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替孩子擇友
『壹』 家長不要充當孩子交往的「第三者」,這有哪些原因呢
引言: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是非常常見的,不管辦什麼事情或者是做什麼東西都會和人打交道,如果說沒有人際交往能力的話,那麼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人際交往能力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否則會給孩子帶來一些比較負面的影響。
『貳』 擔心孩子社交問題做對這件事,不怕孩子以後交到「壞朋友」
兒童的「童年時代有兩個世界」,一是父母和兒童相處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
同伴對兒童的發展,起著和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同伴關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視的關系之一,它決定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幸福感。
湯加輝說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力有時候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而孩子在家庭之外的同齡群體的影響力往往被小覷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所在的社交圈,對他的影響力逐漸提升。
在孩子的世界中,喜歡和誰交朋友,不喜歡和誰交朋友......這些父母眼中幼稚的事情,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孩子們的友情里,不總是童真,也藏著孤立、排擠、霸凌......
孩子的社交情況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最需要隨時關注並合理引導的問題。
其中,最讓父母擔心的,一是孩子交不到朋友,二是孩子交到「壞」朋友。
交不到朋友,父母還能為孩子創造社交條件,但對於後者,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呢?
每個孩子成長路上都有可能遇上「壞朋友」。
曾經有位家長求助:前段時間給女兒買了她喜歡的禮物,今天怎麼也找不到了,一問之下,女兒才說是被朋友借走了。
這不是第一次借東西給朋友,而且常常「有借無還」。
媽媽問孩子:「你不喜歡這個禮物嗎,為什麼要借給朋友呢?」
孩子吞吞吐吐回答:「我如果不借給她,她就不跟我玩了。」
媽媽聞言十分心疼,只能有意減少兩個孩子相處的機會,也想方法帶孩子結識其他新朋友。
這位媽媽的煩惱,很多父母都經歷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那麼「守規矩」的小孩,這些孩子的本性也不是道德上的「壞」,只不過行為習慣不好,作為父母,我們不免擔心孩子會這樣跟著學「壞」。
比如從來不說臟話的孩子,在結識新朋友後,不經意說了臟話;平時守規矩的孩子,也會跟著孩子霸凌他人。
大人通常不理解,為什麼孩子喜歡和這樣的「壞孩子」一起玩,甚至不少孩子還表現得非常卑微,壓抑自己,迎合對方。
其實,這都是 孩子太害怕沒有朋友了,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害怕孤獨,更在意同齡人的目光。
為了融入社交圈,往往做出一些身不由己的決定,哪怕這件事情是錯誤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同伴壓力」。
孩子3歲以後社交意識開始覺醒,慢慢進入一段人際交往的敏感期;上了小學後的孩子,會更加渴望同齡人的接納;等到了青春期,同伴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會超越父母。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什麼樣的朋友不是孩子決定的,但是願意和什麼樣的朋友相處,孩子有著屬於自己的評判標准。
遇到「壞」朋友,是難以避免的。
孩子遇上「壞」朋友,父母應該干涉嗎?
古語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當我們不滿意孩子的朋友時,往往會加以干涉。
有的父母在孩子交朋友的時候,會刻意強調:
「不要天天和學習差的孩子混在一起,你要和學習好的玩!」
更有甚者對孩子說:
「你和我們家境差不多的孩子玩!」
孩子交朋友,家長多少有些功利和現實,但孩子並不會考慮這么多,不會看朋友的成績、家庭,這也是孩子的天真所在。
孩子在擇友時,我們不能拿單一的標准替孩子選擇朋友,破壞孩子這份天真,教他多元化交友觀,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
所以,當孩子遇到「壞」朋友的時候,我們不建議家長直接干涉阻止。
畢竟,和誰做朋友,是孩子的權利。
即使對方是一個「問題」孩子,也需要父母通過正確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他看重的這段友誼,藏著許多問題。
第一,了解孩子為什麼和他交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溝通,「對症下葯」。
第二,不要著急批判孩子的「壞朋友」,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比如這樣問:
他總是帶你做這樣的事,你感覺舒服嗎?
他老是打破你的規則,你真的開心嗎?
(霸凌)如果你是被他這樣對待的人,你感覺怎麼樣?
不要小看孩子的辨別能力,他意識到問題時,自然會選擇改變。
整個過程中,父母要保持冷靜,因為對孩子來說,朋友是朋友,如果我們說朋友的「不對」,孩子會反感。
第三,和孩子聊聊你的顧慮,談談如何改變。你可以跟孩子聊聊你的朋友,讓孩子明白,正常的朋友應該是什麼樣;再袒露你對孩子交朋友的顧慮,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很多孩子都會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防止孩子交到壞朋友: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認知。
孩子交到「壞朋友的」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孩子怕孤獨、被孤立,二是孩子不知道健康的友誼是什麼樣的。
避免孩子受到「壞」朋友的影響,與其嚴格把控孩子的交友,不如教會孩子分辨好壞朋友的能力。
孩子進入校園生活之前,家長就可以和孩子聊聊這件事。
重點是以下幾點:
1.朋友不會強迫你做你任何不願做的事情;
2.健康的友誼一定促使彼此一起變好、一起幸福;
3.我們可以拒絕朋友,也要有被拒絕的勇氣;
4.遵守游戲規則,更容易交到真誠的朋友;
5.學著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通過一些科學實用的方式,讓孩子知道,健康的友誼中,朋友之間是彼此平等的、進步的,如果對方總是讓你難過、不舒服,就要認真考慮這段友情有沒有繼續的必要。
孩子學會分辨,才是收獲真誠友誼的關鍵。
『叄』 小學階段該不該幫助孩子挑選同桌
我覺得小學階段不應該幫孩子挑選同桌,原因如下:
第一,整體上來講,小學階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好孩子,會聽父母的話,會尊敬老師,他們對於規則是有天生的畏懼感,不太容易去打破規則。這樣就是我們為什麼會看到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就會變化,而小學往往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所以說小學階段挑選同桌其實沒有太大必要。
第二,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孩子是完全足夠完成課程任務並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尤其在低年級階段,大家的成績無非就是九十幾很一百分的區別,即使排名上有變化,但是其實我們都很明白在知識的掌握程度上並沒有什麼差距。所以在小學階段不必因為同桌排名靠後一點就要給孩子換一個排名靠前的同桌,這種影響真的微乎其微。
至於家長經常擔心的孩子跟同桌上課說話、被同桌打擾而影響學習的情況,我個人認為幾乎是不存在的。小學生上課哪敢講話,真有那種上課調皮搗蛋的學生,老師肯定會制止的。如果同桌兩個上課交頭接耳,相信老師肯定比你更著急,早就把他們兩個調開坐了。
當然如果孩子向家長反映受到同桌影響的話,那我們就另當別論了,這種時候確實得去找老師談一談。
第三,一個很現實的點是家長不可能幫孩子挑選一輩子的同桌,孩子是需要去適應的,而小學階段就是一個很好的適應階段。小學階段家長不停地給孩子挑選同桌,那初中呢、高中呢,不可能每次都如家長所願挑選到心儀的同桌,況且孩子長大之後家長還干涉孩子的同桌,也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最後,一個很細微的點,如果家長幫孩子挑選同桌之後,被孩子知道,被孩子的同桌、同桌家長或者班裡其他同學知道之後,孩子在班裡很容易被排斥的。
總之,除非一些特殊必要情況,否則不建議幫孩子挑選同桌。
『肆』 孩子遇上「壞」朋友,父母該干涉么
孩子3歲以後社交意識開始覺醒,慢慢進入一段人際交往的敏感期;上了小學以後的孩子,會更加渴望同齡人的接納;等到了青春期,同伴對孩子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父母。
孩子整個成長期里,遇到什麼樣的夥伴是不確定的,願意和什麼樣的朋友玩,也有著屬於孩子的評判標准。遇到「壞朋友」,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那麼,孩子遇到「壞朋友」,父母到底該不該干涉呢?
中國有一句古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大人不滿意孩子的交友對象, 往往會極力勸阻。有的父母在孩子交友時,特別地強調:「你不要天天和班上的「吊車尾」在一起鬧,你多和前幾名玩啊!」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說:「要和我們家(家境)差不多的孩子玩!」
孩子交朋友,家長多少有些現實和功利,但是孩子完全不考慮這些,不會看同伴的外在、成績、家境,這便是孩子的天真所在。
孩子擇友時,我們切不可拿單一的標准替孩子選擇朋友,破壞孩子這份天真,教他多元化的交友觀,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分辨能力。所以,當孩子交友時遇到「壞朋友」,我們也不建議家長直接粗暴地替孩子下決定,阻止他們交往。畢竟,選擇和誰做朋友,是孩子的權利。
即使對方是一個有很多「壞習慣」的小孩,也需要父母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來讓孩子自己覺察到:他看重的這段「友誼」藏著很多問題。
第一,了解孩子為什麼和他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孩子溝通,看到孩子社交上的難處所在,對症下葯。
第二,不要急著批判孩子的「壞朋友」,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你可以這樣問:
他總是命令你做這做哪,你覺得舒服嗎?他老是
不打招呼拿走的東西,你真的覺得開心嗎?
孩子和朋友欺負別人,如果你是被欺負的人,你感覺怎麼樣?
不要小看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當他覺察出問題,他會選擇改變。整個過程中,父母要盡量冷靜下來,因為對孩子而言,朋友就是朋友,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說「朋友的不是」,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三,和孩子聊聊你的擔心,談談如何改變。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的朋友,讓孩子明白,正常的朋友應該是什麼樣的;再袒露對孩子的擔心,聽聽孩子的想法,很多孩子到這一步,都會主動提議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以讓孩子從小認識,什麼是正常的朋友。孩子交到「壞朋友」的原因,無非有兩點:一是孩子害怕孤獨、害怕被孤立;二是孩子不知道健康的友誼是什麼樣的。
避免孩子受到「壞朋友」的影響,與其嚴格把控孩子的交友,不如教會孩子分辨好壞朋友的能力。不妨從以下幾點試試:
1.真正的朋友不會強迫你做任何不願意做的事情;
2.健康的友誼一定促使彼此一起變好、一起變得幸福;
3.我們可以拒絕朋友,也要有被朋友拒絕的勇氣;
4.遵守游戲規則更容易交到真誠的朋友;
5.學著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妨藉助繪本和影視作品影響孩子,繪本中的很多情節,都是真實生活的寫照。也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通過游戲告訴孩子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交往、什麼樣的行為不值得效仿......
要讓孩子知道,健康的友誼中,朋友之間彼此是平等的、進步的,如果對方總是讓你難過、自卑、不安,就要認真考慮這段友情有沒有必要繼續下去。孩子學會了分辨,這才是收獲真誠友誼的關鍵。
『伍』 孩子上幼兒園了,朋友也多了,這時需要家長幫孩子擇友嗎
大人干涉孩子的交往,為他們選擇朋友,這是不必要的。孩子交朋友是因為性情相投,大人以自己的尺度衡量孩子的小朋友反而有失公允。 大人往往喜歡家庭背景良好、行為舉止乖巧的小孩,而事實上,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的各類型小夥伴都是可以交往的。無論是外向型孩子的行為果敢、還是內向型孩子的心思填密,都能在相處交往中給你的孩子以微妙的影響,這些都是大人所無法給予的。 另外,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和異性朋友接觸過密而疏遠了同性小夥伴。比如媽媽會問:「我兒子不太喜歡和男孩子玩,怎麼辦?『這種顧慮實在是杞人憂天。通常,孩子到小學二年級左右就會更傾向於和同性朋友在一起,因此父母大可以放心讓他自由擇友。 家長們別忘了,朋友並不是競爭對手或者比較對象,而是相互幫忙的好夥伴。大人與其干涉孩子,擇友令從,不如提醒他們要相互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