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中國古代只有男人從軍

為什麼中國古代只有男人從軍

發布時間: 2023-01-05 21:17:13

① 古代男子都需要從軍嗎

漢代的話是需要的。

在漢代,每個成年男子都需要為國家服役一年,服役期間沒有工資,還要自帶干糧,純粹是做貢獻,而義務兵服役的年齡就是23歲。



可見,漢代規定男子23歲當兵是出於當時國家形勢考慮的,總體上很接地氣,既有利於國防建設,又兼顧了家庭,可以說充滿溫情。

② 中國古代徵兵是不是只征農民讀書人和商人不會被征

古代徵兵的主體主要是農民,分為強征和服徭役兩種。
沒有緊急特殊情況不會採用強征的辦法。因為這種方式無法確定歸期,誤事誤時,民怨極大。
徭役是最常見的辦法,這種辦法有明確的期限限制,到期即可返家。如手頭富餘,還可以交錢免役。對生活影響較小。但有些情況下,服徭役的農民需自備糧食、武器、衣物等等,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古代的讀書人一般不會從軍,在他們心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堅定的信念。但一旦從軍,他們會成為幕僚,主榮則榮,主損則敗。因此選對一個有潛力的主子對於讀書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至於商人,由於中國自古以來有「重農抑商」的傳統,所以階層排序也成了「士農工商」。商人地位低下。一有戰事,商人被征入伍不可避免。漢武帝時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西攻大宛時,就是強征長安商人及其子弟入伍。但錢財通人眼,以錢免災也不是不可能的。

③ 中國古代各朝有女人當兵嗎

在《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載,約西元前五百年的春秋時代,當時的吳國第24任君主闔閭故意考驗軍事家孫武,挑選了180名宮女接受孫武訓練,並由兩名愛妃負責卒長之職。剛開始,縱使孫武「三令五申」重復表明會執行軍法,眾宮女皆不理孫武的號令,於是孫武便將作為卒長的兩名吳王愛妃斬首,即使吳王阻止亦不理會。

史料記載,古代中國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隊。戰國初期,《墨子》載:「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見,烽煙四起的戰國,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顧頡剛在《女子當兵和服徭役》中說:「一部《左傳》中記事不少,而絕未有壯女當兵之痕跡。」但他認為:「殆戰國時屢發大規模之戰爭,丁男不足則以丁女繼之……必至全國動員而後已。」非常時期,女兵必出現在戰場上。

漢朝初期,也有女兵,《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也曾組織女兵部隊號稱「娘子軍」。明朝末年,女將秦良玉有三十多女親軍,盔甲纓帽皆如男子。

太平軍中的女兵部隊有10萬之眾。湘軍情報匯編《賊情匯纂》中稱「賊素有女軍」,並詳細羅列了太平軍女軍的編制。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女兵編為40個軍,一個軍約有2500人。僅在天王府里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僅在危急時刻保護過天王的性命,最後也陪太平天國同歸於盡。這些大部分來自客家的女人,由於不纏足,她們在戰斗中的勇猛絕對不比男人遜色,清軍稱她們為「大腳蠻婆」。

義和團運動中以女性為主體的「紅燈照」組織,類似於民兵性質,也勉強可算做女兵。

④ 中國古代戰爭真的有這么多人參戰嗎

在守城攻尖戰中,老幼百姓構鞏軍事等,是戰爭的重要力量,古代基本沒有兵與民之分,總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軍人,這也是古代戰爭中,為什麼失敗方丟掉城市後,往往會遭到敵方屠城的原因。在古代,人到七十古來稀,可是六十歲還是從軍嚴齡,所以說,古代作戰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人參戰,一點也不稀奇。

⑤ 為什麼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國將軍都是男人,沒有女人

古代軍人參與戰爭的方式和現代是截然不同的,三國時代那樣的亂世中,將軍都是從一場場的血戰中成長起來的,冷兵器戰爭的方式完全是赤裸裸的憑力氣,耐力,膽量,身體的爆發力,敏捷性,反應速度等各方面的體質說話,而女性在這方面肯定是不如男性的。而且古代的社會體系和文化,觀念等方面也不可能允許女人去打仗。當然也就更談不上當將軍了。

⑥ 古代的人從多大就要開始從軍要過多久才能回家

其實在古代基本上都是直接徵兵的,年齡最小的可能十二三歲左右就要開始去從軍了,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回家,這個就不太好說了。有的時時候很多人可能就會直接死在軍營當中,有些人可能要到三四十歲的時候才能夠回家,當然如果打了大勝仗,從此再無戰事,那麼國家就會裁兵,遇到這種情況,那麼就可以提前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了。

現在我們中國全部是實行的義務兵制,也就是說當我們滿了18周歲以後,就需要去服役三年,這三年是義務兵,我覺得這樣做還是挺不錯的,可以讓每一個人都有國家榮譽感,而且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的普通公民,保衛國家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的責任。當然了,現在每個國家的制度不一樣,而且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大環境也是不一樣的。

⑦ 做軍,做鐵莫做針.」當時人們為什麼不以從軍為榮

中國古代兵的組成、地位有一個變化過程。
西周和春秋時期的軍隊可以說是貴族階級的軍隊,只有少量的平民參與,所以為傳統封建貴族的俠義精神所支配。封建制度下的貴族,男子都已當兵為職責、為榮譽、為樂趣,不能當兵是莫大的恥辱。上至國君,下至一般士人,都從小接受文武兩方面的訓練,由上到下沒有一個不上陣,沒有一個不能上陣,沒有一個不樂意上陣。當兵不是下賤的事,而是社會上層階級的榮譽。戰術或者仍然很幼稚,但軍心旺盛是肯定的。
在經過數百年連綿不斷的戰爭驅動後,特別是在經過法家改革的洗禮後(並不是只有秦國變法,東方六國都進行了變法或改革),戰國時期大多數國家幾乎完全變成了戰爭機器。戰爭都是滅國的戰爭,為了達到滅國的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選擇,兵制自然也擴張到極端的限度。春秋時代戰爭由貴族包辦,多少具有一些游戲的性質,而戰國的戰爭極其殘酷,這是各國都全民武裝的結果。這種現象當然是不容易忍受的,厭戰的心理出現了。除了墨子、宋鈃等為世人所熟知的,一般的民眾也必然有部分是不願意參加這種屠宰場式的戰爭。從軍心民氣方面看,兩種現象也萌芽於此時:一是上等階層的文武分離與和平主義的提倡;二是一般人民中厭戰心裡的產生。
秦統一後,內戰雖結束,邊患並未消除。從前各國分擔的邊防需要秦國獨自擔當,同時國內駐防的重兵也不能少太多,原有的兵力自然是不夠的。所以秦始皇曾征發流民、贅婿、商人戍邊,這些人當時都屬於社會中的下等人,這是後代只有流民當兵,兵匪不分,兵民互相仇視的開端。同時,良家子弟漸漸不願當兵恐怕也是秦朝不得不發流民的一個原因。
西漢初理論上仍然實行徵兵制,但實際所實行的已經是募兵制,秦代發流民的臨時政策到漢代成了法定的制度。漢武帝時,武功雖盛,卻是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因為一般人不肯當兵,武帝就開始正式募兵,然後建立了屯田制度。募兵和屯田仍不足用時,就大批征發囚徒,甚至使用外族人。此時,兵與民隔離的局面已經非常明顯。
募兵、屯兵和囚徒兵,基本上是終身的職業兵,從身份上大都是民間的流浪分子,與一般的人民自然沒有多少情感上的聯系。對於國家也很難說他們有多忠心,不過皇帝養著他們,他們替皇帝賣命就是了。一般的民眾處在大帝國之內,漸漸的都不知兵。這些既不肯衛國也不能自衛的順民難免要遭到軍人的輕視,繼而進一步到侮辱。同時因為軍人多是社會底層人組成,所以很容易遭到一般清白自守的良民的輕視,由於這種輕視沒有武力做後盾,只能在語言上詆毀詆毀。所謂的「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言論和思想,就是這樣產生的。

⑧ 《十五從軍征》中古代兵役制度是29歲,為什麼他15歲就從軍了

29歲?哪兒來的?好像有過最高的也就貞觀之治的時候要22歲就最大的了,大部分朝代都是15-18多,而且古代年齡這些不是很嚴格,需要打仗查人的時候更是只要看著個頭夠了就行。人數少的民族全名皆兵,只要拿得動武器就上。古代男的15就結婚,女的來月事就可以嫁人,29有的都要抱孫子了。

⑨ 為什麼古代從軍是國人的權利,而非義務

西周時期,」國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主要從事手工業、服務業的工作;」野人「或「鄙人」是指遠離城邑的人,主要從事農產業。「國人」和「野人」都是脫胎於原始社會的公社農民,滅商後的周族公社農民與奴隸主貴族一起分別駐守在城邦與都邑,被征服的商族等公社農民則居住在野鄙之中,或隸屬於「國」,或隸屬於采邑。西周時期的「國人」和「野人」,由於前者是征服族,後者是彼征服族,因而他們的社會地位並不一樣。
所以從西周到東周前期,只有」國人「才有權利從軍參加戰斗。不僅如此,「國人」干預政治的方式很多,或決定國君的廢立,或過問外交和戰,或參議國都遷徙,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直到進入戰國時期,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國人」從軍的制度逐漸向郡縣徵兵制轉變,農民變成主要的徵集對象。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一嚼東西眉毛就跳 發布:2025-01-22 22:04:58 瀏覽:359
雙截龍電腦玩為什麼只能一個人 發布:2025-01-22 22:02:18 瀏覽:684
淘寶今天為什麼黑白屏 發布:2025-01-22 21:46:17 瀏覽:536
為什麼眼袋的顏色比臉深 發布:2025-01-22 21:42:27 瀏覽:305
為什麼手機橫屏 發布:2025-01-22 21:30:18 瀏覽:453
為什麼戴完美瞳眼睛腫了 發布:2025-01-22 21:30:18 瀏覽:331
為什麼現在的擴展器不好使了 發布:2025-01-22 21:29:27 瀏覽:101
叫男生刪除你的微信為什麼他沒刪 發布:2025-01-22 21:24:26 瀏覽:560
為什麼女生比男生嬌貴 發布:2025-01-22 21:20:54 瀏覽:412
微信轉賬不可以轉是為什麼 發布:2025-01-22 21:20:06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