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東北孩子為什麼能吃苦

東北孩子為什麼能吃苦

發布時間: 2022-11-28 15:45:56

A. 為什麼有些人很能吃苦

因為他們的出身條件比別人差,家裡人也都很勤勞,能吃苦,從小受家裡環境影響,也想通過自己的勞動給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條件,所以他們會拚命工作,比家庭條件好的人更能吃苦耐勞。

B. 東北人為什麼這么能吃

1.你們很多人模子大.消耗食物當然多一點.
2.你們那裡冬天天氣冷,多吃有利於脂肪的儲存,抗寒.
以上.

C. 是不是在農村生長的孩子更能吃苦

理論上是的 在農村電子設備很少,而且很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那裡的環境使小孩從小就脫離了電子設備的束縛,可以在那盡情玩耍,而且燒火煮飯之類的小孩子也會慢慢學習,會的多了,自然也就更能吃苦了 望採納,謝謝

D. 東北人能吃苦嗎

大多數都很能吃
但也有特殊
有的人一點都不能吃
我們很喜歡吃麻辣鴨脖子
還有東北的家常冷盤
就是辣的

E. 對比農村和城市生活的孩子,你覺得二者長大後誰更能吃苦

對比農村和城市生活的孩子,我覺得二者長大後,肯定是農村生活的孩子能吃苦,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更加獨立自主。

有人發現,大部分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就是比在城市生活的孩子能吃苦,早當家。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孩子們生活的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

總之,農村孩子長大之後,在身體上比城裡孩子要硬實,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比城裡孩子要獨立,所以,相比之下更能吃苦。

F. 城市學生到了高中之後,容易被農村學生反超為什麼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城市學生上了高中後很容易被同班的農村學生反超。大家第一感覺就是農村孩子比較能夠吃苦,他們學習非常勤奮,而城市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自然在學習這塊就比不上別人,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真實情況可能比這個更加復雜,這已經涉及到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原生家庭環境等等因素。當然題目中的結論也比較片面,並非所有城市孩子上高中就會被農村學生反超,現實中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學生反而更加刻苦努力,當然這並不在討論范圍以內。那造成前面那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讀書有榮耀感

最後存在一個隱性因素,那就是農村人普遍以讀書為榮。一家人只要孩子考上好大學,全村都會大擺宴席齊聲祝賀,這就把讀書變成了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孩子被這種觀念影響,最終對學習這件事產生更大的動力和激情,而城市沒有農村那種社交氛圍,孩子自然感受不到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加上家庭條件好導致身邊娛樂方式和誘惑太多,對他們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最終成績就不如別人。

G. 為啥東北孩子更能說會道南北方不同的環境,養出兩種性格的娃

文|爸媽盒子

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不少寶媽寶爸平時都會刷刷萌娃 育兒 小視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小細節——那些東北萌娃,總是特別能說會道。

雖說也有不少南方孩子也口齒伶俐,但總體來說,東北萌娃的語言天賦更深入人心,同齡的孩子中,東北娃說起話來語速更快,邏輯性也更強。

網友開玩笑說這真是刻進dna里的天賦。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如何培養一個能說會道、口齒伶俐的孩子?

一提到東北人,人們總是聯想到熱情開朗、自信豪邁和能說會道,打開各類手機小視頻,裡面「叭叭」說話的很多都是東北人,從老人到小孩皆是如此。

東北孩子看似都有「語言天賦」,其實跟東北家庭文化有著很大的關系。

家庭教育更早進入新階段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東北地區都是經濟更發達,生活條件和教育水平更好的,在這種環境下,東北地區比南方更早進入新的家庭模式,接受新式的家庭教育觀念。

很多東北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現代提倡親子之間平等對話的家庭教育觀念更早被接受。

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東北孩子跟父母一起拌嘴說笑,有時候在很多家長眼裡甚至會覺得孩子有些「不知輕重」,但是孩子的父母卻並不覺得冒犯,反而很鼓勵孩子去說,如果誰家孩子特別能說會道,父母會感到特別驕傲。

2019年有一個這樣的小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里東北父母親吵架,兩人很不高興地出門了,三四歲的女兒自己在客廳里玩,看到這一幕非常憤怒,等父母回來後大聲訓斥:
「為啥你倆吵架就說一個人的錯呢?你倆……你第一個走的,我媽第二個走的,說走就走,我還在客廳玩呢!沒看見你姑娘在客廳玩呢嘛?大半夜的,幹啥去啊?」

而爸爸在邊上一個勁跟女兒道歉:「爸爸知道錯了。」

當時這個視頻因為小姑娘一口 搞笑 的東北腔和豪邁的氣勢走紅了,但這也讓不少做父母的感到吃驚,一個三四歲的孩子, 不僅能在父母吵架的時候勇敢站出來批評他們的錯誤,還能邏輯如此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種場景過去在很多南方家庭里都是很少見的。

大多數家庭里,孩子總是會被教育 「父母的事小孩別插嘴」 ,更別提父母跟孩子道歉了,這種傳統觀念在多孩家庭中更普遍,相對來說,在南方家庭里也更明顯。

語言環境更良好

①方言本身易學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加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 ,一個地方的濕度會對當地的語言造成影響 ,在北美、亞馬遜和中國以南的地區,語言發音更復雜,音調也更多。

加上這些溫暖濕潤的地區大多有茂密的樹林和高山丘陵,有時候相鄰的兩個村口音都會有所不同。

在這樣的情況下,語言交流就沒有那麼便捷,即使放到現代來看,同樣是幾個小時的車程,廣西桂柳話、廣東粵語、和貴州復雜的各種方言就互相難以交流,而佔地廣闊的東北三省之間僅僅只是口音略有不同,使用方言交流基本無障礙。

可見,如果一個地方水土豐饒,氣候宜人,很有可能他們也不會沒有必要去跟外界頻繁聯系,漸漸地,語言復雜化、多樣化就會帶來語言難學的問題。

普通話源於北方方言,能超越保留更多漢語古音的粵語,成為官方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語言音調少,發音簡單,孩子也更容易學會。

②聽得越多,說得越早

在 科技 還沒有這么發達的年代,人們在寒冬里唯一的樂趣就是聚在一起喝酒驅寒,瞎嘮嗑是最有意思的打發時間的方式,這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即便是現在人人都有手機,互聯網非常發達,人們只要聚在一起就愛嘮嗑的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

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一次講座上表示,孩子在1-3歲的嬰幼兒階段,聽得越多,說話也就會越早。

李玫瑾提到,保 姆帶大的孩子跟媽媽、姥姥奶奶帶大的孩子,長大後語言能力是不一樣的。

因為孩子的親媽、姥姥和奶奶帶孩子時,即便孩子不會說話,她們也會對孩子充滿愛意,喜歡對著寶寶說話,雖然寶寶還不會說,但是一直處於接受語言的狀態,他們會更早學會說話,也更開朗,更願意開口。

而保姆帶大的孩子就不一樣,保姆對孩子沒有親生父母那樣的喜愛,對他們來說照顧寶寶是工作、是責任,更多情況下她們管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問題,即使出門遛娃,他們也會和其他大人聊天,而不是對著寶寶說話。

交流得少的孩子,主動說話的時間會更晚,對說話這件事也會更被動。

從這個簡單的道理上就能看出,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的父母如果每天都經常在孩子面前聊天,或者跟孩子說話,那麼這對孩子的語言表達來說是非常良好的啟蒙。


東北人喜歡瞎嘮嗑、拌嘴的習慣已經深刻融入家庭,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語言接受和表達能力更強。

近些年我們經常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表示自己「社恐」,不敢社交,不願社交的問題也正在低齡化發展。不少家長都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 我家孩子總是很怕生,遇到熟人從來不敢主動打招呼,這可怎麼辦?

作為家長,估計誰也不希望自己家孩子陷入這樣的困境,如何改善這種情況成了當務之急。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那麼家長可以參考前文里提到的李玫瑾教授的方式,在孩子牙牙學語時要主動跟孩子交流,盡管孩子聽不懂,甚至無法做出反應,父母也要堅信這樣的交流並不是無效的,甚至是影響深遠的。

不敢主動說話,不敢社交,孩子就會嚴重缺少說話的機會和動力,即便心理活動再豐富,他們也沒有能力和意願去按照邏輯好好表達自己的觀點。

鼓勵孩子表達,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孩子的思維速度比成年人慢,語言和邏輯思維也沒有那麼發達,家長在傾聽他們說話時, 千萬不能帶有「想當然」的習慣,更不能頻繁打斷孩子的表達。

這對孩子的性格有極大的影響,而性格又會反過來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當代青少年越發社恐,跟他們的家庭氛圍有很大關系。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住在高高的獨套公寓里,要麼家長忙於工作,缺乏交流,要麼過於寵愛,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把孩子當成寶。

這就容易導致孩子陷入兩種情況: 過於自卑,和過於自我中心。

過於自卑的孩子,容易把事情都歸因到自己身上,性格情緒化、敏感化。

大人可能只是因為工作在煩惱,孩子卻會以為是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同齡人一起交流,冷場了他們會覺得是自己不夠有趣;他們不敢主動跟大人,擔心自己會惹別人不高興,同時又覺得自己很沒禮貌……

孩子長時間陷在自我懷疑和自責中,必然會缺乏勇敢,不敢主動交流。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更具備耐心,積極鼓勵孩子去表達, 減少評價性的詞彙 ,當孩子不敢打招呼時,不要立刻貼上「膽小」「沒禮貌」的標簽。

過於自我中心的孩子更是如此。不少家長有個誤區,覺得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一定就是變得自大驕傲,其實自我中心指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他們容易把自己看得過分重要,只會以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當別人沒有熱情回應他們時,他們會覺得對方一定是嫌棄、厭惡自己,完全不會思考別人是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心情不好,當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時,他們又覺得背後是在說自己的壞話,如果上一次沒能主動跟別人打招呼,下一次見到同一個人時,他們很可能會覺得「他一定不喜歡我了,我要躲開」……

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在社交上不斷退縮,想說的話說不出口,勢必會帶來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下降。

H. 東北人為什麼這么能吃

為什麼東北人在全國的名聲不佳,因為打架斗毆,欺軟怕硬,給人看場子,收保護費,和人做生意沒有信用,拉幫結派,見到有能耐的人給人家當孫子都可以,這些都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標簽。前幾年在北京一個網路地圖公司工作時,公司里有個網管是黑龍江雞西的回民,見到公司里的主管領導,就裝懂事,裝老實人,點頭哈腰,恭維奉承,相當有禮貌。如果是他用不著的人或者對方是普通員工就馬上變臉,囂張跋扈,動不動就他在公司有人,某某某不服他他可以隨時找領導開除某某某,動不動就他要整死這個整死那個。平時忽忽悠悠,和任何人見了一面就稱兄道弟,弄出很親切的樣子,時間長了發現對方沒什麼用或者好欺負就變成剛才說的這幅德行了。除了和公司領導,和其他人說話都是張口jb閉口jb,整個就是一個混混。時間長了公司領導也逐漸發現他是一個渣子,又擔心讓他走他會鬧事,最後迫不得已讓他先找工作,找到工作再走人。聽別人說最後又去了一個北京的電影傳媒公司去當網管,這種人誰招了誰倒霉,東北人自稱豪爽,不拘小節,那都是表面的,實際上表面說一套心裡另有打算,只要自己能撈到好處干什麼都可以,真信了他們表面那一套你就等著倒霉吧。

I. 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都有哪些好處呢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沒有了當初我們那一代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過著幸福優越的生活,被家人過分寵愛,漸漸的出現了自負,以自己為中心的行為。因此很多家長紛紛提倡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吃苦耐勞能夠讓孩子的成長之路好處多多。

三、吃苦耐勞能夠讓孩子勤儉節約

現在很多的小孩都喜歡穿名牌,並且攀比之心也日漸高漲,所以做父母的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不要有這種不良之風,所以需要從小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知道錢來之不易是需要勞作來獲取,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由此來樹立他們正確的消費觀,形成勤儉節約約的良好品質。而這種勤儉節約能夠讓他們在將來出入是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險惡,並且能夠融入其中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像溫室花朵一樣。

J. 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活得那邊苦啊

沒有呀,我覺得農村的小孩子也能自力更生比他們城裡的小孩子更懂事。更有上進心。。。更有耐力。。。更能吃苦。。。吃苦是暫時的,,相信有那麼天苦盡甘甜//

熱點內容
為什麼都說小米手機返修率高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548
為什麼做事能力不好 發布:2025-02-02 09:37:42 瀏覽:740
為什麼雜牌led燈那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569
華為榮耀手機為什麼微信視頻來電無提示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475
配速大於每公里跑的時間是為什麼 發布:2025-02-02 09:29:09 瀏覽:127
蘋果解鎖開關為什麼點不開 發布:2025-02-02 09:24:48 瀏覽:232
冬天晚上為什麼看不見北斗星 發布:2025-02-02 09:21:37 瀏覽:788
6歲男孩為什麼晚上咳嗽厲害 發布:2025-02-02 09:09:07 瀏覽:27
天景山小區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8:55:00 瀏覽:211
抖音里為什麼找不到自己 發布:2025-02-02 08:44:49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