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卜杜拉是一個好男人
① 《群山回唱》 | 你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
斷斷續續地,花了好長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厚厚的巨著。合上書的時候,那些人和事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六十年後,阿卜杜拉和帕麗終於相見了,可是阿卜杜拉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病,最終和妹妹重聚卻沒能記起她。我不是那種容易在讀小說時動感情的讀者,但是這本《群山回唱》讓我為之心顫。有人評論說:「 我才看到前四十五頁的時候就熱淚滾滾……」,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流淚動感情的讀者,就不要去看這本書了——不過我還是認為值得一看。
這本書的主線講述了一對兄妹因貧窮和戰爭鑄成的六十年悲歡離合,小說形式類似短篇小說集,整部小說一共九章,分別由九個不同人物作為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
九個篇章,九個不同的7人物,在我們踉蹌前行的道路中,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
01
這天晚上,爸爸還是一如既往的給阿卜杜拉和帕麗講了一個故事:
魔王來到了小村子,要帶走一個小孩,父親為了保全全家不得已犧牲自己最愛的小兒子,在流言蜚語中,父親難以原諒自己,於是踏上了尋仇的道路。在魔王的城堡中,父親見到了小兒子,原來魔王把抓來的孩子們放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幸福地生活,過著父親給不了的生活。魔王讓父親作出決定,是帶走還是留下他。最終,父親選擇了遺忘,一切記憶被魔王洗去。再後來,父親和家人的生活過得還可以,只是每到了晚上,父親總會聽到一個鈴兒叮叮當當的響。
這個故事正是全書故事的一個映射,因為第二天,爸爸就會送走帕麗,六十年後,當兄妹再相遇時,哥哥再也記不起那個讓他魂牽夢繞一輩子的人,成了一個一輩子都不曾彌補的缺憾。
02
哥哥阿卜杜拉和妹妹帕麗差七歲,他一直將妹妹視為珍寶,愛著她,呵護她,甚至會用自己僅有的鞋子為妹妹換取一片羽毛。他盡著作為哥哥的最大責任。
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
待在紙樹影子下
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
晚風把她吹走了
這首搖籃曲,以前媽媽給他唱,現在他給妹妹唱。
可是呢,走出這片沙漠到了喀布爾之後,一切都結束了,都沒了。沒了。消失了。
父親因家庭貧困把帕麗賣給了富人瓦赫達提夫婦,阿卜杜拉慟哭起來,帕麗臉上洋溢著幸福。可是阿卜杜拉又有什麼辦法呢?能做的,只是繼續前進。即使阿卜杜拉在峰巒之巔吶喊,而群山只能回唱。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愛的失去。而當一切歸於無言,都沒人再去談論,一切都好像是沒發生過。對阿卜杜拉來說,帕麗總是不請自來,徘徊不去,好像一直都在自己身邊,在一旁側立。有時候,他還會夢到自己一個人置身在那片沙漠中。
一片羽毛。小小的。黃色的。
而阿布達拉只能睜開雙眼,邁步向前。總有一天,他想,他希望。能再見。
03
這個篇章寫了帕爾瓦娜和姐姐馬蘇瑪的事。帕爾瓦娜是阿卜杜拉和帕麗的繼母。她在沙德巴格出生,和自己的哥哥納比以及孿生姐姐馬蘇瑪一同長大。帕爾瓦娜嫉妒自己美貌的姐姐能獲得人們的偏愛,而自己只是別人拿來與之相比的醜八怪。美貌的姐姐馬蘇瑪總能收到男孩子寫的信,總能得到別人的贊美,雖是孿生,可帕爾瓦娜就因為長的丑了點,而得到的是偏見。後來姐妹倆都喜歡上了薩布爾--阿卜杜拉的父親,最終帕爾瓦娜把姐姐推下樹枝,馬蘇瑪因此癱瘓。帕爾瓦娜則受到罪惡感的折磨,開始照顧馬蘇瑪的生活。最終馬蘇瑪說服帕爾瓦娜,讓她把自己拋棄在荒野中自生自滅。隨後帕爾瓦娜嫁給了喪妻的薩布爾。
我喜歡薩布爾講的一個關於大橡樹的故事。那是一棵魔樹,如果你想許願,就跪在樹下悄悄說出願望。如果樹答應幫你實現願望,就會在你的頭上落下樹葉,不多不少,剛好十片。
帕爾瓦娜和馬蘇瑪並不是一對敵人,她們有著很好的感情,遇到有人欺負,姐姐總會替妹妹出頭。他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也臉貼著臉,蜷縮在被窩里竊竊私語,咯咯地笑著,那時候也很快樂。即使是在癱瘓後,姐姐也沒有報復,妹妹也盡心的照顧姐姐。
像這樣,倆姐妹因為愛上同一個人而相互傷害的橋段在各種作品裡屢見不鮮,也讓人唏噓不已,感情真的是一種不能言說的東西。 魔鬼和天使,總是一體兩面,愛讓人成為天使,恨讓人墮為魔鬼 。
04
這個篇章以一封信的形式講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寫信人是納比——帕爾瓦娜的哥哥——阿卜杜拉的舅舅。
納比在整部小說的其他角色掩蓋下顯得並不起眼,然而瓦赫達提夫婦收養帕麗這一關鍵情節正是在他的安排下發生的。他被瓦赫達提先生僱用作司機,隨後逐漸愛上了妮拉——瓦赫達提先生的妻子。在了解到妮拉因為沒有孩子而鬱郁不樂之後,他安排薩布爾把帕麗賣給她,希望藉此贏得她的芳心。妮拉在丈夫中風後帶帕麗前往巴黎,納比也放棄了追求妮拉的念頭,留下來獨自照顧自己的老闆。隨後他發現瓦赫達提先生暗戀自己已久,雖然一時難以接受,但還是留下來陪伴他度過餘生。之後一直住在瓦赫達提的房子內,塔利班垮台後把房子免費租給了來阿富汗提供醫療援助的外國醫生馬科斯。
讀前面章節的時候,真的討厭納比這個人物,恨他拆散了一個家庭——當然他本身並不是壞的。可是在讀這個章節的時候,在他的講述中,我原諒了他。他是一個好司機、好廚師、好僕人,他了解老闆的好惡,有什麼怪癖,有哪些脾氣,有哪些規范,這些他都了如指掌。瓦赫達提先生是一個喜歡孤獨的人,他和妮拉結婚,可兩個人之間沒有太多的感情。
但是,納比在見到妮拉的第一眼,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喜歡妮拉並時時渴望和妮拉聊天,總是想辦法接近她,為她的開心而開心,為她的傷心而落寞。
納比為妮拉有付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她,為了博取她的芳心,安排了收養帕麗的事。給了她比他更有前途的人給不了的禮物,而且給得那麼徹底,那麼快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絲愛情的痕跡,一個男人對愛情的註解,雖然他傷害了一個家庭,卻也創造了一個家庭。
瓦赫達提先生是一個冷傲孤獨的人,中風以後,妮拉帶著帕麗離開了他,納比承擔起照顧老闆的責任。一天,納比在收拾舊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本速寫本——是瓦赫達提先生的,每一張都是同一個主題,畫的全是納比的一舉一動。
原來是你啊,納比。
一直都是你。
然後我也讀懂了接下來的文字,這讓我情何以堪,瓦赫達提先生愛上了納比。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普普通通的主僕關系,就算再進一層,也是朋友關系或者兄弟情,沒想到,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愛情。著實這一段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
原文:
「我需要告訴你,哪怕就這一次,告訴你我一直愛著你,愛了很長很長的時間,納比,請不要生氣。」
原來,愛情真的無關性別,無關風月。
我想到了一句話:
愛和喜歡是同義詞嗎?
喜歡一朵花,會把它摘下來;而愛一朵花,會為它澆水。
05
這一篇章主要圍繞阿富汗一家醫院救助受重傷的孤兒羅詩展開,三個人面對一個境遇凄苦的孤兒,他們如何去幫助,又因何會傷害。
阿姆拉,來自波斯尼亞的護士,在阿富汗的一家醫院工作。在此期間她一直看護一個受重傷的阿富汗孤兒羅詩,後來又收養她作女兒。我喜歡這個人物,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護士,就像千千萬萬個醫生一樣,也是天使,給這塊飽受戰火摧殘的土地,給無數受傷的心靈帶了一絲希望的光。
伊德里斯,美籍阿富汗裔醫生,納比和瓦赫達提鄰居家的兒子,蘇聯入侵期間全家逃離阿富汗。2003年和自己「自戀而幼稚」的堂兄弟鐵木爾一同回到阿富汗希望要回家族留下的土地。在阿富汗期間,他遇到了羅詩,被她的悲慘境遇打動,和她成為了朋友。他於是計劃要出錢資助羅詩前往美國進行手術治療,但回到家之後便失去了幫助她的動力。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不僅帶了巨大的破壞,而且間接扭曲了人性,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樣的字眼並不為過。時至今日,仍有地區處在戰火之中,我想說,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
伊德里斯為羅詩的不幸遭遇憤憤不平,關心羅詩,呵護她,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她,答應資助羅詩到美國做手術。當他回到美國後,因工作、家庭,越來越多的瑣事讓他頭疼,於是失去了最初資助的動力。遠離戰爭,回歸正常生活的時候,沒有了激情與熱血,更多的是碌碌無為。伊德里斯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他也是個懦夫,在現實面前選擇了逃避。也不能一味地責怪他,他代表了一大部分人,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誠如胡塞尼所說,這就是流亡和本土阿富汗人的最大差別。
後來,他的堂兄弟鐵木爾,這個平時驕傲自大大大咧咧的「小混混」似的人物,卻給了羅詩最大的幫助,資助羅詩完成了手術,給了羅詩一個未來,給了她一切。雖然伊德里斯給了小羅詩愛和陪伴,可他也失信於羅詩,親手毀了一個小孩的夢,傷害了一顆滿懷希望的心。
這個世界並非薄情,還有千千萬萬個像阿姆拉鐵木爾這樣的人間天使,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維護著愛。
06
自從妮拉帶著帕麗去了巴黎之後,就和納比沒有了聯系。他們過得怎樣呢?這一篇講述了妮拉和帕麗的生活。
妮拉·瓦赫達提,是一個年輕的阿富汗女詩人,她異常美麗,對生活總是懷有不滿,因詩歌中的性暗示而出名。在整個故事發生之前,她因病被切除了子宮失去生育能力,後來嫁給了富有的喀布爾商人瓦赫達提為妻,但婚姻生活並不愉快。在納比的安排下買下帕麗作為自己的女兒。在丈夫中風之後,她帶帕麗到巴黎定居,在這里又和另一個男人產生了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最後自殺身亡。妮拉是一個才華出眾的作家詩人,她「滿腔怒火、有雄心、有洞察力、脆弱而自戀」,與父親有著很深的隔閡,那些優美、殘忍、悲傷的文字下,有著一顆並不強大的心。
帕麗,來到瓦赫達提家後,漸漸的忘記了哥哥阿卜杜拉,畢竟那是她還小。隨著母親妮拉來到巴黎後,她懷念的是瓦赫達提的那個家,想念的是瓦赫達提這個父親。不過,帕麗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起伏,她喜歡學數學,後來做了巴黎一所大學的數學教授,頗有成就。她有過一段沒有結果的懵懂愛情,也找到了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愛人,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即使妮拉沒有給她太多的母愛,還欺騙了她,但她也對生病的妮拉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果沒有前面的故事,帕麗的人生還是很完美的,就像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可偏偏,要有一段波折,一段虐心的不堪回首的往事,讓她時常覺得內心像是缺少了什麼,有種想流淚的沖動。
「 夕陽落下磨房的身後,而且永遠,永遠,在天地的盡頭,暗淡著,暗淡著的,是朦朧而連綿的群山 。」
07
阿德爾在諾維薩德巴格與世隔絕的豪宅中長大,一直目睹父親捐錢幫助他人、建造學校,以為父親是戰斗英雄。可是一對父子的出現,讓他漸漸地了解到父親的真實惡行,原來父親靠販毒牟取暴利,是戰爭犯,不僅把原來的沙德巴格改造成了諾維薩德巴格,還把前來討公道的吳拉姆的父親——阿卜杜拉同父異母的弟弟殘忍殺害。阿德爾在這件事後受到巨大打擊,內心極度痛苦。但最終還是意識到自己將「將逐漸地,難以察覺地接受這個新的身份」,盡管在「此時此刻,它還像濕透的毛衣,讓他感到刺痛」。
阿德爾的生活在父親的安排下過得無憂無慮,按部就班,就像是呆在籠子里的小鳥,從不了解外面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黑暗,父親在他心中是一個英雄。他是一個好父親,但不是一個好人。
吳拉姆的出現,打破了阿德爾「囚籠」般無趣乏味的生活,兩個孩子迅速建立了友誼,一起踢球,一起玩耍。這段短暫的友誼,是阿德爾最快樂的時光。可當這一切都失去後,阿德爾又將回到最初的生活,他只能學著忍受難以想像的東西。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擁有到不斷失去的過程,有些東西走著走著就丟了,消失了。所謂的成長,無非就是世界觀,不斷的,崩塌重建的過程。
08
馬科斯是來自希臘的整形外科醫生。他的童年好友薩麗婭因被惡犬襲擊而面部受傷,又接受了粗劣的整形手術被毀容。這也最終激勵他成為整形外科醫生,又帶著薩麗婭的照片環遊了世界,在全球的發展中國家做醫療志願者。2002年,他在阿姆拉的邀請下前往了阿富汗幫助當地兒童,在這里與納比相識。
馬科斯和薩麗婭相識的時候,是十二歲。馬科斯一開始對薩麗婭的態度是拒絕和排斥的,一再傷害薩麗婭的自尊,還好馬科斯有一個嚴厲而強硬的母親,讓他不得不接受薩麗婭的醜陋容貌。就這樣漸漸地兩個小孩建立起了友誼,常常一起去海邊玩,他們還用自製的相機拍下了馬科斯人生中的第一張也是最重要的照片。
馬科斯夢想著周遊世界,終於離開母親踏上了旅途,母親並不支持。後來馬科斯進了醫學院,做了整形外科醫生,幫助阿富汗當地的兒童,母親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支持馬科斯的事業,並為之自豪。常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誠然如此,可當我們真正明白這些深藏的愛時,已是物是人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應當且行且珍惜。
09
命運兜兜轉轉,總算不負每晚二十一次比斯敏倆的默念,六十年後,帕麗終於找到了心中缺失的那一份牽掛了。可是,命運總是喜歡捉弄人,此時的阿卜杜拉已經不認識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一輩子追尋的親妹妹帕麗。
阿卜杜拉在巴基斯坦游歷之後最終到了美國定居。他在那開了一家阿富汗餐廳,結婚成家後,有了一個女兒。阿卜杜拉給女兒取了和自己妹妹相同的名字,並常常給女兒講自己和妹妹的故事。在妻子逝世之後,阿卜杜拉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與妹妹重聚也沒能認出她。只是隱約記著一個曲子:
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
待在紙樹影子下
冥冥之中他們終會找到遺忘的另一句歌詞,無法割捨的兄妹情,在夢中熟睡於蘋果樹下。
這段時間之神未被應允的相遇,回唱在群山之中……
九章,九座山峰之間的回唱,我被觸動了九次。一切從此而始,在彼而終,跨越時間的兄妹情,蘇維曼和納比超越性別的感情,帕麗和妮拉復雜糾葛的母女關系,帕麗對子女的愛等等,這就是一個群山環繞的整個世界。在這里,講述著銘記與遺忘,親情與人性,聲聲誅心。
書裡麵塑造了很多的人物,沒有主次之分,因為在別人的軌跡里,或許是配角,但在自己的軌跡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相比於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的故事更真實,人物刻畫更細膩了。永遠記得兩個場景:巴巴江拉著小車,帕麗枕在哥哥腿上在小車上睡覺;帕麗到老年時期終於記起自己的童年,喊出那聲「哥哥」時。
最後不知道如何結束,看到有人評價《天龍八部》的一句話, 有情皆苦,無人不悵。 用在這里恰當不過了。
文:Mr-木小易
感謝您的閱讀!
② Abl-J abbar是誰
是前湖人隊球星 賈巴爾
全名 Kareem Abl Jabbar 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
出生地: 美國、紐約
身高: 7英尺2英寸(2.18米)當時最高中鋒
體重: 267磅 (121公斤)
司職:中鋒
大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曾效力球隊: 密爾沃基雄鹿隊(1969至1975賽季),洛杉磯湖人隊(1975至1989賽季)
NBA職業生涯:1969年加入密爾沃基雄鹿隊,1989年在洛杉磯湖人隊退役
球衣號碼: 33
1969-1970賽季NBA最佳新秀、NBA最有價值球員MVP(共六次)、兩次總決賽MVP、NBA50大巨星、1995年入選NBA名人堂。
1989年,當42歲高齡的Kareem Abl-Jabbar離開NBA賽場時,留下的是一串光輝璀璨,後人難以企及的紀錄:史上總得分最多,總蓋帽最多,常規賽MVP最多,入選全明星次數最多和職業生涯賽季最長。他還親手締造了或許是NBA史上最令人敬畏的一份個人榮譽表及團隊榮譽表:最佳新秀,6次總冠軍,6次常規賽MVP,2次總決賽MVP,19次入選全明星,2屆得分王,NBA35周年大慶和50周年大慶時均入選歷史全明星陣容。他還同時擁有8項季後賽紀錄和7項全明星紀錄。沒有任何一名NBA巨星能在「榮譽」這個字眼上同Abl-Jabbar掰手腕。
Abl-Jabbar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套養生法和訓練法,這讓他的職業生涯顯得無與倫比的漫長,旁人很難模仿。即便有人能夠模仿,那麼他還有另外一種看家本領,古往今來絕無第二人可堪復制。沒錯,這就是他的注冊商標「天勾」。盡管Jabbar本人認為這不夠陽剛雄壯,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招的確是所有職業體育項目中最有效率的必殺技之一。作為一個真正的全能選手,Jabbar為古老的中鋒位置注入了優雅,靈活和多才多藝的新鮮元素,而在他之前,人們通常認為中鋒的特點只有兩個:力量和體型。
盡管取得了如此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但實際上,Jabbar直到職業生涯的黃昏期,才開始逐漸贏得球迷的芳心。他是一個內向,孤僻,冷酷的男人,總是有意躲避公眾和新聞媒體的壓力,這讓他給人一種難以接近的感覺。就像他曾經對《體育新聞》所說的那樣:「我是所有壞蛋裡面最壞的一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Jabbar的性格有所改變,開朗和笑聲開始更多地出現在他身上。到他職業生涯的末期,聯盟的球迷,球員和教練們終於接受了他。行將退役的1988-89賽季,Jabbar在聯盟的所有球館都收獲了山呼海嘯的歡迎和祝福。
邁阿密熱火的主帥Pat Riley,在洛杉磯和Jabbar有過8年的師徒緣分,曾在著名的《體育畫報》上為弟子平反:「為什麼要去在意別的無關緊要的事情?當一個男人忍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批評,不斷地打破紀錄,贏得冠軍,人們為什麼還要用別的事情去抨擊他?我們應該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乾杯才對。」
Abl-Jabbar出生在紐約城,那時距離二戰結束剛過去兩年。Jabbar當初的名字是Ferdinand Lewis Alcindor Jr.,作為家庭的獨子,受到母親超乎尋常的溺愛,但他的父親卻是一個刻板,粗暴和嚴厲的人,因此據說Alcindor很不喜歡自己的父親。由於身高飛長,年幼的Alcindor很快被他在哈林區學校的同學們視作怪胎和小丑,但他很快憑借與生俱來的籃球天賦橫掃整個紐約的大街小巷和高中籃球圈,隨即被慧眼識珠的NCAA泰斗級教練John Wooden招入UCLA,開始其波瀾壯闊的大學籃球生涯。
Alcindor很快改變了整個NCAA的秩序。除去一年級時因為聯盟的相關規定無法代表校隊出戰外,1967,1969兩年,Alcindor被《體育新聞》,美國合眾國際新聞社,美聯社,美國籃球作者協會等多家權威機構評選為年度最佳球員,而在1967-1969的連續三年中,他更是完全獨霸了MOP獎和全美第一陣容的中鋒位置。由於Alcindor的致命統治,John Wooden和他的UCLA也順理成章地把NCAA三年的總冠軍獎杯盡數裝進了口袋。
建隊僅僅第二年的新軍密爾沃基雄鹿走了狗屎運,他們在1969年的選秀大會上喜獲狀元簽,並以此選中了雄霸天下的Alcindor。他們的處子賽季很容易讓人心生憐憫,27勝55負,和鳳凰城太陽並列倒數第一,但密爾沃基在猜硬幣游戲上的造詣更深,鳳凰城只能望「勾」興嘆。所有人都知道,改朝換代的時刻來臨了,一位新的超級中鋒即將鳳儀天下。Bill Russell帶著一口袋的戒指剛剛離開波士頓,至於Wilt Chamberlain,雖然保持了相當的效率,但畢竟已屆35歲,職業生涯時日無多。有了Alcindor坐鎮中央,雄鹿輕松打出56勝26負,以火箭升天的速度一躍飛至東部第二。Alcindor就像一部即插即用的微波爐,絲毫不見新秀菜鳥應有的生澀和過度,他以場均28.8分列得分榜第二,14.5個籃板列籃板榜第三,無可爭議地贏走了當年的最佳新秀。
該年的休賽期,雄鹿施展乾坤,通過交換得到了他們奪冠拼圖上的最後一塊籌碼:辛辛那提皇家隊31歲的超級後衛Oscar Robertson。有了「大O」和「天勾」的內外組合,加上Bobby Dandridge,Jon McGlocklin,Greg Smith,Lucius Allen等精兵強將,密爾沃基在1970-71賽季打出了令人震驚的66勝,領銜全聯盟,其中包括創紀錄的一股20連勝。憑借場均31.7分(聯盟第一)和16籃板(聯盟第四)的完美表現,Alcindor加冕了他的首座MVP小金人。季後賽里雄鹿風卷殘雲地打出12勝2負,總決賽4:0橫掃巴爾的摩子彈——這是NBA歷史上第二次出現總決賽橫掃——建隊第三年便榮膺總冠軍。Alcindor則毫無懸念地在榮譽簿上又添加了一座總決賽MVP獎杯。
1971-72賽季開始前,Alcindor由天主教改信伊斯蘭教,並更名為Kareem Abl-Jabbar,意為「高貴強大的僕人」。事實上他的確是個高貴強大的球員,在密爾沃基的地位猶如天際的恆星。該季他以34.8分的成績衛冕了得分王和MVP,雄鹿也在4年間第二次奪得分區冠軍。接下來的1973-74賽季,剛進聯盟4年的Jabbar竟然第三度捧起了MVP獎杯,同時有4項重要的技術統計全部位列聯盟前5:場均27分(第三),14.5籃板(第四),283個蓋帽(第二),53.9%命中率(第二)。
1974年,雄鹿重返NBA總決賽的舞台,可惜不敵6尺9寸的中鋒Dave Cowens掛帥的凱爾特人。35歲的Oscar Robertson在這個系列賽中老態盡顯,被波士頓迅猛的後衛線弄得狼狽不堪。賽季結束後,「大O」宣布退役,雄鹿的黃金歲月也隨即告一段落。1974-75賽季,他們的勝率是慘痛的38勝44負。
盡管在密爾沃基取得了輝煌的成功,但由於宗教信仰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Jabbar愈法感到自己和這座城市格格不入。他向管理層申請轉會到紐約或者洛杉磯,雄鹿經理Wayne Embry心知留人無望,只好應允。1975年,雄鹿將Jabbar送到了美麗的天使之城,他們得到的交易報酬是Junior Bridgeman,Dave Meyers,Elmore Smith和Brian Winters。而對Jabbar本人來說,或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二個王朝已經漸成規模。
早在兩年前,Chamberlain宣告退役,湖人很快在1974-75賽季嘗到了30勝52負的山體滑坡。而Jabbar剛到湖人就幫助球隊扭轉了足足10個勝場,同時照例憑借27.7分和16.9籃板的超穩定表現,榮膺職業生涯7年來的第4個常規賽MVP。
次季,湖人元老Jerry West受邀出任球隊主帥,教父很快帶領自己的後生晚輩們邁入正軌,以53勝29負的成績問鼎常規賽冠軍。Jabbar呢?看看他場均26.2分,13.3籃板,57.9%命中率和261個蓋帽的數據單,你就能猜到,8年間的第5個MVP又是「天勾」的囊中之物了。這個幾乎有點審美疲勞的紀錄也追平了傳說中的Bill Russell。不過湖人卻在西部決賽中領到了波特蘭開拓者贈送的4把掃帚,上面刻著另一個金光燦燦的名字:Bill Walton。
盡管Jabbar一如既往地努力,但接下來的兩年,湖人的戰績始終只在聯盟中游徘徊。1977-78賽季,Jabbar更因為和雄鹿新秀Kent Benson的一次打架弄傷了手,被迫作壁上觀20場。當然也有好消息,比如年輕的Jamaal Wilkes和Norm Nixon開始嶄露頭角,這也彰示了湖人的野心絕非做支中游球隊那麼簡單。
1979年,湖人利用從爵士手裡得到的首輪選秀權,挑中了密歇根州立大學身高6尺9寸的控衛——「魔術師」Earvin Johnson。他的到來意味著整整稱霸聯盟十年的湖人盛世正式掀開帷幕,也為Jabbar帶來了職業生涯的另外5座總冠軍獎杯。利用被廣泛稱為「Showtime」的閃電快攻戰術,湖人在Jabbar職業生涯的最後10年裡贏走了9個分區冠軍。
「魔術師」元年,湖人即獲60勝,並在16場季後賽中氣勢如虹地贏下12場,順利挺進1980年總決賽。其中第6場,出現了著名的菜鳥「魔術師」代替受傷的Jabbar出任中鋒的故事。起因是Jabbar在第5場腳踝嚴重扭傷,此前他剛剛殺下40分,幫助湖人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天王山」。33歲的「天勾」無法出戰第6場,這時20歲的新秀Magic挺身而出,以42分,15籃板,7助攻的超完美表現,幫助湖人123:107氣走費城76人,從而問鼎總冠軍。這個賽季的偉大意義還在於,場均貢獻24.8分和10.8個籃板的Jabbar,獲得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6座常規賽MVP獎杯,這一空前絕後的紀錄至今懸掛在NBA的華山之顛,無人可及。
此後的6個賽季,Jabbar都保持了至少場均20分的競技水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籃板球逐漸下滑到了場均6—8個。由於保養和訓練得當,Jabbar的體型始終保持完美,他的體力也保證自己在30多歲後依然可以完成32—35分鍾的高強度比賽。要知道,絕大多數的NBA球員,在Jabbar那個年紀,早就已經退役回家了。
「他是體育史上最美妙的運動員」,Magic Johnson如是向記者Gary Smith頌揚自己的戰友。在其職業生涯的晚期,科學合理的訓練生活安排顯得愈發重要。他通過練習瑜珈和武術來保持競技狀態,同時每場比賽前,Jabbar都會花上一段時間進行冥想,以此減輕比賽的壓力。
1984年4月5日,在一場拉斯維加斯進行的和猶他爵士的比賽中,Jabbar親手完成了凝固歷史的時刻。一次進攻中,他接到Magic Johnson的傳球,轉身施展看家本領「天勾」,籃球應身入網。這一球標志著Jabbar的職業生涯總得分達到了里程碑式的31420分,超越了Chamberlain成為整個NBA的總得分王!
從1979-80,到1988-89賽季,強盛的湖人在10年間8次進入NBA總決賽,其中5次捧杯,凱爾特人和76人均兩度稱臣,新興的底特律也折戟沉沙過一回。1985年的總決賽或許是暮年Jabbar最值得珍藏的回憶。當時38歲的老天勾被許多專家認為是去度假的,如果就第一場的表現看,他們無疑是正確的。Jabbar在和Robert Parish的對位中只得到12分3個籃板,凱爾特人以148:114血洗湖人,這一天後來被稱作「大屠殺日」。
感到屈辱的Jabbar利用休整的兩天時間,反復觀摩比賽錄象,並且利用殘酷的馬拉松和無氧練習來保持體力,以致於主教練Pat Riley不得不多次強迫Jabbar停下休息。
第2場,Jabbar睡獅猛醒,他像火山爆發一樣砍下30分,17籃板,8助攻和3蓋帽,湖人109:102回敬對手一局。最終湖人4:2擊潰了凱爾特人。在這4場勝局中,Jabbar場均貢獻30.2分,11.3籃板,6.5助攻和2記蓋帽,尤其令人感動的一幕是Jabbar摘下籃板後獨自跑過整個球場,施展「天勾」拿到兩分,甚至倒地去爭搶一個出界的地板球。深受震撼的Pat Riley對《體育畫報》的記者說:「看到了嗎?有種東西,叫做激情。」憑借老樹逢春的奇跡演出,Jabbar榮獲當年的總決賽MVP。
Jabbar事後回憶說,1985年的總冠軍戒指,或許是他陳列室里所擺的6枚戒指中,最甜蜜,最有紀念價值的一枚。理由是它來自於魔鬼般的波士頓花園球館,要知道,僅僅在一年前,凱爾特人還在這里擊敗了他們,更別提Russell統治時期,湖人在這里所忍受的屈辱和淚水了。
1986-87賽季,湖人再度放倒凱爾特人獲得總冠軍。這一回「魔術師」搶走了全部光芒,Jabbar只是兢兢業業地扮演好綠葉的角色。這個賽季Jabbar的得分首次跌破20大關,只有17.5分入帳。然而湖人仍然選擇和已經40歲的Jabbar續約兩年。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第二年湖人經過艱苦搏殺,終於踏過活塞隊的屍體問鼎總冠軍,這讓他們成為自1969年的波士頓以來第一支衛冕成功的王者之師。
1988-89賽季是Jabbar的告別賽季,湖人再度進入總決賽,對手是卷土重來的底特律活塞。Jabbar在第三場燃燒了最後的能量,貢獻24分13籃板,但是由於「魔術師」和Byron Scott的受傷,湖人悲慘地吃到了橫掃。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Jabbar得到7分3籃板。該季Jabbar的命中率只有47.5%,職業生涯首次低於半數,得分也降到了最低的10.1分。
Jabbar的退役標志著NBA整整一個時代的終結。他帶著史上總得分王的頭銜飄然離去——這個榮譽或許永遠不會被打破,他的人物表裡填寫著38387分(場均24.6分),17440個籃板(場均11.2個),3189個蓋帽,55.9%命中率這樣匪夷所思的數據,以及令人肅然起敬的20個職業春秋,1560場職業比賽。他還創造過連續787場得分達到兩位數的驚人紀錄。
退役多年後,Jabbar曾對《Orange County Register》的記者說:「我在80年代所做的一切,足夠抵消70年代人們對我全部的漫罵和指責。我比所有的批評家都有耐心。到我退役的時候,人們給予了我足夠的尊敬。很多事情,真的都會慢慢改變。」
脫下戎裝後,Jabbar一度投身娛樂業,並且多次扮演「籃球推廣大使」的角色。他做過教練,做過播音員,也曾為對抗飢餓和掃除文盲大聲吶喊。1995年,偉大的Kareem Abul-Jabbar順利進入Naismith籃球名人堂。
③ 我認識了一個沙特的人 想知道 他在他們國家處什麼地位 他在他那裡的裝束是白馬褂 頭襟是分紅格子的 看了
白馬褂,紅格頭巾是大部分阿拉伯男人的裝飾,他爸爸穿的黑色衣服中間金色邊的一般就是濃重點的場合穿的, 至於姓你也說得很模糊,所以根本不知道他是處於什麼地位的。看他住的是什麼房子了,如果是大城市市區的一般別墅,五六百平方左右的,那一般是中等家庭了,如果是大庭院的就是比較有錢的,那種上千平方幾千平方甚至更大的。但是如果人家有意隱瞞身份,你又怎麼知道呢?
④ 《群山回唱》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群山回唱》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群山回唱》讀後感1
這本書沒有能夠讓我一氣呵成的讀完,整個閱讀的過程很緩慢,人物錯綜復雜,讓人總是摸不準作者下一步想要說什麼,讀的不那麼順暢,所以才有了間歇式的閱讀,讀一段歷史,讀一段人生的悲喜交集,每個人行走在這世上,無法割捨的還是深藏在內心的感情,摯愛親情。
《群山回唱》這本小說描述的是一對兄妹因為戰爭時事,陰差陽錯五十多年的悲傷離別,從小分別,時至哥哥記憶喪失後妹妹才幾經輾轉找到了哥哥,可是哥哥卻在尋找妹妹的半個多世紀中嘗盡了想念之苦,戰爭之難,也是因為這段離合故事,進一步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普通家庭的跨時間的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有復雜的政治時局在裡面貫穿,同時又兼具了小家庭小人物的心酸輾轉,他書寫的范圍較之前的《追風箏的人》更加寬闊,跨越了三代人,通過時間和空間轉換,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家庭和親情的持久永恆。人生在經歷創痛後,脆弱澶變後更加讓人珍視生命的可貴,人生也在這種分分合合中越發的彰顯出幸福的珍貴。
《群山回唱》在幾個故事的穿插敘述中,特別感動其中一個小女孩羅詩的經歷,一場意外在頭上長出開放性傷口後,在對一個表面善良的伊德里斯卡卡的承諾失信後,憑著卡卡根本都看不上的親戚鐵木兒的執著幫助下,治癒了傷病,重新站立了起來,而最為重要的是這段人生經歷也成就了羅詩,讓她更清楚的看清楚了人性,在那次她的簽名售書活動中,意外的再次見到了卡卡,書的留言里就一句話:放心,別擔心,裡面沒你。是的,她的生活里已然因為卡卡的失信讓她劃掉了曾經對他的種種期望和思念,而卡卡也因為這次見面,深深的重創了他的內心。生活不能失去對一個人的諾言,諾言無聲,其實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善良和勇敢。
喜歡這本書里的這句重復的話: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個悲劇,伙計。是的,在那樣的大時代下,在生命都無處存放的世界上,活著就是一個美好,相比於現在的我們,幸福的已經一塌糊塗。這本書讓人讀的沉重,他更多帶給人關於手足情深、關於家庭和親情的思考,人生總是有很多缺憾,對於每個人,也終要面對世事無常,親人的離去,人性的最本質面,親人在一起的時候,沒有那種感覺,生活平淡無奇,甚至於有時還會爭執,埋怨,互相不滿,而真正讀了這本書,會對愛,對家庭,父母兄弟有了重新的燃點,這世上的風景無數,你翻山越嶺遍尋風景,想要逃離家庭的束縛,可是走遍萬水千山,人最終還是要走回家的懷抱,父母的一世牽掛,血濃於水的無盡牽絆。
這本書是寫人的,更是寫歷史的,多災多難的國家,每個人就像一枚羽毛,被時代的氣流夾裹,唯有此生此世的親情維系生活。打開這本書,每一個章節小段中,都繪制了一個羽毛的圖案,作為每小節的間隔,和封面的黃色羽毛遙相呼應,我想這片羽毛除了是文中阿卜杜拉哥哥對差他七歲的妹妹帕麗的一種思念信物外,還有一種暗喻,羽毛輕之又輕,人生的路途也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而一切都會如羽毛一樣翩然離去,唯一可以寄託的就是對親情的一份思念!
胡塞尼完美地鋪述這個巴黎為背景的故事,關於阿卜杜拉,直到故事的最後,胡塞尼才交代了隱情:他一直牽掛著失散多年的妹妹,並希望重逢,阿卜杜拉說:「她是那麼完美。」這句話也能用來評價此書。
合上這本書,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主旋律,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和美好的,親情的可貴,感情的濃郁,群山回唱,人生的大美也在山間久久不肯散去。
《群山回唱》讀後感2
胡塞尼的第三部小說《群山回唱》依舊是那麼溫情、動人,沉澱著歲月蹉跎後的理解與感悟。這也是一直最迷醉我的地方。
小說的開頭以魔王進村收孩子的童話作為引子,魔王一進村,所有的村民都躲了起來,只要誰一被他看見就會被吃掉。魔王一叩房屋,該家就必須交出一個孩子供魔王收進他在山間的城堡,如果不交,魔王將滅其全家。故事裡的父親糾結了很久,最後交出了自己最心愛的小兒子。暴風雨中,兒子無助地在門外哭喊著父親的名字,父親在門里心如刀割般地面對失去兒子的痛苦。有一天傍晚,父親徹夜失眠,他起身來到了魔王的城堡,准備與他一決高下。魔王把他領到一個房間,透過玻璃窗,他看見了兒子正和其他孩子在草地上玩耍,過著富足安康幸福的生活。魔王說,你可以把他帶走,但他將永遠不能回來,只能繼續做農民的的孩子,過著食不果腹的窮苦生活。父親沒有把他帶走,他不相信自己能顛覆命運,給予孩子幸福的未來。
這個魔王童話是父親薩布爾在將女兒帕麗送往喀布爾(送給舅舅的主人家作女兒)的路上講述給孩子們(帕麗和阿卜杜拉)的故事,它就像是小說的一根針線,引向現實的那顆珠。現實中,薩布爾也因貧窮養不起孩子,無奈地將女兒送給別人撫養。而帕麗和親哥阿卜杜拉卻承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
這部小說是由多條人物線索組成,小說中的每一個章節都以一個人物為中心記錄下他們的童年生活,成長故事。有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敘事,也有以書信體的形式來訴說,這是小說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多種敘事手段將讀者引入不同角色的人生境遇和內心世界,雖然一開始讀起來有些不知所以然,但通過故事的展開,我們會發現人物一點點地串聯起來。小說的時空跨度也非常大,因為貧困和戰爭鑄成六十年的悲歡離合,以阿富汗為中心,跨越了巴基斯坦、美國、希臘、巴黎等地,父子兄妹、表親繼母,他們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裡,學會去愛、犧牲和理解。即使是背叛,我們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命運的捉弄,生活的不易,頓悟他們的無奈之選。
小說承載著豐富的母體,有姐妹之愛,主僕之愛,也有父愛。魔王的故事就是一個考驗父親的故事,我想到了另一部互動電影《暴雨:折紙殺手》,講述多名孩子被綁架,父親為了贖回孩子必須通過折紙殺手設計的重重考驗,殺手為什麼要拿孩子開刀,為什麼要策劃讓父親們通過考驗?原來折紙殺手小時候缺少父愛,父親的冷漠致使他的弟弟死於意外,內心積壓的憤怒與不平迫使他拿其他孩子的父親開刀,測試父親能為孩子犧牲多少。最終我們發現,父母所有的犧牲都出於讓孩子快樂地活著。
除了親情外,也有以孩童視角為筆調,探討成人世界的虛偽,貧富懸殊而造成的人生而不等的主題,貧民窟,富人區,就連天真的孩子也能感覺到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卻與自己的小夥伴生活在遠遠相隔的兩種人生里,實際上,它展現出來的只有一口痰的距離。胡塞爾對中東風情的描述讓我回想到自己在印度生活的兩個月,大城市裡隨處可見用不堪一擊的塑料紙搭起來的帳篷,幾口之家在骯臟破敗的空間里生活,他們在路邊用手抓著被蒼蠅叮咬過的食物。
《群山回唱》讀後感3
不想改論文,見書桌上一直擺著的卡勒德·胡塞尼的三本小說,遂用了一下午時間重讀其中一本——《群山回唱》。
《群山回唱》故事的主線講到一對兄妹因為貧窮和戰爭,鑄成了六十年的悲歡離合。圍繞著他們的父母、兄妹,甚至表親和繼母,如何去愛,又被傷害,又相互傷害,又彼此犧牲。小說的官方頁面上介紹說:它探索了流亡,自我的犧牲,以及復雜的家族關系。但實際上,胡塞尼自己說:《群山回唱》始於家庭這個概念。據說這也是他迄今為止,最扣人心弦的小說之一。
胡塞尼以帕麗一家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為線索,展開了跨越時空的巨幅的拼圖,每一個人物都是一片碎片,要親自填補到屬於自己的空缺里,才會成為生命的完整。那些迷離在記憶里的情節,從別人的嘴裡還原你看不清的另一面。小說中的那些人,在地域、戰爭、生死、別離、承諾和謊言里穿行,最終盤扣在一起。生活就是一個閉合的環圈,人生在世又便是相逢。
胡塞尼在書里引用了十三世紀詩人的詩:走出對與錯的觀念,在一片田野,我將與你在那相會,生活沒有對錯,你無法將它紅牌拿下。和解,是在心裡留一個位置,你容得下生活,生活就容得下你。
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遭遇有何種境遇,想想故鄉的風箏、山羊還有群山,他們都在為你歌唱。不管你過得美不美,生活是不是圓滿,生活都有它本來的樣子。「群山回唱」,這個讓人浮想聯翩的詞,就是延綿生命之旅的隱喻,人生也就像那些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景萬物生,一得一失竟相似。當我們在山間高喊時,隔一會又會聽到了山谷的迴音,生命就是失而復得用愛歸音的過程吧!
縱使阿卜杜拉和帕麗百般不願,他們還是在小說當中被分開了,像微塵一樣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之後,命運讓他們重逢。
卡勒德·胡賽尼將和兄妹倆有關的幾個人的故事串連起來講給我們聽,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塵埃聚合在了一起,散發出的是像珍珠一樣並不圓滿卻很飽滿潤澤的光彩。
我們也許都曾孤身一人,迷失在連綿的群山當中,但只要吶喊出聲,群山間的迴音會回應我們連綿不絕,會填平我們的不安和憂懼,指引我們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應該不會孤單,不再孤單。
當阿卜杜拉和帕麗時隔五十八年後的重逢,一個記憶逐漸流失,一個記憶早被剝奪,那麼重逢對於他們來說到底是什麼呢?是有一種讓人破涕為笑的沖動?還是有一種讓人心兒倍感凄涼的落寞?有的時候,總覺得這樣哭著又笑起來的力量,便是那些人生不圓滿的故事之間彼此相照的共鳴吧!
還記得同樣是這位作者,在《追風箏的人》當中寫到:「為你,千千萬萬遍。」那是對自身命運的救贖,那同樣是不圓滿的人生,不圓滿的際遇,沒有妥協更沒有放棄。還記得在《燦爛千陽》中主人公說:「她終究成了別人眼中的重要人物。」那是對自己命運的抗爭,沒有妥協也沒有放棄,但這一次,在《群山回唱》中作者卻寫到了對命運的妥協,這種妥協是基於一種太過不圓滿的人生境遇,但這種妥協似乎又合情合理。因此妥協之後,展現出來的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一種讓人不會時常帶來怨言的生活狀態。對於普通人,尤其是像兄妹倆這樣的經歷過命運無情捉弄的人,一切都顯得來之不易。所以這種妥協,基於生活的不圓滿,又往往會讓人覺得其實不也是一種無聲的抗爭嗎?
所以,在小說的結尾再次的唱起那樣的歌謠,一切都同時來到了,群山依舊回唱,唱到該歸的人終於歸來。童謠還是那樣的唱法: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待在紙樹影子下,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晚風把她吹走了······
《群山回唱》讀後感4
胡賽尼的"三部曲",最早看的《追風箏的人》,講述了兩個男人的故事;前不久看的《燦爛千陽》,道出了兩個女人的故事;這個星期看的《群山回唱》,塑造了多個形象鮮明的人物,主題也變得更為宏大開闊。全書共九章,分別由九個不同的人物作為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個悲劇。
人性既然復雜,那就意味著它很難用簡單的好或壞來形容。這本以童話開篇的小說,在作者不斷轉換視角的敘述下,一步步揭露了現實的殘酷。成長、失去、無奈、背叛、冷漠、救贖,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個主題詞。"群山無言,卻有回響。"每個人都像一座山,有著自己的愛與善良,恨與悲傷,可以自私,可以懦弱,可以同情,這些情愫在山谷形成回響,吟唱成歌。全書的主線是阿卜杜拉與帕麗兄妹離別後又重聚,在其間穿插了其他相關聯人物的故事,每一章獨立成篇,最令我感慨的情節有三:
一是我在第一段提到的納比與他主人蘇萊曼·瓦赫達提先生的同性之戀。最初,納比熱忱地單戀著蘇萊曼的妻子妮拉,甚至可以為了完成妮拉的心願將自己妹妹的繼女帕麗賣給這對夫妻做女兒。當妮拉和納比說:"納比,一直都是你,是你啊,你不知道嗎?";當納比在衣櫃發現蘇萊曼的畫冊時,我被感動了。蘇萊曼嚴肅古板,不苟言笑,對納比也無非禮舉動。他對納比的愛,無言、無私,他沒要求過回報,平時納比能陪伴一起散步就很滿足了。納比知道後本來也可以逃離,但他並沒有離開。在蘇萊曼病倒後他倆相依為命的平淡日子裡,互相陪伴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溫情的部分。
二是伊德里斯的故事。伊德里斯一直以來並不喜歡弟弟鐵爾木的浮誇,他覺得好人好事就該默默去做,而不是張揚炫耀。小女孩羅詩被父親砍傷,伊德里斯看望她,陪伴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她。回到美國之後,面對各種困難和瑣事,他退縮了,他未能兌現自己向羅詩做出的承諾,最終救助了羅詩的是那個同他行事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浮誇的弟弟鐵爾木。羅詩寫書,伊德里斯懷著內疚去排隊,羅詩題道:"放心,書里沒有你。"其實,伊德里斯的故事最接近我們普通人在做選擇時可能遇到的心理狀況,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個伊德里斯,給別人希望卻又由於自己的懦弱和妥協令對方失望。
三是兄妹倆重聚,得了阿茲海默症的.阿卜杜拉忘記了妹妹帕麗,妹妹帕麗忘記了小時候那個裝滿羽毛的禮物盒。分別時,帕麗年紀尚小,遭遇了遺忘;經歷了六十年的悲歡離合重逢時,生病的阿卜杜拉遭遇了遺忘。在剛確珍時,阿卜杜拉給帕麗寫了一封信:"他們告訴我,我必然要走入水裡,很快就將沉沒。出發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給你。我懇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會知道,在我沉入水中時,心中想著什麼。"他等到了他等待一生的人,卻不記得她了。文章開篇的童話里,魔王要父親交出一個自己的孩子,最終喝下魔王葯水的父親也失憶了。遺忘真的比記得幸福嗎?那個心裡永遠空空的洞,如何才能填補?"終其一生,我們只為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
這篇讀後感,不談文筆不談小說結構只談故事,因為有幾章我覺得是在湊字數。其實,第八章馬科斯和薩麗婭的故事也很令人震撼,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看。
《群山回唱》讀後感5
暑假是個漫長而無聊的假期,除了我最愛的籃球課,剩下的就是各種補習班。還好有心愛的書能伴隨我。偶爾在媽媽的床邊發現了一本書《群山回唱》,作者:胡塞尼。看著封面真心沒啥特別的,隨手拿起來翻翻,就再也不忍心丟下,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後來又慢慢讀了好多遍,再結合媽媽和我講的國家近幾十年的歷史,我慢慢體會到了很多我以前都沒能接觸到的生活。
《群山回唱》開篇引用了寓言故事,講到了一個父親阿布龍,為了保全其他的孩子和全村的人,他把最心愛的小兒子交給了魔王。從此之後他就渾渾噩噩,像丟失了什麼東西一樣。最後他決定去找到魔王,找回自己的孩子。當他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魔王的時候,卻發現孩子在魔王的花園里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充滿了鮮花和笑語。雖然他好想將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摟在懷里帶他回家,可是貧困至極的生活讓他理智的選擇了轉身離去。阿布龍活到很老很老的時候,在睡不著的夜間,他回想自己漫長的一生,感謝所受的恩惠和喜樂。他懂得,再有更多的欲求,便未免太貪婪。一枚熟透的果子,一塊光潔的老岩石。萬籟之中,別有異聲,丁丁當當,那是他系在愛兒脖頸上的小鈴鐺在響。這就將故事引入了開端。帕麗一家及其貧困,她的媽媽早已經去世。後媽生的第一個弟弟在冬天凍死了,現在又生了第二個。爸爸每天在和乾旱,貧瘠做斗爭。家裡最愛她的人是她同父同母的哥哥阿卜杜拉,哥哥非常愛她,為了送給她一根漂亮的孔雀羽毛,把自己最心愛的新鞋子都賣了。生活異常的困苦,後來一家人為了活命,父親不得不將帕麗賣給了大城市的富人。縱使阿卜杜拉和帕麗百般不願,他們還是像微塵一樣被吹落到了天涯海角。五十多年之後,他們再次相遇。但是哥哥已經記憶逐漸流失,而妹妹早已經不記得兒時。這次重逢對他們來說到底是什麼呢?小說的結尾再次唱起那樣的歌謠,一切都同時來到了,群山依舊回唱: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待在紙樹影子下,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晚風把她吹走了。
雖然我的生活經歷還無法讓我想像,生死離別這是一種什麼的感覺。但是我每次看完都是心堵堵的,眼睛澀澀的。由於國家的戰亂,世界上多少國家的人民經歷了這樣的生死離別,家破人亡。就像我們的祖國六十多年前也是戰爭紛亂,多少人妻離子散,到處是一片廢墟,滿目殘垣。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強大的新中國,祖國強大而富強。生活簡單而快樂,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可以暑假到處去旅遊。偶爾媽媽也會帶我們去吃好吃的。比起帕麗兄妹,我們真的生活在天堂里,可是我還常常抱怨,常常不想寫作業,常常因為媽媽決絕我買玩具的要求而傷心失望,現在想想好幼稚啊!
對於一個即將跨入六年級的男孩子來說,我也知道我們的祖國由於崛起強大,而遭到周邊以及美國的不停挑釁和打壓。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中國人,特別是年輕的我們要有骨氣,要團結,要真正的熱愛自己的祖國。國之不存,家何在?同時我們也要學習日本的孩子,從小學會吃苦和拼搏,不要做嬌生慣養的小花朵。努力學習,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讓戰爭遠離所有的平民百姓,為世界和平盡一份力!
《群山回唱》讀後感6
這本書沒有能夠讓我一氣呵成的讀完,整個閱讀的過程很緩慢,人物錯綜復雜,讓人總是摸不準作者下一步想要說什麼,讀的不那麼順暢,所以才有了間歇式的閱讀,讀一段歷史,讀一段人生的悲喜交集,每個人行走在這世上,無法割捨的還是深藏在內心的感情,摯愛親情。
《群山回唱》這本小說描述的是阿富汗的一對兄妹因為戰爭時事,陰差陽錯五十多年的悲傷離別,從小分別,時至哥哥記憶喪失後妹妹才幾經輾轉找到了哥哥,可是哥哥卻在尋找妹妹的半個多世紀中嘗盡了想念之苦,戰爭之難,也是因為這段離合故事,進一步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普通家庭的跨時間的生離死別,愛恨情仇,有復雜的政治時局在裡面貫穿,同時又兼具了小家庭小人物的心酸輾轉,他書寫的范圍較之前的《追風箏的人》更加寬闊,跨越了三代人,通過時間和空間轉換,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家庭和親情的持久永恆。人生在經歷創痛後,脆弱澶變後更加讓人珍視生命的可貴,人生也在這種分分合合中越發的彰顯出幸福的珍貴。
《群山回唱》在幾個故事的穿插敘述中,特別感動其中一個小女孩羅詩的經歷,一場意外在頭上長出開放性傷口後,在對一個表面善良的伊德里斯卡卡的承諾失信後,憑著卡卡根本都看不上的親戚鐵木兒的執著幫助下,治癒了傷病,重新站立了起來,而最為重要的是這段人生經歷也成就了羅詩,讓她更清楚的看清楚了人性,在那次她的簽名售書活動中,意外的再次見到了卡卡,書的留言里就一句話:放心,別擔心,裡面沒你。是的,她的生活里已然因為卡卡的失信讓她劃掉了曾經對他的種種期望和思念,而卡卡也因為這次見面,深深的重創了他的內心。生活不能失去對一個人的諾言,諾言無聲,其實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善良和勇敢。
喜歡這本書里的這句重復的話: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個悲劇,伙計。是的,在那樣的大時代下,在生命都無處存放的世界上,活著就是一個美好,相比於現在的我們,幸福的已經一塌糊塗。這本書讓人讀的沉重,他更多帶給人關於手足情深、關於家庭和親情的思考,人生總是有很多缺憾,對於每個人,也終要面對世事無常,親人的離去,人性的最本質面,親人在一起的時候,沒有那種感覺,生活平淡無奇,甚至於有時還會爭執,埋怨,互相不滿,而真正讀了這本書,會對愛,對家庭,父母兄弟有了重新的燃點,這世上的風景無數,你翻山越嶺遍尋風景,想要逃離家庭的束縛,可是走遍萬水千山,人最終還是要走回家的懷抱,父母的一世牽掛,血濃於水的無盡牽絆……
這本書是寫人的,更是寫歷史的,多災多難的阿富汗,每個人就像一枚羽毛,被時代的氣流夾裹,唯有此生此世的親情維系生活。打開這本書,每一個章節小段中,都繪制了一個羽毛的圖案,作為每小節的間隔,和封面的黃色羽毛遙相呼應,我想這片羽毛除了是文中阿卜杜拉哥哥對差他七歲的妹妹帕麗的一種思念信物外,還有一種暗喻,羽毛輕之又輕,人生的路途也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而一切都會如羽毛一樣翩然離去,唯一可以寄託的就是對親情的一份思念!
胡塞尼完美地鋪述這個以阿富汗和巴黎為背景的故事,關於阿卜杜拉,直到故事的最後,胡塞尼才交代了隱情:他一直牽掛著失散多年的妹妹,並希望重逢,阿卜杜拉說:「她是那麼完美。」這句話也能用來評價此書。
合上這本書,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主旋律,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幸福和美好的,親情的可貴,感情的濃郁,群山回唱,人生的大美也在山間久久不肯散去……
《群山回唱》讀後感7
這篇讀書筆記反反復復停了多次,眼看過了交稿的期限,心裡干著急,想匆匆應付了事卻又不忍心對待這許多年來令自己如此喜愛的一本書(這源於一個約定)。
卡勒德·胡賽尼的三部作品我都讀過,《追風箏的人》是一個關於成長、背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它沖擊我的是一種自省,堅守,責任和勇氣。《燦爛千陽》是兩個阿富汗婦女的故事,整個小說基調讓人壓抑的喘不過氣,讓人心臟刺痛,讓人胃部緊縮。看完後,我是再也無力去看第二遍,如同到現在為止,我也沒有勇氣去看《唐山大地震》一樣,我的小心臟無法承擔那巨大的悲慘。而這本《群山回唱》讓我讀了三遍,因為它真的讓我的心百轉千回,心潮澎湃,在每一個人物中,似乎都找得到自己,這是這本書帶給我的魔力。小說的每一章都是一個人物,一個故事,看似散亂,卻又蜘蛛網般交織在一起,一點微妙的聯系便將每個人拉到同一個世界中。
小說以睡前一位父親為兒女講述的魔王童話開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卻不知故事背後父親內心的無奈、掙扎與痛苦。他就是現實中的阿尤布,明天他也將失去他的心頭肉,將親手送走他的女兒帕麗。從此,帕麗開始了另一種人生,哥哥阿卜杜拉卻懷著對妹妹一生不變的想念遠走他鄉。五十八年歲月,年幼的帕麗早已模糊了與哥哥在沙德巴格相守的時光,而哥哥阿卜杜拉因患病也早已分不清過去和現在。可是,那首阿卜杜拉唱給帕麗的搖籃曲卻始終帶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兩兄妹緊緊連在一起。
我瞅見傷心的小仙女,
待在紙樹影子下。
我知道傷心的小仙女,
晚風把她吹走了。
胡賽尼真是寫故事的高手,敘事能力超強,帕麗和阿卜杜拉是蛛網的中心,卻並不是主角。這本書里,每一章都有一個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所以小說中有很多人物,彷彿沒有一個主角,卻彷彿都是主角。
收養帕麗的瓦赫達提夫婦,各自都有難以啟齒的痛苦。瓦赫達提先生深愛他的司機納比(帕麗繼母的哥哥),沉默的背後是生命壓抑的痛苦,永遠無法得到的幸福。瓦赫達提夫人不顧一切地沖向幸福,勉力追求,卻兩手空空,幸福在酗酒和放縱中更加遙不可及。
暗戀女主人的司機納比因為責任和良心用一生守護了中風的瓦赫達提。
瓦赫達提的鄰居伊德里斯和表兄鐵木爾,一個輕易的許下承諾,卻在現實中逃避了。而另一個,以玩世不恭的態度挑戰人性中的軟弱和虛偽,以實際的愛心幫助了可憐的阿富汗女孩羅詩。六年後,痊癒的羅詩在美國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傳記並在題記上感謝幫助她重生的鐵木爾。在簽售書時,羅詩認出了伊德里斯,報以的卻是陌生人之間的禮貌微笑,「別擔心,裡面沒有你!」。
幫助帕麗找到親人的希臘整型醫生馬科斯,演繹出另外一段愛的故事。幼時被狗咬去半張臉的薩麗婭,寡居的母親,逃離與回歸,就如馬科斯的荒唐,他如何瘋狂的想逃離母親和薩麗婭,卻最終發現,愛是一張網,無論走多遠,都有條線牽引著他回家。
群山回響,隱藏著延綿生命之旅的比喻,就象人生蜿蜒的小路,固然艱辛,卻飽含希望。
在無盡的曠野,紅色的勒勒車,背著一座山,佝僂著拉車的父親,穿著拖鞋跟在車後,固執地守護著妹妹的阿卜杜拉。在山與山之間、在沙漠和荒原之上,人生的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各種牽絆,糾纏,各樣的愛恨情仇都在風沙的輕輕呢喃被帶走。夕陽在泛著橘色的光輝中隱退,直到那廣袤的黑色夜空中漸漸消失,再也不見。
⑤ 阿卜杜拉是誰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生於1924年。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病逝後,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新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於3日下午在首都利雅得哈卡姆宮殿舉行登基加冕儀式,成為這個石油王國的新任統治者。 現年81歲的沙特新國王阿卜杜拉,是前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之子、已故國王法赫德的同父異母兄弟。年輕時接受了正統的伊斯蘭宗教教育。1964年,擔任沙特國民衛隊司令。1975年費薩爾國王遇刺身亡後,擔任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哈立德國王病逝後,阿卜杜拉被確立為王儲,同時兼第一副首相和國民衛隊司令。
⑥ 拉尼婭王後生了4個孩子依然貌美,她用了什麼方法顯年輕
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永葆青春、不讓歲月在肉體上留下痕跡,成為了多數女性關注的問題。比如挪威王後梅特,年輕時堪稱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可是在接連生育和煙酒的影響下,不到四十歲便有年老色衰之勢,皮膚暗黃無光澤,身材也嚴重走形,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水桶。
完美的外形來源於嚴格自律,卓越的政治貢獻來源於果斷決絕。誰能相信,在婦女們都裹著頭巾和面紗的中東地區出現了這樣一位傳奇女性,以自己的智慧閃耀著這塊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