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有暴力傾向喜歡打人

為什麼孩子有暴力傾向喜歡打人

發布時間: 2022-11-27 10:45:41

⑴ 孩子為什麼喜歡打人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暴力行為

朋友家的孩子5歲,非常淘氣。經常不開心就罵人,脾氣暴躁,急了還會動手。

上次我們一起吃飯,朋友生氣地跟我說:“那天,我特意不讓他看電視,把遙控器鎖在櫃子里,他居然揪我頭發,還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你說小小年紀的孩子,為什麼就開始使用‘暴力’了呢?”

說到這里,我想起曾經一位家長咨詢過類似的困惑:3歲的花花入園兩個多月,老師經常向花媽“告狀”,說花花在幼兒園里喜歡推小朋友,打人、咬人。可花花媽媽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在家裡從不動手的花花,在幼兒園卻變成了一個“小霸王”呢?

孩子的暴力行為從幾歲開始?

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業名詞來形容孩子的暴力行為——“攻擊”。它是指對另外一個人有目的的侮辱或傷害。

對兒童生命早期攻擊的研究,無論是小樣本的觀察研究、父母報告,還是大樣本的自我報告都顯示,嬰兒期就會出現身體攻擊,在會說話後會出現言語攻擊。

Tremblay等人要求兒童的母親報告孩子在17個月和30個月時是否做出過身體攻擊,結果顯示,超過70%的兒童在17個月時就表現出了身體攻擊,其中14%的兒童在17個月到30個月之間表現出較高的攻擊行為水平,且存在增長的趨勢。12個月的嬰兒會對同伴的激惹做出反抗和攻擊性報復。

關於學前兒童攻擊發展的一致結論是:2到4歲之間身體攻擊在減少,言語攻擊增多。

社會和環境條件,更容易導致攻擊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則在他的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攻擊行為是基於觀察和先前的學習而習得的。

1961年,班杜拉完成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試圖搞清楚兒童是怎樣習得攻擊行為。

班杜拉的實驗是將兒童置於兩組不同的成人模特當中,一組是具有攻擊性的模特,另一組是非攻擊性的模特。在觀察了成人的行為之後,讓他們進入一個沒有模特的房間,觀察他們是否會模仿先前所見到的模特的行為。

實驗結果顯示:

(1)成人模特不在場的時候,觀察暴力行為一組的孩子們的傾向是模仿他們所看到的行為。

(2)觀察非暴力行為的孩子們展現出比對照組孩子的攻擊級別低。

(3)男孩比女孩的攻擊性更強。

因此,兒童在電視、電影和游戲里看到的暴力,會導致他們形成攻擊性行為。同理,攻擊行為還可以從父母的教育方式中習得。

1.過度溺愛

有些父母從小對孩子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論孩子提出什麼要求都一定滿足。

一旦出現不能滿足孩子,他們會說:“都怪媽媽,打媽媽……”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以為這樣的行為是好玩,其實在孩子揮著小手打媽媽的過程,已經在他們的小腦袋瓜中形成印跡。在不斷強化的過程中,他們已經習慣用這種行為模式來處理自己不良的情緒。

父母的溺愛還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模式,認為整個世界都圍著自己轉。一旦對方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就會重啟“打媽媽”的行為。

2.過度嚴厲

還記得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發生的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殺害親生母親的案件嗎?

小學六年級男孩吳兵, 因不滿母親的嚴管,心生怨恨,持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殺害在家中。吳兵弒母後還對外公謊稱:媽媽外出了!警方帶他辨認現場時竟然還笑稱:我就是恨她!神情之淡定,一點不害怕。

孩子做錯事情後,受到家長的譴責和教訓,心裡肯定難受,不知如何是好。孩子認知度不成熟,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愛了,容易變成自私、冷酷、懷疑他人的人,甚至做出某些過激的報復行為。

3.讓孩子留守

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缺乏父母的保護,加上老一輩人對於孩子心理發展的忽略,使其成為其他兒童欺負與嘲笑的對象,由於自己力量的弱小,並且缺乏適當的同伴關系來幫助自己,使得他們在受到別人欺負時更多的只能採取言語攻擊來獲得內心的平衡。

孤獨的孩子更加敏感,導致對於一些消極事件的處理方式不當,容易誘發其攻擊行為的產生。

如何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

《銀河補習班》

5.避免獎勵

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及時制止,打人就成為攻擊行為的“獎勵物”,使孩子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以後還可以去打別人。

6.處理情緒

孩子在生氣或遭受挫折時,需要讓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但是打人、扔玩具是不對的。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如何表達情緒所採取的行為結果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7.培養興趣

通過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凈化生活環境的同時,也豐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⑵ 小孩子喜歡打人的三種原因

小孩子喜歡打人的三種原因:

1、有可能是性格因素,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敏感,或者過分要強、完美主義、碰到事情容易鑽牛角尖,這個時候有可能會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甚至因為一些小事就生氣、憤怒,然後打人等等。

2、也有可能是一些挫折引起來的,比如人際關系緊張或者考試失敗等等,這些挫折很容易引起自己心情變差、容易煩躁,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消極的防禦方式,比如挫折以後引起攻擊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言語及行為上去攻擊別人,比如打人。

3、也有可能是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有些孩子因為小時候就打別人,自己的父母不聞不問沒有及時制止,這個時候孩子沒有意識到打人是不對的,甚至養成了不良的習慣,長大以後也以此為樂,甚至動不動就打別人,以上這些原因是比較常見的。

⑶ 小孩子喜歡打人的三種原因

小孩子喜歡打人的三種原因:誤會了家人喜歡被打、模仿家長或者電視情節和故意引起別人的注意力具體如下:

1、誤會了家人喜歡被打當

父母抱著寶寶玩的時候,寶寶的手會不小心打到父母臉上,父母會因為覺得寶寶可愛而發出笑聲,但是在寶寶的眼中,就會誤以為打人會讓父母高興,從而養成了打人的習慣。

2.模仿家長或者電視情節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表達感情的時候,會輕輕拍打調情,這樣會讓寶寶誤會,拍打別人能夠表達自己的感情。還有的寶寶看到了電視上一些打人的暴力情節,不自覺地模仿,需要家長及時糾正他的想法。

3.故意引起別人的注意力

寶寶想通過肢體動作,引起別人注意,或者抒發自己的不安情緒。

很多大人被寶寶打了之後,有時候大人會順勢和寶寶打鬧,「哦,你敢打媽媽,小壞蛋!」這通常是一個開玩笑的語氣,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因為這樣的表現可能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他們「打人」的行為可以被看作是父母和我之間互動的一種方式。之後,孩子出去看見了他最喜歡的小夥伴,並用同樣的方式引起了注意。

另一種父母將是另一種極端。當他們看到一個孩子打人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生氣。所以他們會打他或教訓他,希望讓他們記住打人是不對的。

但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行為有點高估了他們的理解。對他們來說,他們無法理解懲罰的意義。相反,我們父母的行為是給他們一個錯誤的示範,讓他們的孩子知道他們可以打人,因為他們的父母也一樣。

處理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立即把寶寶移到一旁,用冷靜和堅定的語言,並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打人會讓別人受傷。

⑷ 孩子總是脾氣暴躁、想打人,出現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的孩子脾氣都很怪異,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嬌生慣養,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教育的很好對待,比自己長輩的人特別的有禮貌,而有的孩子脾氣總是特別的暴躁,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特別想打別人這樣的情況,他的背後肯定是和他的父母教育有一定的原因。也許有很多家庭出現這樣的矛盾,就是和婆婆奶奶爺爺奶奶之間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孩子就是被爺爺奶奶給溺愛慣壞的這些孩子,可能就會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就特別的自私,孩子想要的他們就會進所兒的,滿足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被慣壞了,就成了所有人的小寶貝,被寵得無法無天。

這些情況我們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方法去改變孩子們的一些想法,平時我們應該和孩子們友好的相處,杜絕孩子們特別魯莽的行為,如果孩子出現這些情緒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的組織和教導孩子,讓孩子們不要在缺乏自信心的同時能改變這些情緒,或許這些力量會慢慢的讓這個孩子變的更理智一些。和人相處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沒有這種。自私自大的行為,如果想要教育孩子,那麼我們就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傾聽孩子們的思想,這樣才可以走進孩子們的心裡,才可以讓孩子們改掉這些壞習慣。

⑸ 孩子為什麼喜歡打人

第三,孩子會打人的最後一個原因是他的社交技能存在一些問題,


遇到問題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解決,簡單粗暴地採取打人的策略,他可能無意中發現打人之後可以最快速的獲得自己想要的,所以便認為「打人」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發展他的社交技能,首先家長應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出原因,正確的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告訴他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什麼長遠的影響,比如會被小朋友孤立等等,最後再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當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避免使用責罵、逼迫,暴力等粗暴方式,因為這種方式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得孩子內心積壓更多不良情緒,導致心理問題。

⑹ 孩子有暴力傾向,喜歡打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引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對孩子多加關注。如果孩子喜歡打人,有一些暴力傾向,其實孩子出現這種傾向和成長環境,以及父母的影響有關。

在孩子身上過程中,如果出現暴力傾向,這可能是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或者父母的影響有關,一定要多加重視。

⑺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經常發脾氣動手打人這樣的孩子該怎麼引導

在生活當中也經常性的會看到孩子會有發脾氣動手打人的情況,這大多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伸手去打孩子兒。孩子在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也會發現父母打自己,就產生了暴力的傾向,所以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做到言傳身教。才能夠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如果發現孩子和他人在一起玩耍會有動手的情況,一定要及時的制止孩子。

引導孩子積極向上

作為家長在看到自己孩子和他人發生爭執的時候,父母都會極力的去維護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沒有問清事情緣由的時候,也絕對不能護著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做錯了就應該先把事情問清楚,而後再針對性的懲罰孩子。這樣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相對應的懲罰,同時一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⑻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由哪幾個原因導致的呢

階段一:不會說話之前,用打人吸引父母關注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都會打人。特別是一歲左右情況下。 它用「打人」來引起你的注意。 那時候他不當發言,尤其想要你留意他。 恰好它的手的動作能夠很好地操縱,因此他能用俗話對你說。 「母親,你需要留意我。

⑼ 小孩子為什麼有打人,攻擊性行為

在心理學上「攻擊性」是指一種企圖故意傷害、侵犯他人的行為舉動。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獲得某種東西而去傷害別人,比如孩子之間搶玩具、搶零食而發生的爭執;另一種情況,是故意挫敗別人,讓別人感到痛苦的攻擊,比如孩子故意挑釁、謾罵的行為。「攻擊性」行為,在表現形式上分為身體攻擊和語言攻擊。

孩子的「攻擊性」,需要家庭教育的良好引導,社會給予孩子更多關愛。教導孩子放棄「攻擊性」,養成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有利於孩子獲得更美好的人生。

⑽ 寶寶愛打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首先一種原因就是大人教的。

鄰居微微三歲的兒子就蠻喜歡打人,喜歡惹其他小寶寶哭,推搡其他的小寶寶,甚至為了搶東西還會動手咬人,遇到打不過的還會吐口水,總之要有多皮就有多皮。

年紀小小的正是最可愛乖巧的時候,為啥愛打人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寶寶的爺爺奶奶教的。

對已經可以懂事的寶寶,就要跟他分析誰對誰錯,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要用正確的方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相處。

還有大人們也要做到,一定不要去教導寶寶打人、咬人、欺負別的小寶寶。

如果對其他人教導自己的寶寶方式不認可,一定要積極去制止他人不要教自己的孩子打人做壞事,免得自己家的寶寶被其他人帶壞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都說小米手機返修率高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549
為什麼做事能力不好 發布:2025-02-02 09:37:42 瀏覽:740
為什麼雜牌led燈那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569
華為榮耀手機為什麼微信視頻來電無提示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475
配速大於每公里跑的時間是為什麼 發布:2025-02-02 09:29:09 瀏覽:127
蘋果解鎖開關為什麼點不開 發布:2025-02-02 09:24:48 瀏覽:233
冬天晚上為什麼看不見北斗星 發布:2025-02-02 09:21:37 瀏覽:789
6歲男孩為什麼晚上咳嗽厲害 發布:2025-02-02 09:09:07 瀏覽:28
天景山小區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8:55:00 瀏覽:211
抖音里為什麼找不到自己 發布:2025-02-02 08:44:49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