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願意選擇跟奶奶
① 孩子願意跟奶奶而不願意跟姥姥,是什麼原因
問題的描述當中是說姥姥因為跟媽媽這層血脈關系,姥姥批評孩子,管教孩子的時候,媽媽不會生氣,而對孩子來說,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管的,所以跟姥姥的關系不親近。而奶奶呢,因為是和兒媳婦之間隔了一層的關系,再加上奶奶也疼孫子孫女,所以孩子更願意跟奶奶在一起。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問題吧。
我覺得不管是奶奶還是姥姥,這里邊其實涉及到的是一個人際關系的問題。我們有一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是什麼?就是不管是不是有真實的一個血脈關系,要多走動,多聯系,多投入時間,才能夠維護好一段關系。所以對於奶奶還是姥姥的問題也可以如此理解。
當然,我們是在奶奶和姥姥都是「正常人」的情況之下來講的。(我們不排除有的奶奶或者姥姥不會做人,或者偏帶孩子,或者特別小氣等等,排除這些特殊情況,只是在正常的一般情況之下來分享)
1 我自己呢,因為小的時候我媽媽常常帶我去姥姥家,姥姥對我也特別好,所以我跟姥姥的關系非常親近。而我的奶奶呢,她有七個孫子孫女,所以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她沒覺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她跟我爸的關系不好,他不喜歡我爸,原因是覺得我爸沒有其他幾個叔叔和大爺有能力能掙錢,自然她也不會喜歡我。再加上我媽媽比較少帶我去奶奶家,所以我自然跟奶奶的關系不親近。
2 現在,我的小侄女從小在姥姥家長大,跟姥姥特別的親密,她的奶奶因為做生意,所以比較少看她,但是常常會給她寄來錢,或者買各種好吃的和各種玩具。自從小侄女上了幼兒園之後呢,也特別喜歡奶奶了。所以對她來講去奶奶家和去姥姥家是同樣高興。
所以如果具體談到人際關系的問題就會涉及到多種的方面,還是比較復雜的。
以上兩個故事跟大家分享,只想跟大家一起探討,期待聽到你來分享你的故事哦。
我是 阿土婆 ,與你分享有價值的 育兒 心得。
這個應該不是奶奶和姥姥的身份關心,可能還是奶奶和姥姥的以下幾個方面吧!
1、奶奶和姥姥個性
如果奶奶個性好,經常順著孩子的,而姥姥個性不好,經常批評孩子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願意跟著奶奶,不願意跟著姥姥啦!小孩子很聰明,很能識別出誰對他好或者誰會更順著他,比如他想吃糖,奶奶就給孩子吃了。姥姥可能會管著他,那他出於自己想吃,那會願意多跟著奶奶些。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2、 奶奶和姥姥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是否讓孩子感受到關心感受到愛
3、對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奶奶會對孩子的方式比較正面,經常誇獎鼓勵孩子,而姥姥對待孩子的方式比較負面,經常打罵批評孩子,孩子自然會喜歡奶奶,不喜歡姥姥了。和父母也一樣的道理。
你是怎麼覺得呢,歡迎來說一說!
我是個姥姥,外孫女3周半了,沒跟她奶奶待過一天,我估計,要是讓她跟奶奶待一天,她會哭暈過去。
外孫女自出生後,就住我家,晚上也跟我睡,直到三周歲上幼兒園,回了她自己的家,可是每周二、三,她媽媽從幼兒園接了她,她總要來我家玩兒一會兒,才肯回家。
親家比我大幾歲,高血壓,心衰,強撐著帶她外孫女兒呢,她閨女的婆婆遠在東北,我真的很理解她,我極少有休息時間,但我從不在親家面前前抱怨。
平常我總是會告訴外孫:姥姥愛你,奶奶也很愛你,奶奶給你買了滑板車,奶奶看你病了,心疼得哭了,等等,這樣,孩子雖然見奶奶少,但她越來越跟奶奶親近了。
孩子的心是純凈的,誰對她好,她在誰身邊自在開心,她就願意跟誰,即便打過她罵過她,她也是可以感受到對她的愛的,能夠分辨誰對她真的疼愛的,而不是孩子一定願意跟奶奶,或者願意跟姥姥。
對於奶奶和姥姥來說,雖然疼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但是帶孩子的方法、狀態是有區別的,也就導致孩子會有選擇,願意跟誰,不願意跟誰。但是,孩子大了會知道都是她的親人。
我們做奶奶做姥姥的,幹嘛非要爭寵呢?幫兒女帶孩子,盡享天倫之樂,解兒女後顧之憂,就當是發揮余熱,沒機會沒能力帶孩子,也要想得開,不管孩子跟著誰,只要她幸福快樂,那就ok。
總之,不指望將來孫子外孫孝敬,也就不糾結孩子願意跟誰。
姥姥多帶帶自然願意跟姥姥了。小孩子心裡都清楚,短時間內誰溺愛她她跟誰好,長大了懂事了才知道誰是真的為他好。
奶奶溺愛孩子本身就不對,跟什麼姓氏,誰的親孫子沒有關系。城市裡都是獨生子女,全家四個老人兩個成人就一個孩子,擱誰家都是寶貝,不存在姥姥姥爺厚此薄彼。
這個我跟你用生物學回答哈。
你看,姥姥的性染色體是XX,姥爺的是XY,媽媽的就是XX,這個XX是分別遺傳姥姥的一個X和姥爺的一個X。
那爺爺奶奶也一樣,爸爸的X遺傳自奶奶,Y遺傳自爺爺。
那麼孩子呢,如果是女孩,那就是XX,這兩個X分別遺傳自爸爸和媽媽,在往上就是,媽媽遺傳給女兒的是姥姥或姥爺的X,另一條X是遺傳自奶奶的那一條。
如果是男孩,那就是XY,X遺傳自姥姥或姥爺,Y遺傳自爺爺。
這么一看,不管男孩女孩都遺傳的有姥姥姥爺的基因,所以孩子有像舅舅的就很正常,不過親緣關系來講,是比較分散的,並且因為兩個X只有一個能遺傳給孩子,並且還是有概率的,而爺爺奶奶的基因是一個直接遺傳的。
而且孩子離爺爺奶奶比較近,所以才會出現跟奶奶親,跟姥姥就沒那麼親了。
當然,基因說沒有什麼證據,大概率還是因為在爺爺奶奶身邊待的時間長吧。
對於這種提法,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為什麼呢?
如果是幾十年前有人這樣說,我想大多數人還是相信的。因為那時農村每年只有少數年輕人通過考學和招工進入外地或城市工作,而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留在農村種地,他們的子女也就長年住在農村,即使少數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他們也都是把孩子放在農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姥姥姥爺家裡,只有爸爸媽媽趁過節放假時偶爾帶他(她)前去探視外,也就很少與姥姥姥爺接觸。正是由於跟爺爺奶奶接觸時間長而跟姥姥姥爺接觸時間少,所以相對而言,親奶奶遠姥姥也就是很正常的事啦!
然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和青年人紛紛湧入城市安家樂業,孫輩們也就都在父母的身邊,畢竟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孩子接受教育的優勢資源是農村難以企及的,所以大部分的爺爺奶奶甚至姥姥姥爺們也就跟著去到城市照顧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認為孩子親奶奶遠姥姥?非也!
我的例子就足以佐證這一觀點。我孫子九歲以前是在部隊大院和藍天幼兒園度過的。這一時期,都是他奶奶在那照顧他,姥姥只在那照顧他很短的時間,所以每每有人問他,奶奶和姥姥,你最親誰啊?他總是說:奶奶!相反,大院里也有一位長年在那看外甥的奶奶。因為這個外甥的奶奶家裡兒子三四個,她便誰家的孩子也不看。所以這個外甥就只有姥姥來看啦,故而當有人問他親誰時,他自然回答親姥姥啦!
說到這里,孩子親誰並無定論,完全取決於他跟誰相處時間長,跟誰最熟。題主,你還堅持你的觀點嗎?
首先奶奶與姥姥是同等關系,在這個同等關系中,誰對孩子是真心疼愛,孩子就願意跟誰。題主所說的孩子願意跟奶奶,那就是奶奶真心疼愛孩子。
一九九八年我兒子三歲,我與丈夫出去打工,把孩子放在姥姥家待三個月。這三個月我總共給了母親一百元錢,讓我娘給孩子買零食吃。三個月回來,我兒子穿得乾乾凈凈,小臉小手也很乾凈,小臉水靈靈的。
第二年我與丈夫又出去打工,丈夫非要把孩子讓奶奶帶,沒辦法,我只好把孩子交給奶奶待三個月。這三個月我總共給了婆婆三百元錢和四分地的菜。當時我家菜園子里種了一園子白菜、茄子、油菜、絲瓜、豆角與扁豆,我想這一園子菜夠ta娘倆吃三個月的。臨走我又給婆婆送去十斤大豆油和十斤雞蛋。三個月後我回來了,孩子在奶奶家大門口贓的像個小叫花子,蓬頭垢面的,身上的小皮衣被扯的一條一條的,光著一雙小腳丫,一雙小手瘦的露著骨頭。我當時驚瞪著雙眼,淚水「嘩嘩」直流。孩子眼神痴獃獃的根本不認識我。我蹲下身抱住兒子說:
「兒子,我是媽媽。」
兒子痴獃獃的光吃贓贓的手指頭,一點也不認識我。我抱起兒子回了我家,馬上給兒子洗頭洗澡,孩子身上瘦的皮包骨。一段時間後,孩子眼神沒那麼獃痴了,他就給我講奶奶經常打他,不給他飯吃,一次澡也沒給孩子洗過…。又到出去打工的時間,丈夫說帶著兒子一塊去打工。從此,我們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去年年初一我們一大家子團聚,我兒子把好吃的菜給他奶奶夾了好多。正吃著,我兒子開門出去了。我發現不對勁跟出去,兒子在樓下的一個角落裡正抱頭痛哭。我勸兒子別哭了,男子漢堅強些。兒子站起身對我說:
「媽媽,我想起小時跟我奶奶待的那三個月,只能用地獄來形容。她家有一棵小楊樹被她養的豬扒了皮,她說是我扒的皮。她用一根皮帶一樣的東西狠狠抽我,邊抽邊罵『你扒小樹的皮,我非扒你的皮…』」孩子哭的很傷心,我怎樣也勸不下。最後孩子再也沒回屋吃飯,他說一看到他奶奶就想起他那斷不幸的童年。
後來我問婆婆,我兒子跟她的那三個月她是否用皮帶一樣的東西打過我兒子,婆婆死活不認帳,還罵我兒子胡說,造著她屙血…。再後來她就滿地打滾的耍潑。
唉,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誰真心愛孩子,孩子也會真心愛她的!
我當過奶奶,也當過姥姥,我覺得誰和孩子相處時間長,孩子就和誰親,當時孩子媽媽要上班,照顧孩子就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可孩子太小,有時每天就要准時吃奶,怎麼哄都沒用。
沒辦法,我就叫孩子吃我的奶,結果孩子果然乖了,不哭了。
從此以後孩子離不開我,吃飯睡覺都要跟著我,媽媽輕鬆了,可是我要崩潰了。
半夜孩子哭了,要起來看,孩子餓了要給他泡奶粉,簡直成了孩子的親媽了,白天帶孩子,跟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帶孩子出去玩,跟著孩子屁股後面喂飯,真的很累,還要洗衣服做飯,買菜等等,身上生出四隻手才夠用。
我還是去了,沒想到帶外孫,反而受了一肚子氣,女兒說我不盡心,說他們上班多累,回家就坐在沙發上等著吃飯。
我給她帶孩子還要一日三餐奉上,我還要自己掏腰包,而且在奶粉紙尿褲等等,有的時候沒有了還要自己掏錢買。
孩子病了不舒服了,總是怪我,怎麼帶孩子的?遇到孩子大哭大鬧,他們給孩子說找姥姥,不管我在睡覺還是在幹活,都要放下,趕快去哄孩子。
他們回家飯做好,送到桌上請他們吃,然後我還要喂孩子吃,吃完以後哄孩子睡覺。
我自己才能吃一點,在刷鍋洗碗收拾那些東西,可是女兒和女婿吃完飯就在那看電視,日子過得多逍遙。
他們上班了,我們還要送孩子到幼兒園還要接回來,星期天了想休息了,他們總是有事,不是應酬就是家裡休息。
@風夜火燭(這是我家老人的心裡話,現在是新 社會 ,誰跟誰親都是一樣的,有的人說奶奶親,有的人說姥姥親)
@風夜火燭為你解答 情感 疑惑
這個問題!血緣關系啊!爺爺和奶奶、也是真心疼孫子孫女啊!外公外婆也是真心疼外孫啊!都是一樣疼孩子,孩子為啥給爺爺奶奶親們,外公外婆真的好好想想了。
孩子雖然不會說:心裡明鏡一樣清楚,有時候外公外婆隨口說一些,什麼 爺爺奶奶不好的話 ,什麼爸爸不好的話,孩子都記著那,那是孩子的親人啊!就不願意讓別人說他們壞話,孩子不願意聽這些,有的孩子就不願意待在外公外婆家了。
我是這么認為的,孩子小的時候,分不明白奶奶和姥姥的含義,誰與他在一起的時間長,他就和誰親,就願意與誰在一起。
小孩子與誰親近,也會受父母的影響,特別是媽媽,媽媽與誰親他就與誰近,媽媽說誰好,他就認為誰好,與教育分不開。
只有當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有了分辯事非的能力,會獨立思考問題了,他才知道什麼是姥姥,什麼是奶奶。
接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對姥姥和奶奶不會差別對待,他們會一事同人,不會以小時候的事情,對誰親對誰不親。
閨蜜家的故事說明了這個問題,閨蜜結婚的時候就不受婆婆待見,婆婆認為閨蜜配不上她的兒子,千方百計想拆散她們,可是她兒子就認定我閨蜜了,非她不取,最後終成正果。
閨蜜懷孕的時候,婆婆不但是不伺候,還找茬子欺負她,生孩子那天的晚飯都是閨蜜做的,夜裡一點她就生了兒子,醫院都沒來得及去,找了個接生婆,把孩子拾掇拾掇就完事了。
婆婆不願意伺候月子,還說孫子不象她兒子,丈夫說服不了媽媽,也擔心妻子落下月子病,在孩子出生的第四天,他把妻子和孩子帶到了岳父家裡。
岳父家有兒子,不可久住,丈夫買了個二手房,妻子出了月子,他就把老婆孩子接了過去,岳母疼愛女兒,也跟了過去。
閨蜜的兒子一直由姥姥姥爺帶到3歲,去了幼兒園,老人才回去,直到孩子上小學,婆婆6年時間,沒去看過一次孫子,更別說給孩子買零食買玩具,過年過節,婆婆也只允許他兒子一個人回去,她和孩子不讓回去。
直到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里有一位老師,是婆婆的外甥女,她告訴婆婆說:姨「那個孩子長的與表弟一模一樣,一定是你的親孫子」,婆婆才決定到學校去看看孩子,驗證一下,是不是她的親孫子。
她看到了孩子,這個孩子象極了自己的兒子,婆婆從心裡升起了一股歉意,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媳婦,更對不起親孫子。
婆婆買上禮物,買上零食和玩具,到親家那裡去看孫子,孫子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奶奶,孩子很排斥,不叫奶奶,還讓奶奶出去,說奶奶是壞人,還說老師說過,不要默生人的食物和玩具。
閨蜜不記前嫌,她告訴兒子,奶奶不是壞人,是爸爸的媽媽,今天是特意來看你,你是奶奶的親孫子,奶奶愛你。
婆婆被兒媳婦的通情達理感動了,她當場向媳婦成認了自己的錯誤,連說了好多個對不起,對不起,臨走的時候,從兜里拿出了一張30萬的存摺,放在兒媳婦手裡,並說:收下就是原諒了她,不收她會難過死。
閨蜜收下了婆婆的歉意,並帶著孩子與婆婆一起,回到了那個久別的家裡,從此她們勝過了親母女,一家人淋浴在愛里。
閨蜜的兒子現在也已經大學畢業留在外地,他每次回家都會去看望兩邊的老人,買的禮物都是一樣的,他說「爺爺奶奶是爸爸的父母,姥姥姥爺是媽媽的父母,遠近是一樣的,我小時候他們看不看我,有他們的道理,與我沒有太多關系,是爸爸媽媽的事,我孝敬老人是應該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可能會有親疏,長大了會改變,特別是那些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他們會忘掉家庭中那些不愉快的事,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親是一樣的。
② 為什麼孩子更願意同爺爺奶奶親近
因為相對於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會更寵溺孩子一些。再加上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他們自然而然更願意親近爺爺奶奶一些。
同時大部分老人都是和善的,所以孩子也不怕他們,反而更喜歡在他們身旁鬧騰,也不用擔心被揍。所以相比於在父母身邊,可能在爺爺奶奶身邊會更自在一些。
所以總的來說,因為爺爺奶奶對孩子出於真心疼愛甚至有的還過於寵溺孩子,這就讓孩子們覺得爺爺奶奶很親切,再加上有的孩子本來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自然會更願意親近他們一些。
③ 孩子願意跟奶奶而不願意跟姥姥,是什麼原因
孩子願意跟爺爺奶奶最主要原因是爺爺奶奶對孫子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愛。如果姥姥對外孫也是發自內心真愛外孫也會願意跟姥姥的。我舉兩個發生在我的鄰居家的兩個真實例子。
例一,鄰居家的女兒住在城市,由於她的女兒心臟不好,使女兒的孩子提前四十天早產。孩子生下只有四斤,大家都認為這孩子沒救了,可是現在的醫學很高,把孩子方在保溫箱里,孩子的姥姥去照顧的。在孩子姥姥親自照顧下這孩子活了下來,後來姥姥又把外孫領到家裡照顧,這孩子現在六歲了,體質很好。去年這孩子媽媽得了尿毒症死了,於是孩子的爺爺想接這孩子回爺爺家,可是這孩子就是不去爺爺家,一心跟著姥姥。
例二,我的另一個鄰居家的女兒也是住在城市,女兒經常把孩子送在姥姥家照顧。可是農村家的亂活也多,孩子的姥姥也沒有時間經常給孩子換洗衣服,臉也沒有天天給洗,聽說孩子的爸爸媽媽哪天來看孩子,才把孩子收拾的乾乾凈凈的,這是真事。象這樣的姥姥孩子還能喜歡嗎?從以上這兩個例子來看孩子親奶奶不親姥姥並不是天生的。誰對孩子發自內心的真愛,孩子就跟誰。平時從很多這些姥姥們嘴裡經常聽到她們說,外孫是人家的孩子,親了也白親。話由心生,心裡沒有這種想法嘴裡能說出來嗎?可是我從來沒聽到爺爺奶奶說孩子是人家的,就算是媳婦和婆婆之間鬧了很大矛盾,爺爺奶奶還是照舊愛他們的孫子。農村條件也差,爺爺們自己有病也不願意去醫院看病,可是孫子有點頭疼腦熱的就是借錢也要打車把孩子送到醫院。有很多東西自己捨不得吃也要留給孫子。自己家養的笨雞蛋給孫子吃,自己吃買的養殖雞蛋。走一步也要抱著,那真是含在嘴裡怕熱了,捧在手裡怕涼了。孩子雖小可是誰對他好壞孩子們是知道的。孩子從老人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來誰對他是慈善的眼神。如果姥姥們也做到了這些孩子還會跟他不跟你嗎?
還有另外一種願因就是孩子媽媽對待雙方老人不公導致孩子親近奶奶。現在人都知道媳婦和婆婆之間關系很難相處,大多數媳婦都是向著自己的媽家,這是不爭的實事。然而現在十歲左右孩子已經有辯別是非能力了,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媽媽平時所做的孩子都看在眼裡,有的孩子為媽媽對雙方老人不公還和媽媽吵過。這樣事情從電視里也看到過,在現實當中也發生過。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產生一種逆反心態,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孩子的心靈是美的。
差不多是這個道理,俗話說「遠香近臭」,我們家孩子平時都是我媽媽帶,媽媽不怎麼溺愛他,我覺得挺好的,畢竟在一起的時間長,要是溺愛真的把孩子慣的不像樣,現在孩子有的時候就會說,姥姥,你怎麼說我呢?
孩子的奶奶從來沒帶過他,孩子去他家就是一頓嚯嚯模式,把沙發上所有的東西都能拽到地上,干什麼他奶奶都不說他,因為平時從來都不管,偶爾去也不可能管。
漸漸的孩子就會覺得在奶奶家干什麼都行,奶奶還不管,姥姥就總管他,他根本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問題的描述當中是說姥姥因為跟媽媽這層血脈關系,姥姥批評孩子,管教孩子的時候,媽媽不會生氣,而對孩子來說,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管的,所以跟姥姥的關系不親近。而奶奶呢,因為是和兒媳婦之間隔了一層的關系,再加上奶奶也疼孫子孫女,所以孩子更願意跟奶奶在一起。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問題吧。
我覺得不管是奶奶還是姥姥,這里邊其實涉及到的是一個人際關系的問題。我們有一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是什麼?就是不管是不是有真實的一個血脈關系,要多走動,多聯系,多投入時間,才能夠維護好一段關系。所以對於奶奶還是姥姥的問題也可以如此理解。
當然,我們是在奶奶和姥姥都是「正常人」的情況之下來講的。(我們不排除有的奶奶或者姥姥不會做人,或者偏帶孩子,或者特別小氣等等,排除這些特殊情況,只是在正常的一般情況之下來分享)
1 我自己呢,因為小的時候我媽媽常常帶我去姥姥家,姥姥對我也特別好,所以我跟姥姥的關系非常親近。而我的奶奶呢,她有七個孫子孫女,所以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她沒覺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她跟我爸的關系不好,他不喜歡我爸,原因是覺得我爸沒有其他幾個叔叔和大爺有能力能掙錢,自然她也不會喜歡我。再加上我媽媽比較少帶我去奶奶家,所以我自然跟奶奶的關系不親近。
2 現在,我的小侄女從小在姥姥家長大,跟姥姥特別的親密,她的奶奶因為做生意,所以比較少看她,但是常常會給她寄來錢,或者買各種好吃的和各種玩具。自從小侄女上了幼兒園之後呢,也特別喜歡奶奶了。所以對她來講去奶奶家和去姥姥家是同樣高興。
所以如果具體談到人際關系的問題就會涉及到多種的方面,還是比較復雜的。
以上兩個故事跟大家分享,只想跟大家一起探討,期待聽到你來分享你的故事哦。
我是 阿土婆 ,與你分享有價值的 育兒 心得。
道理很簡單。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孩子是父親一方的血脈或者後代,而僅僅只是母親一方的小孩或者親戚。雖然這會讓很多女性心裡不舒服,但是對不起,這就是事實或者文化,沒辦法,要不然,為什麼絕大多數的孩子依然是隨著父親的姓氏?
這種觀念有時表現的明顯,但更多時候是以隱性的方式存在於人們心裡,而且越是年齡大的人群,這種觀念越強烈。
所以,對於孩子,爺爺奶奶是有一種自覺的:這是咱們自己家的孩子。所以,爺爺奶奶能發自內心的去愛這個孩子。而姥姥姥爺就沒有這種自覺,可能潛意識會說,這是閨女家的孩子,她自己家的孩子在老家,在兒子那邊!這種內心深處的細微差異,就會在外部表現上出現巨大的區別。別以為孩子小啥都不知道,其實小孩敏感得很,啥都知道。
如果把一個小孩比做一條小狗,爺爺奶奶關心的是什麼?天冷了,要不要把狗窩多鋪點東西?吃骨頭會不會消化不良?外面放炮有沒有嚇到它?姥姥姥爺關心的是什麼?一定要把毛洗干凈,這樣牽出去漂亮!反復告訴鄰居或者家人,昨天小狗做了一件可有意思的調皮搗蛋事情!這就是區別,表面上看,可能雙方都很喜歡這只小狗啊……從買的東西上也是如此,爺爺奶奶偏向於買吃的,重點是讓孩子吃好睡好孩子自己開心,姥姥姥爺偏向於買穿的,重點是讓孩子看著漂亮抱出去能炫耀有面子姥姥自己開心!
我們不能苛求姥姥姥爺要和爺爺奶奶一樣好,因為說到底,那孩子不是人家自己家的孩子!這也並不意味著姥姥姥爺人品就有問題,這只是人性自私而已,當爺爺奶奶在女兒家的孩子面前,也成為姥姥姥爺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一樣!解釋一句,人性自私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一個客觀事實,你也有,我也有,每個人都有。
這個應該不是奶奶和姥姥的身份關心,可能還是奶奶和姥姥的以下幾個方面吧!
1、奶奶和姥姥個性
如果奶奶個性好,經常順著孩子的,而姥姥個性不好,經常批評孩子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願意跟著奶奶,不願意跟著姥姥啦!小孩子很聰明,很能識別出誰對他好或者誰會更順著他,比如他想吃糖,奶奶就給孩子吃了。姥姥可能會管著他,那他出於自己想吃,那會願意多跟著奶奶些。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2、 奶奶和姥姥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是否讓孩子感受到關心感受到愛
有些奶奶和姥姥自己也要做事情的,如果自己在做事情,又顧不住孩子,而孩子很想要家長陪著,那麼孩子感受不到關心,也就會分出親疏了。比如奶奶不需要做其他事情,或者即使在燒飯燒菜,也是會關注到孩子的,那麼孩子自然會願意跟著奶奶。同樣的道理,比如姥姥自己還要做很多家務還需要弄點啥其他事情,在這個時間又只讓孩子自己管自己在玩,孩子玩好了,也不關注孩子,那麼孩子會覺得沒得到關心,自然和姥姥不親了。
3、對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奶奶會對孩子的方式比較正面,經常誇獎鼓勵孩子,而姥姥對待孩子的方式比較負面,經常打罵批評孩子,孩子自然會喜歡奶奶,不喜歡姥姥了。和父母也一樣的道理。
你是怎麼覺得呢,歡迎來說一說!
姥姥多帶帶自然願意跟姥姥了。小孩子心裡都清楚,短時間內誰溺愛她她跟誰好,長大了懂事了才知道誰是真的為他好。
奶奶溺愛孩子本身就不對,跟什麼姓氏,誰的親孫子沒有關系。城市裡都是獨生子女,全家四個老人兩個成人就一個孩子,擱誰家都是寶貝,不存在姥姥姥爺厚此薄彼。
孩子的感情假不了,不一定是溺愛與管教的原因。孩子媽媽不也天天管教孩子嗎?如果只是因為奶奶溺愛孩子,姥姥和媽媽管教孩子,那孩子應該連媽媽也排斥呀。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是被打擊教訓出來的。 我公婆屬於不太會講話的那種,對自己孩子從來只有打擊,就沒有過表揚,也許是刀子嘴豆腐心,也許是恨鐵不成鋼。我老公一直對我公婆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意見,說如果不是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好的同學,他離家讀書的早,估計這輩子就毀在他父母嘴巴下了。
我另一個朋友,生的女兒,小姑娘是姥姥和奶奶輪流帶大。奶奶是福建人,重男輕女觀念還是比較重,平時言語不免有體現。姥姥為人比較豁達,每次看見,臉上都是笑眯眯的,慈祥二字形容一點不過分。每次姥姥要回去時,小姑娘都會哭著說「姥姥你下次要早點來。」
過渡溺愛和過渡管教兩種方法其實都不可取,我們總說「孩子在家父母如果不教育,出了門就會被別人教訓」。但怎麼教育是門大學問,我們也在摸索中。少說教,言傳身教,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好的教育不應讓孩子感覺到被打擊被管教和被教訓。
我女兒跟姥姥好,跟奶奶不好,不是誰教的。她奶奶和姥姥陪伴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偶爾來看看,孩子我自己帶的。姥姥來了給講故事,讀書,貼紙,運動,買氣球領著玩,鼓勵,誇獎,我女兒特別開心,犯錯誤她姥姥也訓她。奶奶來了,不會講故事,不教背詩,孩子說什麼她也不懂,說孩子什麼都不如別人家的大孩子,瘦,吃穿太好,拿走孩子的衣服,還跟孩子說讓她把玩具都給她娘家親戚。最主要是帶孩子出去吹風,把孩子吹感冒發燒,人家拿著我家的東西回娘家送禮去了。還有一次兩口子一個感冒一個肺炎,跑到我家把孩子傳染了。孩子姥姥有一次跟我們出門,回來之後感冒了,趕緊回自己家去了,怕傳染孩子。孩子不傻,誰對她真心實意,她能看明白。再說錢,孩子姥姥每天給孩子微信發紅包,十塊錢,逢年過節都是幾千,我女兒特高興,她現在還不知道錢多少,但是一塊錢她也高興,孩子姥姥說從小培養財商,鼓勵她認識數字。孩子奶奶除了過年,幾乎沒給孩子發過,今年過年,孩子爸爸說讓孩子要,其實她爸都給她奶奶錢了,我也給了2017。她奶奶對孩子說,孩子就知道坑奶奶的錢,發1塊錢一個,6.66一個,10一個,三個紅包就叫坑奶奶。我父母的條件跟公婆的條件差不多。如果真窮,我不會挑理,有錢貼補她娘家,還得從我家倒騰東西去貼補,對自己兒子孫女一分錢不捨得。這樣的奶奶,不怪孩子不理她!
這種現象早已發生改變。象北京這種大城市,傳統觀念發生很大改變,大部分都是姥姥帶外孫,稱為「外婆帶外孫現象」。有順口溜為證:「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因為八零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媽媽心疼女兒,怕女兒受苦,擔心女兒與婆婆關系處不好,就把帶外孫的活攬下來,女兒也願意讓自己的媽媽幫忙帶孩子,跟自己的親媽不見外好說話。孩子是誰帶大的就跟誰親。
我媽告訴我的答案就是有血緣關系,姥家人對孩子再好孩子也喜歡爺爺奶奶,我兩個姐家孩子就是,大姐家是女孩,十二歲,二姐家男孩,十歲,平時都是我媽照顧的多,但每次去我媽家,兩個孩子最後都張羅回家,不是想爺爺就是想奶奶,大姐家的奶奶雖然對孩子挺好,吃飯都喂,但平時也總哼孩子,但孩子總是說我奶奶自己在家該害怕了,要回家看奶奶,二姐和公婆分開過,孩子每次去爺爺奶奶那剛開始都稀罕一會,然後吃完飯就都打麻將打撲克什麼的了,根本就不管孩子,孩子自己去鄰居家找小夥伴玩,有時候給媽媽打電話讓去接,後來每次爺爺再來接孩子去,孩子五次有三次不去,但心裡還是有爺爺奶奶,像我家寶從小我自己帶,偶爾去爺爺奶奶那或者他們來,她也找爺爺奶奶,我媽每次來也和她玩,有時候我還回娘家待幾個月,但對我媽就不是那麼親,所以,也許真的是血緣關系吧,我媽說我家這有句老話叫,「外姓是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④ 為何很多孩子總喜歡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呢
很多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在一起,但是願意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有些孩子在周末的時候被送到爺爺奶奶家裡,要上學的時候父母過來接,卻不肯離開爺爺奶奶。要說起來,父母生孩子養孩子,應該跟孩子更親近才對,那麼孩子跟爺爺奶奶更親近的原因是什麼,有些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自然跟爺爺奶奶更親,還有些孩子是因為父母管教過於嚴格,是父母把孩子推向了爺爺奶奶。
三、父母對孩子過度管教,導致孩子更親近爺爺奶奶。
還有些父母是對孩子管理過於嚴格,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一種恐懼的心理。比如有些父母動輒打罵孩子;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經常責備孩子;或者是經常給孩子提各種無理的要求。父母這樣做,會在孩子跟父母之間豎起一道牆,讓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把孩子推向爺爺奶奶。孩子跟爺爺奶奶親近並不是壞事,但是作為家長,應該正確的教育孩子。
⑤ 寶寶情願跟著奶奶也不跟媽媽,這是為什麼
序言: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的話,就會發現孩子和自己之間的關系並不親密。如果孩子喜歡跟著奶奶的話,和奶奶的關系就特別好。不喜歡跟著媽媽,媽媽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過於嚴格,沒有關心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原因。
三、不夠關心孩子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想花時間和父母在一起了。小編建議,看到孩子不喜歡和自己待在一起時,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太愛自己的孩子,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一定會表現出來。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孩子想和愛自己的人在一起。
⑥ 為什麼孩子怎麼帶都是跟爺爺奶奶親
孩子和爺爺奶奶親到底是因為誰帶的原因還是怎麼帶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想一想的事情!
「隔代親」在中外親情關系中都是常見的!老人和孩子親昵玩耍的場景在影視劇作和現實生活中非常的常見!那麼為啥爺爺奶奶帶孩子會比父母帶更親呢?我想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時間上爺爺奶奶更有優勢。孩子的天性是玩耍,在陪孩子的時間上幾乎所有的父母現在因為 社會 的快節奏都在努力奮斗,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去好好的玩一天!而爺爺奶奶因為年齡應該已經退休,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其次是帶孩子的方式上爺爺奶奶可以更原始。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孩子可以說很小就會玩手機,看電視,而這些是年齡大一些的爺爺奶奶不擅長的,所以爺爺奶奶會更多的帶孩子到戶外進行玩耍,更多的親近大自然。
最後就是孩子和爺爺奶奶的想法差不多。「老小孩」我們對老人的又一稱呼,這說明老人在年齡大一些以後,思想又逐步回歸天真無邪的狀態,您可以想像一下,兩個孩子在一起,肯定是會很開心的哦!
所以啊,親愛的父母們,就不要對孩子和爺爺奶奶親的事情羨慕嫉妒恨了!血濃於水,孩子和您還是最親的!祝您和您的家人快樂 健康 !!!
孩子跟媽媽不親這個問題,肯定不怪孩子。
孩子是一張白紙,大人怎麼畫孩子怎麼長。媽媽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如果非常好的完成了陪伴的義務,孩子不可能跟媽媽不親。
媽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陪伴少,爺爺奶奶陪伴多,那孩子跟爺爺奶奶親也是應該的。
所以作為媽媽,如果孩子跟你不親,那你應該反思自己是否為孩子做的太少,也應該心疼孩子小小年紀就跟媽媽產生了生疏感。
希望每個媽媽都可以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媽媽的愛❤️一起加油
⑦ 孩子願意跟奶奶而不願意跟姥姥,是什麼原因
小梅的孩子是姥姥帶大的,由於孩子的奶奶有多個孫子要帶,實在騰不出手來帶小梅的孩子,可是沒想到被姥姥帶大的孩子居然不跟姥姥親,而跟奶奶親近。其實,生活中不少這樣的情況出現,如今很多姥姥肩負起帶寶寶的責任,有的可能是由於男方兄弟太多,孫子太多都需要奶奶帶孩子,女方媽媽能騰出時間來帶孩子,於是就幫忙帶寶寶了。當然,還有些奶奶是因為自身一些原因不願意帶孩子,總之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和不同情況吧!
但是為什麼明明是姥姥帶大的孩子,卻跟奶奶親呢?身為姥姥真的是心裡有些難過的!孩子說出原因後家長需要反思!
我們都知道,帶娃的時候免不了批評孩子,遇到調皮的打罵也可能會有的。對於天天帶娃的姥姥來說,偶爾不聽話的時候罵幾句,孩子可能心裡就會記恨,而偶爾來一下的奶奶肯定是捨不得罵,而這就需要做父母的反思和引導了。孩子不是玩具,不是非要爭個跟誰親,大家都希望她健康快樂成長
⑧ 為什麼孩子更喜歡跟著奶奶,而不是跟姥姥
可能是因為孩子和奶奶是一個姓氏的,奶奶就可能會比較溺愛孩子吧,而當孩子的是有判別能力的,誰對孩子好的話孩子就會喜歡誰多一點吧。
姥姥和孩子之間總是有那麼一點隔閡,畢竟不是親的,血緣不同,有時候會聽然說,外孫子親了有什麼用,再親也不是自己的,雖然這話是比較傷人,但是可能還是有一點道理吧,至少他們是這么認為的。
奶奶還可能會住在自己家需要爸爸來照顧,孩子和奶奶呆的時間也比較長一點,但是姥姥的話,一般是過年過節或者是有事情才會去姥姥家,所以見面的機會也不會很多,這樣的話感情也就是比較淡了。
但是這種情況也不是必然的,其實只要雙方老人對孩子好,孩子也一定會孝敬他們的。孩子小時候可以讓媽媽待自己去姥姥家,長大了也可以自己去,和姥姥增進感情也是很不錯的,你會發現,姥姥也是很可愛的。
⑨ 孩子願意跟奶奶而不願意跟姥姥,是什麼原因
問題的描述當中是說姥姥因為跟媽媽這層血脈關系,姥姥批評孩子,管教孩子的時候,媽媽不會生氣,而對孩子來說,沒有哪個孩子喜歡被管的,所以跟姥姥的關系不親近。而奶奶呢,因為是和兒媳婦之間隔了一層的關系,再加上奶奶也疼孫子孫女,所以孩子更願意跟奶奶在一起。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問題吧。
我覺得不管是奶奶還是姥姥,這里邊其實涉及到的是一個人際關系的問題。我們有一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是什麼?就是不管是不是有真實的一個血脈關系,要多走動,多聯系,多投入時間,才能夠維護好一段關系。所以對於奶奶還是姥姥的問題也可以如此理解。
當然,我們是在奶奶和姥姥都是「正常人」的情況之下來講的。(我們不排除有的奶奶或者姥姥不會做人,或者偏帶孩子,或者特別小氣等等,排除這些特殊情況,只是在正常的一般情況之下來分享)
1 我自己呢,因為小的時候我媽媽常常帶我去姥姥家,姥姥對我也特別好,所以我跟姥姥的關系非常親近。而我的奶奶呢,她有七個孫子孫女,所以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她沒覺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她跟我爸的關系不好,他不喜歡我爸,原因是覺得我爸沒有其他幾個叔叔和大爺有能力能掙錢,自然她也不會喜歡我。再加上我媽媽比較少帶我去奶奶家,所以我自然跟奶奶的關系不親近。
2 現在,我的小侄女從小在姥姥家長大,跟姥姥特別的親密,她的奶奶因為做生意,所以比較少看她,但是常常會給她寄來錢,或者買各種好吃的和各種玩具。自從小侄女上了幼兒園之後呢,也特別喜歡奶奶了。所以對她來講去奶奶家和去姥姥家是同樣高興。
所以如果具體談到人際關系的問題就會涉及到多種的方面,還是比較復雜的。
以上兩個故事跟大家分享,只想跟大家一起探討,期待聽到你來分享你的故事哦。
我是 阿土婆 ,與你分享有價值的 育兒 心得。
這個應該不是奶奶和姥姥的身份關心,可能還是奶奶和姥姥的以下幾個方面吧!
1、奶奶和姥姥個性如果奶奶個性好,經常順著孩子的,而姥姥個性不好,經常批評孩子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願意跟著奶奶,不願意跟著姥姥啦!小孩子很聰明,很能識別出誰對他好或者誰會更順著他,比如他想吃糖,奶奶就給孩子吃了。姥姥可能會管著他,那他出於自己想吃,那會願意多跟著奶奶些。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2、 奶奶和姥姥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是否讓孩子感受到關心感受到愛
有些奶奶和姥姥自己也要做事情的,如果自己在做事情,又顧不住孩子,而孩子很想要家長陪著,那麼孩子感受不到關心,也就會分出親疏了。比如奶奶不需要做其他事情,或者即使在燒飯燒菜,也是會關注到孩子的,那麼孩子自然會願意跟著奶奶。同樣的道理,比如姥姥自己還要做很多家務還需要弄點啥其他事情,在這個時間又只讓孩子自己管自己在玩,孩子玩好了,也不關注孩子,那麼孩子會覺得沒得到關心,自然和姥姥不親了。
3、對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奶奶會對孩子的方式比較正面,經常誇獎鼓勵孩子,而姥姥對待孩子的方式比較負面,經常打罵批評孩子,孩子自然會喜歡奶奶,不喜歡姥姥了。和父母也一樣的道理。
你是怎麼覺得呢,歡迎來說一說!
我是個姥姥,外孫女3周半了,沒跟她奶奶待過一天,我估計,要是讓她跟奶奶待一天,她會哭暈過去。
外孫女自出生後,就住我家,晚上也跟我睡,直到三周歲上幼兒園,回了她自己的家,可是每周二、三,她媽媽從幼兒園接了她,她總要來我家玩兒一會兒,才肯回家。
親家比我大幾歲,高血壓,心衰,強撐著帶她外孫女兒呢,她閨女的婆婆遠在東北,我真的很理解她,我極少有休息時間,但我從不在親家面前前抱怨。
平常我總是會告訴外孫:姥姥愛你,奶奶也很愛你,奶奶給你買了滑板車,奶奶看你病了,心疼得哭了,等等,這樣,孩子雖然見奶奶少,但她越來越跟奶奶親近了。
孩子的心是純凈的,誰對她好,她在誰身邊自在開心,她就願意跟誰,即便打過她罵過她,她也是可以感受到對她的愛的,能夠分辨誰對她真的疼愛的,而不是孩子一定願意跟奶奶,或者願意跟姥姥。
對於奶奶和姥姥來說,雖然疼愛孩子的心是一樣的,但是帶孩子的方法、狀態是有區別的,也就導致孩子會有選擇,願意跟誰,不願意跟誰。但是,孩子大了會知道都是她的親人。
我們做奶奶做姥姥的,幹嘛非要爭寵呢?幫兒女帶孩子,盡享天倫之樂,解兒女後顧之憂,就當是發揮余熱,沒機會沒能力帶孩子,也要想得開,不管孩子跟著誰,只要她幸福快樂,那就ok。
總之,不指望將來孫子外孫孝敬,也就不糾結孩子願意跟誰。
姥姥多帶帶自然願意跟姥姥了。小孩子心裡都清楚,短時間內誰溺愛她她跟誰好,長大了懂事了才知道誰是真的為他好。
奶奶溺愛孩子本身就不對,跟什麼姓氏,誰的親孫子沒有關系。城市裡都是獨生子女,全家四個老人兩個成人就一個孩子,擱誰家都是寶貝,不存在姥姥姥爺厚此薄彼。
這個我跟你用生物學回答哈。
你看,姥姥的性染色體是XX,姥爺的是XY,媽媽的就是XX,這個XX是分別遺傳姥姥的一個X和姥爺的一個X。
那爺爺奶奶也一樣,爸爸的X遺傳自奶奶,Y遺傳自爺爺。
那麼孩子呢,如果是女孩,那就是XX,這兩個X分別遺傳自爸爸和媽媽,在往上就是,媽媽遺傳給女兒的是姥姥或姥爺的X,另一條X是遺傳自奶奶的那一條。
如果是男孩,那就是XY,X遺傳自姥姥或姥爺,Y遺傳自爺爺。
這么一看,不管男孩女孩都遺傳的有姥姥姥爺的基因,所以孩子有像舅舅的就很正常,不過親緣關系來講,是比較分散的,並且因為兩個X只有一個能遺傳給孩子,並且還是有概率的,而爺爺奶奶的基因是一個直接遺傳的。
而且孩子離爺爺奶奶比較近,所以才會出現跟奶奶親,跟姥姥就沒那麼親了。
當然,基因說沒有什麼證據,大概率還是因為在爺爺奶奶身邊待的時間長吧。
首先奶奶與姥姥是同等關系,在這個同等關系中,誰對孩子是真心疼愛,孩子就願意跟誰。題主所說的孩子願意跟奶奶,那就是奶奶真心疼愛孩子。
一九九八年我兒子三歲,我與丈夫出去打工,把孩子放在姥姥家待三個月。這三個月我總共給了母親一百元錢,讓我娘給孩子買零食吃。三個月回來,我兒子穿得乾乾凈凈,小臉小手也很乾凈,小臉水靈靈的。
第二年我與丈夫又出去打工,丈夫非要把孩子讓奶奶帶,沒辦法,我只好把孩子交給奶奶待三個月。這三個月我總共給了婆婆三百元錢和四分地的菜。當時我家菜園子里種了一園子白菜、茄子、油菜、絲瓜、豆角與扁豆,我想這一園子菜夠ta娘倆吃三個月的。臨走我又給婆婆送去十斤大豆油和十斤雞蛋。三個月後我回來了,孩子在奶奶家大門口贓的像個小叫花子,蓬頭垢面的,身上的小皮衣被扯的一條一條的,光著一雙小腳丫,一雙小手瘦的露著骨頭。我當時驚瞪著雙眼,淚水「嘩嘩」直流。孩子眼神痴獃獃的根本不認識我。我蹲下身抱住兒子說:
「兒子,我是媽媽。」
兒子痴獃獃的光吃贓贓的手指頭,一點也不認識我。我抱起兒子回了我家,馬上給兒子洗頭洗澡,孩子身上瘦的皮包骨。一段時間後,孩子眼神沒那麼獃痴了,他就給我講奶奶經常打他,不給他飯吃,一次澡也沒給孩子洗過…。又到出去打工的時間,丈夫說帶著兒子一塊去打工。從此,我們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去年年初一我們一大家子團聚,我兒子把好吃的菜給他奶奶夾了好多。正吃著,我兒子開門出去了。我發現不對勁跟出去,兒子在樓下的一個角落裡正抱頭痛哭。我勸兒子別哭了,男子漢堅強些。兒子站起身對我說:
「媽媽,我想起小時跟我奶奶待的那三個月,只能用地獄來形容。她家有一棵小楊樹被她養的豬扒了皮,她說是我扒的皮。她用一根皮帶一樣的東西狠狠抽我,邊抽邊罵『你扒小樹的皮,我非扒你的皮…』」孩子哭的很傷心,我怎樣也勸不下。最後孩子再也沒回屋吃飯,他說一看到他奶奶就想起他那斷不幸的童年。
後來我問婆婆,我兒子跟她的那三個月她是否用皮帶一樣的東西打過我兒子,婆婆死活不認帳,還罵我兒子胡說,造著她屙血…。再後來她就滿地打滾的耍潑。
唉,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誰真心愛孩子,孩子也會真心愛她的!
這個問題!血緣關系啊!爺爺和奶奶、也是真心疼孫子孫女啊!外公外婆也是真心疼外孫啊!都是一樣疼孩子,孩子為啥給爺爺奶奶親們,外公外婆真的好好想想了。
孩子雖然不會說:心裡明鏡一樣清楚,有時候外公外婆隨口說一些,什麼 爺爺奶奶不好的話 ,什麼爸爸不好的話,孩子都記著那,那是孩子的親人啊!就不願意讓別人說他們壞話,孩子不願意聽這些,有的孩子就不願意待在外公外婆家了。
我當過奶奶,也當過姥姥,我覺得誰和孩子相處時間長,孩子就和誰親,當時孩子媽媽要上班,照顧孩子就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可孩子太小,有時每天就要准時吃奶,怎麼哄都沒用。
沒辦法,我就叫孩子吃我的奶,結果孩子果然乖了,不哭了。
從此以後孩子離不開我,吃飯睡覺都要跟著我,媽媽輕鬆了,可是我要崩潰了。
半夜孩子哭了,要起來看,孩子餓了要給他泡奶粉,簡直成了孩子的親媽了,白天帶孩子,跟孩子玩,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帶孩子出去玩,跟著孩子屁股後面喂飯,真的很累,還要洗衣服做飯,買菜等等,身上生出四隻手才夠用。
我還是去了,沒想到帶外孫,反而受了一肚子氣,女兒說我不盡心,說他們上班多累,回家就坐在沙發上等著吃飯。
我給她帶孩子還要一日三餐奉上,我還要自己掏腰包,而且在奶粉紙尿褲等等,有的時候沒有了還要自己掏錢買。
孩子病了不舒服了,總是怪我,怎麼帶孩子的?遇到孩子大哭大鬧,他們給孩子說找姥姥,不管我在睡覺還是在幹活,都要放下,趕快去哄孩子。
他們回家飯做好,送到桌上請他們吃,然後我還要喂孩子吃,吃完以後哄孩子睡覺。
我自己才能吃一點,在刷鍋洗碗收拾那些東西,可是女兒和女婿吃完飯就在那看電視,日子過得多逍遙。
他們上班了,我們還要送孩子到幼兒園還要接回來,星期天了想休息了,他們總是有事,不是應酬就是家裡休息。
@風夜火燭(這是我家老人的心裡話,現在是新 社會 ,誰跟誰親都是一樣的,有的人說奶奶親,有的人說姥姥親)
@風夜火燭為你解答 情感 疑惑
我就是那個和爺爺奶奶特別親近,卻和外婆(姥姥)只是禮貌性尊重的那個人。
我從記事以來,爺爺奶奶就疼我,愛我,把最好的都給了我。我家兄妹三人,爺爺奶奶對我們寵愛有加,我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甚至比爸爸媽媽還要深,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隔輩親」吧。爺爺對他的兒女很嚴厲,他們經常被爺爺罵得灰頭土臉,但是對我們就特別的寬容了。
而外婆呢,我們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去看望他們,吃了飯又是匆匆忙忙回家了,相處的時候少之又少,再說外婆那麼多外孫、外孫女,要疼要愛也輪不到我呀!
為此我認為,跟誰親近,最主要是看相處的時間多不多,感情深不深,而不是一概而論來判斷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親疏關系,我們身邊也不乏和外公外婆感情特別好的。
不過,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如果有機會,我們都應好好地待他們,可惜我現在是沒有機會了。
對於這種提法,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為什麼呢?
如果是幾十年前有人這樣說,我想大多數人還是相信的。因為那時農村每年只有少數年輕人通過考學和招工進入外地或城市工作,而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留在農村種地,他們的子女也就長年住在農村,即使少數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他們也都是把孩子放在農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姥姥姥爺家裡,只有爸爸媽媽趁過節放假時偶爾帶他(她)前去探視外,也就很少與姥姥姥爺接觸。正是由於跟爺爺奶奶接觸時間長而跟姥姥姥爺接觸時間少,所以相對而言,親奶奶遠姥姥也就是很正常的事啦!
然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和青年人紛紛湧入城市安家樂業,孫輩們也就都在父母的身邊,畢竟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孩子接受教育的優勢資源是農村難以企及的,所以大部分的爺爺奶奶甚至姥姥姥爺們也就跟著去到城市照顧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認為孩子親奶奶遠姥姥?非也!
我的例子就足以佐證這一觀點。我孫子九歲以前是在部隊大院和藍天幼兒園度過的。這一時期,都是他奶奶在那照顧他,姥姥只在那照顧他很短的時間,所以每每有人問他,奶奶和姥姥,你最親誰啊?他總是說:奶奶!相反,大院里也有一位長年在那看外甥的奶奶。因為這個外甥的奶奶家裡兒子三四個,她便誰家的孩子也不看。所以這個外甥就只有姥姥來看啦,故而當有人問他親誰時,他自然回答親姥姥啦!
說到這里,孩子親誰並無定論,完全取決於他跟誰相處時間長,跟誰最熟。題主,你還堅持你的觀點嗎?
⑩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不願意和父母一起
很多孩子更加青睞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而不願意和父母親一起,其實這很正常,父母親對於孩子往往要求嚴苛,在孩子發生錯誤時更是會嚴厲教導。但是爺爺奶奶由於隔輩的原因,對孩子十分疼愛,甚至會達到溺愛的程度,那麼孩子內心自然會更加喜歡百依百順的爺爺奶奶。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和父母親在一起,父母親都不要被孩子所左右,孩子需要疼愛也需要一定的嚴格,如果忽略了早期的嚴格教育,那麼孩子在日後會更容易碰壁。父母親又何嘗不是於心不忍,他們同樣希望孩子快樂,但是有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只能足夠的狠心,父母親是為了孩子的發展。當孩子逐漸長大成人,他們會理解父母親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