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關愛

為什麼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關愛

發布時間: 2022-12-30 22:13:53

Ⅰ 孩子為什麼和自己沒有那麼親密了

今天晚上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和自己為什麼沒有以前親密了?相信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增

長,這個問題就會開始慢慢地困擾我們家長!所以,今晚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首先,大朋友們,尤其是孩子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家長,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越來越

有距離感,沒有小的時候那麼親密了,包括他對外界的人和物也沒有小的時候那麼熱情和感

興趣了,其實這種情況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極其的明顯,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跟自己無比依

戀,長大之後跟自己有了距離感呢?所以,我們一起來看下,會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呢?

第一,孩子成長的早期,父母沒有給予正確的愛。

說到愛,這時候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溺愛,這一點在大部分的家庭裡面是非常常見的,

相對於以往的父母,現在的父母傾注在孩子身上的愛會遠遠超越以前,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

一個問題,就是過分的溺愛孩子。但事實上過分的溺愛孩子不見得是一個好事,因為這樣做

很容易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他會自然的覺得父母這樣做是應該的,比如,媽媽平時工作那

么忙,回家還要洗衣做飯,爸爸在外掙錢養家,多不容易啊,而孩子卻很漠然的覺得那算什

么啊,誰叫他們是父母呢,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不能白當父母啊。同時,如果什麼事情都是

隨著孩子的慾望來的話,孩子就會習慣於接受,而不懂得去付出,這時候孩子很容易變成一

個霸道、不滿足就哭鬧,甚至冷漠。這對於孩子將來要面對的人際交往造成很大的影響。所

以,我們不能過於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去付出,懂得去感恩。

而有的父母平時少關心孩子,喜歡指責孩子,批判孩子,甚至打罵孩子,而這些情況不僅使

親子之間的和諧關系沒能建立起來,更難於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發自內心的關愛和真情,這樣

親子溝通也會難於順暢,這也是導致孩子和父母慢慢有了距離感的原因之一。

第二,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之間缺少溝通交流。

如果孩子從小就缺少與父母的溝通交流,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交流也就少了,當孩子感受不

到父母的關愛的時候,就無法建立良性的親子關系,導致孩子對於家長越來越抵觸,進而出

現冷漠無情。所以,溝通交流非常的重要,家長們應該重視,每天至少抽出一個小時時間進

行親子互動交流,並且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容易出現一個誤區,就是以為孩子剛出生,還

小,不用交流或不面對面的交流,如果你這樣做了,孩子是沒辦法全面的接受你傳遞出去的

信息,所以,在這里建議我們的大朋友們,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特別是很小的孩子的時候,

一定要確保孩子能看到你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因為這樣不僅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愛,

還能通過你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理解你所表達的意思,同時也能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第三,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的機會。

同伴間的交往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缺少小夥伴的孩子,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其中對外界的

不熱情或者保持距離感就是諸多問題之一。因為同伴交往對於孩子的社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

教育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到了 3 歲需要上幼兒園的原因。

但往往因為不少的父母很宅,或者主要由老人帶孩子,還有些父母自己抵觸幼兒園而刻意不

送孩子上幼兒園等,其實這些行為都是阻斷孩子融入集體、學習分享和愛的機會。在孩子與

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一起解決困難,互相幫助,表現出自己的智慧、能力,從而認

識到自己的力量與存在的價值,同時也能感受到他人的作用和集體的力量,做到正確的認識

自己。

有了這些你來我往的互動,以及在互動過程中的思考與體會,孩子才能逐漸明白自己的需要

和他人的需要,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收獲的喜悅等多種更為豐富的情緒情感,才能真正脫離

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第四,父母本身就比較淡漠,不熱情。

俗話說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

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難的幫助,對社會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會感染孩

子,使他也慢慢學會去關心他人。反之,如果父母對於這些事情都表現出比較淡漠的話,孩

子大概率也是會表現出漠不關心,因為淡漠的父母只能造就淡漠的孩子,別指望他替別人(包

括父母家人)著想。就像有些家長一樣,帶孩子出門過馬路需要等紅綠燈的時候,不等,直

接帶孩子闖過去了,然後還要教育孩子紅燈停,綠燈行,我們試問下,孩子能按照父母的教

導去做好嗎?我想應該是不大可能的吧。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我們要以身作則,自我要求自己,你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猶如春風化

雨,潤物無聲。

第五,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

有一些家庭父母總是會因為一些瑣事而爭吵,甚至還會把工作中不好的情緒撒在孩子身上,

這在無形之中都在影響著孩子,孩子漸漸的對家裡、父母失去了安全感,認為家裡是不夠安

全的,那他就會本能的想著逃離,同時,也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各

個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一生不可逆的。所以,樹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尤

為重要,請各位父母們,不要把生活的壓力、工作的不順心等這些不好的情緒在孩子面前表

現出來,你們可以在外找個地方發泄發泄,回到家依舊是那個能帶給孩子開心、快樂的爸爸

媽媽。

今天,我們先給各位大朋友們分享以上這五點育兒建議,我們會在後續的分享中繼續進行交

流。請各位大朋友們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為了家庭更加的和睦,我們一起共同的學習,不

斷提升自己,了解孩子,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我們的孩子。

Ⅱ 父母對孩子很好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因為有些家長由於太愛自己的孩子,還有就是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愛孩子的,但是在孩子眼裡卻是害他的行為,這樣就是讓孩子感到你在害他,就不會聽你的話,而且還會跟你對著干,還有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太有控制欲了,想什麼事情都要控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給他們留空間。

所以,如果家長感覺他們的行為非常愛自己孩子,那麼他們的孩子依然感覺自己的家長不愛自己,那麼這就是家長得原因,因為小孩不會無緣無故說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愛自己,所以如果家長愛孩子的方式不對,就會讓孩子產生誤解,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Ⅲ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

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父母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傾注了無數心血。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的付出和犧牲並沒有帶給孩子溫暖,反而是沉重和窒息。

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動輒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拒絕和父母溝通,甚至有時惡語相向。

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

這和家長的思考和溝通方式有關。如果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家長要反思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你是不是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一不聽話你就沒有安全感?

很多家長都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認為只要孩子聽話,按照自己設計的康莊大道,就會走上一條光明之路。

可孩子不是機器,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和主張,於是有些家長就會受挫,就要想方設法來控制孩子,甚至使用批評辱罵等極端方式。

如果家長總是想著怎樣孩子才能聽話,怎樣控制、佔有和改變,孩子就會感覺到壓抑和痛苦,而且是家長越無微不至的付出,孩子就會越壓抑和痛苦。

父母應該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對待孩子,最重要的是明確孩子是有個體尊嚴的人,家長要看到並接受孩子獨特的存在,幫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潛力,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發展出來。

2、你是不是放棄了自我成長,把孩子當做人生的唯一希望?

家長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這無可厚非。

但是問題是有些家長早早的放棄了自我成長,同時又對孩子期望過高,習慣於把自己的焦慮、對完美的執念投射到孩子身上,整天圍著孩子打轉。

烏克蘭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把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過於沉重的愛和期待不會變成孩子的動力,只會是壓在孩子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僅影響孩子發揮學習效能,還會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

父母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放棄自我成長,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3、你的愛是不是經常有附加條件?

「你不聽話(優秀),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是很多家長掛在嘴邊或者是刻在臉上的台詞。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經常附帶條件,孩子就會因為擔心自己滿足不了父母的期待而焦慮,就會自信不足、沒有安全感。他不敢向前奔跑,因為他怕回頭時看不到自己的父母。

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愛是接納理解,而不是論功行賞。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最大的前進動力。

當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愛著,就會確立了自己本身的價值,就會更有信心和安全感,願意走出舒適區,去探索未知領域,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你是不是經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和我們溝通問題或煩惱時,其實只是想找個親近的人說說話,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具體的解決方案,而是父母的傾聽和理解。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耐不住性子,連珠炮一樣的評價、批判或者還沒有了解清楚情況就給孩子出主意,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受,會迴避和父母溝通交流。

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應該先去試圖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緒,並給與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理解,這是溝通的橋梁。

等到溝通的橋梁建立起來了,孩子知道自己的悲傷、孤獨等感受被看到了,父母再尋求被孩子理解--也就是確認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最後一步才開始講道理。

用同情和理解建立與孩子內心的連接非常重要,這是避免雞同鴨講的基礎,父母也要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

愛分大小。父母要知道怎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真正的愛不是在孩子慢慢長大以後,還亦步亦趨、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這些是小愛。

真正的愛是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無條件的愛孩子;真正的愛是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長和變化,關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真正的愛是父母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並且和孩子一起成長,互相成就。

Ⅳ 為什麼你很愛孩子,可是孩子卻感受不到你的愛

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問題家庭,父母對孩子特別愛和重視,無論什麼物質條件,都會極大的滿足,可是孩子地表現卻令人擔憂,他們對父母冷淡和對抗,有的還特別叛逆,這時,父母們就納悶了,我們這么愛孩子,可是孩子卻這么冷漠,問題出在哪兒呢?

毫無疑問,這些父母是付出了極大愛了的,可是孩子卻感受不到愛,彷彿兩個世界的人,他們沒有愛的能力,所以對父母的這些付出,不會感到幸福和感激。


第一,愛是在當下進行的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真正帶給人們幸福的是愉悅的人際關系,人腦深刻地依賴於社會關系。所以當我們與某一個人愉悅的聯結時,我們就能在此時感覺到幸福快樂,而此時的當下,正是我們大腦大量分泌催產素的時候。

人的大部分壞情緒,都是由於不良的人際關系造成的,而沒有愛的能力,不能與他人良好的關系互動,是我們產生不良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因,所以沒有愛的能力,就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而打破這一惡性循環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我們先從能夠讓我們開始感受到愉悅的人那裡獲得愛。要知道,一個沒有愛的人,是不可能付出愛的。

第二,讓更多變得更少

年輕時,我們為了在一個城市有安全感,能夠立足,就會拚命的賺錢,認為等有了房子就可以有幸福感了,當我們有了房子後,我們認為能夠還完房貸和擁有自己的車子,就可以有幸福感了,可是當我們做到了這一切後,我們迷茫了,還是不能能感受到幸福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生活看上去填得很滿,與周圍的世界很緊密,但是我們對情感的滿意度卻越來越低。就像喝不能解渴的飲料一樣,當我們沉浸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卻忽視了我們需要感受的東西時,“更多”就會讓人感覺“更少”。

Ⅳ 為什麼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卻不領情,沒有感受到愛呢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非常的愛自己的孩子,平時給了孩子很多的愛,但是孩子卻並不去接受自己的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三、總結。

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可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並沒有花時間去陪伴孩子,所以說孩子就不願意去跟父母進行溝通了,而在這個時候,父母也不要想著一蹴而成,這樣,也會讓孩子不太願意接受。我們慢慢的去讓孩子接受自己,慢慢的用去感化孩子,這樣的話也是能夠發現彼此的一些關系的變化。家長平時也不用過於的擔心,只要能夠好好的去對待孩子就可以了。

熱點內容
華為什麼手機可以用hicar 發布:2025-01-23 23:30:24 瀏覽:579
為什麼高途課堂找不到課程 發布:2025-01-23 23:24:06 瀏覽:872
為什麼咬東西咬到肉 發布:2025-01-23 23:19:54 瀏覽:744
為什麼寶馬沒有這種顏色 發布:2025-01-23 23:19:12 瀏覽:428
光遇微信充值為什麼不到賬 發布:2025-01-23 23:19:12 瀏覽:226
為什麼蘋果手機顯無法激活面容 發布:2025-01-23 23:12:08 瀏覽:803
蘋果手機簡訊為什麼收到垃圾信息 發布:2025-01-23 23:11:45 瀏覽:401
別人問你為什麼要安卓換蘋果 發布:2025-01-23 22:52:05 瀏覽:758
為什麼超市一晚上不關燈 發布:2025-01-23 22:51:24 瀏覽:812
為什麼一段時間晚上睡不著覺 發布:2025-01-23 22:47:05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