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的孩子為什麼少了
A. 為什麼現在很多孩子學習不主動
孩子不愛學習,原因有很多,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下幾點可供家長們參考:第一就是傷病及身體疾病因素。由於某種傷病造成的腦功能的障礙,或者是體弱多病經常缺課,導致學習困難。第二就是遺傳因素。第三就是身心發展落後於同齡兒童的發展水平。第四就是不良的家庭環境,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或者是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等。第五就是教養。兒童在幼年時沒有獲得良好的教養,在兒童早年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沒有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和教育。第六就是不適當的學習內容和教育方法使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有些父母揠苗助長,不按照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教育,常常違反教育規律。第七就是營養與代謝,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是膳食不合理可影響學習。第八就是心理因素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差等。
B. 為什麼現在喜歡讀書的學生變少了呢
的確現在很多學生讀書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於家庭,也有來自於學校,還有外界短視頻游戲等一系列。的誘惑導致學生讀書少,孩子閱讀興趣被壓力破壞了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如果帶著太多的功利性,最後的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
很多家長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完全沖著學習去的,閱讀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
有的家長就把繪本當作孩子識字課本,教孩子認字被擺在了第一位,還有家長忙著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讀完還要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有的家長培養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孩子成績並無起色,對做題沒什麼幫助,甚至想放棄對閱讀的堅持。
我們在閱讀這件事上,太過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結果把孩子讀書興趣全給破壞了。
打個簡單的比方:
你帶孩子去游樂園,孩子剛開始可能滿心歡喜。
但是你如果告訴他:要寫100字的遊玩感受,孩子的期待和興奮可能就少了一半,次數多了,孩子寧願不出玩,甚至開始反感。
閱讀也是這樣,在沒有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之前,務必放棄過多急功近利的想法,我們越注重結果,孩子越難體會過程中的快樂。
閱讀是很難短期內看到效果的,它帶給孩子的滋養要在很久之後才會顯現。
如果父母總是強調「有用」,強調「學習功能」,那麼讀書,對孩子而言漸漸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選書沒有選對
想要孩子愛上閱讀,一開始書要選對。
很多家長剛開始就想讓孩子讀一些文學名著,但是真正讀進去的孩子少之又少。
名著要讀嗎?
肯定要。這些書基本上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選擇,最終留下來的經典。
但是孩子閱讀這些書,需要漸進的過程。
馬克·吐溫有句話:「名著就是那種人人都說好,但不怎麼讀的書。」
因為很多名著都是我們常說的「大部頭」,卷帙浩繁,甚至有點晦澀難懂,沒有閱讀習慣的成年人看這類書都會感到吃力,更別提孩子。
如果想讓孩子讀名著,要考慮到孩子當下的理解能力。最好的方式是從簡單的描寫孩子生活瑣事的圖畫書入手,逐漸擴充種類,比如兒童文學、科普讀物、詩歌童謠,再來進行經典名著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