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的孩子為什麼膽小
Ⅰ 3歲孩子膽小愛哭,是不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統失調!一般是指前庭覺,本體覺,觸覺這三個感受器官出現問題,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判斷。
前庭覺
正確接受視、聽、嗅、味、觸的信息,過濾無用信息,集中注意力
影響:1、空間感弱,平衡感差 2、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擾 3、視覺不平順跳行漏字
本體覺
感受空間位置、運動狀態,身體與大腦協調配合及計劃性處理信息的能力
影響:1、身體協調差、方向感差2、不愛寫作業,笨手笨腳3、概念理解慢,語言表達弱
觸覺
感受溫、濕、疼、壓、震動,認知世界,安全自衛,影響社會交往
影響::
1、缺乏自信、適應力差
2、膽小、不喜歡交往
3、反應過慢或過於敏感
眾艾感統,感統教育十二年,兒童注意力,情緒控制,身體控制,語言發展,自信心等!
Ⅱ 感統失調的孩子為何怕生,不愛和小朋友玩
由於大腦神經中樞發育不好,在輸出的時候出現偏差,就會出現感統失調!人腦主要是一部感覺處理的機器,對事物的感覺主要來自感覺印象。這時候的孩子對事物的屬性和特徵還沒有較高層次的概念,他所依賴的是感覺,通過與周圍環境的碰觸,親身體驗各種感覺信息,因此也叫作感覺運動發展年齡。感覺統合失調學習能力障礙(數學障礙、閱讀障礙、聽課能力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人際交往障礙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動作笨拙特別好動個性孤僻、不合群攻擊性強注意力不集中協調能力差發音不準動作不協調愛動個不停懼高、不愛動慢半拍手部精細動作不靈敏不喜歡別人碰他辨識圖形差、認字慢說話口齒不清膽小、黏人、孤僻、注意力不集中、愛哭鬧聽話不全、丟三落四、講話結巴不流暢、詞不達意閱讀出現障礙、老漏字和跳字緊張、孤僻、不合群、偏食、脾氣暴躁、黏人、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走路易摔倒、方向感不明、情緒不穩定等。此外,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表達困難等動作不靈活;好動而很難安定下來;討厭別人觸摸;過於膽大或膽小;反應遲鈍;語言發展遲鈍;說話發音不清晰,速度慢;極端或異常害怕;注意力不集中,躁動不安,閱讀理解困難;喜歡黏著大人,膽小怕黑,缺乏自信心;厭食挑食,做事效率低,做作業拖拉;與同齡兒童比較語言較遲緩,有時還不尊重父母,毫無禮貌;認生和交往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有時還有畏難情緒。
Ⅲ 孩子的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情況: ① 前庭覺不良:身體活動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扭曲,左右腦思考陷入混亂,嚴重者會有語言障礙。 ② 平衡統合失調:沒有距離感,做事協調能力差,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燥,好動不安,注意不集中,人際關系不良,有攻擊性。 ③ 觸覺統合失調:對別人的觸摸過分敏感,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黏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不合群、壞脾氣、挑食、吃手、咬指甲、愛玩弄生殖器等。這類孩子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於情緒無法控制,EQ很低。 ④ 本體統合失調:動作協調不良,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笨手笨腳,自信心不足。如果上述3條存在問題,本體感很難健全發展。 ⑤ 視覺統合失調:閱讀困難,讀書跳行,多字少字,抄錯數字,偏旁部首顛倒等。 ⑥ 聽覺統合失調:東張西望,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 剖腹產出生的孩子缺少了「產道擠壓」的人生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觸覺接觸,沒有母乳喂養,孩子的皮膚缺少與母親的「肌膚相親」,都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觸覺發育。 此外,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後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 還有: ① 母親懷孕期間活動不足,情緒不穩定,胎位不正,早產,刨腹產;出生後搖抱少,爬行不足。 ② 小家庭生活使孩子喪失了友伴,局限了他們的經驗,無法和其他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幼兒活動空間不足, 不利於感覺學習。 ③ 都市化生活方式,如冷氣阻礙了觸覺學習,造成了神經體系無法健全發展,大腦功能有成長不全現象。 ④ 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麼過於嚴厲,使親子關系僵化和緊張;要麼過分溺愛,過於保護。 如何應對感覺統合失調? 孩子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說孩子智力有問題或是身體不健康,但是這些問題卻會造成孩子學習和交往的障礙,這樣的孩子即使智商正常或超常,但由於大腦無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和動作的完成,導致孩子心理障礙,所以應引起家長和老師的足夠重視,讓孩子參加感覺統合訓練。 人生的頭幾年裡,大腦處於「組裝」階段,由於人的各種感覺是協同工作的,大腦負責處理紛繁復雜的感覺信息,如果大腦網路建立不良,感覺統合不足,就會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發展。 懷疑孩子有感覺統合失調現象,家長該怎麼辦? 首先,可請專業人員為孩子做一次感覺統合測評。再對測評結果以及孩子生、育過程進行仔細分析後,專業指導人員會對存在感統失調現象的孩子制定有針對性的訓練建議。 如果專家建議孩子進行專門的訓練,那麼孩子將在訓練周期內得到訓練人員的專業指導,針對孩子的薄弱方面進行大量的強化訓練,專業的訓練設計,專業的心理引導,提供具有理想強度的安全有趣的訓練活動,幫助孩子對各種感覺輸入產生有效的響應,整合好復雜信息,提高腦能。 但現在專業的訓練費用都比較高,
Ⅳ 4歲孩子,膽小,怕黑,注意力不集中,感統失調怎麼辦
膽小、黏人、怕黑、愛哭鬧、注意力不集中……所有這些情況,從一定角度來看,都有可能和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有關。
那麼孩子從小就那麼怕黑膽小怎麼辦?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怎麼辦?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一詞起源於母嬰時期孩子對媽媽的「安全依戀」,就是孩子1歲前,如果媽媽對孩子需求比較敏感,能夠有規律地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吃喝拉撒睡,安慰撫觸等),就會令孩子對媽媽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也就是「安全感」。如果家長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安全感不足,就會表現出膽小怕黑,粘媽媽的現象。
如果孩子是剖腹產,爬行不足,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兄長或小夥伴的愛撫、沒有參與大量的戶外活動等,導致觸覺系統失調,就容易導致觸覺學習不足,表現出膽小、愛哭、粘人、怕黑等觸覺敏感的現象。具體到怕黑,則主要是由於孩子在黑暗環境中,難以像在明亮環境中那樣順利自如地感知自己的身體,所以會覺得不舒服和缺乏安全感。
3歲~6歲都是適宜的調整時期。觸覺問題,可用軟刷子輕刷孩子的身體或拿梳子前端輕刺寶寶頭皮、腋下、胸口等地方,還可把沙子、毛毯、樹葉等不同質地的東西鋪在地上,讓寶寶光腳走,感受各種不同的觸覺刺激。也可練習走平衡木或走直線。
只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一定可以把孩子培養的更加優秀。
Ⅳ 生活中感統失調孩子常見表現有哪些,家長怎麼處理
感覺統合調的表現
醫學上所謂的「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 Neurobehavioral Disfuction N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多發生於成長過程中的嬰幼兒身上,也是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失調。如果家中幼兒有好動不安、動作笨拙、膽小害怕討厭被他人觸摸、語言能力發展遲緩、怕生、黏人、學習障礙等表現,就屬於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智力上大部分沒有缺陷,經過相關檢查,甚至智力水平還常常處於平均水準之上。但是這些兒童在學習和行動上經常會有困難,其中1/4的患兒因為學習能力的缺失而導致在學習上嚴重落後於同齡兒童,而被誤以為是智力上的發展不足。
感覺統合失調如果症狀輕微,則通過常見的智力測試、腦波檢查或官能檢查等很難發現兒童的異常。如果症狀較為嚴重,這些孩子則會表現出頸部僵化、扭曲或傾斜的狀態,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緊張性頸反射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這些孩子對於周遭的種種刺激性反應的抑制力不足,從而導致個體的平衡感發展緩慢,身體也因此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尤其是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經常不能集中。
其實,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也會在一些言行舉止的細節處表現出來,家長可以通過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來進行判斷。
孩子不會用筷子
無法確定慣用手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右利手,也一年少部分是左利手,一般孩子在3歲左右時會發展出優勢的慣用手,進而用這只手來完成諸如拿筷子和湯匙用筆和剪刀、投球或將玩具遞給別人等一系列動作。如果左右手混亂使用,則會影響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左利手的孩子通常右腦更為發達,左腦成長趨緩,但應該順其自然,而不應該強制其改變。因為強制性的改變容易引起混亂,從而影響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吃飯時,飯粒撒得到處都是
因為感覺統合失調,這些孩子唇部及其周圍的肌肉張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完成咀嚼動作,所以在吃飯時經常把飯粒撒得到處都是。同時,這些孩子在吹泡泡糖時也會感到很吃力。另外,將食物送入口中還需要兒童手和嘴互相配合完成一系列的動作,所以手拿筷子或湯匙動作不協調也會導致撒飯粒的現象。此外,這些孩子舌頭的協調性也不好,所以在發音時比較僵硬,時常遇到困難。
作為父母,可以從孩子生活中的細微處進行觀察,如經常觀察一下孩子用舌頭去舔唇邊或上下唇的動作是否協調。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動作,可以在他的唇邊塗上一些果醬或是蜂蜜等甘甜可口的食物,以幫助孩子練習使用舌頭,加強舌頭的靈活度。
Ⅵ 感統失調的娃娃最大特點是什麼
感統失調的孩子由於大腦功能不夠完善,在很多行為上會異於正常發育的兒童,下面從表現入手,詳細說明與正常兒童不同的地方。
語言發育緩慢
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感覺系統息息相關,兒童模仿大人發音、說話語氣、表達方式等都需要通過看、聽等感知,再通過大腦系統的記憶和學習,一旦感統失調,孩子可能會出現說話晚、表達能力差、口齒不清等表現。
注意力不集中
生活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是普遍現象,除了一部分是態度問題,很多是由於專注能力較差,沒法集中全部的精力到一件事情上,及時能夠做到,持續的時間不長,這可能是孩子的前庭、觸覺、聽覺等感覺系統反饋不良導致的。
難以控制情緒
如果孩子的觸覺和前庭覺功能出現問題,孩子容易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變得膽小、黏人、暴躁,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因此頻繁大聲尖叫,在孩子多的地方這種現象尤其常見。
Ⅶ 孩子膽子特別小怎麼辦每次帶他去公園都不敢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膽小,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比如常常用語言恐嚇孩子,第二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事情包辦太多,孩子缺少經驗和主見,遇事就容易膽小,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孩子感統失調造成的觸覺敏感,會使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特別差,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異常的膽小和黏人。這就需要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進行減敏,從而提高孩子的膽量自信心。
Ⅷ 孩子膽子很小,不自信,是感統失調嗎!
其實這個也和家庭教育有關系,孩子膽小不自信,在身長過程中和家庭因素也有關系,像這種情況你可以平常多陪陪孩子,給他樹立榜樣,比如做一件事你不幫他在他身邊鼓勵,告訴他他能完成不需要大人幫助,慢慢的樹立起自信,多帶他接觸一些人一些事膽子也就慢慢大了,多疏導他相信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