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可以慢慢忍下來

為什麼孩子可以慢慢忍下來

發布時間: 2023-01-17 23:18:34

⑴ 孩子受欺負了,家長應該教育「打回去」還是「忍下來」為什麼

孩子受欺負了,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打回去,因為長期忍受下來,孩子不會得到尊重。有一些孩子特別喜歡欺負人,也會看人下菜碟,碰到一些不好對付的同齡人也不敢出手。孩子在小學階段這一現象還不明顯,到了初中階段,如果一味只知道忍讓,只會令自己成為全班欺負的對象。除了要培養好孩子智商和學識之外,也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商,面對壓力之時,孩子也應該學會自如去面對,勇敢對暴力說不,那麼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對於被欺負之後還流眼淚的孩子,一定要告訴他,被打了就要還回去,只有讓施暴者感到害怕,他們就不會再欺壓了,還手是一種勇氣,在學校就一定要告訴老師。

⑵ 想要培養孩子忍耐力,家長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

眾所周知,孩子的忍耐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讓孩子終生受益。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從小就要學會注重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家長們要想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培養。首先,家長要學會刻意的讓孩子等待。其次,家長們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後,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掌握與孩子默契溝通的技巧。

三、日常教育

另外,家長們要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鍛煉孩子的忍耐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向孩子們灌輸忍耐力的好處,讓他們在自己的潛意識裡面認識到忍耐力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他們自然而然的會想要主動的去鍛煉和培養這一種品質。在這個時候,父母再去培養他們的忍耐力就會事半功倍。

⑶ 父母在這3點上越能「忍」,培養出的孩子越自律,長大更容易成功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自律,足夠優秀,可事實卻總是事與願違。

好像大部分的孩子都像樹懶一樣,慢慢地,一點都不知道著急。

家長每天都要經歷無數次,從充滿耐心,到逐漸失去耐心,再到徹底暴走的狀態。但孩子就是快不起來,自律不起來。

後來了解了很多 育兒 方面的知識之後,才知道,想要讓孩子有自律的能力,父母就不能管得太多,在這3點上要能「忍」。

一、忍住脾氣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世上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孩子從有自律的需求到能做到自律,本來就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父母一發脾氣,孩子要麼反抗、要麼害怕,就更做不到父母希望達到的效果了。

更何況,父母的情緒是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的,總是被批評、被否定,孩子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做不到自律。

二、忍住嘮叨

心理學中有一個「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也就是說,父母嘮叨得多了,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不耐煩,把你說的話不當回事。

回想一下,咱們小時候不也很討厭來自父母的嘮叨嗎?

現在的孩子和我們當時的心理差不多,有些話說一遍就夠,忍住嘮叨更容易幫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三、忍住包辦

做父母的都不放心孩子,但卻不能不放手。

如果父母事事包辦,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個性,鍛煉自己的能力,這只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只知道依賴別人的「廢物」。

更何況,自律的一部分就是承擔責任,如果家長都包辦了,孩子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了,又怎麼可能自律起來呢?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指出:父母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指路人。

所謂「指路人」就是只需要適當的引導、引領即可,給孩子做好榜樣、教他自律的方法即可。

比如寫作業,跟孩子約定好回家後先寫作業,寫完作業後的時間歸你安排,孩子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再幫孩子解決掉不會寫的麻煩,自律的習慣也就很容易養成了。

給大家分享一套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4冊: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上學原來是這樣呀》《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考試,我不怕》

這4冊剛好可以解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4大難題,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自律也就不是難題了。

這套書將孩子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故事,與適當的童話情節結合在了一起,比如《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中的「時間小偷」、《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中的「作業老人克勞斯」

通過這種幽默又有趣的文風,孩子能更直觀的理解書中想要傳遞的道理,學會好的學習方法。


《上學就看》是大字體、注音、彩繪,孩子閱讀起來比較方便舒適,溫暖可愛的畫風,也可以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⑷ 讓孩子學會忍耐,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情緒自控能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最好的進攻是防守。」不停地出擊並不一定能獲得勝利,當我們收回拳頭時並不是放棄抵抗,而是在積蓄力量打出更有力的一拳。所以,當你不夠強大時,一定要學會忍耐,磨礪自己,等待最佳時機。

一、清楚孩子忍耐力差的典型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的「延遲滿足感』特別差,具體表現為: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又哭又鬧,甚至是滿地打滾兒。有的孩子在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沒有分享和等待的意識,只想著自己要玩什麼,甚至會去搶別人的玩具。其實,這些都是忍耐力差的初期表現。孩子的忍耐力一定要從小培養,否則長大後就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稍有不如意就無法忍受,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受挫能力也會比較差。

二、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等待

孩子的忍耐力差,往往是由於父母對他提出的要求滿足過快,使得他從小就沒有學會等待。當孩子因想出去玩、想看動畫片、想吃零食等願望不能馬上實現而哭鬧時,如果家長為了安撫孩子而毫無原則地立刻滿足他的要求,他對於等待的概念就會慢慢變得淡薄。所以,讓孩子學會忍耐的前提是,家長延遲滿足孩子的意願,讓他們學會等待。

當然,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會接受等待,並以哭鬧來要挾家長。這個時候家長絕對不能妥協,只需向孩子表明,唯有等待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哭鬧沒有任何作用。幾次下來,孩子哭鬧的問題便可以得到解決。切忌向孩子妥協,因為妥協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糟糕的局面愈演愈烈,導致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完成了等待的過程,就要及時對他進行表揚,鼓勵他繼續保持良好的習慣。通過這種延遲滿足的方法,孩子慢慢學會了等待,當他的要求不能及時得到滿足時,也不會發脾氣,而是能夠冷靜地處理問題。一個人只有不被情緒左右,才能避免做出沖動的事情。

柏拉圖曾說過:「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當孩子學會了忍耐,你會發現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會有所改變,比如抵抗誘惑的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和意志力等都變強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將伴隨孩子一生,幫助他走向成功。

⑸ 培養孩子「小時候要狠,長大了要忍」,學會了方法,孩子自我成才

現實情況,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急的團團轉,急的沒了脾氣!只好違心地說:「不管了,學個啥是個啥吧!沒辦法。」

又有多少家長為了管孩子,鬧得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甚至有的孩子受不了家長的叨叨,與父母結仇、出走、跳樓。哎!這都是最親近的人啊!這些本不該發生在親人之間的事情幾乎天天都在發生。

為啥?問一千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為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親人們爭吵、煩惱,一個孩子教育把家裡鬧得雞犬不寧。

誰家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人家的孩子」,培養成既懂話、有禮貌、成績好,人見人誇的好孩子啊。

這怨誰呢?家長能怨「別人家孩子」的家長嗎?「為啥你不來俺家給俺培養孩子啊」。這理兒說的過去嗎。就是你家孩子小時候人家給你提個管孩子的建議,你未必聽人家的。

我寫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管孩子,小時候要狠,長大了要忍」!小時候說的就是從剛生下來開始,我們做家長的,應當管孩子狠到比軍紀還要嚴,不遷就、不嬌慣、守規矩、懂禮貌等等一切的好習慣。當然也要讓孩子釋放玩耍的天性,嚴管而不失活潑。小時候孩子是一張白紙,塑造成什麼,將來就是什麼,孩子這時候受到管理也不會感到痛苦,大人管起來也非常容易。

我們常常聽人說:「你看人家孩子,沒見過人家家長管過,孩子自己主動學習。」我們不知道的是,人家孩子在小時候已經管好了,已經管出了孩子的好習慣。所以,到三四年級就不用管了。

原則性的壞習慣一定毫不留情堅決糾正。

比如,孩子小時候無理取鬧時,家長不要大喊大叫,家長越是大喊大叫,孩子越是不聽,不聲不響的果斷的拒絕掉孩子的要求,讓孩子知道,無理取鬧得不到好結果,教育不了幾次孩子就再也不會無理取鬧。

其實,孩子從一生下來開始就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你慣他壞毛病,他就成了壞毛病,你養他好習慣,他就成了好習慣,從小培養的好習慣,孩子一生會優秀。所以說管孩子小時候要狠。

長大了要忍,說的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具體說是到了孩子十歲以後,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強制管理孩子,

家長如果感到孩子的做法不符合家長意願的要忍一忍,應當要先聽取孩子的建議,看孩子是如何想的,家長與孩子商量提出建議,家長逐漸成為孩子的參謀。

等到孩子上了大學的的時候,家長更應當聽取孩子的意見,甚至主要聽取孩子的意見。以孩子的意見為重。等到了孩子大學畢業,家長應當主動示弱,逐步讓孩子承擔起決策主角。

孩子從初中開始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長如果再像小時候那樣不問青紅皂白管孩子。

初中開始管理孩子不對,孩子就會有逆反心理,或不聽家長的。所以說,孩子長大了,家長首先要轉變思想,遇到問題,聽聽孩子的意見。

孩子的管理,家長參與度應該是一個從高到底的下降線,孩子越小,管理要求應當越高,然後逐步下降,孩子自我管理上升,從孩子初中開始,家長管理和孩子自理決策各佔百分之五十。等到了大學畢業,家長的管理只是參考意見了。

以上這樣的管理方法,我們有多少家長能夠做到?大部分家長不但做不到,而且管孩子的方法正好相反,孩子小時候不管,不但不管還不斷培養壞毛病,六個大人嬌慣一個孩子,孩子事情全包、追著喂飯、一哭就哄、要啥給啥、好飯先讓孩子吃、做錯了不能批評、見來人不說話家長也不說等等,全是慣得壞毛病。

孩子剛要去擦桌子,奶奶過來,「寶貝,讓奶奶擦。」孩子的勤勞天性讓奶奶慣沒了,長大了你又說孩子懶,是誰小時候慣的?

孩子剛學習一會兒,姥姥過來「寶貝。學累了沒有,喝點水吧。」孩子學習的專注性,被姥姥消滅了,等到了初中,說孩子聽課不認真,沒有專注力,是誰小時候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為什麼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網上登載有一個小女孩,爸爸常年癱瘓在床,小女孩才七、八歲,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就洗菜、燒火做飯,做好飯後,端過去給父親一口口喂飯,之後孩子才去上學。孩子抽空還要到地里幹活,到集市上賣東西,維持全家生活,就這樣忙碌,小女孩的學習成績在班級依然排名第一。懂事、勤奮、孝敬、成績優秀的孩子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再看看有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給人家孩子比一比,不知幸福多少,孩子還不知足。生活沒學會,成績沒學好,長大不孝敬。

家長等孩子長大了感到孩子各方面不行了才開始管,想一想,孩子小時候已經慣成了一身壞毛病,長大了才管,他哪能那麼容易改啊!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就是家長管孩子的錯誤根源。

順別列舉一些孩子小時候家長慣孩子出現的幾種現象,希望家長能夠對照一下,看是否孩子有這些毛病:

1、孩子一不順心,就又哭又叫、無理取鬧。 這毛病完全是家長慣出來的,小時候不狠心糾正,長大了有一件事不順心,就埋怨家長,毫無感恩之心。培養了一個既不懂事,只有索取的白眼狼。

糾正孩子大哭大叫的辦法,就是誰都不要理他,他要求的事堅決不辦。等孩子平靜下來了,給孩子講明道理,並且還要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2、孩子見人不說話,毫無禮貌。 這也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老是說:「俺家孩子認生,從小就不愛說話。」家長給孩子打掩護。孩子的講話能力是家長逐步培養的,家長從小不讓他說話,他哪能見到人會說話。等孩子長大了,培養了一個無禮貌,語言上很難溝通的人,孩子的孤獨、自卑就是家長小時候培養的。

所以,家長從小讓孩子見到大人,就應當讓孩子叫「叔叔、阿姨。」不叫就不行。這樣慢慢的就養成見人會說話的習慣了。

3、孩子做事拖拉,做事慢的要死。 你看有些孩子長大了幹啥事都慢慢騰騰,甚至上個廁所半天不出來,大人急的要死,也不好說什麼。這也是家長從小把孩子養成的壞習慣。平時孩子要做什麼事了,家長總是說:「不著急,等等吧。或者說:慢點啊,別弄壞了」。從小老是讓孩子不著急,慢點做,孩子長大了做事慢的習慣改不了了。

磨磨蹭蹭、微微濃濃誰都不喜歡,首先家長要轉變觀念,主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平時做作業,要限定時間,到時間做不完就不要再做了,等著老師批評吧。養成一旦開始做作業,就一氣呵成,中間不停留,限定時間完成。從小養成做事麻利、專注的習慣。

4、孩子說謊話。 這也是家長造成的,有的家長或老年人教孩子說謊話,孩子不小心打壞了一個碗,奶奶護孩子,就給孩子說:「寶貝,等你媽媽回來了,就說碗是奶奶打壞的,媽媽就不吵你了。」長期下去孩子感到說謊話沒事,就慢慢的自己學會說謊話了。長大了滿嘴謊話。家長再想糾正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一個人誠實。誠信沒有了,在 社會 上立人之本就沒有了。

5、孩子使小性子,發脾氣。 這也是家長嬌慣出來的,家長經常使小性子,說點不順心的事或不符合自己心的事,就使性子、發脾氣,結果別人得按照你的意願去做,長期下去,孩子也就學會了,一不順心就不理人。

所以,家長應當從自身做起,二是不讓使小性子的人得到好處,這樣就會逐步扭轉使性子的習慣。培養一個善於溝通、能夠遇事共同商量的好性格。

6、孩子做事霸道、或做事依賴性強兩個極端。 做事霸道的孩子從小別人讓他讓習慣了,無論自己要求對不對,都得按孩子的意見。而做事依賴性強的孩子,從小家長強勢,從來不讓孩子做主,孩子依賴慣了,就是常說的媽寶,做事不能獨立。

家長從小教育應當注意這兩個極端,該家長做主的孩子說了不算,該孩子做主的家長不要干預,要分的清楚。



7、孩子懶惰,啥都不幹。懶懶散散。

這完全是家長從小把孩子慣出來的,怨不得別人。孩子從小就應當讓孩子做點家務活。不要拿孩子學習忙,讓學習吧當借口,家務活家長全包了,你能管孩子一輩子嗎?

12年的中小學教育知識,如果好好學用不了六年完全可以考一個好大學。時間充裕的很。拿孩子學習忙,將孩子培養成一個一生懶惰的人是沒有理由的。

懶惰是萬惡之源,人要是一懶,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8、做事無始無終,粗心大意。 這種習慣也是家長造成的,從小孩子做事老是給孩子搗亂,孩子搭個積木,還沒搭完就叫孩子干別的。孩子還沒做完作業就叫孩子吃飯,孩子做完了正在檢查,你就說差不多了,就這樣吧等等。都是家長在一些日常小事上,讓孩子養成了做事不專心、不完整,不認真的習慣。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好習慣,首先家長自己細節上要知道怎樣做才行。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可不是那麼簡單,要做到孩子越小管理要越嚴格,孩子長大了就需要孩子自我管理,做到這些,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和改正自己的日常細節。

⑹ 家長為什麼要讓孩子忍讓小朋友呢

為什麼家長總是要讓孩子,讓著年紀更小的孩子呢?
第一,覺得大的就要讓著小的
作為聽著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的中國人,年紀較大的孩子,要讓著年紀小的孩子,已經成為了大家默認的事情。
但是家長在以此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忘記了這個所謂的年齡差,是會伴隨孩子一輩子的。家長要求的忍讓對於孩子來說,很可能就是一輩子的束縛。
第二, 希望老大懂事,保護弟弟妹妹
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老大可以幫助自己照顧弟弟妹妹,在有了二胎之後,家長對於老大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父母認為有了弟弟妹妹,老大就應該更加懂事,但是這很多都是源於家長對於孩子的自我幻想。
第三,外人看著好看
家庭的和諧是所有人都想要的,家庭的和諧,也是很多人對外表現家庭的主要方式。
所以為此,家長們就會想要老大處處照顧和讓著弟弟妹妹,在外人眼中營造出一種和諧和家教很好的感覺。
但是家長只顧著家庭的和諧和外人的誇獎,完全忘記了這種要求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大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孩子的內心被忽視,孩子的自身意願被無視,家長強制要求大孩子讓著小孩子的行為,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大寶身上無形的傷害
1,孩子總是違背本心
家長的要求和孩子的內心不一定是同樣的,但是在家長的教育下,很多時候,孩子不得不違背本心去迎合家長,忍讓著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不斷地放棄自己的想法,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2,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下降
因為不斷地要求孩子忍讓,對於大孩子來說,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好的情緒。
不斷的忍讓讓孩子的家庭地位不斷下降,也讓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對比,和弟弟妹妹產生心理落差,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⑺ 孩子變得更自律,是因為父母在哪些事上很能忍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一直充當著一個類似於「家庭保姆」的角色,會幫孩子打理好身邊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能夠真正地成長起來,在有些地方父母們需要掌握好「忍」這個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把父母當作榜樣和偶像,會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父母的一舉一動,所以只有父母學會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行為,才能言傳身教,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熱點內容
為什麼長時間不說話嗓子會變聲 發布:2025-01-20 22:32:36 瀏覽:965
人死眼睛為什麼是閉著的 發布:2025-01-20 22:31:43 瀏覽:965
等待時間為什麼會增加在製品庫存 發布:2025-01-20 22:26:48 瀏覽:478
我的兩個微信為什麼一個都不見了 發布:2025-01-20 22:18:38 瀏覽:72
男人變心了為什麼會鐵石心腸 發布:2025-01-20 21:55:40 瀏覽:193
9歲小孩為什麼眼睛很眨 發布:2025-01-20 21:53:55 瀏覽:787
綠豆煮出來的顏色為什麼是深紅色 發布:2025-01-20 21:45:20 瀏覽:500
為什麼睡一個晚上後背特別冷 發布:2025-01-20 21:45:12 瀏覽:130
為什麼人拉尿會有兩種顏色 發布:2025-01-20 21:41:08 瀏覽:882
淘寶上的蘭花為什麼貴 發布:2025-01-20 21:33:40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