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催孩子越催孩子越懶
『壹』 為什麼父母越催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越懶
很多家長喜歡孩子活潑外向,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孩子的性格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他健康快樂就是最好的性格。可能與孩子的性格有關,一般粘液質的孩子不願意活動。那麼可以引領孩子的興趣,多帶孩子到戶外旅遊、參觀、考察和學習,激發他的興趣和愛好,再根據他的特長培養他的專注力和鑽研精神。
『貳』 磨蹭的孩子,為何越催反而越慢
本身孩子的生活節奏與做事速度就和大人有所差別,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磨蹭,而是孩子能達到的速度就這么快。一般來說,家長看到的孩子出現的拖延行為,可能有這樣幾種原因:
第一是因為他沒有時間觀念,有的大人會說「還有5分鍾」或者「馬上八點半了」,「再給你半個小時」之類催促的話,但有的孩子對時間還沒有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也許你的5分鍾已經很趕了,但在孩子看來,他並不了解5分鍾友遲到底有多長,也許他會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的完成。
第二是因為孩子不願意做這個事情,這個就需要家長去發現問題了,如果孩子不滿現狀,或者不喜歡現告梁在需要完成的這項任務,那他也可能會表現拖拉,家長便需要和孩子溝通這個問題,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好友李再去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
『叄』 為什麼父母越催孩子,反而越「懶」呢
「超限效應」踩坑誤區
1. 反復催促孩子做事情
孩子放學回家後,媽媽的工作開始了......
媽媽:
「你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
「你到底要玩到什麼時候才肯去寫作業?」
「能不能給我快點去寫作業,等下又寫不完?」等等。那有父母就會說了,我不催促他,他就不去寫作業,不催促他,他那裡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我想說的是,媽媽們這樣做不但沒效果,還會起反作用。
那如何在不引發「超前效應」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去做好他做該做的事呢?
第一點:提醒1-2次。
提醒的意思不是要求,而是告知,「我告知你還有事情沒做」。
比如孩子學習、寫作業、睡覺、起床等歸屬他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要過度替代,當我們為他的事情著急的時候,孩子自己就不需要著急了,因為他作業寫不完,父母會比他更著急;他晚上再晚睡,會有父母陪著他;早上起床起不來,父母就會催他,如果還是起不來,父母也不得不幫他請假......
當有一天孩子變成了一個對自己的學習和身體 健康 毫不在乎的時候,父母不需要感到訝異,也不用覺得委屈和無辜,因為孩子這個模樣,正是父母自己一筆一劃勾出來的。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那樣,那麼從現在開始,停止替代、停止包辦。
孩子放學回家沒有主動學習怎麼辦?提醒他一次:「孩子,我覺得你現在可以去寫會作業,早點完成的話,你就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戚純當然,你可以自己做決定。」
這個提醒不單是「這個時間你該寫作業」,更是「你有權利決定你的事情」。
那如果提醒一次孩子還是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該怎麼辦?提醒第二次:「孩子,現在X點鍾了,你是不是應神慧該去寫作業了呢?」
如果這個孩子從小沒有被過度替代和包辦教育,那麼提醒兩次足矣。如果提醒2次之後孩子依舊沒有去做,那麼父母就不要再提醒了,俗話說「事不過三」,如果孩子想要去寫作業,提醒2次他就早該去寫了;如果他不想做,父母還繼續提醒催促,孩子則會心生煩躁,更加不願意去寫作業,高瞎咐或者在父母的壓迫下不情不願地敷衍了事。
後者這種情況,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他不再怕父母的壓迫了,到時候無論父母怎麼說,苦口婆心,把嘴皮子都說破了,孩子也不會去做;等孩子考上大學,他就開始放飛自己了,在大學裡面掛科甚至留級,最後連畢業證都拿不了。因此,父母管教孩子一定不是管孩子的行為,而是要去正確塑造孩子的思維。
第二點: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容易「由點到面」把話題不斷擴散開來。比如說有個家長看到孩子衣服沒疊好,便開始說,從衣服沒疊好,不愛干凈,房間亂七八糟不收拾,一直說到孩子做事不認真,學習態度不佳。
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衣服沒有疊好,那麼父母就引導孩子將衣服收拾干凈即可,但是這個媽媽卻不斷將事情擴大化,說了一大堆,結果引發了「超限效應」,最後孩子門一甩,大吼道:「啥都能扯到我的學習。」可想而知,孩子在這樣極度不耐煩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會好好地收拾自己的衣服和房間呢?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時,不要將話題不斷延伸開來,更不要不停地指責孩子這里不好,那裡也不好,啥都沒做好。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父母說的問題越多,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就越低。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從今天起,學會放手,放下對孩子的掌控,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去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復製品。
『肆』 不少父母越催幼兒幼兒越懶,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只要興趣班跟上了,孩子的教育也自然不會落後。但是很多父母卻忘了一點,孩子的精力是否能跟上這么多的課外班,或者說有一些是真的有必要是孩子所熱愛和需要的嗎現在條件好了,自然是想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和選擇。這個和家長懶不懶沒有關系。更何況孩子參加興趣班,家長也很辛苦的呀,帶著孩子四處奔波上課,如果需要考級,還要報名去考點比賽等等。
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報各種興趣班,家長根本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和優點,亂報一氣,孩子什麼都學不好。要想孩子學的好,家長要好好了解孩子,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大多數家長一定談此色變,怎麼能讓孩子做家務,在家庭生活中的家務能帶給孩子更多。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的品質都是孩子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