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懂我對你的好
1. 為什麼孩子不懂感恩
如果父母教育方法不對,那麼是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我們經常說,付出一定會得到回報,實際在很多方面都不一定成正比的,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的方法如果不對,就相當於南轅北轍,耗費的時間、精力、金錢,反而會收到你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首先,爸爸媽媽的付出,如果是孩子不想要的,就是錯誤的有時候,父母養育孩子,他不是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來養,而是當做一個產品來打造。我希望,我的孩子成長為什麼樣,我就怎麼來對他進行教育和改造。雖然這樣的父母很辛苦,也比一般的父母付出得更多,但是,孩子並不領情。因為,孩子他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歡、厭惡、擅長的和短板的東西。父母強求孩子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並沒有從孩子的切身感受去出發。這樣的父母收獲的不是感恩,而是孩子遲早會爆發的怨恨。孩子不想要的,不要以家長的權威硬塞給他,這樣的付出是不會被認可和感恩的。父母付出太多,孩子覺得理所應當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更無私的,他們會按照孩子的意願,給孩子最想要的物質生活、精神上的享受,不會違背孩子的意願,給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最大程度的金錢的付出。孩子怎麼樣呢?他理所當枯皮祥然地享受這一切,而且不懂得父母的辛苦,不感恩父母的愛,有時候還會嫌棄你給得太少。這樣的父母也同樣得不到孩子的感恩和愛戴。握裂養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但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很重要的。單純付出型的養育孩子,是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的。父母要改變思想,孩子和自己都能收獲幸福的成長和生活,如果你要改變,
下面兩點可以幫助到你:父母改變自己的思想,孩子並不是你生活沒搏的全部。凡是把孩子當作生活全部的父母,大概率孩子也會教育不好。爸爸媽媽給孩子的愛太沉重,也會把他壓得喘不過氣來。孩子很重要,親子關系很重要,但是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做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事業,培養和睦的夫妻感情,自己幸福,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最好的教育。所以,不要把孩子在家裡特殊對待,孩子也能成長得很好。
2. 為什麼孩子親情冷漠,不懂感恩
有極個別的孩子親情冷漠,不懂感文,與從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分不開,造成孩子的心靈畸變。
造成這種可悲現象,大多是父母的教育、關心、溝通交流出現偏差,使孩子產生判逆心理不懂感恩。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困難,交流不暢。父母忽視或感覺和孩子說話不投機沒有一點共同語言,觀點不一樣,久而久之疏遠了教育關懷。
造成這種現象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認為不了解、不關心孩子的內心真實想法,不明白爸媽為什麼要干涉個人獨立思維,干涉一切自己的做法,總是要順著大人指的路往下走。孩子有靈魂思想,也會自己思考,卻不得做主。
2,父母不尊重孩子,也不會安慰,甚至還會笑話孩子幼稚的行為。不能以身作則,在父母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拿聽不聽父母話為標准。
3,家庭教育缺乏,沒有溫暖的環境,父母沒耐心聽孩子真實想法,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和爸媽說話交流。什麼事父母都會認為是狡辯、找借口,許多事情不徵求孩子意見,不願聽孩子解釋。
4,跟孩子唯一溝通就是強迫孩子學習,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貼心的交流,不尊重孩子表達權利。久而久之,與孩子的距離日行漸遠。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心裡話也不願說,變得親情冷漠。幹嘛要對你們好?你們對我就這樣?教育缺乏導致不懂感恩。
3. 為什麼有些父母對孩子特別好可孩子就是不懂事
我可以舉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時候,我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沒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和我的同學拼了一年,我在北大畢業的時候,我們全班50個同學,我是全班倒數第五名,但成績並沒有阻礙我做成自己的事業。
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你在小學、大學所得的分數決定的。分數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不能因為孩子分數低就認為孩子沒出息。
請家長一定要改一改判斷成功的標准。
孩子分數高是成功的標准之一,但是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必然的標准,更不能當做是惟一的標准。
否則你的孩子就會受到無數的傷害,因為任何一次考試只有一個第一名。
如果一個班裡有40名學生,難道除了第一名,其餘的39個孩子都是笨蛋嗎?都是失敗者嗎?絕對不是!
所以我有一種自我解嘲說法:其實當第一名也確實不容易,因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個追趕的人都沒有,往後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沒有什麼好當的。
當最後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後一看,一個追自己的人都沒有,你想這種生活多瀟灑呀!
當然這種觀點不能和孩子說,你一定要學會怎麼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芹叢喚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
你這么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拚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麼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么?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知道了,我爸爸鄭攔媽媽是說話不算數的,那我以後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記清楚,絕對不能讓孩子吃住你,絕對不能要什麼給什麼。
比如說這個孩子愛吃麥當勞,你就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誘惑,答應孩子考到10分,就帶嫌凱他去吃麥當勞,然後再把孩子的分數一點一點加上去。比如說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萬不要說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罵一頓。
你要對孩子說,60分已經不錯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裡的同學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進步,你明天要比今天進步,這個孩子的分數在潛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點,你都要鼓勵他。
當分數考得更低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誤,爸爸媽媽支持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4. 明明自己對孩子很好了,為何孩子和自己還不是特別的親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家長都會有這租悄族樣的感受,覺得自己明明對孩子特別好了,但是孩子和自己還是不是特別的親,其實在這裡面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首先,家長自以為是,不注重言行舉止。
我們很多家長明明覺得自己對孩子已經很好了,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 我們覺得自己對孩子已經很好了,其實我們在生活當中,對於孩子的好,只是我們自己感覺出來的。孩子所認為的好和我們所認為的好,不是一個標準的。很多時候,家長覺得自己事無巨細 ,但是在生活當中,我們卻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但是我們還不得知 。所以我們家長需要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明明對孩子已經很好了,但是孩子和自己還不是特別的親昵, 總是疏遠自己。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來自於我們家長的自身,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並且把生活的自由還給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陪伴就可以了。
5. 為什麼家長越為孩子好,孩子卻不領情呢
因為很多父母都是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試圖掌控孩子,操控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為你好是控制孩子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我這是為了你好”,可是偏偏孩子不領情,父母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孩子總是不願意按照自己所說的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孩子是父母的產物,可是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就是獨立的一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思想,也有自己想要走的未來。父母自認為的對孩子好,在孩子的心中就是干涉自己的人生道路,干涉自己的選擇,很多孩子隨著年齡大了之後有了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他們更希望能夠靠自己去闖盪,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6. 為什麼對孩子這么好,他有時卻不懂感恩可能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
隨著 社會 的進步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和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長努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是孩子似乎並不滿意,反而有時候就會抱怨自己。
孩子不會感恩,其實家長在教育方面可能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這可能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
小麗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在吃的方面都會盡量的滿足他。她知道兒子喜歡吃雞蛋,所以每次煮的雞蛋都會給留給兒子,自己一個都不吃。有一天小麗自己吃掉了一個雞蛋,兒子就在生悶氣,他質問母親為什麼這個雞蛋不給他,卻是自己吃了。
小麗委屈極了,她想她為孩子付出這么多,現在連吃一個雞蛋,孩子卻還在抱怨自己。其實小麗這種教育方式,往往就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
貝勃定律簡單來講,就是如果這個人做了一件事情,第一次做,情緒所帶來的感受會比較強烈,第二次這種情緒就會減輕,緊接著第三次第四次,這件事情帶來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少。
就好比是小麗給兒子的雞蛋,第一次給兒子,兒子會覺得非常感動,但是久而久之,兒子可能就沒有了這種感動,就會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1.不懂得珍惜
當孩子被愛包圍的時候,他可能對愛的敏感程度就會降低。久而久之他就不會珍惜。因為他覺得家長都會愛是無窮的。所以就會盡可能地揮霍父母對自己的愛。
2.情緒波動較小
當孩子對家長的習慣愛時候,那麼他的情緒波動的變化就比較小。可能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愛就像是每天可以見到的太陽,因為一直在身邊,所以家長對他的愛也就習慣了,不會那麼感激父母。
3.對愛不屑一顧
都說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是在孩子看來家長的愛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在家長表達對孩子愛的時候,孩子也可能會進行比較把自己家長與別人的家長相比,從而可能會埋怨自己的家長做得不夠好,這樣對家長的愛更加的不屑一顧。
當孩子漸漸喪失掉感恩的心態,那麼這個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是最大可能的一個原因應該是家長沒有教育好,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忽視貝勃定律,一心只能對孩子更好,卻忘記了教會孩子感恩。
1.讓孩子說謝謝
謝謝是世間最美好的詞,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當孩子說謝謝的時候,就證明這個孩子對他人是持感恩的心態。教會孩子說謝謝讓孩子對人感恩,還讓孩子從心裡認識到自己是被別人幫忙,別人是在付出,別人是在幫助自己。
2.不要一直物質獎勵刺激孩子
家長想要孩子達到一定目標的時候,會用物質獎勵刺激孩子,不可否認,適當的物質刺激會激勵孩子,但是如果家長一直用物質來刺激孩子的話,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一定的問題。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就對物質的刺激產生一定的疲勞,當家長下次採用物質刺激的時候,可能不會奏效,甚至孩子會想,自己耍賴撒潑也可以得到的東西,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努力實現。
3.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
孩子失去感恩的心,一方面是認為家長的愛是理所當然,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孩子認為家長並沒有做什麼事。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就讓孩子喚罩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會心疼父母。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絕對不可以馬虎,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知恩圖報,富有同情心的人也是家長的目標,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家長不妨了解一下貝勃定律,讓家長正悶悉確認識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配圖均源自網路,侵刪)
育兒 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 健康 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 育兒 小麻煩
7. 想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孩子卻不懂感恩怎麼辦
想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孩子卻不懂感恩怎麼辦??
什麼叫 想 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難道你給自己孩子的愛還用想啊?
正常的女人都會把愛給自己的孩子, 而這種給予是為人母親的一種本能,是結了母子親緣馬上就有了的這種本能,而不是先想了再做。
做為母親給予孩子的愛就是全部,一個真正的好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是無私的,是全部,是無償的,心裡不會去想孩子是不是會感恩自己,就是給予,就是付出,就是真愛。 記住:母愛是為人母的一種本能,本能,本能。
你覺得你自己的孩子不懂感恩,孩子為什麼不懂感恩?那是父母造成的,愛孩子, 必須要懂什麼才是真正的母愛,嬌慣,寵溺,都不是真正的愛孩子, 都說 慈母多敗兒,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真正的慈母不會養出敗兒的,不要把無原則的慣,溺愛當成是 慈母 的行為。
一個母親給予孩子的愛不求回報, 但一定要教育孩子 , 讓孩子有感恩的心。 即便看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感恩的心,做為母親也還是會給予孩子自己的愛,再重復一遍, 母愛是一種本能。
孩子有沒有感恩的心,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不能怨孩子不懂感恩。
所以,不能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
慣子,等於殺子。
獨立自主,感恩父母是孩子必備的品德。
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是 社會 問題,首先是我們對獨生子女太呵護寶貝而傳輸到今天,我們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孩子,孩子根本不懂感恩珍惜,孩子當理所當然。 社會 發展時代變化,人的思想觀認知也不同,曾經的我們經過酸甜苦辣鹹的生活懂得感恩珍惜,如今時代孩子在歡樂快樂的大花園里享受自己的美好,所有一切父母包著,造成孩子高消費浪費、失去尊老愛幼的道德修養,孩子、年青人沉迷於網路 游戲 ,孩子失去讀書信念、年青人不工作,不結婚,不生娃的局面,所有一切來自於 社會 外界影響造成的結局,父母再多的溫暖和愛給孩子,孩子根本不知道愛的價值觀,對 社會 、冢庭根本沒有感恩珍惜。那麼我們如何化解這些問題,必須讓孩子懂得人生觀,弘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傳統美德,弘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雷鋒精神思想,發場艱苦奮斗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的父母必須敞開心扉讓孩子自己獨立自理生活逗肆數,在生活中感受感恩,同時國家必須關閉網路 游戲 、外賣、網貸等等 社山首會 不良環境,是孩子最大受害者,要有一個文明政治風貌的 社會 生態喚發孩子熱愛祖國,熱愛父母,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我們的 社會 才顯現出文明優秀的 社會 。
愛有很多種,關愛,疼愛,真愛,溺愛,寵愛…不知道你說的所有的愛是哪一種?可以想像的出,肯定是毫無保留,拼盡全力,不計個人榮辱得失,再苦再累,只為孩子好的那種。
可結果換來的卻是,孩子不懂感恩。現實中的例子恐怕不在少數。
物質層面的給予和幫助是一種愛,給孩子從小樹立和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獨立,樂觀向上,健全的人格心理和處事的行為規范,也是一種愛,相比前者,考驗家長耐性的同時還要有更多的智慧。
給人於漁,比直接給魚,更有持久性和長遠性,哪怕平時洗個碗,掃個地,都能讓孩子參與進來,體會勞動的不易,學會珍惜和向上。孩子雹告小的時候可能不太明白,實踐的過程中雖然有痛苦和迷惘,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 她)一定會明白父母的用心,前期的不理解甚至怨恨,會被認同和感謝所消融。
家長越什麼事都幫著孩子,甚至慣著寵著,不放手,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大。如果有一天你幫不動了,幫不了了,孩子就會怨恨不滿,甚至責怪,這就是人性,習慣了輕松得到,卻突然失去的心理。
所以,留一點愛給自己吧!多累呀!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盡自己所能。至於孩子是否感恩,你做了該做的,說了該說的,就不需要再抱著一顆所謂付出必有回報的功利之心了。
孩子不要照顧的太過周到,雖然孩子現在條件好了,但是我們中國人的後代人父母如何做的?首先看看你們是如何過來的,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尊老愛幼什麼時候成了道德綁架說辭了?父母教育當中得跟孩子說清楚一點。你來世界上什麼都沒有帶來,不要給孩子灌溉那種應該給他所有的錯覺!從而導致時間長了,他/她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寄生蟲」與「吸血鬼」。除了特殊家庭例外,正常家庭不要總是把:到我老了要養我這句話掛嘴巴上……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會覺得離開他不能過),就沒有發現現在孩子說話前言不搭後語嗎?我家孩子就有這情況,別看他初中了……說話都是讓大人一臉懵狀態。
我時常聽到父母這樣說:現在孩子都是一樣的自私……要想想孩子的自私怎麼來的??天生的嗎?答案就是:照顧的過頭了。人生太過圓滿,孩子心裡怎麼可能有父母的概念?你去看看那些被照顧太過周到的孩子們,啥態度生活中做父母的你們是不是體會到了冷漠??做啥都沒有回應,反而你們父母難過了半天是不是?例如:我兒子已經有四雙鞋子,今天放學,突然回到家,跟我說:那家店又打折,准備提前要過年紅包,再買兩雙!壓根不懂自己在做什麼?我問他:你沒有鞋子嗎?他回答的是:我在現實店裡買!(是不是覺得病句疑問 )。都初二了這樣說話。大人腦子看樣子沒有少費過神吧!
要會愛自己,才能愛孩子,你的愛太滿孩子也會有負擔,要學會愛但是不能溺愛
那就是不會教育。
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天性,問題是,父母自身的素質決定了什麼是愛,怎麼給,這個很重要,否則,把溺愛給了孩子,其結果適得其反!
好壞是相對的,他天天山珍海味,你在給他魚刺燕窩也吃不出味道。如果餓三天,一個窩頭他都覺得好吃。所以,孩子從小要讓他受苦,等大了到關鍵時刻幫他
其實大家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說你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只要是對孩子好的,都給他們,但那是孩子需要的想要的嗎?還是說你只給孩子你認為好的,你認為對的,因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而他們想要的根本不重要,沒價值呢?如果是這樣,那麼只能告訴你,你不是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而是在補償那個童年的自己,那一切都是你內心深處對父母渴望過得,卻無力實現的,然後現在有能力了,卻又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但孩子應該被善待,所以造成了對孩子的過度補償,可問題卻是你把你的生命之重全部壓給了孩子,讓他們無法承受,想要逃離,反感甚至是厭惡。
孩子想要的很簡單,不過就是陪伴,支持,認同,溫暖和尊重罷了,當然不合理的訴求還是要拒絕的,合理的訴求都可以滿足,注意是孩子自己的訴求,而不是你認為的好的。
再就是對孩子的愛能夠保持無私,因為大家的愛太功利了,簡單說就是只有你達到了我的心裡預期我才會愛你,否則就會收回對你的愛作為懲罰。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出你理想的成績,你就會失望生氣責備,比如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不聽話的就讓人討厭上火,這都很平常吧?卻又那麼不正常,沒考好孩子不難受嗎?他們也有自尊心,也會受挫,需要的是支持,一次考試失利能代表什麼?為什麼要因此否定孩子的全部努力呢?考試的目的不就是了解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嗎?知道了差距就更加努力也就是了。孩子都是獨立的人格自然會有不同的想法,意見想法做法與父母相左也沒什麼問題,只要大方向沒錯就可以了,他們又不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需要按照我們的意志行動。
在責備孩子之前,請先審視自身的問題和教育方法是否得當。一個家庭出了問題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所有人的責任。
8. 為什麼如今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那麼自私自利呢
有很多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現在越來越不懂得感恩了,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家長過於的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的內心當中只有自己,導致孩子變得非常的自私。
三、總結。
如果說我們想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那麼小編也是建議各位家長,平時最好是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關愛,但是千萬不能夠對孩子進行溺愛,否則的話,就會讓孩子變得非常的自私,而且我們平時也要讓孩子去學會分享,我們要讓孩子把他們的東西非常給家長,然後家長也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孩子。但是千萬不能夠一味的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給孩子,否則的話,孩子也久而久之,就會覺得這是家長應該做的,也是希望家長能夠注意一下這個情況。
9.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那麼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並且我們受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人們對自己孩子的培養以及教育的觀念也越來越強烈,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陪伴自己的孩子,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那麼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心疼我們呢,或者是說他們不懂得去心疼自己的父母。那麼這種情況導致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對於這種情況來說的話,他們的年齡是比較小的,他們只是懂得被施捨,或者是被寵愛,因為在他們的觀念當中,他們是小孩子,所以說就一定要被父母寵愛,並且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思想也是不成熟的,所以說對於心疼父母這樣的事情,並沒有能夠得到一個很好的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之後,才會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易,才會心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