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們為什麼有那麼多問號
『壹』 為什麼小朋友有很多問號
因為小孩子年紀小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問問題。
『貳』 小朋友對社交一定有很多問號,家長該如何從旁引導
很多的小朋友在年紀非常小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採用正確的方式和別人進行社交,社交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取決於個人在人際交往上能否取得一定的成績,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起到一個積極引導的作用,告訴孩子怎麼樣用一種正確的方式進行社交。
小朋友的社交一定有很多的問號,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在很多事情的面前都是非常的迷茫無措的。社交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階段來說至關重要,那麼什麼是社會交往。人際交往對於一個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幫助以後孩子走向社會,有更好的人緣,孩子年紀還小,不知道如何正確的進行社交,這個時候就要考驗我們的家長了,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社交。
『叄』 家裡的好奇寶寶總愛問為什麼,父母要怎樣做呢
孩子從出生的時候起,就在不停的觀察和探索這個世界,當他們睜開眼睛時,就會好奇的打量身邊的事物,當他們的耳朵聽到聲音時,會轉過頭去看看聲音是從哪裡發出來的,當他們開口講話以後,就喜歡不停的向家長提問。
很多在我們眼裡看來很尋常的事情,在孩子心裡就會充滿無數個問號。
「媽媽,天空為什麼會下雨?」
「小貓和小狗為什麼不會說話?」
「爸爸為什麼會長鬍子?」
……
當孩子開啟「為什麼」模式時,家長是敷衍的隨便說個答案打發孩子,還是耐心的向孩子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你的反應和回答方式,將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起到鼓舞或者打擊作用。
3.與教育孩子相結合
比如孩子問過馬路的時候,為什麼要走人行橫道,為什麼遇到紅燈要停下來,遇到綠燈才能通行,我們在解答孩子問題的同時,還可以給他們講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讓孩子學會按照規則行事,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隨著孩子知識和閱歷的增長,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會更加的復雜多樣,這就需要父母不斷的去學習充電,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和耐心,這對父母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機會。
『肆』 我女兒今年6歲很聰明,老愛問為什麼,聽人說小孩愛問為什麼就說明他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請教哪位大蝦指點。
小孩6歲也代表她開始上小學了。
我不是大蝦,但我只能說:
愛問「為什麼?」並不代表她將來「一定」會當科學家,但是「有可能」。
(因為職業可以是生活環境中後天培養或變更的)
愛問「為什麼?」代表她有一顆對身邊的事物感到興趣的心——求知慾。
其實成年人也是啊!
當有問題也會千方百計的尋找答案或求助,去滿足自己的求知慾和解除心中的疑慮。
現在她還小,大大可以先了解她的興趣是什麼再作適合的培養。
好多科學家都是對自己研究的項目有興趣或很有可能是大發現才能保證專心研究的。
(其他復雜的事,例如為了得到國家給予資金而什麼什麼的,就不談了。)
例如她很有表演欲的,就跟她多講故事,多扮演小劇場,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等等。
投其所好,得到的回報將會更大。這樣她也會比較快樂。
好多父母就是忽略了這一點,也沒有作出鼓勵。
還有個人主義的認為「那不好,這不好」,
而讓小孩慢慢地對事物「不想」去感興趣。
家長應該讓小孩明白這個方法,這些事情怎麼做才會變得更合適或更好的方法。
不要只是告訴她不好,不要只是一直要求她改去做別的事。
給予一個時間表,給予一些以身作則的行為教育,給予一些思想空間的自由。
如果大大的小孩對於科學的理解能力很強,而大大又有意讓她成為科學家,
可以先從一些生活常識,小小科學入手。比例電燈是怎麼發光的,自來水怎麼來的。
希望你的小孩可以保持這一顆好奇心。
也希望大大將來會繼續正視小孩的問題(天南地北任何事),
因為那是對小孩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腦袋發展有很大的關連。
在小孩眼中,家長的話比任何人說的都來得更重要和更可信。
如果當下她聽不懂,或者解答了她卻不是很清楚,請你不要放棄。
因為她不懂,還是會依然重復又重復的問的。
所以你需要經過思考,用簡單的方法:
例如動作、語言和圖畫三方配合,達到生動有趣的解說,她就會記住了。
當她感覺自己被重視了,自然就會喜歡和家人分享。
在家裡開心了,去學校也快樂了。學習也就更容易進入腦子中。
既是一個了解他們想法的途徑,且是一個增加親情的機會,
又是一個引導她好好向上的方法。
家長的陪伴和參與(非介入),遠比放任她自由去尋找答案來得好。
現在的科技發達了,她們可以自行透過很多渠道取得想要的知識。
很多時候會鑽牛角尖、誤入歧途或沉迷的。
(就像我表侄子10歲就止不住的天天玩網路游戲…唉。)
如果這一顆好奇心得到家長的重視,及時的解答或解決了她的疑問。
那會對她將來的長成,在學習以及出社會後的生涯里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下面是我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認為他寫得不錯的。
現在轉載一下,希望對大大有些幫助。^-^
一共四篇,轉載自:中國小孩網
兒童為何愛問「為什麼」
來源:中國小孩網 作者:小孩網編輯部 時間:2009-06-02 11:02
孩子愛問「為什麼」,其實這是孩子的好奇心所致。幼兒期孩子的年齡特點之一就是好奇心很強。他們智力剛剛萌芽,求知慾旺盛,對周圍生活的了解不是很多,生活經驗缺乏,使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們不僅用眼睛去觀察事物,而且要用手去動動摸摸,對任何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的問題從「是什麼」逐漸發展到「為什麼,怎麼樣」等等,而且涉及面廣。有一份研究顯示,一個5歲的男孩一年內共提出4 043個涉及25個方面的問題,從人類社會到宇宙天體,從文學藝術到軍事體育真可謂是包羅萬象。如果他們的問題得到適當的解決和成人的重視,那麼孩子好問的習慣將會給他帶來一生的智慧。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孩子們心靈世界許許多多小問號,既充滿了孩子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為成人提供了了解孩子並與其溝通的好機會。從孩子的各種「為什麼」中,大人可以知道孩子們想什麼,想要干什麼,對什麼有較濃的興趣。培根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只有保持這顆好奇心,才能燃起孩子心中求知的慾望,進而進發出智慧的火花。
如何回答孩子的一連串「為什麼」
來源:中國小孩網 作者:小孩網編輯部 時間:2009-06-02 11:04
孩子喜歡提問,這是渴求知識、思維活躍的表現,孩子接二連三地向成人提出「為什麼」的問題,這說明孩子的智力需要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這樣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孩子的好奇提問,成人如果給予正確的啟發引導,這種好的習慣就會得到順利的培養和發展,就會化作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面對孩子的一連串「為什麼」成人該怎麼做呢?是全部包辦代替告訴他們答案,還是適當地引導他自己去解決呢?這就需要成人針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心理水平具體對待孩子的一個又一個問號了。
對於孩子的「為什麼」,成人應該深入淺出、用淺顯易懂的形象化語言來回答。如果說得過於深奧和專業,一旦孩子不能真正理解,還會影響他提問的興趣。比如「電池裡面有什麼?」如果大人說給孩子聽的是什麼化學物質等專業術語,讓孩子聽得一頭霧水,孩子不僅不懂還會感到茫然。不如用兒童化的語言告訴他,裡面有一種東西可以發電讓汽車開動,這樣就通俗易懂了。而如像「為什麼電池一定要這樣裝」等一些可以用操作來解答的問題,成人就應該創造條件引導孩子通過操作來觀察、思考、探索,從中找到答案,在解決問題中孩子的思維會更加開放和活躍。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小實驗,了解電池的正負極及其發電的原理,孩子會在一次次的操作實驗中,自己動手去感知、解決疑問。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千奇百怪、無奇不有的,可能有時很簡單,有時很荒誕,有時又會讓人難堪、無言以對。「天上的雲為什麼不掉下來?」「人為什麼要吃飯?」「真的有外星人么?外星人長的什麼樣?」等等。一旦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問題,千萬不要不懂裝懂,也不要惱羞成怒,家長可以坦然承認自己無力解答或去查閱書籍。
家長一定要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每一個提問,耐心、認真地回答孩子的提問,而且還應鼓勵孩子提問,啟發孩子提問,讓孩子在提問中學會思考。
如何適時而巧妙地向孩子發問
來源:中國小孩網 作者:小孩網編輯部 時間:2009-06-02 11:06
星期天,曉薇一家三口到公園玩。到了公園里,孩子要求劃船,3個人就來到了售票處,可是人太多需要等一段時間,孩子不高興地撅起了小嘴巴,曉薇靈機一動,「讓我們來數一數這里有幾只船好嗎?」「你看河裡怎麼有那麼多的圓圈?」這兩個問題馬上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孩子認認真真地數了起來。「媽媽,這么多船數也數不清。」「對呀,這里有許多的船,真好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有的是大船,有的是小船。你看,這是天鵝船,這是兔子船,還有小猴子船呢。」在一問一答中,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孩子終於在愉快中等來了屬於他們的船,這一天孩子玩得特別高興。
這是一位聰明的母親,她懂得怎樣抓住孩子的心理,適時、巧妙地用問題來消除孩子因等待而引起的焦慮。相信在這么有心的媽媽的教導下,孩子的好奇心會得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的。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這樣聰明能乾的母親只是少數,其實並不然,生活中有許多可以讓你發問的機會,這就需要家長有心去發現、仔細去揣摩。比如:散步時看到了一隻小鳥,你就可以問一些有關鳥的問題;看書時就書的內容提些能幫助孩子理解的問題;洗澡時提一些關於水、肥皂的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會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另外,如果孩子有好問的好習慣,那麼你可以:一是順著孩子的問題發問。孩子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就要分析孩子的問題,及時地作出反應,或回答或追問,使孩子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二是反問。對孩子的一些顯而易見的簡單問題來一個反問,可促其積極思考。如當遇到「人為什麼要吃飯」這一類問題。先別忙著回答孩子,此時不如乘機反問,讓孩子通過自我教育解決。「你想想看,到底為什麼人要吃飯呢?」這樣適時、巧妙地把問題仍然拋給孩子,引發孩子繼續深入思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長用心去觀察生活、觀察孩子、傾聽孩子,抓住每次機會,那麼就能適時、巧妙地向孩子提出各種問題。
如何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來源:中國小孩網 作者:小孩網編輯部 時間:2009-06-02 11:01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為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上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其實從嬰兒開始就用行動表達他的好奇心,如用手觸碰身旁的各種東西,這是他在了解世界、滿足他的好奇心。當孩子學會說話,就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好奇。有的研究發現,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問出不同的問題,比如3~4歲時,孩子常用的問句是:「這是什麼……?」而到4~6歲時則用「為什麼……?」來發問。
有人說:「好奇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好奇象徵智慧的萌芽,如果引導得當,悉心培養,就能養成孩子主動的學習興趣,產生自覺的興趣習慣。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家長應當:
(1)不輕易批評孩子,不應付孩子的問題:不要對孩子由於好奇而出現的過失,過多批評指責,也不要嘲笑孩子的問題,而是了解孩子的好奇所在,盡可能幫助他們解開好奇的謎團。不要以為孩子胡說八道而隨便應付他。
(2)試著給孩子一些問題:用問題來指引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充滿探究的精神。善於思考和提問也是一種學習,而且從他們的問題中不難覺察他們的思考方向和水平。
(3)指導孩子自己尋求問題的結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指導孩子去發現答案,比直接告訴他結果要困難許多。但是,這種機會正可以提供給孩子思考的空間,比如指導孩子查閱書刊,或向專業人員請教。
『伍』 小朋友為什麼有那麼多問號
一因為小朋友本身他就是一張白紙,他看見你好多的動作,也好,好多的行為也好,他都會想知道是因為什麼,因為小孩對美好的事物和新鮮的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所以在現實的生活中,小朋友就會有那麼多的問號
『陸』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是什麼梗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這個梗是這樣的:
大家最近一定聽過「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那麼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是什麼梗?出處含義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下文的詳細內容吧!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最開始在抖音作為BGM火了起來,隨後很多人開始製作相關表情包。
對於熟悉的人來說,一看道這句話就是唱出來的,對於不知道的小夥伴只是把它當做一個網路新的流行梗。
出處含義:「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出自周傑倫歌曲《聽媽媽的話》,被一個小朋友翻唱了之後,因為實在很可愛所以在抖音上火了。
這句話突然流行了起來,成為了一個網路梗,被網友用在各種地方,既表達了自己感覺對方的行為讓人迷惑,又不顯得尷尬。
『柒』 孩子變成小問號,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家長應如何引導
孩子變成了小問號,面對孩子的“為什麼”,家長應怎麼引導
“為什麼鳥會在天上飛”;
“為什麼電視機里會有人”;
“為什麼老虎比貓咪大那麼多”。
你的孩子是否也是這樣一個小問號,每天有著數不清的為什麼。面對孩子的窮追不舍,家長是不是被問到懷疑人生呢。家長知道嗎,其實孩子變成小問號,也是有原因的。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段小問號時期,在這個階段,家長不要逃避孩子的問題,更不要給孩子一些模稜兩可的答案,而是要正確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讓孩子學會提問的方法,這樣孩子的世界才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捌』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來自於周傑倫《聽媽媽的話》,我想也許是想知道到底小朋友是不是有很多問號,為什麼有很多問號?
每個小朋友都有有很多問號的時候,因為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是從一張白紙畫上各種圖案的過程,其中會碰到太多太多不知道的事情了,而對於不知道的事情,在還不會自己閱讀找到解答之前,不就是只能一直問「為什麼」或「是什麼」么?
比如教我們家小朋友《兩只老虎》兒歌,最後一句是「真奇怪」,但小朋友就是不知道什麼是「真」,然後就會問「真是什麼?」,然後我就說「真是很的意思」,小朋友繼續說「很是什麼」,然後我就說「很是非常的意思」,小朋友繼續問「非常是什麼意思?」,我繼續解釋「非常是特別的意思」,然後繼續一頓解釋,還是沒解釋清楚。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是什麼梗:
近日,有一位戴著口罩的萌娃「掩耳盜鈴」式吃餅乾的一幕在網路上火了,可愛的萌娃站在路邊,手上拿著一塊餅干,一直在努力的吃著餅干,看著已經吃了不少餅干,但是似乎沒有品嘗到餅乾的味道,隔著口罩吃餅乾的樣子看起來也是萌化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位可愛的口罩萌娃似乎沒有反應過來這是怎麼回事。看著這里,網友們也被逗笑了,調侃: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聽媽媽的話》是周傑倫2006年的歌,已經有十四年的歷史了,作曲作詞都是周傑倫,而且因為歌詞的正能量,入選台北教育大學附屬實驗國民小學一年級教材。小朋友們一定要聽媽媽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問一個可能會暴露年齡的問題,你知道「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出處是周傑倫的歌《聽媽媽的話》嗎?
『玖』 為什麼小朋友有很多問號
生活里,我們常常在「小是小非」上,接受來自爸媽的「愛的教育」:不要濕著手去捏洗衣粉,會「燒手」;不要玩氣球的時候吃橘子,會爆炸。
當你笨手笨腳做錯事的時候,一句「這點兒常識都不知道」在所難免。不過,我們也真的會折服於「爸媽的智慧」,因為他們確實是對的。然而,當我們再試圖刨根問底,想問問這些所謂「常識」究竟是什麼原理時,大概率又只能得到一句「哪兒那麼多為什麼」。
下次有機會教育小朋友喝粥要從邊緣喝起的時候,你可以期待著他問「為什麼」了。
02
除了吃飯穿衣,就連玩上,爸媽也經常會傳授給我們一些「常識」「竅門」,比如放風箏這件事。
小時候我們放風箏時,每當風箏搖搖欲墜要掉下來的時候,有「經驗」的大人就會告訴我們:「收一收線,再放就能飛得更高。」
這樣的小技巧,基本都會讓我們向爸媽投去崇拜的「星星眼」(✧◡✧)。
不過,只要你膽敢問上一句為什麼,又只能得到冷漠的反駁:「少問為什麼」。其實這個放風箏的技巧可以用「力學知識」來解答。
我們理想中的放風箏,是手中的線放得很快很快,以至於不對風箏產生力的效果,不考慮重力的話,風箏會隨著風一起做相對靜止運動。
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因為周邊建築、地形的影響,空氣流是不穩定的,風速和方向很任性,風箏也無法克服重力,自然就會忍不住往下掉。
當風箏在天上飛的時候,它本身和水平方向有一個夾角,當氣流帶來向上的升力,風箏就會飛得更高。當你收一收線的時候,線更短了,線和地面之間的夾角增大了;再放一放線,可以讓風箏在更高更遠的地方重新達到一個平衡點,反反復復,自然就能拯救「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