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為什麼不長鬍子
㈠ 為什麼有些男人不長鬍子
長不長鬍子是與年齡有關系的,也就是說,到了長鬍子的年齡才有鬍子,不到長鬍子的年齡是沒有鬍子的。這個年齡沒有確切的界限,但一般是初中以後,也就是十四歲以後才可能有鬍子(也有可能提前,但很少出現)。如果十八歲左右還明顯沒有鬍子的話,建議你到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內分泌系統出現了異常。一定相信醫生。要不,早長鬍子或者晚長鬍子可能是正常現象,但由此給心理造成的負擔卻是痛苦的。 鬍子是男人的性別標志之一,也是成熟男人的魅力體現。中國有句俗話叫「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男人的鬍子也就被附加了更多的深長的意味。 小的時候聽故事,常常講到的是「白鬍子的老爺爺」,鬍子也還是善良、智慧的象徵了。讀《三國演義》,對於關羽的「五綹長髯」印象是深刻的。張飛的鬍子象鋼針一般,表現出硬漢的特徵。還有孫權,在鬍子方面也有了突破,竟然是紫色的胡須。這鬍子長的也算是「打破常規」了吧!看李白的畫像,那鬍子也給人飄逸的感覺!相比之下,難產詩人的鬍子就遭殃了,因為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看馬克思、恩格斯的照片或者畫像,濃密的鬍子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睿智的鬍子,革命的鬍子;那是無產階級偉大革命導師堅貞不屈的鬍子。孫中山先生大總統照片上,其鬍子也是獨具特色的,還有李大釗先生的鬍子也有非常突出的特點。魯迅先生的鬍子濃密而倔強,可顯示出他的性格。長征期間,周恩來同志蓄起胡須,看他那個時期的照片,看那濃密而雜亂的胡須,可以體會長征的艱辛,可以昭示中國革命的千辛萬苦。 電影藝術家卓別林先生的鬍子恐怕也是讓我們難以忘懷的,可以說鬍子是其幽默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愛因斯坦的鬍子「亂糟糟」的,就象「相對論」一樣,讓一般人難以理解。希特勒的短短的一字胡須和日本的短胡須,都是留上嘴唇的上面、鼻子下面的一點。但是看上去卻是陰森恐怖,透露出獨裁者與侵略者的殘暴氣息。薩達姆被美軍抓獲時,鬍子長而亂,與做總統時的鬍子待遇上恐怕也有了天壤之別,而凌亂的鬍子也透露出薩達姆的疲憊與落寞。 刮鬍子是成年男人的功課,就像化妝是年輕女人的功課一樣。男人一近中年,頭發如秋風中的樹葉,有了凋零的感覺;而鬍子卻如雨後春韭,割而復生,又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了起來。大約中年男人患得患失太多,用腦過頻,肥料被心機爭去了,頭發就爭不到肥料,只有萎縮;而鬍子呢,因了與嘴的親戚關系,近水樓台先得月,早早把肥料劫了下來,先肥了自己再說,這也太沒有全局觀念了。 男人的鬍子一天不刮,有粗糙之感;兩天不刮,臉就變得舊了,三天不刮,連自己也感到蒼老了一截。男人的面子通常不是指臉龐,而是指對頭發和鬍子的處理問題。失節事小,面子事大,所以先前的剃頭匠把自己的營生說成是「頭等事業」、「頂上功夫」,除了少許的自吹成分,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 刮鬍子的最佳方式當然是去傳統的剃頭鋪子,剃頭匠最好是上個世紀70年代就操此業的。那裡有滾水快刀侍候著。刀當然不是刀片,也不是嗡嗡作響的電動刮鬍刀,而是背厚刃利的剃頭刀,足足有300克重,拿在手裡就像拿了一件武器。等醮著肥皂沫的刷子先在臉上除了眼睛、鼻子和嘴的部分細細地塗了一遍,毛孔膨脹起來,這時刀子就開始了工作。刀子在臉上游刃有餘地掃盪,連細枝末節也不放過,心裡就有了一種除惡務盡的快感。臉龐和嘴唇周邊的鬍子消滅了,剃頭匠接著打掃耳根和後脖子上一群散兵游勇,末了連隱蔽在鼻洞里的小股殘敵也不放過。事畢,腦袋就像輕了分量,靈活起來;不照鏡子,就覺得自己比進理發鋪前光鮮了許多。渾身也舒泰得可以。 刮鬍子的次好方式是自己解決,條件和程序如前,只不過刀子換成了刀片,最好選擇在陽光明媚的晴好天氣。自己刮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否則傷了臉無法索賠。 第一種方式現在太難覓,第二種方式又太麻煩,於是再次的方式只好求助於電子刮鬍刀這種舶來品。好處是可以隨時隨地刮,說得准確點不是刮,是在剃。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剃得不幹凈,用手摸上去,茬茬還在,只不過比先前短了一些,粗糙的感覺還在,心裡總有些別扭,就好像打了勝仗卻讓一小股敵人逃脫了一樣。 鬍子的問題事關男人面子,瘦臉的人滿臉鬍子,就顯得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肥臉的人生滿鬍子就無形中多了一點匪氣,與文明的形象隔了一層。現代人不喜歡如此,於是男人們紛紛去刮鬍子。
㈡ 男生怎麼不長鬍子
遺傳的,沒辦法,再拔也也不會長很多出來,我就是有很多鬍子,也是遺傳的,怎麼剃都剃不掉,拔都拔不完,就這樣,我還有點羨慕你,我全身都是體毛,曾經很想把它們消滅掉,現在想想還是算了吧,毛多也不是壞事,不過現在很多的女孩子都是喜歡奶油型的人。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移植鬍子,聽說周傑倫的鬍子就是移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