走之後的第一反應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憤怒,但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我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心疼他們的。可能也是因為我目前還沒有為人父母,所以沒有辦法真的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但是我曾經在上高中的時候是真的有過這樣的想法的,雖然最後也沒有付諸實踐,但是我覺得我是能夠理解那些孩子的想法的。
二、不想跟父母在一起。
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可能就是比較差一些,沒有耐心而且會隨時跟孩子發貨,本身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就會比較敏感一些,他們可能就會有想要遠離父母的想法,離家出走並不是一個很好地舉動,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就是當下內心最想做的事情。
7.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離家出走的孩子大多數比較倔強,而且還比較喜歡沉默,遇到不順心意的事就離家出走,把出走當成了家常便飯,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了,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本文內容是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1
根據調查,每年差不多有100萬左右的兒童離家出走。據美國國家監督總局估計,離家出走的孩子的年齡已經從平均年齡16歲下降至15歲,且有38%的兒童年齡低於14歲。
離家出走的原因
國家監督總局在1997年發表聲明,41%的孩子選擇離家出走主要是因為存在家庭暴力,另外也可能是由於成績差,社會問題,來自家庭或學校的壓力等。
A、頻繁的家庭戰爭。
B、孩子害怕把自己的憂愁告訴你之後,你會責備他,比方說,在學校出現的麻煩事,包括欺凌,成績差,性取向或懷孕,喝酒或毒品問題。
C、有時候家裡面出現一些事情,孩子無法解決,這也可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孩子會把離家出走當作是一個求救信號。
孩子離家出走應採取哪些措施
對於大部分的爸爸媽媽來說,當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首先想到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了。而對於另一些爸爸媽媽來說,孩子可能是因為憤怒而威脅離家出走。
大部分孩子離家出走以後都會自己回來的,但是離家出走依然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爸爸媽媽要多跟孩子聊聊,明白孩子擔憂的事並幫助孩子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還可以通過他人,比方說朋友、親戚或者輔導員來安撫孩子。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了,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找尋孩子:
A、找一下跟孩子關系比較好的兒童或者是親戚朋友。
B、如果一直聯系不上孩子的話,最好是馬上打電話報警。
C、當孩子回家後,你可能會覺得很生氣,但是請你先安撫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在為他的安危擔憂。
D、通過聆聽然後理解孩子出走的原因,讓孩子能夠放心回來。
E、不要害怕去尋求外界的幫助。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2
一、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若孩子有離家出走這一不正常的行為,那家庭及父母應該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中國,許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忽略孩子的感受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為孩子安排了各種培訓,以便達到自己的期願;孩子從小就沒有自己的空間,只能在忙碌壓抑中度過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時間太久,他們會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尋找一個釋放壓抑在心中的`苦悶煩惱的方法,離家出走這一偏激的行為就因此出現了。除此之外,父母的關系是否和睦也會影響到孩子。
二、學校因素的影響
學校對孩子的評價標准依舊是成績佔主要,因為所謂的升學率,成績不好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歧視。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加上老師或者同學的不重視等會讓部分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抵制學習甚至是做出離家出走的選擇。
三、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每個人接收到的事物變得越來越復雜。很多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信息如暴力等會通過電視、電影等途徑讓青少年了解,容易讓他們追崇、效仿出現問題;網路的快速發展讓未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渠道增多,一些不法之徒教唆孩子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讓孩子離家出走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四、自身因素的影響
孩子處於青春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在這個特殊時期,孩子會因為身心發展不平衡而反叛;內心脆弱敏感,想要得到關注,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又因為各種壓力導致心中的抑鬱越來越重;當這種不好的情緒達到頂峰時,選擇用離家出走來釋放。
以上就是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在此建議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尊重和關注,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要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
應對措施
1、冷靜考慮: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要冷靜,心裡有所准備,自己的孩子脾氣性格,畢竟自己還是畢竟了解的,要做到心中有數。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要看孩子的年齡特點,不同年齡特點的孩子出走的時間,方式,地點,在外時間,對家長的期盼都是不一樣的。
2、10歲一下:
10歲以下的孩子離家出走,分不同的情況,如果正在被家長責備體罰,心中不滿,突然間就發飆了,離家出走,這種情況,家長大可放心,孩子不會走遠,他一出門,就會看看你跟沒跟著,你跟著,他以後就會變本加厲,你能看到他就行,他自己一會兒就會回來的。
3、不要責罵:
10歲一下孩子不會選擇晚上離家出走,因為年齡較小,一般都比較怕黑,害怕,不會單獨離家出走,孩子自己回來不要責罵,要告訴他家長很擔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後不要這樣做,是不對的。
4、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
10歲至13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離家出走不會馬上回來,一般會選擇住在比較近的最要好的同學家,家長也不要急著讓他回來,都在氣頭上,回來只會矛盾激化,住兩三天後,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動回來後,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後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
5、15歲以上孩子:
15歲以上的孩子離家出走是最讓人擔心的,年齡正處在最叛逆的階段,孩子接觸的人也比較廣,比較雜了,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要及時聯系他的同學,朋友,如果同學朋友知曉,家長不要急著勸說,可以讓孩子同學朋友勸,效果會比較好些,不是太不懂事的孩子都會在朋友勸說下氣消後主動回家的。
6、最好報警:
15歲以上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聯系不上,通過同學朋友親戚也聯系不上或不知道情況,家長要及時報警,孩子有可能和社會上不三不四人混在一起,或者出去一塊兒離家出走,或者單獨回見網友等。
7、消除出走因素:
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一定要弄清楚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學習差,厭學,逃學;是受人欺負,是家長管制太嚴,離異因素等都是孩子出走常見的原因,家長一定要消除孩子心中的不滿情緒,要真心的關愛孩子,孩子就不會離家出走了。
8、了解孩子出走心理:
離家出走的孩子一般抗挫折能力較差,受不得半點委屈,因此有離家出走苗頭的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
8. 經常離家出走的孩子是什麼心理
首先是人際關系緊張。
從調查材料來看,出走的中學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師生關系緊張及與同學相處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
人格異常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和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厭學情緒就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會形成,有些學生便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四,角色觀念變異與拜金心理。
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一部分人會對讀書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早戀或迷戀於網吧。此外,拜金傾向嚴重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歌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
最後就是盲目從眾心理。
當媒體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學生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有的學生就加以仿效,以為是解脫的好方法。
9. 為什麼孩子動不動就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這個詞,在以前似乎更多的出現於家庭中夫妻爭論之間。
當夫妻吵得不可開交時,其中的一方特別是女方喜歡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一來為了避免和對方再引發更嚴重的沖突,二來試圖用這種方法逼迫對方妥協認錯。
只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選擇離家出走,而且這幾年的年齡越來越低齡化,這讓父母不免的有些擔憂。
畢竟孩子在外一切都是未知的,他們會遇到很多傷害和危險,這些都是不可控的,會對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之所以離家出走,是因為他們進入了成長的叛逆期。孩子成長叛逆期的第1個階段在他們兩歲左右出現,因為這時他們開始萌出自己的意識。第2個叛逆期在他們7~9歲之間,這時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對家長的話也不會言聽計從。第3個叛逆期是最讓父母頭疼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行為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但這就是孩子離家出走的真正原因嗎?很顯然孩子離家出走,確實和他們的叛逆有關,但卻未必是問題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1、家長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哪怕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父母都會想方設法做到。
對於孩子的要求,父母總是會無條件的滿足,這會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個性,習慣了父母以自己為中心,享受著眾星捧月般的待遇。
但是父母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一旦孩子的需求讓父母感到為難,他們就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認為他們的至尊地位被動搖。
所以孩子有可能選擇離家出走,以此作為對父母不滿的宣洩,希望父母能夠為自己而妥協。
2、交友不慎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並不是戴有色眼鏡看人,而是有著一定的依據。
當孩子身邊都是好的榜樣時,孩子必然會形成優秀的品質,必然會努力的學習,和夥伴一起在良性競爭中不斷進步。
但是如果孩子誤交損友,那麼他們自然會沾染很多社會上的惡習,當身邊的朋友都逃課上網打游戲,追求所謂的自由時,孩子自然也會不甘落後。
他們會和狐朋狗友一起離家出走,去做那些讓他們感到刺激的事。
3、讓孩子參與生活
很多父母都理所當然的占據著孩子的業余時間,他們認為自己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學習,就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但其實在另一方面,他們的這種行為恰恰讓孩子脫離了生活,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父母要讓孩子掌握盡可能多的生活技能,帶孩子走出家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孩子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聞一聞大自然的花香。
這都會讓孩子更加的熱愛生活,自然不會做出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事。
10. 為什麼兒童會有離家出走這種想法
你好。對於孩子來說,開學在即,作業卻還沒有做完,等於說一個假期根本就沒有翻過書本,更不必說提筆寫字了。
孩子也知道,開學了,作業沒寫完,就沒法交作業,就沒法向老師交代,就沒法解釋清楚自己為什麼沒寫完,孩子心裡也著急啊。
這個時候,家長再來火上澆油,對孩子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孩子心裡本來就像貓抓似的七上八下,而家長一個勁地催促,孩子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解決問題才好。
乾脆孩子就破罐破摔好了,離開家,就能直接躲開家長的嘮叨,甚至於躲開家長的巴掌印。反正外面沒人認識自己,再也不會有人嚷嚷著讓自己寫作業了,也不會一言不合就要吃鑿栗子彈頭了。
孩子們的想法確實有點單純,他們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哪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可愛,他們只不過就是想清凈清凈一會而已。
但是他們的舉動卻散發出了令人心碎的聲音,家長發現孩子不見了,那一刻定然如五雷轟頂,不知所措,會發了瘋似的拚命去尋找,只求孩子還能平平安安地回來。
孩子一旦能回來,多數家長恐怕都是膽戰心驚,小心翼翼的伺候著,都是以商量的口氣與孩子說話,生怕一個不小心,孩子又不見了。對孩子來說,這是意外收獲,也是他們意識到可以和家長談判的資本了,說不定就會樂此不疲。
而家長可能就會心神俱疲,既擔心孩子成績,又要擔心孩子安全,難以兼顧,家長也焦躁不安。
怎麼辦才好?需要家長耐住性子好好想想辦法,多多觀察孩子的舉動,尋找合適的突破口。
1.家長千萬不要指望孩子有自覺性,能夠主動學習,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天性就決定了他們需要有外力加以督促才能約束好自己,才能按照要求執行。家長的放任就等於給孩子開了綠燈,他們的天性就是玩了又玩,頭腦里不會有任何需要負責任的意識。
2.家長既然知道孩子十分貪玩,就必須要在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規矩,每天必須要完成多少任務,完不成,不能出去玩,不能看電視,不能玩游戲等等,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3.這種規則一旦決定下來,所有人都要照章執行,絕不能隨意更改,讓孩子頭腦里養成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只有按照規則執行了,後面才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
時間一長,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慢慢走上正軌,這種不合常理的舉動就會逐步遠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