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生病老喜歡抱著轉圈
❶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原地轉圈
可能孩子比較享受頭暈的感覺,,,,
❷ 寶寶不睡覺抱著使勁轉圈圈一會就睡,這樣會不會不好啊,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了,現在寶寶八個月多了
這也是你們給培養出來的習慣吧!新鮮時跟寶寶親個不停,一會兒也捨不得離手,總是抱在懷里摟啊搖啊的,現在想放卻放不下來了。 改變孩子的習慣吧!可以嘗試著分幾個步驟: 1、可以先抱著,但不要轉圈,可以輕輕搖,可能寶寶短時間內會哭,不睡,但哭得困極了就一定會睡。 2、兩天後,只是抱著,不要轉圈,也不要搖。等其入睡。 3、再兩天後,直接放床上,讓寶寶自己睡。 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僅讓家長少廢心,而且對寶寶的睡眠也是大有好處。
❸ 孩子晚上睡覺為什麼總是轉圈呢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嗎
最令父母苦惱的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睡覺不老實,可能睡覺之前,孩子還在旁邊,一覺醒來之後小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孩子睡覺不老實就特別容易掉到地上,或者是感冒,因為很多小孩都特別喜歡踢被子,所以這樣寶媽的睡眠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因為一晚上都在給她蓋被子,孩子睡覺不老實是因為它的中區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好,隨著年齡慢慢長大,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❹ 為什麼孩子會走路卻總要我們抱抱終於有心理學家給出了答案
前兩天,閨蜜梅子發了一條朋友圈說:
「
「真是煩死了, 每次一出來就要抱,孩子一步都不肯走。出來半天,哭了半天,快累成殘廢了!下次再也不想帶你出來玩了,熊孩子!」
」
Ms.懂我瞬間就想到了二寶,一出門就伸出兩只小胳膊,摟著我的脖子,兩小腿夾住我的腳,像個八爪魚一樣,粘在我的身上,寸步不肯走。
每次我都完敗她這招,總是哭笑不得地說: 「閨女,你能不這么欺負你媽嗎? 」 而每次孩子爸都叫我別抱,就要她自己走。我抱了就會說我太慣孩子了,太溺愛不好。
以前我也擔心這樣會不會太溺愛?但是後來我知道,當我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她的內心一定覺得很幸福,知道媽媽也一樣很愛他。
孩子提出「抱抱」時,我不想拒絕她,也從不拒絕她。
「媽媽,抱抱我! 」 如果這句話的重復率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為什麼孩子不會走的時候要抱,會跑了還要抱;高興的時候讓你抱,生氣了還讓你抱,外出要抱抱,回家要抱抱,哭了要抱抱,生病了也要抱抱...... 抱抱似乎有著神奇的力量,牽動著媽媽和寶寶的心。
當孩子索要抱抱時,我們時而笑臉相迎,時而也露出一些不快,我們的第一反應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呢?
今天Ms.懂就要 Talk talk 孩子「求」抱抱背後的真相! 答案也許你真的沒有意識到~
為什麼孩子常常「求抱抱」?
尋求安全感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里,被羊水包圍著。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讓寶寶感到安心和溫暖。但出生後,屏障消失了,寶寶變得缺乏安全感。索要抱抱,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同事的女兒童童三歲多了,平時都是奶奶在帶。那天同事提前下班,去游樂場接童童一起回家。童童一看見媽媽的身影,立馬放下手上的玩具和小夥伴,撲向媽媽的懷抱,摟著媽媽半天都不肯下來。
之後的一段時間,總是在望著媽媽,時不時地跑過來要抱一抱。
為什麼孩子玩得開開心心地,卻總是要媽媽抱呢?
因為孩子內心很敏感,她雖然享受著與小夥伴玩的快樂,卻一邊生怕媽媽不要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媽媽的懷抱,能讓她安心,也知道媽媽不會離開她。
穩定情緒,獲得安慰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哭鬧的寶寶被媽媽抱著後,馬上就安靜了。這是因為寶寶哭時,在發泄情緒,獲取安慰。而媽媽的擁抱,能讓寶寶的情緒需求得到滿足,從而鎮定下來。
Ms.懂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我在家裡忙著收拾,前一秒還睡得很香的二寶突然大哭起來。我遞過去一個玩具,一個平時她最愛的玩具熊模型,她撇了一眼,沒接,還是哭!
我接著打開一個可愛的動畫短視頻,她平時看著會咯咯笑,但這次不靈了,並且哭得更起勁!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放下所有東西,彎腰把她抱起來,她的哭聲立即停止,小腦袋靠在我的肩膀上,很快又睡著了。
我不僅感嘆: 無論玩具和動畫多麼可愛,也不及媽媽一個「抱抱」 。 其實孩子們常常「使壞」,他們真正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一個「抱抱」啊。
放下二寶,大寶回家了,他顯得有點不高興:「媽媽,我今天跟小朋友玩得不開心……」
「來吧,抱抱!」我給了他一個有力的擁抱。沒多久,大寶又開始眉開眼笑了。
尋找溫暖被愛的感覺
有個著名的實驗: 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單獨隔離出來,然後讓「兩個不同的媽媽」陪它,其中一個是絨布的,身上沒有奶瓶;另一個是鐵絲做的,身上掛有奶瓶。你猜小猴子會更喜歡哪個媽媽?
讓研究人員驚奇的是,小猴子一天都跟絨布做的媽媽呆一起,只有自己獨自餓時,才跑到鐵絲媽媽身邊吃幾口奶,吃完又跑回絨布媽媽懷里。
這個實驗說明了, 對小寶寶來說,他們最喜歡能給自己帶來溫暖的媽媽 。 而這種媽媽,往往是有「溫度」的,比如經常摸他、抱他,給他們溫暖愛的感覺,填充了寶寶心中的安全感。
有時候,擁抱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對於寶寶來說,肢體的接觸能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寶寶時不時要抱抱,是對愛的確認。所以, 不要吝嗇你的愛,抱抱寶寶吧。
為什麼逛街時寶寶頻繁要抱抱?
為人父母經常會發現,每次帶年幼的孩子出門逛街,孩子便難免要抱抱。一些父母以為孩子年齡過小,走路稍長時間會疲勞,的確存在這方面的原因。但有時大人即使推嬰兒車出門,孩子卻會拒絕坐而執意要大人抱抱。為什麼?其實,有兩方面原因:
1)小人兒在「巨人國」行走,視野太狹隘。大人們只要在繁忙的大街上蹲下來,嘗試跟孩子同樣的視線高度走路,便會發現在「巨人國」走路一點兒也不愉快。 到處都是大腿或下肢,狹窄的視野讓人心情壓抑。
2)街上人多,孩子容易被擠到,稍不留神還可能會被踩到…… 在危險四伏的環境下,孩子需要頻繁被父母抱抱汲取安全感。
心理學家說,獨立的嬰兒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個手臂里懷抱著的寶寶。可以說,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是從母親的懷抱里誕生的。
通過被觸摸、被擁抱,孩子們感受到愉悅,並獲得一個認知:
我對我的身體感覺很好,
我安住在我自己的身體里,
我安住在這個世界。
那些安全感足、心靈強大、活得自在的孩子,
就是這樣養大的。
但,為什麼那麼多父母不抱,或者擔心「抱壞」孩子?問題可能出在,我們對擁抱有太多誤解。
我們常常認為:「這孩子明明會走路,怎麼總要抱著?孩子就是想和大人撒嬌,犯懶,這可不能慣著由著他來。」
殊不知,這是孩子發展過程中必然會有的一個特殊階段。
為了補充心理能量,他自然地「回頭」,要從照顧自己的人的懷抱里尋求安撫。就像小 汽車 ,它要加滿了油,才能繼續前進。
所以,年幼的孩子尋求抱抱,一般是在進行安全依戀的找補。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最美好莫過於,世界在眼前,媽媽在身後。
相反,如果對於寶寶發出的 情感 需求訊號,常常不能做出及時回應,那麼寶寶逐漸就會萌發出一種失望與不信任的情緒,這種挫折感,會讓他變得容易退縮。
得知了寶寶求擁抱後的真相,你不是也有點後悔抱他有點少了?
PS,
針對很多媽媽擔心的, 經常抱孩子會寵壞孩子這一點,Ms.懂還想再說一下:
我們這一代人其實是很糾結的,我們小時候多數是獨生子女,背負著被父母「嬌生慣養」的名號。
於是,等我們長大後,就特別的希望自己不是這樣的父母,孩子更不是這樣的孩子,所以,一旦當上父母,責任感就來了,什麼不能溺愛,什麼要獨立,要堅強勇敢……尤其遇到這個焦慮的時代。
我認為, 愛孩子就要愛到徹底,而面對孩子的成長要卻要「狠心」 ,現在很多人是反過來的,愛孩子不敢愛,而孩子在成長中吃點苦就捨不得,很多事情本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卻被父母一手包辦了。
所以,請別忘記常常跟孩子說: 「寶貝,過來我抱抱」, 然後給Ta一個有力的擁抱吧!
❺ 小寶寶為什麼老是喜歡讓抱抱應該完全滿足嬰兒的需求嗎
對於嬰兒來說,抱抱是一種表達自己需要安全感和親密感的重要方式。抱抱可以使嬰兒感到愛和安全,也可以幫助嬰兒撫慰並且能夠使嬰兒盡快進入熟睡狀態。所以,完全滿足嬰兒的抱抱需求是很重要的。畢竟,小寶寶可以通過抱抱來實現心理上的安慰和舒適感。
❻ 兩個月的寶寶抱著老打挺頭往後仰
生娃之後,父母們所有的注意力都會在孩子身上了,一旦發現異常就該著急不安了。有些家長發現嬰兒總是出現頭向後仰身體打挺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孩子生病了。那麼嬰兒頭向後仰身體打挺怎麼回事呢?接下來為大家詳細解釋。
嬰兒頭向後仰身體打挺怎麼回事
原因一:頸後肌發育早於頸前肌
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的發育過程,在此期間,寶寶的身體也在慢慢的變化。就比如能不能穩當抬頭這件事,就需要頸部肌肉的「發力」。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頸後肌發育要早於頸前肌,所以寶寶趴著時會抬頭,被家長豎抱時會後仰。造成後仰的現象,是由於嬰幼兒頸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寶寶在奮力保持頭部平衡時,會有短暫的直立。這時家長就會發現小腦袋很快難以支撐下去,出現來回搖擺或轉著圈往後仰的情況。
原因二:嬰兒情緒發泄的一種方式
嬰幼兒大部分的打挺行為,其實都是負面情緒迅速膨脹或積壓許久的情緒難以釋放造成的結果。有時候,寶寶急於向父母表達想法,卻因為不會說話,就用哭鬧、打挺去宣洩焦躁的情緒(有些大寶寶會因為家長不給買玩具,出現情緒爆發的打挺行為)。
嬰兒頭向後仰身體打挺怎麼護理
一、抱法
正確的抱法是在床上先將小兒向一側翻轉,雙臂伸直,髖、膝部屈曲,扶住頭將小兒靠近大人的身體抱起來,將小兒背靠大人胸前抱起。同樣。將小兒放回床上時,也要採取先將小兒轉體成側懸位,屈曲下肢再放下的方法,要糾正和避免只扶住小兒腰部(加重軀體背屈)把小兒放下去的錯誤抱法。
二、睡眠姿勢
由於殘存原始反射和肌張力增高,表現頸強直、頭後仰,在仰卧位睡眠時頭很難置於正中位,而常傾向一側,如長久保持這種一側睡姿,將會使頭顱變形及脊柱彎曲,影響正常發育。患兒不宜在床上長期仰卧位睡眠,而以側卧位睡姿為好。
三、喂養方式
母乳喂養:喂哺時要使小兒身體稍呈彎曲姿勢,貼緊母親身體,注意糾正肩與上肢後退的異常模式。喂後要拍背防止吐奶。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嬰兒頭向後仰身體打挺是一種正常現象,家長們不用過度擔心,但如果嬰兒長時間向後仰,身體打挺不止,就要考慮是否存在疾病的可能了,家長若是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去正規醫院檢查,以免引起更多並發症。
❼ 一歲半寶寶喜歡轉圈
父母對寶寶喜愛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父母喜歡抱著寶寶轉圈圈,看著寶寶樂呵呵心裡也會特別開心。但是有些父母會認為這樣的做法對寶寶不好,擔心會影響寶寶的大腦,那麼寶寶喜歡轉圈圈好嗎?
事實上,抱著寶寶轉圈圈這個做法很不好,會對寶寶的大腦產生很大的影響。由於寶寶年齡比較小,各方面發育都還不完善,前庭功能發育也還不是很好。如果經常抱著寶寶轉圈圈,很容易導致寶寶暈頭轉向,嚴重還會導致寶寶腦部供血不足出現昏厥。
而且抱著寶寶轉圈的時候,如果沒有抱穩很容易摔倒寶寶。所以家長平時最好不要抱著寶寶轉圈圈,這種做法對寶寶的發育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反而還會造成傷害。
家長在接觸寶寶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一些小習慣,不要給寶寶帶來傷害。很多家長喜歡逗寶寶笑,其實這種做法也不對,寶寶過度大笑,很容易造成缺氧,也會間接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有些家長還會給寶寶玩拔蘿卜、拋高高等小游戲,這些也是不可取的。雖然這些小游戲能讓寶寶高興,但是也具備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家長最好還是不要和寶寶做這些游戲。
❽ 為什麼的孩子總是要抱抱
1孩子要抱抱,是為了他們的生存
因為人在抱抱的時候,身體會釋放一種激素——內啡肽,這種激素能使人平靜下來,並會伴隨一定幸福感。
2孩子要抱抱,是為了尋找溫暖被愛的感覺
對小寶寶來說,他們最喜歡能給自己帶來溫暖的媽媽。而這種媽媽,往往是有「溫度」的,比如經常摸他、抱他,給他們溫暖愛的感覺,填充了寶寶心中的安全感。
3孩子要抱抱,是為了從你獲得力量
特別是安全感不足的小寶寶,自己做的每個動作、每件事情,都喜歡能獲得爸媽的鼓勵——特別是身體上的鼓勵,讓他們更有力量繼續去做。
❾ 孩子明明會走路,為什麼總是要求抱抱呢
帶寶寶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寶寶從學走路到學說話都需要我們細心的指導,孩子明明會走路,為什麼總是要求抱抱呢?我認為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孩子只是尋求安全感,其實孩子可能更喜歡抱抱,也有可能是孩子走路太累了,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總而言之,有的孩子之所以會走路,還總是要求抱抱,可能是為了尋求安全感。比如孩子摔倒之後,就想讓媽媽抱抱。還有可能是孩子的走路有問題,比如說孩子每走一步都會感覺特別累,所以他就不想走了,想讓媽媽抱抱。
❿ 抱著寶寶快速轉圈 小心孩子腦出血、腦缺氧
「搖啊搖、搖啊搖,船兒搖到外婆橋⋯」一邊抱著孩子搖晃、一邊唱著歌,試圖哄他入睡,「怎麼還是不睡呢?」加大了搖晃的力度,手臂也不自覺的夾緊了,等到寶寶終於不再哭鬧,卻突然覺得好像不太對勁,送醫急救後才發現寶寶腦部出血、昏迷,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寶寶的頭腦跟大人不一樣
日前一名18歲的新手爸爸,就是在哄還沒滿月的女兒時,因為小孩一直哭鬧,讓他失去耐心而大力搖晃,結果造成女兒的視網膜、硬腦膜下出血的,可能造成失明;而另一名39歲的爸爸,也是在哄還沒滿2個月的女兒時,大力搖晃、拍打,結果造成腦干嚴重損傷出血、腫脹而死。
輕輕的搖晃可以讓寶寶覺得安心,但如果是用力搖晃,卻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只是跟寶寶在玩的搖晃、轉圈,或是在抱著寶寶的時候,沒有固定頭部、讓他柔軟的身體前後晃動,都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癥候群」。
腦是非常大,但是又非常脆弱的器官。對於大人來說,因為還有堅硬的腦殼可以保護,所以比較不容易受傷, 但嬰幼兒的腦殼還沒有完全閉合,加上腦部水分又比較多,所以特別的柔軟,小小的晃動就很容易受傷。
而且嬰幼兒的頭部特別大,約佔全身重量1/4,而成人的比例是1/10,所以更容易因為重心不穩而導致頭腦的晃動。基本上,在3歲以前,孩子的頭部都是要非常小心保護的,尤其是3~8個月大的時期,最容易因為照顧的疏失,還有孩子剛學會坐、爬的時候受到傷害。
千萬不可以做的危險動作
抱著孩子腋下,讓他忽上忽下玩「飛高高」游戲 拋接孩子,或是把孩子拋到床上 載著孩子騎機車,但頭部沒有固定 載孩子坐汽車,卻沒使用安全座椅,也沒固定頭部。 抱著孩子、讓孩子趴在肩膀上,但手沒有扶著頭,讓頭東倒西歪 抱著孩子快速轉圈圈 用力搖晃孩子(前後左右上下都算) 打孩子巴掌我不知道會這么嚴重⋯
「送來我們兒童加護病房的,10次裡面有9次是嬰兒搖晃症, 1/3在送來醫院之後死亡,剩下的2/3,有80、90%會留下神經的後遺症。 」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夏紹軒說,看到這些孩子因為腦出血,導致缺氧缺血而變成植物人甚至死亡,即使活下來也可能有 發展遲緩、腦性麻痹、失明、癱瘓、中風的問題 。
夏紹軒說,「我遇過一個在大學當講師的爸爸,太太覺得帶小孩太累,所以他從學校回來就要接手寶寶,一天工作下來,加上那時候升等、寫論文、教書的壓力,讓他耐心變得很差,寶寶一哭就搖晃、希望他安靜,後來才發現不對勁,送來的時候好後悔,說『我不知道會這么嚴重⋯⋯』」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特別提醒家長及主要照顧者, 寶寶哭泣是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需要家長耐心安撫,絕對不可以劇烈搖晃、旋轉或將寶寶拋到床上。 如果家長或主要照顧者對於照顧寶寶所產生的情緒無法控制,切記一定要向親友、專業醫師或咨詢專線,比如如孕產婦關懷專線0800-870870尋求協助。
另外,如果覺得孩子有不對勁的情況,比如突然變得很安靜、臉色蒼白、體溫下降、心跳變慢、呼吸微弱、呼吸急促、躁動不安、嗜睡、不停的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不吃東西仍嘔吐,要馬上到兒童加護病房就醫,免得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