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為什麼孩子聰明
1. 杠精的形成原理:為什麼越愚蠢的人反而越自信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巔後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
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之後、經歷「無知」的絕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開悟覺醒的山坡。正確檢視自身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不知道」,這並非失敗,而是成猜褲功的開始。這份對未知的敬畏,是對自己最好的尊重。
從前,有個人偷了一大袋洋蔥,被人抓抓了現行,並送到法庭上。
法官提出了三個懲罰睜虛方案,讓這個人自行選擇:第一種是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蔥;第二種是鞭打一百下;第三種是交納罰金。
結果這個人選擇一次性吃掉所有的洋蔥——聽起來比挨打和罰錢劃算多了。一開始,他信心十足,可是才吃了兩三個洋蔥,他的眼睛像被火燒一樣,嘴像被火烤一般,眼淚鼻涕不停地流。
他說:「我實在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你們鞭打我吧。」
可是,在被鞭打了五十下之後,他無法再忍受疼痛,在地上翻滾著躲避皮鞭。
他哭喊:「不能再打了,我願意交錢,我交錢。」
這個人事後成了全城著名的笑柄,因為他本來只需要接受一種懲罰,卻將三種懲罰都嘗遍了。原因在於他過度自信,先是高估自己吃洋蔥的能
力,又高估自己忍受鞭打的能力,結果做出兩個很糟糕的選擇,給自己帶來兩種額外的痛苦。
其實,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由於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決策失誤,嘗到許多不必要的苦頭。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以為智商高的聰明人才會自信,但科學研究表明,越愚蠢的人越自信:傻叉不自知!
人們常說「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越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不要和傻叉爭論。
因為,有科學研究證明,傻叉是真的意識不到自己是傻叉。
1995年的一天,一個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搖大擺地搶劫了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家銀行。當他被捕後,看著監控錄像突然難以置信地說:「可我臉上是抹了檸檬汁的啊!」
原來,有人曾告訴他,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就能隱身。對此,他深穗早簡信不疑。這種腦子對我們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請別罵他「傻叉」,他可能會覺得很委屈,或者還會理直氣壯地反駁你。
這並不是個笑話,而是個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也並非極端少數,反而無處不在。
1999年,兩位心理學家Dunning和Kruger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他們做過四個實驗,結果震驚地發現: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總是高估自己:當他們實際得分只有12%時,卻認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他們把這個現象稱之為「達克效應」(也叫鄧寧-克魯格效應)
有趣的是,這個研究在2001年竟然獲得了「 搞笑 諾貝爾獎」。不了解情況的人一看到「 搞笑 」這兩個字,可能馬上會聯想起「無厘頭」之類的事情。
但這個 搞笑 諾貝爾獎還真不是胡搞,評獎的人都是學術大咖。本來獎項的英文應該是「另類的諾貝爾獎」,慢慢地卻被大家翻譯成了「 搞笑 諾貝爾獎」
這一現象其實細思極恐,因為我們也許都在高估自己還不自知。
心理學家指出,能力欠缺者無法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並且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因此被內心的幻象誤導,作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斷。
美國的《赫芬頓》郵報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向公眾提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觀念,比如太陽圍繞地球轉,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個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讓他們做判斷。但是結果卻表明,每一條離譜的觀念,都有20%左右的人會盲目相信。
這就是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地相信它,有些人知識的匱乏、或者說認知的障礙,看起來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要與思維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人爭辯,那隻能是雞同鴨講。
如何克服達克效應?
對於克服達克效應最好的辦法就是人格成長。
1.保持對未知的敬畏。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的學生有一次請教說:「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您對問題的回答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解答有疑問呢?」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
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范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芝諾的觀點,此後被總結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孔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知識淵博的人非常謙虛和低調的原因,因為他們看到的東西越深遠,越知道自己的欠缺。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學也無涯。」
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觀察和見識。因此,學會聆聽別人的觀點,就相當於在借別人的眼睛觀察世界,也包括審視自我,於是才能周全、有高度和格局,才是完善自我、事業進階的必由之路。
康熙一生功績顯赫,輕徭薄賦,肅清政治,內平叛亂,外退強敵,開疆拓土。
不過康熙並沒有自滿,沒有自負,而是始終保持一顆虛懷若谷的心。
據史書《正教奉褒》記載:康熙親自召見外國傳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學的徐日升、張誠、白進、安多等人,請他們輪流到內廷養心殿講學。
講學內容有:量法、測算、天文、歷法、物理諸學。就是外出巡視,也邀請張誠等人隨行,每天工作空閑的時候,到處求學。
康熙還在《庭訓格言》告誡後代:「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2. 正視自己,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
在和別人比較的時候,人們常常對自己的知識或能力過度自信。有一
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調查,讓上百名受試者評價自己的駕駛技術,90%的
人都說自己的駕駛技術中等以上,而很少有人說自己處於平均水平或低於
平均水平。但是我們都知道,根據「平均水平」的定義,有50%的人駕駛
技術高於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駕駛技術低於平均水平。
由於自然界競爭的本能,在競爭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去攻擊他人的短處而忽略他的長處。用別人的「無知」來抬高自己的決斷能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隧道效應,自己把自己帶進了狹小的視野范圍內,蒙蔽雙眼,看到的東西自然就是越來越短淺。
史玉柱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時候,把一大批員工召集起來,開批判大會,專門讓人批判他。史玉柱說:「我覺得那樣做很有用!」狂人史玉柱變得謙卑起來,他知道那些成功的經驗往往會欺騙他,他必須清除成見,把握真實。這也是一種「真偽檢驗」。
3.不斷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無知的人不會永遠無知下去,只要認清現實,通過不斷向比你更厲害的人學習擴大知識庫,提升品格。「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當知識圈越來越大的時候,你所接觸到的陌生領域更大,你也會發現你以前是多麼的無知,你也會更加低調、謙虛,更加努力地去 探索 了。
在我們認知比較低維時,總是忍不住渴望讓他人覺得自己無所不知,這個沖動處在低維認知時很好理解,畢竟怕自戀受損,可是這個時候一定要學會保持覺知,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這樣才不會導致自己因為達克效應搞出一些滑稽事情,甚至是災難性事情。
末了,說幾句雞湯的話。
我們這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在看得多了、聽得多了、懂得多了之後,也更加明白:自己還沒看過、沒聽過、還不懂的東西,也正在膨脹。
人生就是一座山峰,有多少人在爬上愚昧之巔後就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真正的智者,是在不斷學習和自我提高之後、經歷「無知」的絕望山谷,方能慢慢爬上開悟覺醒的山坡。正確檢視自身的方法是告訴自己「我不知道」,這並非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2. 有哪幾種孩子,非常難帶,原因和他的聰明有關
有哪幾種孩子,非常難帶,原因和他的聰明有關?
眾所周知生孩子難,但只有沒戴過孩子的家長們才懂得帶孩子到底有多難,自已的孩子一直比不上別人家孩子乖巧懂事,每天在家裡邊並不是亂丟物品便是高聲又哭又鬧,讓家長們頭痛壞掉。但如果家裡孩子有三種行為,盡管現在很讓人煩惱,可是成長之後就會聰明又心地善良。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塑造這4種孩子,不必荒廢了優秀人才,媽媽們別著急埋怨了。
問題非常多
有些小寶寶剛學會說話,如同《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天天跟在媽媽後面問好多的問題。這種孩子實際上尤其聰慧,因為她問了一個問題,媽媽回應完以後,他很快就都會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因為她有舉一反三的思索能力。也有的孩子家長說一句,它會接一句,有時候還可能辯駁父母的建議,而且講的還非常有些道理。這種寶寶念頭非常多,他是一個精明的孩子。這種寶寶邏輯思維也更加彈跳和連貫,每一次獨立思考都很深層次,而且能夠連接起來,想像力也更好一些。
3. 有這4個「缺點」的孩子,可能會比較聰明,家長別急著讓其改正
總有家長吐槽孩子太難帶,每次出門都是「不聽指揮」的樣子,而且批評多次也總是屢教不改。很多寶媽的溫柔,就是在帶孩子時被磨平了,重點是這些被「精心」教育的娃娃們還不聽話。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家長真的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但奈何孩子是親生的,揍完還得要。
面對孩子的頑皮和不聽話,其實換個角度去看,會發現這也是一種「創造力」。所以說,並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家長缺少了發現他們閃光的眼睛。教育中,不要總是埋怨和指責孩子的不聽話,偶爾換個心境去觀察,會發現每個孩子都神消是一塊有待被開發的「璞玉」。
其實孩子的缺點和優點並沒有評判標准和界限,很多家長眼中的「瘋狂」舉動,反而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奈何家長沒游州知有這樣的「覺悟」去發現。若是孩子身上有這四個缺點的話,家長別急著生氣,更別急著讓他們改正,因為這些行為完全是掩藏的聰明。
佑佑簡直就是個破壞分子,家裡經常像被「拆遷」了一樣的雜亂。對於他的拆家行為,家裡人基本上都是「無視」狀態,因為佑佑媽媽覺得孩子拆家不一定是在搞破壞,也可能是通過「拆家」來發現問題。
的確,孩子喜歡拆東西,說明他的動手能力是特別好的,同時大腦的配合能力也是過關的。在拆卸的過程中,愛護自己會發現問題,同時也會帶著問題去 探索 他想要的答案。拆卸中,孩子有十足的思考能力,而且是獨立思考,完全就是「自編自演」的在學習。難道這樣的行為還不能說明孩子智商高聰明嗎?
若是擔心孩子總是搞破壞負擔不起的話,家長完全可以善意引導他們拆卸,讓孩子知道如何「善始善終」。拆家的行為是值得被鼓勵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我 探索 的權利。
躍躍是個坐不住的孩子,幼兒園才上了半個月,已經被老師委婉的勸退了兩次。剛開始媽媽也覺得躍躍可能是多動症,已經嚴肅的批評糾正過好幾次了,但是最終還是不能如願的改正孩子的亂動毛病。最後不得已,帶躍躍去了醫院檢查,但醫生表示孩子很 健康 ,只是比較活潑而已。
說真的好動和多動真的不能聯系在一起,有些孩子可能平時表現的太活躍了,然後引起了他人的反感及不喜歡。但是每個孩子都是好動的,只是活潑的程度不一樣而已,關於多動症還是建議家長多了解。
那些活潑的孩子沒什麼不好,而且他們的思維會更活躍一些,甚至精力也更充沛一些,骨子裡生來就有喜歡冒險的想法。重點是這些行動活躍的孩子,他們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行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更有勇氣去嘗試,基本上大腦都沒有停止過活動。
貝貝從小就被叫做「杠精」,對於她喜歡抬杠和接話的毛病,媽媽真的已經無語了。好像在貝貝的字典中,除了為什麼和各種疑問之外,就是喜歡跟別人抬杠。雖說貝貝才五歲,但是已經「打敗」過好幾個人了。
對於喜歡抬杠的孩子,很多家長將他們列為不聽話,喜歡反抗這個行列。但其實那些凡事總問原因的孩子,他們是聰明的,因為從小就懂得舉一反三這個道理。在這些孩子內心, 探索 的慾望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會抬杠說明他們的腦子反應速度是很快的。雖說有時候會讓父母覺得特別氣人,但他們的思維也確實比較聰明。
豆子簡直就是個話癆,只要他說起話來,好像就輪不到別人說似的。而且經常有「語出驚人」的行為,從他嘴巴里蹦出來的話經常讓人招架不住。在家裡還好,但是出了門媽媽總擔心他「話多吃虧」。
小話癆沒什麼不好,喜歡說話,說明孩子在語言表達這方面是很有天賦的。而且腦子反應和記憶力也要比那些不喜歡說話的孩子強很多,所以說不要覺得孩子話多是毛病,更不要去厭跡粗煩和糾正。若是家長肯花心思,去引導孩子說一些更有寓意的話,這樣既保留了孩子的語言天賦,又滿足了他喜歡說話的習慣,這樣多好。
那些在家長心中難帶的孩子,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聰明,只是還沒有被父母發現而已。
4. 父母特別老實,甚至有點憨傻,為什麼生出的兒子特別聰明而且鬼精
父母特別老實應該和基因有關,因為這個兒子遺傳了爸爸媽媽的聰明基因。如果父母太強勢,兒子不一定老實,但父母不是故意的。太聽話的孩子的父母往往不是的愛。
如果孩子沒有遺傳父母的聰明基因,而只是這個階段遇到的困難,那出現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的可能性大。雖然媽智商低,不像做中父母,甚至相反凱歲都有可能。
生下來的兒子不一定聰明。需要風吹雨打,甚至需要一點憨厚。請多些耐心和鼓勵。
太聽話的孩子長往往不太喜歡。父母帶著自己攜帶但不展示給孩子的完美基因,覺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久而久之,父母很容易把這種努力當成理所當然。一般媽媽的智商都低,孩純孫山子的聰明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父母。
5. 杠精家長是怎樣煉成的
有個孩子給我分享了這樣一個生活瑣事,在一次逛花園的時候,小孩對媽媽說這個黃色的花真好看。他媽媽立刻回復說:我覺得藍色的好看,黃色的有點土裡土氣的。小孩反駁說你上周還買了一件黃色的衣服的時候。這個媽媽又說:我買那件衣服是因為款式好看,而不是顏色,如果換成其他顏色會更好看。
網路有一個熱詞是「杠精」,而上面的這位團穗媽媽,我稱之為「杠精媽媽」,那你是不是「杠精父母」呢?自己先對號入座,因為這些父母有一個重要的標簽就是「正確且唯一」,他們看似在和周邊的人進行探討,其實就是想要佐證自己是「正確且唯一」的。或許這些家長還在津津樂道的時候,卻不曾想自己在正確 育兒 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屏幕前的你是不是這樣的呢?想要鑒別自己是否是「杠精父母」的還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父母這個角色上總想著贏。如果是,那麼你就離「杠精父母」不遠了。
而作為「杠精父母」的孩子是非常難受的,在長期被壓制的溝通中,思維會逐漸變孝兄得受限,做事謹小慎微,做任何事都需要看父母的臉色,導致最後失去自我。這些孩子長大了,要麼沒有主見,要麼會變得和家長一樣,喜歡控制別人的人生。因為父母總想著贏,總是證明自己是「正確且唯一」,就不斷給孩子標榜著自己就是天花板,孩子將永遠無法超越你,變得比你強。換句話說,這巧或襲樣的模式就是你自己不斷地在欺負自己的孩子,將自己的孩子推進深淵。
我相信多數的父母都不願意這樣,那麼當要出現和孩子杠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能力范圍,包括幼兒時期孩子的識別能力、語言能力,了解他們是否具備和你比較的能力。比如說很多父母讓3歲小孩只能看5分鍾手機或者電視,但是各位父母,孩子的時間知覺是在6歲以後才會逐漸發展起來的能力。5分鍾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和半個小時一樣 一個小時沒有區別。其次我們在和孩子討論的時候要先聽後說,等孩子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後我們再說,爭取只做一輪發言。也就是我們就一個問題和孩子討論的時候盡量做到自己只發表一次自己的觀點,剩餘的機會都留給孩子。最後就是克制自己想贏的心,輸贏關系是最糟糕的親子關系,只有通過合作成為彼此成就的關系才是最美的親子關系。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切換著角色,那麼父母的角色想要得到肯定,一定你看這個孩子培養得真好。所以,在不斷成就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你才是最大的贏家。
6. 為什麼我的孩子幹啥啥不行,抬杠第一名
以前的我以為,
世上最活躍的杠精來自互聯網的鍵盤達人,
然而我錯了,這幾年我發現,
小孩才是一個24小時自動抬杠的活體ETC 。
雖然他們不會陰陽怪氣、裝瘋賣傻,
但卻能大大咧咧,口若懸河地和父母作對,
關鍵這種活體ECT,
我們打不得,也罵不得。
所以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愛抬杠呢?
通過本人多年搜查資料的經驗發現,
愛抬杠的孩子特別集中在三個年齡段:
2~3歲,4~6歲,和7~9歲。
先說 2~3歲 ,傳說中的Terrible Two,
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點「鬧獨立」的意思了。
「我不要起床」「我不要喝水」,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 ...
他們唱反調的目的可能也很單純,
就是簡單表達一下:我不要聽你的,
寶寶我長大了,寶寶我有自己的想法。
4~6歲 的杠精孩子們也很好理解,
他們是謹畢不僅有自己的思維,
還有點 游戲 人生的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磨蹭,搗蛋,唱反調,
然後看著一家子雞飛狗跳,
這 些 事 多 好 玩 呀。
當然,還得再結合一下自己的情況,
比如我家,大人在家也愛互相抬杠,
兩人天天「與人斗其樂無窮」,
那孩子最擅長的就是模仿啊。
然後就是到了 7~9歲 ,
算是進入一個真正的小叛逆期,
他們的自我意識變得更加強烈。
但就我的觀察來看,
即使一個家庭的親子關系再怎麼平等,
「每天看幾集動畫片?」
「什麼時候完成作業?」
「有沒有遵守家規和飯桌禮儀?」
這種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瑣碎事,
孩子還是要聽大人的,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再怎麼寶貝著,
但他們仍然位於家庭權力的底端。
可這時候的小孩又倔強,
迫不及待想要長大,
會通過「杠」來實現自己和大人之間的平衡,
很多時候就跡扮真的是為抬杠而抬杠。
所以如果你家裡也一不小心有個杠精小孩,
我們又該如何自救+反擊,
挽回自己做大人的尊嚴呢?
哦,不,我的意思是——
能用什麼方法治一治這幫熊孩子?
此時想要化解,
其實千萬不能反應過度,著了他們的道,
真正的有用的辦法就是:
Take it easy。
勸自己冷靜下來,並給不斷洗腦,
「沒關系沒關系,
養孩子的意義,就是讓他 氣死你
成為你人生中最大的杠精。
但老娘我活了這么多年,
難道還真治不了他那個小妖?」
然後再根據不同場景,細分一下作戰方針,
到祥州芹底是霸氣回懟,還是佛系忽略。
不關心真相,但就想懟你
小孩的第一個抬杠特點就是:
他們其實並不關心事情的真相,
他們只是為了懟你而懟你。
至於為什麼一上來就莫名其妙懟你呢?
大概為了氣死你吧。
就說上次小孩考試成績不太理想,
我也沒生氣,還是循循善誘:
你有反思過自己為什麼會得這個分嗎?
這時候小孩來了一句:
反思了,我覺得你的教育方法是錯的。
面對這種霸道總裁不講道理的挑事,
如果是別人,我還能說一句:
拉黑吧,漂流瓶見。
可這小崽子是我的親生的呀,
別說拉黑了,就算是懟了幾句,
沒准他們可能還要說一句:
「媽媽,你跟小孩子計較什麼」,
讓你硬生生覺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所以作為一名成熟的大人,
我們這時候該如何巧妙應對呢?
面對這種情況的找茬,建議兩種方案:
一,晾著他們。
不要過度消耗體力不斷講道理,
因為——沒用,
做到簡單而不失冷漠的回應就可以了。
比如叫了無數次,小孩就是不吃飯的時候,
我們:「你到底還吃不吃飯?」
孩子:「我不吃。」
我們:「你現在不吃一會就餓了。」
孩子:「我就是不想吃,你為什麼老是管我呢?
做小孩怎麼這么難?自由怎麼這么難?」
我們:「OK,那我收拾了,你餓到下一頓吧。」
二,立規矩。
這個屬於事前准備,
即你的孩子還沒有成為一個叛逆的小朋友時,
當爹媽的就應該有點先見之明,
掐准合適的時間約定好規矩,
全家人照著執行下去。
不過小孩到了懟天懟地的年紀,
大人也不能什麼事都拿「規矩」來鎮壓。
只要這個唱反調還在原則之內,
我們可以選擇Plan A,佛系晾著他,
但如果他們觸碰到界限,還不講道理的時候,
那就乾脆來點規矩吧。
比如還是吃飯,Plan A也沒有效果的時候——
他:「反正我現在不想吃,我餓了可以吃零食」
我:「不吃飯的人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他:「憑什麼?」
我:「因為這是江湖規矩」。
學齡前後的孩子,最擅長反問
還有一種讓我傻傻分不清楚,
總覺得小孩似杠又不似杠的情況,
就是他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問一句「為什麼」。
「為什麼我每天都要寫作業?
為什麼你是大人就可以管著我?
為什麼我現在不能看動畫片?
為什麼我不能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為什麼我要守這些規矩?為什麼我沒有自由?」
而我治杠精反問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個學人精。
學人精,顧名思義,
是指模仿杠精風格的言行。
比如,面對小孩機關槍似的提問,
我們的反杠技巧有三個:
看句子、劃重點、找漏洞。
來看上面這道「杠」題,
其實孩子一串反問的重點無非是
Just不想寫作業,Just想要玩耍而已,
所以我們最好冷靜下來,
勸勸自己,小孩有好奇心是件好事,
然後在他們眾多的反問句當中
快速找到一個形而上學,且容易發散的詞:
「自由」。
用排山倒海似的反問回復問懵他們,
以達到令人閉嘴的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12個字,
說對方的話,讓對方無話可說。
比如: 「好吧,那咱們來談談自由。
你說說什麼是自由?
你每天看動畫片的時候是自由嗎?
你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是自由嗎?
你帶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是自由嗎?
什麼都不管,想做就做是自由嗎?
你覺得人為什麼能自由?
你覺得我們大人就是自由的嗎?有絕對的自由嗎?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自由,世界又會怎麼樣?」
聽到這里也許你笑了,你說:
大人怎麼能跟孩子一般見識互相抬杠呢?
不,你錯了,這不是在互相抬杠,
而是繞暈對方並且超越了對方,
截至目前為止,
這也是我最好用的方法。
版權說明:圖片、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您的體諒!
7. 聰明的孩子都有哪些特點很多都有這些特徵,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對自家的孩子有著兩大心願,一個是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另一個是希望孩子聰明。在別人誇獎自己孩子聰明之際,大部分父母會謙虛,嘴上說著沒有沒有,內心裡甭提有多開心。觀察發現,聰明的孩子普遍存在以搏備下幾點特點,快來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家長不宜給孩子灌輸太多壓力
如果你的孩子中了以上幾點,說明孩子很聰明,大人是該慶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日後要想學習好,還得靠學習的自覺性和勤勞程度。有不少孩子雖然天資不足,但他們肯學,願意付出比其他同學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他們的成績也是不錯的。
同時,不建議家長給孩子灌輸太多的壓力,總是讓孩子去學習那個,學習這個,片刻不得停。另外,還有一些家長總是愛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的孩子相比,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對比起來,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多聰明,這是非常忌諱的。家長之間的攀比只會加劇孩子壓力,也造成他們的自卑心態,對孩子生長和學習沒有任何幫助。
8. 會抬杠的人聰明嗎
會抬杠的人是表肢慶面覺得很聰渣滲明.可能只是一點點小聰明.這種人做不了大事歷梁握.因為沒有多少人會喜歡他.這種人基本情商為零.
9. 家有「杠精」娃,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以後更有出息
鄰居鄭姐家六歲的女兒,活潑可愛,口齒伶俐,小嘴講起話來跟炒豆子似的。還很愛跟鄭姐頂嘴,抬杠。鄭姐經常被女兒頂得啞口無言,無言以對,氣得說不上話來。鄭姐說讓女兒吃飯時先喝口熱湯,再吃主食。
女兒就來一句,我偏不,就想要趕緊吃口紅燒肉。女兒對鄭姐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為什麼總要聽你的話呢?你為什麼不聽我指揮呢?這不公平。面對這個小杠精,鄭姐無計可施,只能每天被女兒「訓斥」幾句。
10. 越是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孩子,越是喜歡跟父母抬杠嗎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遇到一些愛和大人抬杠的孩子,通常父母會因為孩子不聽話、頂嘴而生氣,但其實會頂嘴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而且腦筋轉得很快,能夠發現父母話里的漏洞,真是令人又好氣又好笑。
比如有一位媽媽在孩子惹禍之後,教育她的孩子說:「以後不要惹媽媽生氣,媽媽一生氣就容易長白頭發,你看媽媽長了好幾根白頭發。所以惹媽媽生氣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哦!」然後孩子說立刻想到:「那媽媽也不是個好媽媽,姥櫻嫌拆姥頭發全白了!」
故事看到這里,你首先想到的是惱羞成怒地繼續教育孩子呢?還是驚訝於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是怎麼對待愛抬杠的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