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長大了總和父母爭吵
『壹』 孩子為什麼與父母爭吵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溝通不夠,加上時代的變化差距,老一輩人的想法比較保守,很多新事物不是那麼容易就接受的了,要懂得換位思考。
其次父母期待孩子報恩的心理,是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矛盾也是一種原因。為人父母是件光榮而又很艱辛的事情,如果不以虔誠的態度對待,很難得到後代的「孝順」。試想一下,一個家庭中總是被「我給了你什麼……」「你一定要報答我」的氣氛所籠罩,那麼這怎麼算是一個家庭呢?那簡直成了個亂哄哄的集市。在這種氛圍中,何談家庭的溫暖。那麼,孩子又怎麼能夠健康成長呢?
認真對待生活、敬業愛家、有著良好習慣的父母,應該是能夠得到孩子的尊敬的。否則,當父母要求孩子檢點行為時,孩子的一句話就可以把父母頂到一邊:「你自己不也是這樣的嗎?」所以,我認為,父母能否得到子女的尊敬,關鍵在父母本人的言行表現上。有涵養一些的父母大約還可以想出理由為自己辯護,勸說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誨,但沒有涵養的父母,恐怕會因為被孩子戳到痛處更加火冒三丈,會說出極不理智卻又貌似有理的話來:「你怎麼敢這樣同你媽媽說話?不懂得尊敬大人!大人可以這樣,孩子就不可以!你不按我的話去做,我就要懲罰你。」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孩子成了低人一等的東西,哪裡有幸福可言。
『貳』 十幾歲的孩子老是跟父母爭吵,原因之二
我是軒媽,這是我寫作的第十一天,每天為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賦能。
上次寫了十幾歲的孩子老是跟父母爭吵,原因是青少年的思維不成熟性,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就是愛爭吵,尤其是跟父母爭吵。
有父母問, 難道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會和父母吵架嗎,其他時期的孩子就不會和父母吵架了嗎?
在這里首先要糾正一個認知,只能說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爭吵比其他年齡階段的孩子相對頻繁些 ,而不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會和父母吵架。
好的,我們糾正完這個認知偏差後,再來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和父母吵架得如此頻繁呢?
我們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都很叛逆,喜歡挑戰父母、老師等權威人士,以彰顯他們的個性和成熟。 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為依託的。
青春期的孩子年齡在11~16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初中階段 。該階段是孩子們個體生理基礎發展的快速階段,身心發展迅速但不平衡,充滿了 矛盾和復雜性 。
生理方面主要表現為:
在這一階段,生理的快速發展和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各種危機和矛盾的出現。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要經歷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也會出現矛盾和危機。
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矛盾性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急劇變化會沖擊到心理的發展,使身心發展失去平衡。生理上的成熟感使孩子們產生 成人感 ,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 半成熟 的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導致青春期孩子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的心理活動上的矛盾主要有
一、生理上的成人感與心理發展半成熟狀態之間的矛盾
由於生理上的成熟,會導致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心理上也產生自己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是成人了,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要求與成人同等的社會地位。
這個時候,父母還是把他們當成孩子來看待,就會導致矛盾的爆發,因為孩子們認為父母應該以成人的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是還把他們當孩子看,爭吵很大程度上是尋求父母對自己成人地位的認同感。
二、心理斷乳和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使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束縛,擁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事實上,在面對許多復雜的矛盾和困惑, 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糾結中,孩子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導致他們的行為出現偏差。
一方面,通過爭吵的形式獲得自主權;
另一方面,又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三、成就感和挫敗感交替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幹,比如取得良好的成績,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和成就感;如果遭遇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敗感。這兩種情緒體驗常常交替出現, 一時激情滿懷,一時低沉沮喪。
『叄』 為什麼孩子到青春期會和父母吵架
青春期孩子跟父母的關系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吵架慢慢的發生改變的,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特別的叛逆,經常會跟父母發生爭執。有時候一些小事都能跟父母發生矛盾。那麼,青春期孩子為何要跟父母吵架呢?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也不必太緊張,其實爭吵正好是一個契機,可以引導孩子當與他人產生不同意見、不同利益、不同目標的情況下,如何與他人達成協商,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認知、情緒、行為等各個方面,尋找脈絡,找到根源,利用這個契機,讓孩子通過與父母的溝通協商,學會如何與別人交流不同意見。前提是父母能夠比較平和、有智慧、禮貌且坦白,在既照顧自己的利益需求也照顧了對方的利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