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7歲的小男生可以稱為什麼

7歲的小男生可以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3 02:58:20

1. 16歲以上的男生叫什麼

誰告訴你16歲以下的男生叫做正太???

正太的意思是可愛的小男孩,沒規定什麼年齡,有日本傳來

中國對男子的稱呼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彎知侍。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埋吵稱花猛坦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2. 中國古代男子和女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男女相同:不滿周歲——襁褓;2~3歲——孩提;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13~15歲——亮棚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男:8歲稱齠年; 15歲稱志學之年; 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蘆念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女:7歲稱髻年; 12歲稱金釵之年; 13歲稱豆蔻年華; 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 至出嫁稱(陪鍵困標)梅之年;30歲稱半老徐娘

3. 中國古代對男子年齡的別稱

0-1歲:襁褓
襁褓
襁指嬰兒的帶子,褓指小兒的被子。後來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3歲:孩提
泛指2到三歲的小孩

9歲:九齡
九齡
九齡,典故名,典出《禮記註疏》卷二十〈文王世子〉。指九十歲,後引申為長壽。

8歲模歲:童齔
童齔
「童齜」,一般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成童
語出:(1).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謂八歲以上,或謂十五歲以上,說法不一。《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13-15歲:
舞勺之年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歲期間.根據的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言十三之時學此舞勺之文舞也。」當時馮自由年十四歲,稱「年逾舞勺」,是舞勺指十三歲矣。

志學:為男子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5-20:舞象之年
簡介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20歲: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歲、加冠、冠年
弱冠、
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七尺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及冠
及冠(也稱加冠、塌碼老弱冠):男子滿二十歲之後,舉行「及冠」之禮,表示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30歲(男):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壯室
50歲: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團升年、杖家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望八、杖朝之年
90歲:望九、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人瑞

4. 男子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問題一:古人男子「弱冠之年」是指幾歲?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問題二:弱冠之年多少歲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過弱冠之年,換句話說就是二十齣頭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歲了。 順便送你一些關於年齡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問題三:男子的弱冠之年是碰轎指多少歲 男子20歲是弱冠之年,男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問題四:弱冠之年是多少歲?男子的弱冠之年是指什麼 弱冠之年是男子20歲的年齡。
弱冠之年,古代儀禮,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指年紀剛到成年的時候。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問題五:弱冠之年代表多少歲 5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為惑。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亥十為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

問題六: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古代男子何時舉行弱冠之禮 弱冠之年是二十歲。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

問題七: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古代男子多大被稱為弱冠 20.
.
.
.
.

問題八:弱冠之年是幾歲??? 10歲左右稱為總角
20歲左右稱為弱冠
30歲左右稱為而立
40歲左右稱為不惑
50歲左右稱為花甲
60歲左右稱為知天命
70歲左右稱為古稀之年
70歲以上稱為耋耄(hao mao)之年,隨心所欲不逾矩。

問題九:弱冠之年表示多大歲數 20歲(男)――弱冠;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問題十:古人男子「弱冠之年」是指幾歲?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派肆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塵吵轎女子。

5. 15 16歲的男孩被叫做什麼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6. 七歲小男孩可以稱陽光帥氣嗎

7歲缺嘩的小男孩可以伏歷行形容他是天真可爛枯愛,而這樣稱呼陽光帥氣,那麼覺得應該就是太成熟一些了,不過這樣的一個稱呼也是可以的。

7. 古代男子七歲叫什麼

總角:童年。古代,幼兒把頭發紮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

垂髻:童年。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後因以「垂髻」指童年。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髻,並怡然自樂。」

及笄:女子15歲。笄是古代婦女盤頭發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15歲時,把頭發簪起,表示已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

豆蔻: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寇梢頭二月初。」後因以「豆寇」年華喻十三四歲的少女。

破瓜: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因稱16歲的女子為「破瓜之年」。

弱冠: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
《禮記·曲禮上》說:「二十曰弱冠。」西晉左思《詠史》詩:「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30歲。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歲,社會經驗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疑惑。後稱40歲為「不惑之年」。
強仕:40歲。《禮記·曲禮上》:「四十曰強而仕。」謂男子40歲,智慧、氣力皆強盛,可以出仕。

天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後稱50歲為「天命之年」。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孔穎達疏:「發蒼白如艾也。意謂頭發蒼白如艾的年齡。

花甲:60歲。由天干、地支互相組合排列的60個名號而得名。循環一次為60歲,稱作一個「花甲」。

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故稱60歲為「耳順之年」。

耆:60歲。《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指使。」

古稀:70歲。杜甫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詩經·秦風·車鄰》:「逝者其耋。」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後因以八九十歲為「耄耋之年」。

期頤: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期是期望,頤是養。就是說,人活到一百年,是期望中的高壽,所以到了這個年齡,就要很好地養起來。於是,後人把「期頤」作為百歲的代稱。

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 經常會激培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所歲鉛戚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二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乎陵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另外還有:

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泛指不滿周歲的初生嬰兒。《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老子》:「如嬰兒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 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周晬,指嬰兒周歲。

垂髫、髫年、總角——泛指幼童時期。古兒童尚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故稱之,也稱作「垂發」。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8歲又稱「齠年」。

童齔(chèn)、黃口——指童年。說文有「男八月生齒,八歲生齔;女七月生齒,八月生齔」之說,可見小孩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齡。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二、少年、兒童的代稱

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兒童十歲。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紅顏——年輕人的紅潤容顏。代指少年。唐李白《贈孟浩然》詩:「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處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對人家女兒的的敬稱,多指未婚者。

三、男子、女子成年的代稱

兒女——指青年男女。唐王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束發——男子十五。古男子到十五束發為鬢。「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大戴禮記使傅)

及笄(jí)——女子十五歲。笄古代婦女束發用的簪子,束發貫之以笄,表示已經到成年。〈禮記內則〉記載,女子年十五可插笄。〈國語鄭語〉:「既笄而孕。」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 金聲夙振」(《文選 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古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通俗編》中雲:「若品岩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弱冠、初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四、中年的代稱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而立之年——三十歲。不惑之年——四十歲。知命之年——五十歲。耳順之年——六十。《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五十歲的人常自稱為是「未知之年」。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艾——五十歲,耆——六十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唐劉禹錫《汝州謝上表》:「伏蒙聖澤,救此天災,疲羸再蘇,幼艾同感。」

杖家之年——五十,杖鄉之年——六十,杖國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五、老年的代稱

垂白——白發下垂,形容老年。唐孫樵《與何易於》:「百姓入常賦,有垂老僂杖者,易於必召坐與食,問政得失。」

花甲——六十。干支紀年。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形成一循環,通稱為「六十花甲子。」亦稱花甲。」

古稀——七十歲。《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雙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下壽——六十歲,中壽——八十歲,上壽——一百歲《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耋(dіé)——七十、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杜預註:「七十曰耋」。《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壽登耄耋,富貴不可勝言。」

耄(mào)——八十、九十。《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百歲。《禮記·曲禮上》:「百歲曰期頤。」朱熹釋:「周匝之義。」(轉過一圈之感。)「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謂當養而已。」即壽高百歲。

黃耇(gòu)——《詩·小雅·南山有台》:「不只君子,遐不黃耇。」朱熹註:「黃老人發黃也。耇,老人面凍梨色,如浮垢也。也作黃發。黃耇也稱作元老。

黃發——指年老,也指老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皓首——白頭。指老年。漢李陵〈答蘇武書〉:「丁年奉使,皓首而歸。」丁年:成丁的年齡,即壯年。

台背——《詩·大雅·偉芾》「黃耇台背。」《爾雅·釋詁》:「台背、耇、老,壽也。」

熱點內容
從心理學講為什麼人臉左右不一樣 發布:2024-12-22 22:16:00 瀏覽:287
為什麼我解凍不了微信 發布:2024-12-22 21:37:38 瀏覽:407
手機時間改了為什麼豆瓣連不上網 發布:2024-12-22 21:37:37 瀏覽:420
為什麼近視眼睛灰濛蒙的 發布:2024-12-22 21:06:35 瀏覽:167
蘋果為什麼營養豐富 發布:2024-12-22 21:06:35 瀏覽:872
肚子餓了再吃東西為什麼會惡心 發布:2024-12-22 20:47:45 瀏覽:759
蘋果手機信號滿格為什麼網路不行 發布:2024-12-22 20:36:18 瀏覽:277
女人為什麼老是感覺疲憊 發布:2024-12-22 20:28:33 瀏覽:798
瓷磚同批色號為什麼顏色有差別 發布:2024-12-22 20:26:09 瀏覽:71
為什麼晚上的時候臉會很白 發布:2024-12-22 20:24:05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