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厭學抑鬱
Ⅰ 現在那麼多孩子厭學得抑鬱症甚至跳樓,這究竟是為什麼
引言:中國式的教育既是在幫助孩子成長,也是在毀掉一代孩子。不得不說所有的孩子都非常的重視學習成績,如果說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遭到父母非打即罵的對待。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考到好的成績,同樣非常的焦慮,同樣非常的擔心,但是父母的這些行為直接加劇了他的心理問題。
Ⅱ 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孩子厭學而自殺是父母的錯嗎
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他們的童年很辛苦,本來正是天真爛漫開心玩耍的年齡。可是他們沒有時間玩。整天和書本為伴,怎能開心!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們能否了解一下你的孩子,他對什麼感興趣,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孩子慢慢長大,他有思想有主見了,你給他點自主權力。不要一切命令孩子,按照你的意願去發展。按照你的軌跡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
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孩子厭學而自殺?
前幾天瀘州一個女孩15歲,父母要她上一個星期的鋼琴課,女孩不想學,從25樓跳下去,父親心痛女兒在樓下想接住女兒,不想父女都遇難死亡了。這是誰的錯?
這就是父母的錯!你不懂一點教育,只以家長做派命令孩子學這學那的。孩子是你的,可以隨你驅使,隨你安排。可你扼殺了孩子的自主權力,她無力反抗,胳膊拗不過大腿。只有選擇逃避,最終走上絕路。 請家長們警醒吧!你們不要把孩子當作你們要光宗耀祖的工具。孩子是哪塊材料,要看他的興趣,更主要的看他的智商。是金子在那兒都發光,是石頭放在哪兒都成不了金子。真正關心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喜好去發展,不要強迫。不要跟風。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一定會努力。希望家長給孩子一點自由,給孩子一點自主權力。能讓他們陽光的成長,希望 社會 少一點補習班,給孩子點時間,讓他們能幸福快樂的成長。 原創作品
瀘州15歲女孩從25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讓徒手接跳樓女孩的父親受傷而亡。真是人間悲劇啊。如何杜絕此類現象發生,讓後來的孩子能夠避免步其後塵,才是我們 探索 的意義。
這個女孩是在父母追問下希望學習鋼琴,孩子就是你一次學習鋼琴後,縱深從25樓跳下的。嚴格說,女孩的死,與鋼琴老師沒有任何聯系。
那麼為什麼女孩會選擇死亡來解脫呢?
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女孩患有抑鬱症。父母只是把她當做一般的症狀,認為只要滿足她的要求,她就可以從抑鬱中解脫出來。報鋼琴班就是父母滿足她要求的明證。父親母親也是愛護自己女兒的,從父親徒手接跳樓的孩子看,父親也是吧女孩當做自己生命的全部。因為父親肯定知道從25樓跳下的女孩對自己是致命的一擊。幾乎自己沒有生還得可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能說明父愛如山,父親的死也微女孩的悲壯故事增添了濃濃的愛的色彩。
從心理學角度說,抑鬱症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心想死,她考慮的就是採用各種方式去死?可能是父母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可能是父母覺得抑鬱症就是讓孩子開心了,孩子自動就不會抑鬱了。或者父母感覺不去找心理醫生,自己也可以解決。
因此這個女孩的直接死因,不是父母的殘酷,而是父母對抑鬱症的無知。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確與父母有關。
對於孩子出現抑鬱症,應該是與教庭教育的方式不對有關。為了讓孩子 健康 成長,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不能因為忙碌就忘記了陪孩子。從小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才是防禍於未然的最基礎做法。
第二,伴隨孩子的成長,善於發現孩子的秘密,讓孩子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15歲女孩,她們青春萌動,他們渴望友誼的滋潤,他們期望別人的理解與尊重。但是一旦學習不好,或者交友失敗,他們就會走向極端。善於發現孩子秘密,理解孩子,指導孩子學習和交友讓孩子內心充盈。如果忽視孩子的內心需求,孩子就會感覺無助,無聊,甚至覺得自己的家庭的累贅,所以選擇死亡又是孩子解脫的唯一方式。一旦抑鬱症爆發,死亡就會成為首選目標。
第三,根據孩子的苦惱,自己想辦法使得孩子釋然。千萬不要想當然做出耽擱孩子的決策,而是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必須懂得獲得專業的援助是必須的!
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孩子厭學而自殺?是父母的錯嗎?
前幾天瀘州一女孩15歲,父母要求她上一周的鋼琴課,女孩不想學,從25樓跳下,父親心疼女兒想在樓下接住女兒,結果兩人均死亡! 每年好多這種事發生,是父母的錯?
如果現在我們說,這一切都是父母的錯,肯定很多父母感覺冤死了,孩子生下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有什麼都想著他,一切都是為了他,總之,孩子就是核心,怎麼都是我們的錯?
孩子出現問題,有家庭家長的原因,有 社會 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但最核心的還是家庭家長的問題,因為那麼多孩子都在學校,都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為什麼有的孩子沒事,有的孩子出了問題,說到底還是家庭的問題。
孩子從生下來,孩子就被愛包圍著,在生活方面,愛太多了,就成了溺愛,溺愛大的孩子沒有責任心,沒有感恩心,不敢擔當,意志品質差。在學習方面,都覺得孩子不行,不如人家誰誰誰,總希望考100分,如果考了99分,就問那一分怎麼丟的,時間長了,孩子怕失敗,就形成的敏感多疑的性格。
溺愛大的孩子,任性,不懂珍惜,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出現撒潑的時候,就容易走極端。
愛孩子,就是要愛的有理性。
70後的孩子,絕對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輕生,因為當時連溫飽都成問題,哪來的機會去學琴。現在的孩子,所有的條件都是最好的,要什麼有什麼,反而因為不想學琴而輕生,在我們70後看來,真的很不可思議。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真怪不了自殺的小孩,真的是父母的責任。
本來一切為了孩子沒錯,但是現在的父母用錯了方法,想錯了方向,他們以為給了錢,給了孩子最好的,孩子就理所當然要接受。孩子要的不是花了錢就算,花了錢,父母還要跟孩子一起去學,就算不算陪伴,也要監督。如果一個父母跟學校溝通時說過,我把孩子交給你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那這個孩子一定沒有好運走的。連責任都分不清楚的父母是教不好孩子的。而孩子之所以跳樓,是因為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一味想自己拚命學習,一味說為了自己好,自己卻完全不關心自己,那跟行屍走肉有什麼關系?所以孩子走到這一步,真的是意料中的事情。
一個孩子能否 健康 成長,跟父母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你怎麼也沒能想到,以前的孩子成績好,品德就差不到哪,但現在的孩子,跳樓的反而正是成績好的比較多,這只能證明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不要以為給了錢,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跟自己完全沒關系,不要總是跟學校斗氣,把學校反映的孩子的情況當成是告狀和推卸責任,其實真正推卸責任的是家長。
為什麼每年都有那麼多孩子厭學而自殺?是父母的錯嗎?
首先我想說這是一個悲劇,但是這些人我覺得站在每個人的立場上都沒有錯,但是換個角度來想一想好像又都有錯,對於孩子厭學自殺,確實需要我們整個 社會 來反省,父母,孩子,學校等都有很大的關系。
孩子不想學,這是天性,他沒有錯,教育方式就是這樣的,全世界都這樣,如果不學習,會影響將來的人生發展,長大後到時候受苦的還是自己。
父母讓孩子學習,是因為父母好多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注重來培養孩子的文化水平,家長沒有錯,但是家長也不能太過於讓孩子學習太多,因為他們也很累,可以讓他們學習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我覺得這樣未來事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作為學校來說,也沒有錯,因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人員多,是有規矩的,不然也不好管理,學生只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去適應,而不是讓學校適應你,但是在一些教育上學校也是可以變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以每年那麼多孩子厭學自殺,是綜合原因導致的,父母,孩子,都在這個圈子裡走不出來,站在每個人的角度來說都沒有錯,父母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是為了抗爭自己快樂的童年,你覺得有錯嗎?
孩子厭學自殺,往往是他們感到生活和學習沒有了希望,多數情況下是父母逼迫所致。因為現在太多的父母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孩子更多的是體會不到父母的心情。總覺得前些年自殺的學生很少,也可能是以前網路不發達,不像現在手指一動天下知。
最起碼我教過的學生,我沒有聽說誰自殺,但是在我畢業的1983年春天,一個同年級的同學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疼痛難忍,在家服葯過量自殺而死,他是感到生不如死,在新年後結束了生命,離畢業還有半年時間。
現在,個別孩子厭學,而家長又不懂得因材施教,不與孩子溝通,不關心孩子 健康 成長,孩子一旦鑽了牛角尖就會輕生。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嬌生慣養,吃不得一點苦,經不住一點挫折,老師、家長批評很一點都受不了。他們認為雷鋒精神過時了,自己要人伺候著,好像他們生來就是享福的。一旦不舒心就感到生活沒意思。
現在一些孩子性格孤僻、偏執,家長一定要多幫助,了解他們厭學的原因,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這是最要緊的,一定不要拖延,孩子一旦因為厭學而輕生,那麼家庭損失就太嚴重了,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沒有生命了,還有什麼可指望?!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有自殺傾向,父母要承擔大部分過錯。
前天的瀘州15歲女孩跳樓,雖說有抑鬱症的原因,和父母長時間外出打工、很少陪伴在孩子身邊有很大的關系。
如今那麼多的孩子跳樓自殺,父母應該怎麼做?有很多家長苦惱,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父母那麼打那麼罵,我們仍然很開心,現在的小孩說不得打不得,真的是所謂的玻璃心嗎?關鍵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好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父母的陪伴,跟手機陪伴,電腦陪伴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給足了孩子愛和安全感、尊重和傾聽,那麼他們長大後社交能力、抗壓能力都會比較優秀。
二、鼓勵孩子去突破第一次自己的獨立完成嘗試,當然這個第1次是相對簡單的一些突破,比如第1次演講,第1次去比賽。
一旦孩子們去嘗試了,心裡也不再感受到恐懼和畏縮,他們自我感覺,有能力一個人獨立去解決問題,多嘗試這樣的第1次,更容易激發他們內心的潛能。
三、讓她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引導他們直面負面情緒。當孩子內心有委屈或者壓力,不願說出來的時候,內心深處會越來越積壓,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毛病,嚴重的就是抑鬱症。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感情的脆弱期或者苦惱的時候,要知道這是我們七情六慾,每個人都有,沒什麼大不了。
不要自責,不要內疚,勇敢的去面對。好情緒和壞情緒,本身就是孿生兄弟。壞情緒總要過去。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並不在乎孩子心理 健康 的重要性,等到孩子獨自面對壓力時,抗壓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每年有這么多"這種定量說法,就有問題。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發生事故的比例並不高,但是人數就不算低。比如杭州每天死於車禍,有一年的統計:每天近三人。能說杭州"每年有那麼多人"死於車禍?
孩子因為厭學,會有各種"反抗"舉動,其中最激烈的,就是輕生、自殺,但這畢竟只是極個別的極端行為,與"每年那麼多"無關。
孩子的厭學,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任何地方、任何學校都會有的。常說:學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逆水行舟多不易,化了大力,不一定進步、成功,稍一鬆懈還會退步,這是學習難的本質。
學校、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如果不夠科學,不夠到位,也會使部分學生厭學,且積累加深。
我們的家長,是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這是積極的一面,但不講方式方法,一味要求,而孩子不能達到,厭學則自然形成。一個末成年的孩子,辛苦的做一件勉為其難的事,仍不成功,得不到家長的幫助肯定,能不灰心喪氣而厭學嗎?多少家長、大人不也是厭工、厭農、厭上班的?
了解孩子、關心孩子、幫助孩子,體諒孩子是每個家長應該做的,尤其在孩子的學習上。
當然少數、極個別的厭學孩子,走上輕生自殺,還和有抑制症有關,只是我們家長、老師無知、不知而已,這些病態的孩子太可憐了,多希望家長、老師能幫幫他!這是此問題的關鍵!
中國每年的自殺人數不是少數,特別是十四五歲的女孩子,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經不起一些風吹雨打,受不了一點委屈傷害,選擇自殺的很多,我身邊認識的就有幾個,喝葯、投河、跳樓的都有,非常令人心痛。
出現這種情況, 社會 、家庭、學校、本人都有錯,也都有責任,我們要充分尊重女孩子的興趣愛好,要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我們培養不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但我們可以培養一個一般的人,做一個一般的平凡之人沒有什麼不好, 社會 要提倡寬松發展,學校要廢除排名教育,家庭也要停止額外培訓,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未來的路要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社會 、家庭、學校都要進行熱愛生命教育,心裡 健康 教育,安全防護教育。
對子女教育,父母放任不管,或者一切大包大攬,都不可取,在管與不管方面一定要拿捏准確,這確實不易,你管的太嚴太松可能都是自己的錯誤。
另一方面,人的命天註定,她的母親還活著,自己不能過於悲傷,要重新接納新的生活。
農村老人說過這樣的話:『自已養的狗,自己知道它咬人不咬人』。自已養的孩子,從小手捧著長大的,她聰明與否,有什麼特長,喜歡什麼,厭惡什麼,應該瞭若指掌。教育孩子應因才施教,不應拔苗助長。牛不喝水強按頭,會遭到牛的攻擊的。
在孩子學習期間,適當的管教是必須的,但必需給孩子以自由的空間選擇她的長處。但很有些做父母的,自已不求上進,正常人性都不具備,但對孩子的要求是精以求精,現在做一個獨苗苗,生在慈父善母之家是幸運的,生在只知道管教孩子,卻不知自已修為的家庭里是一種災難,只怪自已投錯了胎,無奈的情況下只有重新再去投胎。
做父母的,一定要想想,自已的能力有多大,自已斗大的字認識不到一 汽車 ,就不要要求孩子成為全能博士,那達不到。自已滿口笨話,就不要要求孩子是做文學史上的精英。更要知道不要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人各有志,天賦也不一樣。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他吃飯的門路,最少有一條,不一定父母就是向導,若是向導自已為什麼不先成功呢?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不是監禁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見到父母親切,溫暖,舒心,不是象見到蛇一樣,心驚膽寒!
Ⅲ 青春期的學生為什麼很多患有抑鬱症
我女兒十七歲,抑鬱症三年,住院治療四次,門診復查N次,經歷太多太多。
「青春期學生為什麼很多患有抑鬱症?」
提的問題一點也不誇張。
門診掛號要靠搶,網上一放號,很快就無號了。住院要預約、要排隊,床位十分緊張。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抑鬱症越來越低齡化。2019年第一次住院時,14—15歲為主流,有一兩個12歲的小孩。但到了2021年一看,12—13歲成了主流,最小的8歲!多麼觸目驚心。
老家的兩個鎮也正修建精神病醫院,一個醫院1000個床位,另一個醫院350個床位。
所以說,提的這個問題絕對很客觀,很現實,絕非虛言侗嚇,博眼球!
那麼為什麼這么多孩子生病?我們又該如何防患於為然?如果孩子已生病,又該怎麼行動,「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肯定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讓學習背鍋。
的確,過大的學習壓力、過高的學習強度、長年累月的缺覺、無休無止的排名……讓人不寒而慄,難以忍受。
但這些只能算誘因,而且 社會 大環境除了適應,普通人也無法去改革。
我認為根源在於原生家庭,在於不幸福的童年。
不幸福的童年,早已剪斷了孩子高飛的翅膀,蒙上了孩子 探索 世界的眼睛,熄滅了快樂新奇上下求索的心,造就一顆傷痕累累的心,一個驚惶惶、不快樂、缺少勇氣和信心的靈魂,怎麼有能量去經歷人間風雨、去承受壓力?
我猜想,現在的孩子回到我們的過去,一樣能 健康 成長。而我們穿越成如今的孩子,大概率一樣心理不 健康 。
想想我們的童年吧,那是真真正正金色的童年,親近大大自然,野蠻生長,輕鬆快樂,向陽而生,很少彷徨。
第一、學習壓力小到幾乎不存在。
每天上課時間較短,課後作業很少,老師不逼,家長不迫,順其自然的態度。我有一次考了八十幾分,到外公家做客,外公得意地到處炫耀,心裡美極了。現在呢?八十幾分鐵定被打個半死。
現在呢?焦慮的老師、家長、孩子!隨著「中考定終身」的教育制度改革,焦慮感直線上升。長期嚴重的睡眠缺失,也增加了患病風險。
上學、補習、刷題、排名、上重點……缺少 娛樂 、運動、放鬆,缺少快樂作為堅持學習的動力和底氣。孩子們承受的壓力和焦慮,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而至少是十二年!這種無邊無際的絕望,了無生趣,真的讓人抓狂,何況是小小的孩子。
第二、信息量少;
從前,是「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的時代。
我是一個農村孩子,交通不便,連路邊偶而經過一輛 汽車 ,也會成群結隊去看、去追隨。電燈,沒有,是煤油燈。手機,沒有,連電話都從未聽聞過。電視、電腦,更是天外之物。
所以我們生活的半徑就是自己生產隊。去鄉場趕個集就算出遠門了。因此認識的人就那麼固定一群,接收的信息較純朴單一,內心的沖突很少。
第三、勞動健壯了我們的體魄,哺育了我們的心靈。
專家李玫瑾教授就多次提到,現在的孩子們患病率這么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身體鍛煉得太少。
我們小時候,田間地頭,幫著大人伺弄莊稼、收割糧食、打豬草、上山打柴等,勞作健壯我們體魄的同時,也給了我們豐裕的心理營養。
還記得小時候趕做農活看見過的滿天星光、皎皎明月、旭日東升、彩霞滿天的絢麗景象嗎?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滿滿的感動和嚮往。
還有一位專家曾經提過治癒抑鬱症的方案,讓病人去農村種莊稼,去親歷播種、發芽、吐穗、結果、採收、晾曬、裝倉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四季的變化,感受揮汗如雨的酣暢,感受植物生命的歷程,感受天地靈氣,感受豐收的喜悅。這樣,病就好了一大半了。
第四、相愛相殺的同胞姐妹、小夥伴們。
我們那時候,家家都有好幾個孩子,獨生子女是不存在的。好多家聚集在一齊形成一個大院子。每到傍晚,一群同齡的孩子歡笑著,追打著,多少的憋屈、傷痛隨風而散。
第五、滿足生理需求即為幸福。
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吃一頓可口的食物,穿一件漂亮的新衣,滿滿的幸福,純純的快樂,千金難買呀!
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爆米花、紅薯干、牛肉乾(生產隊耕牛病死了),真的是天下美味,難以替代。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第一、生理需求;
第二、安全需求;
第三、社交需求;
第四、尊重需求;
第五、自我實現需求。
現在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衣食無憂,生活方面得到很好的照顧。獲得幸福感的起點本來就高,但父母們還停留在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對孩子的 情感 需求不重視,對心理營養的供給缺少認知。
您看,大部分的父母在照顧孩子吃喝拉撒時,無微不至,和藹可親,寶貝幺兒溫柔呼喚。但一遇到學習,但立刻翻臉不認人,凶言厲色,面目可憎,寶貝幺兒已變成了動物「笨豬!」,甚至直接「摘除掉」孩子重要器官:「你這么蠢,是沒長腦子嗎?」更甚者,怒下逐客令:「你考這么點分,對得起父母的操勞嗎?不要你了,滾!上街討飯去!」
我女兒生病後,經常會問:「你們愛的是我這個人,還是我的好成績?是不是我成績差了,你們就不要我了。」
唉,這種極端分裂的「愛」,真的會讓孩子惶恐不安,缺乏安全感,受傷的孩子久病成疾,也是在所難免了。
綜上所述,讓這些生病的孩子們穿越回從前,他們一樣能 健康 成長,一樣能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闖岀一片天地,實現自己的價值!
心裡壓力太大,我兒子初二,我都覺得他滿滿壓力,有的時候都有厭學情緒,孩子們太不容易了!
青春期的學生為什麼很多患有抑鬱症?
在很多人眼裡,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麼有什麼,就是生活在蜜罐里,比我們小時候強的太多了,現在有資料顯示,現在患上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讓人理解不了。但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現在的孩子確實不愁吃,不愁穿,要什麼給什麼,什麼都不用做,最後什麼都不會做,別說自己的房間衛生,就是洗碗,掃地都沒做過,甚至學校的值日衛生都是爺爺奶奶作去做,實際動手能力很差。溺愛嚴重,不懂感恩,不會換位思考,將來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就會差。家長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只要求成績,總拿別人比較,考試丟一點分都不行,這樣的環境,孩子形成自私,害怕失敗,敏感多疑,不敢面對,不敢擔當的性格。
任何人都不會一帆風順,成功的人經歷的挫折更多,但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失敗,就會高度焦慮,自卑自責,放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沒有將來,這就是抑鬱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調整治療就是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優點長處,並引導他去嘗試,通過成功來提升自信心,把我行,我可以做好的思維成為自動化思維。
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暴飲暴食,想熬夜就熬夜,現在青少年患上慢性病的也很多,這是主要原因。
再就是孩子成長沒有底線,太隨性,這樣的孩子一旦患上心理疾病,調整康復的難度很大。
父母沒有給自己有力的庇護和足夠的安全感吧……我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未來有期盼,但同時又很迷茫,學習的壓力又讓他們難以同時面對 情感 方面的紛擾。總之,這個時期的孩子應該還是脆弱的。
壓力太大,比如學習壓力,升學壓力,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壓力,比如有同學因為父母離婚導致抑鬱,有同學因為校園欺凌導致抑鬱……關鍵原因在於父母關注不夠
現在很多孩子學生產生了抑鬱,這反映了 社會 價值觀的的單一。
從70開始算,70後80後的童年是相對快樂的,90後00後的童年壓力相對就大了很多。原因很簡單,七十八十年代,我國經歷過風風雨雨,穩定下來開始發展經濟。生活質量的改善,讓大多數父母輩們要麼滿足於現狀,要麼拚命賺錢,加上父母輩的文化水平低,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並不重視,而且經歷過苦難的父母給了孩子更多自由和溺愛,所以7080後的童年相對自由,壓力小快樂多。但是也因此造成7080後成才較晚,長大後的他們也認識到知識的重要,以至於他們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就是90和00後。
當7080後成長起來時, 社會 也在高速發展,由於童年教育的不足他們發現自己很難跟上 社會 的發展,感覺到生活的辛苦,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他們把這種經驗,運用到孩子身上怕他們走自己的老路,於是開始花大量精力培養孩子,給孩子更多的壓力,逼迫他們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只為自己心安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同時高速發展的 社會 ,資訊網路的發達,衍生出炫富攀比等等的不良風氣,以及小明星和童星越來越多,這進一步增加了父母的自卑心理以及對成功的渴望,他們把成功寄託在孩子身上了。同時把炫富攀比的風氣也慢慢灌輸給了孩子。網路的發達,使得財富開始向更年輕的群體流動,為了利益,成人也是不擇手段,許多包裝出來的虛假的視頻直播網紅,不僅誘惑著成人,也影響著孩子,這是90和00後面對的現實。
在 社會 風氣的影響下,人們的價值觀變得單一,大部分人心中認為的成功就是有錢有名,這種不正確的觀念也被灌輸了給孩子。炫富攀比不僅僅體現在成人之間,學校孩子之間也是互相比來比去,面子問題在孩子心裡占據越來越多的位置。加上父母和學校對孩子心理方面輔導的忽略,造成孩子更多的玻璃心。
總之大環境的風氣,使得成人孩子的心理開始兩極分化,自負和自卑。兩種心理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讓他們變得更脆弱,如不加以正確的引導,被心理困擾的孩子會越來越多。
Ⅳ 孩子有抑鬱情緒,不上學,不溝通,厭學的原因有哪些,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
無聊的原因是什麼?一般來說,大多數孩子對學習感到厭煩是因為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事感興趣時,他會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所以要解決無聊時,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對學習有足夠的興趣,當然也可能學習壓力太大,你適當的給他低難度、低要求,讓他有足夠的信心,找到成功的喜悅學習,他會慢慢對學習產生興趣。
當孩子厭學時,家長首先要修復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同時深入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厭學的具體原因;查明原因後,與任課老師溝通,結合學校表現制定計劃。與孩子耐心溝通,只要他有進步就鼓勵他,但不要責罵、嘮叨,否則會適得其反。此外,通過向他講述成功故事並利用名人效應影響他,可以積極引導對學校的厭惡。其次,通過負面教材去觸動他,讓他知道學習不好的後果!
Ⅳ 很多孩子都出現了厭學的情況,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想上學
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對學校逐漸厭學,厭學和拒絕學習已經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問題。要解決孩子無聊的問題,就要找到不上學的原因,那麼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呢?
4、學習壓力太大。現在學生的學習壓力比過去大很多,原來只有在學校學習壓力,家裡作業多,學生承受這些壓力,現在已經發展成,在校壓力,課後壓力來彌補壓力,關於興趣班的壓力,學生的時間可以說是被擠到了極限,很多學生在這樣的壓力下,也會產生厭煩感,作為家長,在孩子身上,作為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面,必須多用心,基本的學習和學業還是要保障,有效避免無聊的情況,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否則,很容易耽誤孩子的前途。
Ⅵ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得抑鬱症,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不得不說,越來越多的學生患有「抑鬱症」。絕大多數學生都處於輕度抑鬱階段,表現不太明顯。因此,很多人很難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抑鬱」現象。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學生患有「抑鬱症」,事實上,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值得我們注意。
生活在壓力之下的人
進入社會後,很多人覺得社會的壓力真的很大。但大多數時候,進入社會後,不僅存在壓力。在學生時期,也有許多難以形容的壓力。許多家長甚至老師都說,學習比什麼都好,也比什麼都容易。但對一些學生來說,他們真的很累。一方面,他們應該面對父母的期望,另一方面,他們應該接受老師不斷的建議。
Ⅶ 為什麼現在學生普遍有厭學情緒
1、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在心理輔導中曾收到很多學生的來信,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反映他們厭學心理,有一封這樣寫到:很久以來,生活令我沮喪不已,寫這封信以前,我把我高三前後想了想,覺得我整個是個失敗者。中考時分數差七分,我是用爸媽的錢上的高中。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背了這個包袱。為了對得起爸媽,我拚命的學習,然而,事與願違,我的成績越來越差。現在離高考還有四個月。考一次,我就被打擊一次,我有時會羞得無地自容。就這樣,我的心情越來越槽。在學校,我經常孤單一個人,聽到別的同學討論問題,我想問,可是我覺得自已太差,感到沒有資格和他們在一起。盡管我知道同學之間沒有貴賤之分,可是我怕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那種眼神。
2、與人際關系差有關系。由於性格原因,有些學生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最後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
3、當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有些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習,還以為是為父母學。當看到社會上一些沒文化而賺了大錢的人,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有了興趣,甚至厭學。
4、學業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老師家長拚命給學生施加各種壓力和學習任務,以致學生不能完全承受,他們很反感老師和家長這樣,於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
Ⅷ 厭學叛逆抑鬱這些問題根源來自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行為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了,生怕自己把孩子教育不好,而有時候父母太過於擔心反而會適得其反。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厭學叛逆抑鬱這些問題根源來自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行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要太過於極端或者是太過於寵溺自己的孩子,這兩種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這兩種行為可能都會造成孩子叛逆。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情況,出現這些情況,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擔心這方面的問題。所以說,父母要學會找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好。
Ⅸ 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厭學的五大原因是什麼呢
厭學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越來越多,孩子厭學的五大原因是什麼呢?
1.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根源:不了解自身潛能優勢
這類學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優勢。
5.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沒法學
根源:情緒不穩定
這類學生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抑鬱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學生的心理資產,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Ⅹ 為什麼「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真的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嗎
一、厭學、輟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學,甚至輟學,這已經逐漸要變成一個社會現象了。
年齡最小的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然後持續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都可能會產生退出學校這樣的現象。
孩子退出學校不像大家想的那樣是一個小問題、小麻煩。退出學校的背後,其實是孩子退出社會的第一步。
如果一個孩子退出學校、退出社會,那麼就意味著他已經有嚴重的低欲綜合征了。
從精神病醫學的角度來說,社會退縮和社會迴避是一種類似精神病的行為特徵。
因為一個正常的人是必須要具備進入社會的能力的,如果孩子退出學校,坐在家裡躺平玩游戲,拒絕進入社會,事實上他就是一個養廢了的孩子,不再有進入社會的能力。
全國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孩子,我們得不到全國的統計數據。
我首次遇到這樣的案例是在10年之前,但是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接觸到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各同行收集到的此類數據也越來越多,幾乎每一次上課的時候,家長們問的都是此類的問題。
前幾天給一些教培機構上課的時候,不少過去的夏令營舉辦者都問我,現在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普遍都出現了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特徵。
還有的夏令營,幾十個孩子拒絕參加任何活動,就躺在床上點外賣、打游戲。
二、孩子退出學校後的三種情況
目前退出學校的孩子大概分為三種:
不能適應公立學校,退出公立學校,然後家長把他們轉入貴族學校或國際學校。
退出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之後,仍然持續地產生厭學,導致退回家裡。
退出學校之後,家長只能使用私教的方式讓他堅持學習。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現在是間歇性的厭學。
他們會上幾天又在家待幾天,然後再上幾天再待幾天。
大家想想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三、孩子行為退縮的三大要素
對於孩子們退出學校和社會退縮行為而言,主要是三大要素:
刷題式的學校教育導致孩子們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壓力。
手機誘惑導致孩子們可以輕易地得到多巴胺滿足快感。
家庭成長過程中沒有培養出必要的意志力品質。
這三件事共同造成了現在這么多的孩子厭學、輟學、休學。
大家在養育自己孩子時候一定要小心,這些孩子可都不是你們想像的那些差的孩子,很多孩子都是曾經的學霸。
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本質上講是一個十分不友好的環境。並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有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孩子會最早退出學校,而有些孩子退出學校的時間會稍微晚一些,我接觸的一個案例,這個孩子高三最後一學期選擇退出學校。
但是他學習並不差,剩兩個月就要高考了,他拒絕上學,拒絕參加考試。
當然,甚至還有大學階段厭學導致退學和留級的。而且這些現象最早甚至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了。
大家想想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都會被難題嚇哭,可見有多麼的失敗。孩子這么小都要為解決難題而活。
如果不能改變這一現狀,這些孩子以後大概率都會成為厭學或者輟學休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