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緣不錯為什麼沒有好朋友
㈠ 孩子沒有好人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要想讓孩子交到朋友,父母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沒有好人緣,和他對人的態度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孩子脾氣比較暴躁,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特別的沒有禮貌,這樣也不會獲得身邊人的喜愛以及歡迎。如果家長想讓孩子交個朋友,就需要改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
如果孩子不懂禮貌的話,就會顯得特別沒有教養。相信好人緣這種事情也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他人幫助自己之後,一定要及時的說聲謝謝。同時可以主動積極的和身邊的同學交往,不要一直等著他人來找自己。家長也可以以身作則提高對自己的要求,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㈡ 為什麼有錢人家的孩子性格好,人緣好,朋友多 沒錢人家的孩子性格內向,沒有什麼朋友呢
家庭教育的問題,一有錢人他們不會把錢吝嗇的藏起來,而是拿出來分享,別人為何有錢?很多人都沒有去考慮過這個問題吧?有錢人已經在努力為下一代做好了鋪墊,就算有一天她們沒有錢了,經過努力一樣也會再變得有錢起來。懂得了建立人際網,一個人能成功85%來自人際關系的。而沒有錢的家庭很自卑,沒有實力去說話,還很脆弱,不敢正視自己的現景,用積極的心態去影響下一代,教他們去努力,相反以為是在保護他們,其實是害了他們。變得不懂為人處世,不會說話,變得羞澀,不敢表達自己,這樣會造成他從小就躲避現實,沒有樂觀向上的心態,也會造就他以後的人生路依然過得窮迫的可能。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起一個人窮志不窮的家庭教育氛圍。
㈢ 孩子人緣差,沒朋友都是錯誤的家庭教育惹的禍
作者:等風來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網路時代,每天充斥在家長耳朵里的就是各種孩子被傷害的消息,以至於很多父母變得草木皆兵,抱著「寧可讓孩子孤單,也不冒險讓孩子交錯朋友」的原則,把孩子限制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圍之內。
其實,人際交往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從幼年起,孩子就會有強烈的尋找夥伴、進行交往活動的傾向,這是合群性的一種反映。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個性、情緒 情感 、智力等方面的發展。
如果父母長期不允許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交往,孩子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缺少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2012年12月,重慶時報報道了發生在重慶永川區某大學的一個案件:有一個叫肖斌(化名)的男孩,從小愛好廣泛,拉得一手好的小提琴,長得也很陽光帥氣,最重要的是家庭富有從小到大吃穿不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眾人羨慕的天之驕子,有一天卻被舉報偷了隔壁寢室兩個男孩的筆記本電腦和手錶。
事情爆出之後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個家庭富足的人,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直到警察介入肖斌才說了實話。原來,肖斌一直覺得很孤單,好多次給母親打電話哭訴說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兩個男孩卻很要好,這讓肖斌心生不滿。有一天兩個男孩跟肖斌發生了口角,肖斌就偷了一個男孩的手錶和另一個男孩的筆記本以示懲罰。
因為涉嫌盜竊,肖斌被警方取保候審,肖斌的母親後悔不已,十分內疚地說:「 兒子從小要學習,還要拉琴,玩的時間很少。更不用說交朋友了 。 可能是小時候把兒子管的太嚴了,忽略了孩子性格方面的教育 。」
孩子的人際交往和任何習慣一樣,當它錯過童年這個關鍵期,它就沒有一個深厚的交往的經驗積累,養不成一個很好的交往習慣,就會影響孩子以後與人的正確相處。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系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 健康 的一個重要標志,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際交往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如下狀況: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關心則是預防和治療這類心理問題的靈丹妙葯。
正如案例里的桐桐一樣,別的小朋友邀請他去玩,他一開始特別開心,可是這種開心只停留了很短時間,就又被失望代替,因為媽媽不允許他在外面玩。
而媽媽這樣做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孩子上小學很久了都沒有交到一個好朋友,以至於寫老師留的《我的好朋友》這樣命題作文的時候,內心竟然沒有一個可以寫的對象。
蘭海老師在視頻里分析說:「 對於剛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他需要獲得集體的歸屬感,而媽媽卻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 。」
我們讓孩子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完善健全的人格特徵,作為家長應該 正確認識孩子與人交往的需要,鼓勵孩子與人交往,滿足孩子 情感 上的需求 。
孩子的交往障礙緣於錯誤的家庭教育
前幾天在醫院看病等待候診的時候,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不停地跟媽媽說話,問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被問得煩了,從包里拿出一個平板給孩子:「去去去,一邊玩 游戲 去,別煩我。」孩子開開心心地坐到一邊玩平板,輕車熟路地打開了 游戲 。
我也曾在另一個地方遇到了類似的事情,那個媽媽也被孩子不停追問問題,但是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而是微笑著對孩子說:「 媽媽也不知道答案,不如你跟旁邊的小朋友探討一下 ?」雖然孩子一開始很拘謹,但在媽媽的鼓勵下,很快地跟旁邊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交流了起來。
兩個不同的媽媽,對待孩子的「騷擾」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在前者身上我看到了懶惰的媽媽,和一個被手機禁錮了、把周圍的同齡人排除在自己的世界之外的孩子;而在後者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善於去引導和鼓勵孩子的媽媽,和一個勇於突破自我、勇敢與人交流的孩子。
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去與人交往,覺得很孤獨,其實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曾經有人做過調查,有81.6%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9%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 所以,好多父母其實都如前面視頻里的桐桐媽媽一樣,覺得有自己陪伴孩子就行了,她們對孩子的交往缺乏一種科學的指導,孩子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沙利文曾說過:「人際關系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源泉」。而人際關系從何而來,就是從人與人的相處交往中而來。我們如何才能既保證孩子順利與人交往,又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呢?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德國和日本的學校會要求學生家長參加「親職教育」,也就是我們國家俗稱的「家長課堂」,課程會要求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時期就要學會與同伴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基本生活所需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們會主動要求孩子去商店買東西,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幼兒時期與同伴的交往不僅可以滿足孩子 游戲 的目的,還可以在交往中鍛煉孩子處理關系的能力,正確的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
我們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平衡學習和交友之間的關系呢?正如上面視頻中所說,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01尊重孩子意願,合理安排寫作業和玩的時間
其實在小學階段作業量還不是很大,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時間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致寫作業時間太長而沒有時間去玩。
視頻里蘭海老師和嘉賓一致認為,其實在這個時候,家長反而可給孩子合理安排寫作業和玩的時間, 可以提前跟孩子約定好,多長時間之內作業完成得又快就好,可以允許孩子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耍多長時間 。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在做作業的時候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細心,想用好的作業質量來換取「玩」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好的寫作業的習慣。
02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圈子
在視頻里蘭海老師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也是爸爸媽媽逐漸離開孩子的社交圈的過程,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他人、接觸 社會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會交到一些壞朋友,也害怕孩子會受到不好的風氣影響,所以只允許孩子跟大人認可的人交往,這就限制了孩子自主與人交往的權利。
父母應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培養孩子自主與人交往的意識, 讓孩子在跟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自主地面對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同時學會克制獨占、利己的想法,學會很好地與他人溝通和共同協商 。
03父母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視頻里的桐桐不是一個人,他代表裡現今教育制度下的一批孩子,放學後就得回家做作業,不被允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作為家長除了要做到以上兩點之外,蘭海老師還給了父母一個建議,那就是我們要主動去創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當有人約自己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父母應該支持和鼓勵孩子,而不是阻攔孩子 。
而對於焦慮度比較高、害怕孩子交到壞朋友的家長,蘭海老師的意見是,我們可以主動邀請孩子到家裡來玩,或者我們主動安排一些這樣的聚會,這樣孩子才能在同伴之間找到更多的歸屬感,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意義重大,家長一定要經常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多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並有意讓孩子學會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通過交往,孩子能將自己與同伴進行比較,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交往為孩子提供了與同伴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條件與機會,幫助他們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如何辨別是非 。
㈣ 孩子的人際關系不好,沒有什麼朋友,該如何調整
孩子的人際關系不好,沒有什麼朋友,在生活中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帶孩子多去和他人交流交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可以讓孩子的朋友更多一些。
人是群居動物,在生活中難免和他人打交道,每一個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社交小達人,如果自己的孩子木訥寡言,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孤僻自卑,甚至影響自己價值觀的形成,作為家長一定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多去陪伴孩子,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陽光可愛。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在生活中怎樣教育孩子,孩子就會形成怎樣的人格,如果孩子木訥寡言,父母也要學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與對方相處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去尊重對方,避免產生棍棒教育的做法,可以讓孩子的性格更加陽光。
㈤ 高智商孩子容易缺少朋友,為何呢
其實說實話我並不是很認同這句話的觀點,我並不覺得那些高智商的孩子就一定會缺少朋友,畢竟智商跟情商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是互相不影響的。並不是說那些高智商的孩子情商就一定會低,有些孩子的雙商都是很高的,而交朋友這個事情主要就是體現在大家的情商方面。只要大家的情商不是特別低,我覺得就不會存在沒朋友的情況的。
二、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當然還有可能就是他們自己不願意與人來往,覺得跟別人成為朋友比較費時間跟精力,還不如自己一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不同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性格就是屬於比較高冷的那種,所以他們的朋友就不多。不過我個人覺得這些人雖然朋友不多,但是那些朋友都是交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