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孩子為什麼好動不聽指令

孩子為什麼好動不聽指令

發布時間: 2023-05-03 15:04:27

⑴ 教育寶寶:孩子為什麼不服從命令

導讀滾腔:你一定有遇過孩子不聽話、不遵守命令的時候,但是你千萬不要就這樣發火。因為有可能你的孩子不懂這指令的意義,或是他根本做不到,不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所以你應該要和幼兒溝通解釋,讓他可以理解。

一、孩子為什麼不服從命令

1 、給予太多機會

不要再對孩子數一二三了,你應該要期望孩子在第一時間就服從。當你數一二三的時候,就給了孩子太多的機會去思考反應。因此,你應該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指令,讓他遵守。

2 、命令混亂矛盾

當你指派孩子做一件事時,應該要確保你的話有道理,不要有矛盾。此外,還要避免虛偽的命令,也就是自己以身作則,不要說一套做一套。

孩子難免有不服從命令的時候。

3 、忽略發展能力

不要忘了考慮孩子的能力。請記住,幼兒一次只能遵循一個命令。大約要到4~5歲才有辦法遵守多項任務,但也是緩慢的轉變,所以務必要考量孩子的能力。

延伸閱讀:教育幼兒:如何處理寶寶不聽話

4 、你沒有這特權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你不應該說那種「因為我最大」,或是「我說了算」的話語。坐下來和你的孩子溝通,表達他們為什麼要聽從、服從、孝敬父母。

5 、孩子並不明白

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他應該要遵守爸媽的命令,而這回到上一點。孩子需要知道爸媽對他們指教的重要性,為什麼應該要服從父母。

二、如何解決孩子不聽命令

1 、多和孩子溝通

孩子有可能不理解他為何應該要遵守命令,或是不理解這命令的重扮備或要性,因此你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讓他可以理解你的出發點。

延伸閱讀:孩子不聽話?五類媽媽教出叛逆子

2 、留意孩子能力

如果你總是給予孩子做不到的命令,孩子當然很難遵守。因此,你應該要多留意孩子的發展及能力,讓他可以完成符合他能力的任務。

3 、多多陪伴孩子

你應該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你的孩子,讓孩子感受你的關愛和在乎。這樣有助於讓孩子更加的尊敬你,更廳伍容易服從你的命令。

4 、自己以身作則

不論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你都應該要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最好的身教示範。比如你要孩子誠實,你也應該要對身邊的人誠實。

⑵ 孩子為什麼不聽老師指揮

通常年滿3歲的幼兒就要進入幼兒園里學習生活。3-6歲是開發幼兒智力潛能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還是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奠基時期。幼兒入園之後要對老師產生情感依戀,聽從老師指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孩子缺乏必要的傾聽能力,不聽從老師的話,喜歡我行我素。那麼,孩子為什麼不聽從老師指揮呢? 一、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不聽老師的話,說明了孩子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心思分散,容易分心,心不在焉,不能聚精會神聽講,不能專注於老師講授的內容。 二、傾聽能力不強 孩子不聽老師的話,說明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聽話能力不強,不聽從老師指揮。 三、沒有依戀老師 孩子自己單獨玩,家長一直在他身邊,說明孩子對家長有很深的依戀情感,離不開家長。孩子沒有對老師產生情感依戀,不會關注老師的言行。 四、同伴關系不良 孩子不和其他小孩一起做活動,坐不住,一會就要跑,不行就鬧,說明孩子與小夥伴不熟悉,沒有安全感,不信任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進行交往。如果孩子與小夥伴很友好,經常交流互動,就會在同伴的影響帶領下聽從老師指揮了。 綜合而言,孩子沒有樹立入園學習的意識。因此,家長必須幫助幼兒樹立認真學習的意識,並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歡迎點擊閱讀《孩子不聽老師指揮怎麼辦》,相信能夠幫助您!

⑶ 孩子不聽指令什麼原因

其實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意識,自我的能力的形成,也不能讓所有孩子一定要聽大人的指令,去做一些什麼事情,胡橋一般孩子有自我見解之後,他會選擇判斷,而並不一定需要褲燃猛全部按段升照家長的說法來做,主要就是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自我決斷能力,不要過度的干涉,只要他不走一些錯誤的路就可以。

⑷ 孩子好動、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辦

我認為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不聽指令的情況時,不宜簡單的理解為淘氣。這些都是表象,而且每一種表現都是一個領域的內容,需要結合年齡、實際場景以及評測才能夠明確具體的結果。

那麼,什麼情況會造成孩子多動、不聽話和注意力不集中呢?這樣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首先,要從體質 健康 方面開始,檢查孩子身體發育情況,是否存在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情況,比如鈣、鐵、鋅等。到醫院檢查一下,發現異常及時補充營養。這個是基礎,很多孩子不是自己想那麼做,是控制不住自己,主要是身體素質不好,營養跟上了會有所不同。



其次,對於孩子來說,在7歲之前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5歲以下更是如此。要注意區分正常的活躍和病態的多動之間的區別。如果孩子的確存在非自我意識的多動症,明顯感覺到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各種動作,則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和干預。



再次,不聽話這個描述過於籠統,我們可以稱為不聽指令。這個情況更要注意區分是聽不懂還是不想聽,比如對於父母或老師發出的指令有沒有反應,有沒有語言或表情或其他回應。

如果孩子明確回答並表達自己的意見了,就需要父母加強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學會聽從指令。如果說孩子是聽不懂,則可能存在較大問題,不能排除有孤獨症的可能性,需要及時去權威的醫院進行檢查。



最後,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很普遍,也是造成孩子空圓喚未來成績差異的重要因素。其實,注意力的問題是從嬰幼兒時期就可以識別出來的,在孩子3歲之前一定要注意陪養孩子的注意力,不要過多的打擾和干涉,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如果3歲以上還不能集中注意力並持續15-30分鍾,比如不能專心坐在椅子上聽故事,總是容易被周圍環境的變化所吸引等,則必須及時進行提高注意力的訓練。



總之,孩子的成長需要及時掌握並及時修正,一旦忽視了錯過最佳時機,則後期需要付出十倍以上的代價才能修復。

孩子上課好動,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一般在一二年級表現最為突出。如果到了三年級以上還沒有改觀,說明以往家長忽略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習慣了。但是由於你沒有把信息提供的更明確,我只能從一二年級孩子專注力培養說起了。

先說這不聽話吧,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必須要重新認識一個問題——說什麼樣的話孩子才願意聽?如果你每天總是把孩子呼來喚去,甚至孩子在努力認真做事時,你總是不滿意,你動不動腔猛就斥責幾句,保證幾次下來,孩子就煩你的嘮叨和無理了。

因此,稍有 育兒 常識的家長,都會注意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斗凱語氣與時機,甚至還要拿出尊重孩子的態度,臉上的表情也會豐富多彩,絕不會只是冷冰冰的,怒氣沖沖的。在這里要勸家長,和一年級孩子說話時,最好蹲下身,或彎下腰,和孩子目光平視,這樣你看著孩子的眼睛時,才會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如果孩子不看你的眼睛,就提醒孩子,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說話。

當你表現出一付很認真說話的樣子時,再告訴孩子,就像媽媽(爸爸)和你說話一樣,我們要麼站好,要麼坐好。這實際上就是規范孩子的身體姿態,培養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而這些基本姿態應用在平時的生活之中,如吃飯、看電視、說話、閱讀、寫作業等之中,孩子慢慢就身體不亂動了。

再說這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一年級兒童一次專注聽講或聽別人說話,三五分鍾就容易達到飽和狀態,如果想延長專注時間,需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如增強互動性,或結合親子 游戲 內容,當孩子在玩兒中學時注意力會延長十到二十分鍾,這基本上就能夠達到一節課學習的要求。

注意力專注,家長必須要清楚幾個關鍵的訓練內容:一是視覺專注,二是聽覺專注,三是思維專注。這幾種專注內容都需要事前有目標建立和引導,讓孩子清楚怎樣去做。而在做的過程中,家長不要輕易打擾孩子,鼓勵孩子自覺去認真完成就可以。

以上所講,只是講一些皮毛,真正的實際性內容有很多,我寫過一本《好習慣家庭養育細則》,僅內容就有30萬字,你想想,只有吃透了這些內容,你才能有目標地每天對孩子進行好習慣的培養。

孩子的性格來自家庭的教育,孩子就是父母打造的產品,如果孩子在性格上有什麼問題,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不是存在著問題.孩子不聽話,好運,注意力不集中父母該怎麼教育和引導呢?

首先孩子不聽話,溝通是最好的辦法,父母要把孩子當作朋友來看待,從而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從而對症下葯解決問題,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家裡和孩子制定好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減少孩子的犯錯,不打罵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特別是上課容易分神,父母在家裡要引導好孩子,培養他的注意力,首先要為孩子排除干擾,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干涉孩子,可以規定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且規定孩子的時間,從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您好,我是彭華勇,心理咨詢師,專業從事家庭教育問題解決及心理問題咨詢。

關於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不少老師父母發現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就開始懷疑孩子有多動症,或者直接給孩子貼個「多動症」的標簽。


然而,很多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本身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從孩子的天生氣質類型來看,有些孩子天生精力旺盛,好動,比如最常見的氣質類型分為四種,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其中多血質就屬於精力旺盛,好動,注意力不穩定的類型。

我之前一個學生,男孩,讀四年級,身體很好,精力特別旺盛,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惹別人。另一方面,單純可愛,對媽媽比較依戀。孩子爸爸是退伍軍人,現在做生意,媽媽全職帶孩子。

孩子爸爸和我聯系,說清了孩子的問題。隨後,我也了解了他家庭情況。他媽媽全職帶他,時間多,比較注重細節,要求比較也會嚴格些,比如什麼時間做什麼,東西怎麼放,衛生怎麼注意。爸爸是退伍軍人,做事一眼一板的,有些嚴肅刻板,對孩子也如此。孩子幼兒園前前後後換了四所。


從家庭情況,孩子的問題就比較清晰了。首先,這個孩子確實偏向多血質類型,活潑開朗,熱情主動,精力旺盛,注意力不穩定。

所以,我和他爸深入溝通了幾次。我問他,你覺得孩子有多動症嗎?他有些茫然,說孩子注意力很不集中,感覺有。我問他,你小時候是不是精力旺盛,上山下水,撈魚抓鳥,樣樣都干,他說是呀!

我再問,你讀書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嗎?他笑了下,說喜歡開小差,成績不太好,所以後來當兵去了。我說,那你小時候,別人說你有多動症,你能接受認可嗎?他笑了笑,搖搖頭。

孩子問題的部分原因屬於天生氣質,另一部分來源家庭的嚴格刻板。嚴格刻板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內在成長力量在體內失去方向,在體內亂竄,所以孩子表現出,這個想乾乾,那個也想試試,像一個無頭蒼蠅到處亂竄。

所以,我給他爸爸一些建議,第一,堅信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注意力不穩定的,尊重理解孩子的天性。所以,多為孩子安排一些他喜歡的 游戲 或者活動,比如打球,遊玩等,讓孩子在快樂中綻放自己的天性,那麼,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很有勁,注意力也會逐漸很集中!

第二,把自由寬松的環境還給孩子,孩子在家,慢慢讓他自己做好自己的作業,東西擺放也不再要求一定井井有條。

第三,周末全家一起戶外活動,他爸剛好喜歡釣魚,於是帶他去釣魚,此外,野炊,風箏,爬山等。第四,支持孩子的興趣,取消課外補習,給孩子更多時間,讓他看課外書,還帶他去書店,讓他自己挑喜歡看的書。第五,父母閱讀學習,升級教育思想。

兩個多月後,孩子爸爸很高興地給我發了微信,孩子現在好多了,老師反映上課注意力比之前集中多了,而且,有時會搶著主動回答問題。

在家裡,也感覺孩子有變化了,以前孩子好動,但有時一個人發呆,感覺不怎麼快樂。現在孩子每天都挺開心的,自己的事情也慢慢都自己能做好了,有時拖拉,媽媽也只是提醒,沒有嚴厲批評了。看到孩子的進步,他爸爸媽媽都挺開心的。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潛在的因素比較多。可能是家裡過於嚴厲刻板,也可能是家裡溺愛縱容,讓孩子很任性。另外,孩子內心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也會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比如,留守兒童比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注意力總體差一些。

孩子學習興趣下降,感到壓力大,都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經常換環境,做事被干擾,也會對孩子注意力造成影響。

所以,教育問題的解決,始終要辯證分析,找到具體的原因,再「對症下葯」。沒有什麼辦法是通用的,就好比感冒,不同的感冒,需要不同的葯!

總而言之,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關鍵是要發現孩子的天性,營造支持孩子天性發展的環境,順應自然成長規律,讓孩子的天性得以綻放,那麼孩子自然不會出現問題,即使有問題,也會慢慢消失!

最後,強調一下,絕大部分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是由於家庭教育方式的問題。凡事不做家庭內部歸因,一味的認為是生理上的問題,依靠葯物,抓彈珠,枯燥無味的機械式訓練,都是耍流氓的教育!都是有害的教育!


所以,根據我多年一線咨詢實踐的經驗,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要重視的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氛圍,我們大人平時傳遞到孩子心中的是什麼,這非常關鍵!

五六歲時孩子才開始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一直到小學低年級,他們都會被任何刺激吸引,分散注意力。

一般而言,5-7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15分鍾,7-10歲為20分鍾,10-12歲為25分鍾,12歲以後為30分鍾。但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通過培養而加強。

分享幾個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小方法(適用入學准備階段)

1.找地圖,讓孩子在地圖上尋找某個標注的點,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誰先找到。

2.聽寫電話號碼。家長讀電話號碼,讓孩子在紙上盡快寫下聽到的電話號碼,檢驗准確性。

3.大聲朗誦兒歌或故事,訓練聽聲和閱讀的注意力。

4.圈數字訓練。將0到9之間的10個數字隨機排成方陣,讓孩子圈出比如所有的8,或者用紅筆圈出6左邊的數字。

我兒子當初也好動,我後來把他接回家自己教了兩年半,現在回學校了,適應良好!老師們都說他的學習習慣好!

我當時就堅信我兒子很聰明,不是多動症,他只是在某些方面發育晚一些。

影響注意力集中的三大原因: 活動太單一、父母言行、生理神經發育

活動太單一,孩子的注意力難集中。 雖然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孩子不愁吃不愁穿, 娛樂 活動也遠比過去多,但由於 社會 競爭和工作壓力,現代孩子基本是隔代教育,且大多是獨生子女,活動范圍僅限在家裡和小區樓下,很多孩子甚至是對著電子產品,譬如手機、平板、電視等長大。這樣 局限的活動范圍和活動內容,導致激發大腦發育的良性刺激減少,大腦覺醒度低,注意力很難集中。

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也有關系。 如果爸爸媽媽做事集中精力,孩子無形中就會養成集中精力的好習慣。曾經采訪過注意力很集中、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發現爸爸媽媽的影響很大。有一個孩子各門功課都很優秀,玩的時間很充裕。我們就問他為什麼學習那麼好呢,他說關鍵是該做什麼時就做什麼,從來不分心。他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他說「你看我爸」。他爸爸是一個學者,經常寫論文,非常專心,喊爸吃橘子他都不吭氣。從小看爸爸這樣,就跟著學,人家叫他去玩,他說我還沒有寫完作業,就這樣形成習慣了。 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長有關系,孩子寫作業,家長打麻將、看電視、看球,家長的狀態在運動之中,孩子就坐不住。

注意力是否集中,與生理神經發育相關。 注意是一種心理現象,是由神經系統不同層次、不同腦區的協同活動來完成的。 大腦皮層是產生注意的最高部位,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位於脊髓上端的 腦干網狀結構 維持大腦的興奮和覺醒 ;由大腦皮層下的 邊緣系統 對無關信息進行過濾 大腦前額葉 (位於額頭部位)的控制區, 控制身體不做過多的無關行為 ,使眼睛認真看,耳朵認真聽,在課堂上自我控制。


如何集中精力?

如果想讓孩子養成集中精力的習慣,有以下幾點建議:

1 、整個家庭都有學習氛圍

最好在孩子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家建立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 到晚上規定的學習時間就把大燈關掉,小燈打開,大家都在自己的桌前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看到家裡有學習的氣氛,就養成了習慣。

2、正面的引導,永遠不要「貼標簽」

別總對孩子說你瞧你怎麼就坐不住,你瞧你坐的什麼樣,坐不了幾分鍾就出去跑。 這些話就是在塑造孩子 孩子腦子里就會形成我就是坐不住的孩子,我就是出去跑的孩子。應該換另外一種方式,正面的引導,經常說你瞧孩子,你做得多好多專心!你越說他就越專心,因為你給了他一個正面的形象。 如果一個孩子玩電腦很專心,他就知道專心是什麼感覺,我們把正面的東西描述得具體一點兒,把負面的東西慢慢地在孩子字典中去掉, 這樣孩子就能走正道了,不要把他看成病人。看成病人之後,家長的焦慮使孩子有了負面情緒,本來不多動也多動了。多接觸正面信息,慢慢地孩子就會更陽光一點兒,而且更能夠專心致志。

3、專心做事專心玩

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段時間後,就要休息或換點別的內容, 長期做一件事情就會疲勞,永遠都處於不集中的狀態。 所以家長要計劃一下學習時間,該集中學習時就集中,什麼都不說,該玩的時候就不提學習的事,專門玩,孩子能控制自己,這叫好習慣。

比如說孩子寫作業, 計劃一個小時做完,在這一個小時內就專心寫,盡量不打擾孩子,不要一會兒敲門問吃不吃水果,一會兒送杯牛奶進來喝, 孩子的注意力很大程度是被家長不規律頻繁地打斷下不集中的。 低年級孩子,家長可以陪著做作業,發現孩子分心時輕輕敲桌子提醒,不說話也不責罵,一般好的注意力習慣在21天之後就能養成。

4、父母要有耐心,做好榜樣

有個清華大學的學生告訴我,他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對他母親說你的孩子跟人家差多了,坐不住,人家能夠坐半小時,你的孩子才能坐十分鍾,媽媽聽了當然很傷心了。回來以後孩子問媽媽老師怎麼說的, 媽媽笑著說老師誇你了,說你過去只能坐十分鍾,現在能坐半小時。 孩子興奮了,我能待的時間更長一點兒,下次坐的時間就比第一次坐的時間更長一點兒。 媽媽從來不拿他跟別人比,她覺得孩子原來只能坐半小時,現在能坐40分鍾真是了不起,在不斷的進步下,孩子最終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個故事很讓人受啟發。

專心做事認真聽別人說話,要從家長自己做起, 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手裡千萬別拿東西(特別是手機!) ,專心致志地聽他說話,尤其是小孩子,從小形成這種印象,他做事就能專心。養成一個專心致志的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益。

大腦是由許多不同的部分組成,左腦進行邏輯思考,並將思緒組織成句;右腦體會情緒,並讀出非言語的暗示。「爬蟲類腦」,能讓你依直覺而行動,並做出瞬間的生存反應;「哺乳類腦」,進行 情感 連接以及人際關系方面的活動。

大腦的一個部分用於處理有關記憶力的問題,另一個部分用來做出道德倫理方面的決策。大腦像是有多重人格: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些懂得反省,有些非常逆反。成長的關鍵就在於將這些部分整合起來,並將它們融合成一個整體來運作。整合是指將不同的元素連綴在一起,形成一個運作良好的整體,它能協調、平衡大腦里連綴在一起的各個部分。

如果孩子不在整合狀態,很容易看出來,因為他們會被情緒壓垮,會變得疑惑且煩亂。他們無法冷靜而干練地去應對眼前的情況。缺乏整合的結果就是發怒、情緒崩潰、攻擊性行為,以及其他小至管教大至生活中會出現的各種難纏問題。

兒童的大腦處在發育中,是變化著的,也是可塑的。家長的正確引導和幫助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整合,改善孩子的行為。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幫助孩子,促進大腦發育。

一、運動

運動(其實就是玩)是促進孩子發育最好的辦法。建議爸爸媽媽(如果上班可以讓其他負責照顧孩子的人)每天帶孩子去玩,去運動。爸爸媽媽周末或者假期把休息時間利用上,帶孩子運動。練習滑旱冰、踢足球、學著打籃球、盪鞦韆、跳繩、騎自行車、玩滑板等等。周圍環境方便的話,每天讓孩子選一樣去玩。玩的時候遇到其他小朋友,可以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互動。

孩子重復的去做一件事情對促進大腦神經迴路的連接非常有幫助,促進大腦的整合。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個計劃表,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幾點到幾點出去做什麼活動。注意要讓孩子自己在可行的項目中選擇每天玩什麼。也可以計劃在家時間完成哪些學習項目。讓孩子參與制定每一項的過程,能讓孩子更好的堅持去做。

有些孩子上了幼兒園,尤其上了小學後,安排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光靠在學校 體育 課的運動量是遠遠不夠的。有些孩子雖然發育較早,守紀律也愛學習,但因活動量少,身體容易發胖。(接孩子的時候,發現很多孩子虛胖,從長遠看,影響孩子的 健康 。)

二、描述情緒和行為,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這些要在家長處於心情平如,孩子也能聽進去的狀態。當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時,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安慰,然後再進行引導。)

比如孩子被氣的想打人、摔東西等,告訴孩子這叫憤怒。教孩子再遇到生氣想打人的時候,就對自己說:「我很生氣,我憤怒了。」給情緒起個名字,漸漸地,你就能控制自己不打人。

【因為上腦(大腦皮層)的某個叫作腹外側前額葉皮質的區域是負責指認、標注以及處理情緒的,它會允許富於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腦來接替並平復已被激怒的下腦(杏仁核),不會放任敏感又情緒化的下腦掌控全局,指揮人的感情和反應。只要說出這是什麼情緒,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恐懼和憤怒值下降了。上腦就是這么平復下腦的。】

然後教孩子怎樣表達出情緒,教孩子這種時候怎樣去對惹你生氣的人說話,教孩子學會溝通。讓孩子描述出對方的行為,告訴對方我很生氣。這樣的引導可以培養孩子認識自己——「洞察力」

(注意,這不是貼標簽!與貼標簽的區別在於,這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還要幫助孩子停止行為。貼標簽是指說的人這樣認為,但並沒有幫助孩子進步。)

如跟同學動手動腳、給同學起外號等各種鬧著玩的行為,告訴孩子這叫「調皮」。若同學不高興,不要再一次鬧著玩。給孩子解釋,如果做了同學不喜歡的事,同學表示討厭,再去做就叫「 打擾」 也叫「 侵犯」 ,打擾或侵犯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是不受大家歡迎的。

要耐心,沒理解的情況多說幾遍。或者和孩子能理解的其他不禮貌行為進行比較,告知這是同樣的意思,都是不禮貌。這樣的引導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再有一次老師反映或者家長看到同樣的問題,家長再做一次對行為的解釋,還要讓孩子自己說岀來這是什麼行為,讓孩子答應媽媽下次不能這樣做。(家長的態度要始終對孩子報以同情、理解,讓孩子感受到你是在幫助他。)

當孩子打擾或者侵犯同學時,不僅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還要讓孩子給同學道歉。這種引導可以培養孩子「負責任」及「修復裂痕」的能力,教會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維護人際關系。

如果是孩子上課愛動、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不是批評,注意語氣和態度),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行為,鼓勵孩子怎樣做是正確的行為。重復描述正確的行為,不斷強化意識。可以配上行為示範,家庭成員和孩子一起演練上課的情景。這樣做幫助孩子構建大腦神經迴路,促進孩子大腦皮層發育,幫助孩子進步。

你好,我是青欖君,一個擁有百萬粉絲教育公眾號的作者,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下面是我對你的問題具體回答:


影響孩子 同伴接納度 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孩子的氣質特點。這里說的氣質指的是受先天生理因素(如神經活動過程)影響的個性特徵。


活性好動、話多、粗心大意,接近傳統上所謂「膽汁質」的氣質類型。這種易沖動的特點及其引致的不恰當行為,可能是導致被拒絕的原因。正由於希望獲得認同與接納,孩子才總以順從、討好的方式來取悅同伴。


建議如下:


(1)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即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沖動行為是否在無意中對別人造成了傷害或不便。比如同伴想學習時,在他/她旁邊不停地說話,就是一種不恰當的行為。


(2)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樹立目標開始,讓孩子制定最後一個學年的學習計劃,細化到每天,父母跟進執行。


這樣做有三重目的:



你還在要求孩子「聽話」?這樣會毀了孩子!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聽話,這樣才能省心。但是過度要求孩子「聽話」,會讓孩子錯失很多的機會。

我記得小時候,我有個鄰居小銀,我們一起玩的小孩子都不喜歡她。

因為每當我們闖禍淘氣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來一句:你看看人家小銀多聽話,讓幹啥幹啥,你看看你,除了闖禍啥都不會。確實,小銀是家長都喜歡的那種乖乖女。



我記得小時候,小銀媽媽說女孩子就應該穿粉色,小銀每天都穿粉色衣服。

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小銀想要做出一些什麼選擇,但是都會被小銀的家裡人說服。

因為「聽話」,所以小銀放棄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放棄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現在就在家裡負責帶孩子,小銀老公還嫌棄她不會掙錢,天天拿她出氣,小銀也「聽話」地接受了。

其實,小銀就是從小過於聽話,最後好好地人生這樣被毀了。

小銀過於聽話的另一面可以反映出,小銀並沒有主見,父母讓干什麼就干什麼,沒有主見,如果走到 社會 ,最終會被 社會 淘汰的。



所以父母們啊,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聽話,還要培養孩子的主見意識,這才是最重要的啊。

說到培養孩子有主見意識,很多家長都一頭霧水,看不見摸不著,怎麼培養呢,加上平時也沒什麼事情是需要孩子去獨立解決的啊。



面對這種問題,是可以通過基因檢測這種途徑去給孩子檢測一下的。

特別是安我基因這款基因檢測,只需要唾液就能夠進行檢測,2-3周的時間就能夠拿到檢測的結果。



最重要的是安我基因還有一個專門的團隊給孩子進行一對一的建議,真是非常簡便,足不出戶就能夠了解孩子的性格,有針對性地培養。



最後,父母要從小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以下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希望能有所啟發:

1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並回答孩子

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還能讓孩子有被認同感, 並慢慢地變成一種鼓勵,鼓勵孩子繼續思考問題。

讓孩子有了主見意識積極性以及主動思考動力。

2 孩子做決定時,不幹涉孩子

做決定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遇到不能做出的決定時,家長不要干預, 讓孩子自己權衡利弊。選擇了什麼,就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3 不幹擾,不打斷孩子熱衷或專心的事

許多父母都會對孩子的認真思考當做玩笑,總笑話孩子像個小大人,不把孩子的決定放在心上。

正視孩子的決定,不僅是尊重孩子的表現,而且令孩子的腦部發展更為迅速,也是培養孩子主見意識的好方法。

熱點內容
小米手機聯網後為什麼不能用 發布:2024-12-24 21:07:14 瀏覽:979
微信的視頻號為什麼要關閉 發布:2024-12-24 20:54:02 瀏覽:728
為什麼微信收到消息有震動 發布:2024-12-24 20:51:39 瀏覽:798
為什麼微信垃圾清不盡 發布:2024-12-24 20:50:23 瀏覽:280
為什麼找不到營業執照審核網站 發布:2024-12-24 20:40:06 瀏覽:546
手機信號打開為什麼軟體不能打開 發布:2024-12-24 20:22:23 瀏覽:206
紅米手機為什麼不能軟體搬家了 發布:2024-12-24 20:07:43 瀏覽:448
為什麼生了孩子之後腿上有紋路 發布:2024-12-24 20:00:32 瀏覽:973
微信為什麼打開公眾號閃退 發布:2024-12-24 20:00:19 瀏覽:949
為什麼買不到索尼手機 發布:2024-12-24 19:49:56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