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都不頂嘴
① 「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別不在意
「孩子慢慢長大後,你最討厭孩子的什麼行為?」
大多數父母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頂嘴。而這也恰恰成為很多家長難以忍受的行為。
我們常以為頂嘴就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所以會全力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
那麼,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頂嘴嗎?
其實在孩子成長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
2-4歲。他們通過說「不」來表達自己初期的主觀意識
7-9歲。他們有了較為獨立的意識。對外界的規則也開始表現出不滿。
12-17歲。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對獨立、自由更加嚮往。討厭束縛。
當然,在經歷過叛逆期後,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頂嘴就是叛逆期的家常便飯。
換言之,頂嘴就是孩子自我意識和尊嚴開始覺醒了。他開始強烈表達自己說話的權利,讓父母看到自己內心的訴求。
家長和孩子的相處之中,免不了出現分歧。
孩子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堅持自己的立場。日後遇到一些事情才不會膽怯。同時在頂嘴的鍛煉中,其實加強了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更有益於孩子日後與人相處。
美國有一項研究,通過實驗表明反抗性較強的孩子,長大後80%都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情的能力。反之,反抗性弱一些的孩子長大後判斷能力比較弱,也比較依賴他人。
因此, 會頂嘴的孩子,往往未來可期 。
孩子頂嘴是為自己爭辯,同時作為家長我們要引導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在孩子頂嘴的行為里,我們要選擇性「妥協」。
如果是非原則問題,那麼態度盡量溫和。 對於一些不會影響他人、沒有危險、不會破壞規則的事情,不妨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
溫和引導,會讓孩子感受尊重和愛,這樣孩子也更願意和父母繼續溝通。
若是原則性問題,那麼態度要堅定。
即使是允許孩子頂嘴,但並非讓他放肆無禮。
如果出現了「危險」、「無禮」、還有破壞性事情,一定要堅定和孩子說不。
這樣,孩子才會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在頂嘴這件事上,父母不是永遠對的,孩子也並非一直是錯的。所以一味命令和強迫孩子的話,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改變。
允許孩子頂嘴,堅定地與孩子站在一起,才能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② 為什麼小孩子不能和大人頂嘴
因為尊敬
③ 為什麼家長說孩子就應該。而孩子就不能頂嘴
因為專質。在大人心中會認為自己要有威嚴,比小孩有經驗。告訴小孩的就是真理,頂嘴就是不吸取教訓就是不乖。
④ 為什麼小孩就不能和大人頂嘴
因為大人是小孩兒的你是父母長輩。所以小孩兒是不可以和大人頂嘴的。
⑤ 你家孩子愛頂嘴還是不頂嘴心理學家直言: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作者/綿綿
編輯/綿綿
孩子長大之後的性格如何,其實能從他們的行動中就能知道一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免不了要訓斥他們,但孩子在被父母訓斥之後,做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非常聽話,從來不跟父母對著干,一直是他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每當做錯事被父母責怪的時候,孩子都會默默低頭,從來不會頂嘴,比起那些調皮惹事的孩子,鄰居總非常得意。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常常與人拳頭相向,鄰居怎麼也想不通,這樣一個乖巧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
你家孩子是哪種行為呢?
跟父母頂嘴的孩子,一般來說都比較有主見,面對家長的責罵,會為自己辯駁,懂得反擊。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總頂嘴是叛逆的表現,但其實不然,孩子頂嘴並不代表他們不聽話不懂事,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跟家長抗議。
另外一方面,在跟父母辯駁的過程中,其實孩子也在將內心的負面情緒表現出來,一旦爭吵過去了,和家長的關系也會恢復往常。
1、家長控制自身情緒
面對頂嘴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自身情緒,孩子做錯事情的確應該教育,但教育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對孩子進行懲罰。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什麼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對孩子就是一頓罵,這樣做並不合適。家長首先應保持理智和孩子談談,畢竟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引導
情緒化的孩子一有不開心就會直接反應在臉上,被父母罵了之後也會馬上還嘴,他們開心的時候會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所有人,同樣的,當不開心的時候,周圍人也會"遭殃"。家長要明白,孩子過分情緒化會阻礙未來的發展,因此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情緒引導,讓他們學會轉移自身情緒,不要把所有的表現都反映在臉上。
一般來說不頂嘴的孩子主要有兩種想法,一種是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主張,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被家長責罵也不懂得反抗,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內心都非常不自信。還有一種孩子是內心有著自己的想法,不願與人爭辯,被父母責罵之後,會將這種委屈憋在心中,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孩子性格偏激,而且與父母的親子關系也會出現問題。
1、多鼓勵孩子
家長想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首先還是要從孩子內心出發,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孩子犯錯需要改正,但同時孩子做得好也要及時鼓勵。那些被父母責罵,從來不選擇頂嘴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家長平日要及時給予鼓勵,其實這也是在給孩子增強自信,以後遇到不公時,孩子才懂得為自己辯駁。
2、和孩子分享情緒
不喜歡頂嘴的孩子,一般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選擇獨自忍受。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不吵不鬧就是好事,面對這種孩子,家長首先要跟孩子分享自身情緒,說一些開心的事情和一些煩惱的小事,讓孩子有機會來安慰自己。這些都是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能讓孩子更好地學會表達,而不是壓抑自己。
不管在被父母責罵後,孩子的表現如何,家長都應知道,優秀的孩子並不是罵出來的,而是教育出來的。
⑥ 從小「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艾米媽~
帶孩子去鄰居家玩時,剛進門,就聽到鄰居家5歲的女兒依依正和媽媽「頂嘴」,只見依依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和媽媽你一句我一句在爭論,氣氛非常緊張。
鄰居看到我們進來,一臉無奈地對我說:「依依真是越來越氣人了,還越來越愛頂嘴了,我說一句,她都能回我幾句,每次都把我氣得半死,現在我都管不了她了,這可怎麼辦呢?」
看到鄰居一臉無奈的表情,我很理解作為家長,遇到一個伶牙俐齒,很會頂嘴的孩子是什麼心情,有時候會被氣得內傷,又無處發火。
但是,如果孩子不頂嘴,家長說什麼都順從, 或者有什麼話和委屈都放在心裡,表面上一副聽話的樣子,這樣長期下去真的好嗎?
當家長教育孩子時,如果孩子不但不聽,反而和家長「對著干」,家長說一句,孩子能還嘴四五句,這樣的結果就是,家長往往會被孩子給折騰得火冒三丈,特別是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會忍不住對孩子動手。
大寶去幼兒園時,她一個好朋友的媽媽就是這樣的暴脾氣,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只見那對母女火葯味十足,小女孩脾氣非常倔強,媽媽說什麼都不聽,媽媽著急之下, 會推搡女兒。
為什麼很多家長都不喜歡愛頂嘴的孩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讓家長覺得自己的話不管用,特別是當著很多人的面,孩子和自己頂嘴時,會讓自己沒面子和難堪。
有一次,帶著孩子去餐廳用餐時,看到一對父子坐在我們對面,小男孩7歲左右,正在吃飯,那個爸爸拿出來一件衣服,讓孩子穿上:「來,把衣服穿上,空調有點涼。」
小男孩正津津有味地吃東西,頭都不抬地說:「不 ,我不穿,我熱。」「穿上吧,這里冷,別感冒了,你媽讓專門給你帶的外套。」爸爸說。
小男孩繼續說:「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冷不冷我自己知道,你都穿短袖,為什麼讓我穿外套?」之後聽到爸爸突然提高嗓音說:「不穿也得穿,我說一句,你頂幾句,你反了啊?」
最後父子兩個的對話火葯味越來越濃,那個爸爸強制給孩子穿上外套,穿上後小男孩就脫掉,兩個人嘴裡說著,動作上也是互不相讓。
當時周圍的幾桌客人都看著這對父子,父親覺得挺沒面子,所以堅持用家長的架勢,強壓住了孩子,讓孩子順從自己。
其實,很多家長之所以不喜歡孩子頂嘴,就是因為孩子 頂嘴挑戰了家長的權威 ,讓家長覺得沒有面子,同時覺得自己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卻不領情。
在很多父母來看,愛頂嘴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是對家長的不尊重,是挑戰家長的權威,所以很多家長不能忍受。
其實,從深層次來說,愛頂嘴的孩子有一些容易讓家長忽視的優點:
孩子頂嘴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孩子之所以頂嘴,是因為他們開始了自我思考,想要表達自己當時的想法和 情感 ,不想再一味順從父母,他們想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要通過反擊,爭取到自己最想做的事。
愛頂嘴的孩子,說明反應快,邏輯推理能力強: 一般愛頂嘴,特別是很會頂嘴的孩子,他們在和家長一言一句的反擊中,思維非常快,並且總能找到用來反擊家長的話語,讓家長無可奈何,甚至詞窮。
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反應慢,不能很快抓取大人話語中的主題,是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的。
愛頂嘴的孩子,反而更容易溝通,親子關系不容易出現代溝: 愛頂嘴的孩子,他們有什麼想法就會直接說出來,有什麼不滿意的,也會在頂嘴的過程中表達出來,這樣,家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而在之後的親子溝通中,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心理和想法,有針對性地和孩子溝通,這樣的溝通反而更容易通暢,親子關系不會有大的隔閡。
其實,如果大人說什麼,孩子就悶聲不語,很少頂嘴,很少為自己辯解,或者在家長的強壓下,孩子不敢頂嘴,當時看似風平浪靜,家長省心了,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和家長關系變得疏遠,孩子有什麼話也不願和家長說,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影響。
所以,如果自己家孩子愛頂嘴,家長也不要生氣,更不要氣急敗壞,非要讓孩子低頭認輸,聽從家長的話才行,因為 有時候孩子頂嘴並不一定是壞事 。
只要孩子不過分,在特定年齡段,非常喜歡和家長頂嘴,家長也可以包容下,控制下自己的情緒,不要大動干戈,情緒上頭,甚至對孩子動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不同的叛逆期,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最容易和家長「頂嘴」。
比如 寶寶在2-3歲叛逆期 時,這個年齡的孩子到了入園年齡,第一次獨立接觸外界,獨立面對老師和小朋友,與在家裡的生活方式和相處方法產生沖突, 孩子就會出現叛逆。
而孩子 在7-9歲會是第二個叛逆期 ,孩子剛進入小學,接觸的 社會 群體與幼兒園又有很大的差異,加上孩子開始比較追求自我,會經歷一個叛逆階段。
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因為孩子內分泌代謝原因,孩子的情緒和性格會發生變化,他們會建立自己的三觀,這樣就會和家長給他們灌輸的三觀相沖突,就會導致孩子叛逆。
除了孩子在叛逆期容易和孩子頂嘴,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和家長頂嘴,但是作為家長,要正確認識和分辨孩子的頂嘴是否在可接受范圍內,從而做出不同的應對。
從小「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性格,也會在3個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差距。
① 從小「愛頂嘴 」 的孩子,比較善於思考,喜歡動腦子,腦子靈活
家有愛頂嘴的孩子,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和家長頂嘴的時候,孩子的小腦袋瓜反應非常快,往往話語在家長的意料之外,家長當時就搞不懂,小腦袋瓜里想的什麼。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在和家長頂嘴的過程中,他們的大腦在快速運轉,在搜索對自己有利的話語,久而久之,孩子的會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腦子也越來越靈活。
被允許頂嘴的孩子,長大以後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也會比較強。
② 從小「愛頂嘴」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敢於挑戰不可能,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愛頂嘴的孩子,都會被認為是伶牙俐齒,無理攪三分,孩子能把原本沒有道理的事,說得頭頭是道,甚至讓家長無言以對,最後生氣地走開,對孩子妥協。
這樣的孩子在以後長大了,他們敢於挑戰「權威」,不會唯唯諾諾,不管什麼時候,他們更遵從自己的內心,會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有什麼事都憋到心理。
而那些不頂嘴的孩子,通常會比較老實,很乖,家長說什麼就聽什麼, 凡事都喜歡憋在心裡,長大後很容易受委屈並失去很多機會, 反而缺乏創造力。
③ 從小「愛頂嘴」的孩子,做事情更大膽,更有主見
孩子在和家長頂嘴的過程中就是為自己爭取利益,並且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要做的事和東西。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遵從自己的內心,不容許別人左右自己,不做違心的事,不委曲求全,他們更注重自己的感受,也更大膽,有主見。
而那些從小不頂嘴的人,就學會了順從,委曲求全,遇到事情也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長大了容易受委屈。
如果遇到愛頂嘴的孩子,家長也不要生氣,更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用家長的權威強壓和訓斥孩子。
關於對待孩子頂嘴的事,家長要靈活掌握和分辨,要 在堅持原則和底線的前提下,來處理孩子頂嘴的事。
對於無理取鬧方面的頂嘴,家長要及時糾正和引導,對於孩子正當的辯解,家長可以採用寬容的態度。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聽從家長的話,因為家長覺得自己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遵從自己的意願,所以才會為自己辯解。
也因此,那些讓家長最頭疼的「愛頂嘴」的孩子,往往讓家長無奈,想要讓孩子順從自己,但是,反而是那些從小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性格上更占優勢。
你家孩子「愛頂嘴」嗎?你是怎麼應對的?
⑦ 李玫瑾坦言:愛頂嘴和從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不同的性格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性格會影響這孩子的行為舉止,思維方式,而這些都會影響的孩子的生活方式,學習態度。
李玫瑾教授曾經多次在多個場合表示,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階段 , 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
不同的環境塑造不同性格的孩子。有的孩子家長會發現愛頂嘴,你說一句,他就要有無數句話等著你,要反駁你,平常也像是一個小話癆一樣。
還有的孩子,就不愛頂嘴,基本上家長說什麼都會聽著,也不反駁。雖然這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的行為習慣,但是其實從孩子們這個行為上就可以看出來,愛頂嘴的孩子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會很大。
其實家長會發現,其實孩子從出生之後就會頂嘴。小的時候就會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2、3歲的時候更是把「不」、「不要」掛在嘴邊。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孩子的天性並非是服從」。
所以說,當孩子有當一件事情和自己的想法違背了的時候,孩子是一定會有所表達的。或許是哭鬧,或許是據理力爭。
所以說,不愛頂嘴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是這兩種性格。
第一種,缺少主見。因為從小就習慣服從父母,所以遇到事情就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二種,心裡非常有主意,比較犟的孩子,不表達是因為在暗自較勁,知道自己說了父母也不會理解自己,所以索性不反駁,不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那麼其實這兩種性格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而孩子之所以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有屬於的想法,如果家長總是習慣性地忽視孩子的想法,或者是認為孩子的想法不靠譜為理由拒絕孩子的想法,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想法總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那麼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就會拒絕表達自己的想法,智只是聽從順從。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比較沉默的性格,其實家長還是要對孩子更耐心和細心一些,注意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家長在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活詢問孩子的意見,並未尊重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有脾氣,或者是做錯什麼事情的時候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並且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然後再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或者是告訴孩子其實下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可以怎麼做。用告訴孩子解決方法代替責罵。
還有一些孩子其實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的,那麼家長還是要加以引導,比如平時就可以對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知道,語言是很好的一個溝通方式。
或者是帶著孩子看一些繪本,讓孩子通過繪本中小動物直觀的演繹知道自己具體應該怎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愛頂嘴的孩子其實多半是性格比較外向的,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支撐他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不會人雲亦雲,有足夠的獨立意識,這是愛頂嘴的孩子的優點。
但是凡事都要與個度,過猶不及就不好了。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好像特別愛頂嘴,總是「上綱上線」,那麼父母就需要加以管教了。
如果孩子習慣了「頂嘴」式的表達自我的方式,這樣的孩子會比較自我,也會有比較有攻擊性。孩子會有一種「反正我有理」的自負態度。
這樣的孩子往往情商會很低,不尊重他人,也很難交到好朋友。
家長應該孩子,其實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沒錯,但是應該懂得尊重別人。
因為在表達自己的時候不是非要用劍拔弩張的方式,用心平氣和的語調,別人一樣能夠聽進去你說的話。
# 育兒 有方法#
⑧ 孩子被吼後為什麼沒頂嘴,孩子內心會有怎樣的波瀾
可是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或者做的事情不如自己意願時,往往會怒發沖冠,想都不想先是一頓吼,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帶給孩子的傷害會伴其一生。
閨蜜告訴我最近她10歲的兒子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得,沉默寡言,回到家也不和自己交流。我對她說,孩子不會是無緣無故變成這樣的,想想之前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閨蜜說,前段時間自己剛升了職,工作壓力特別大,心裡常常兜著一團火,隨時一點就著,看到兒子做作業不認真,立馬一頓罵,看到兒子把水杯打翻,一頓吼......開始他還會辯解幾句,但隨著自己的吼罵升級,兒子再也不做聲了。
面對孩子,家長最大的文明理性的行為模式,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發揮「共情」的作用,努力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再以他們易於接受的方式對他們的成長進行引導。家長必須先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平等的尊重和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孩子」用「吼」的粗暴方式來征服。
⑨ 孩子小時候喜不喜歡頂嘴,可能影響未來人生,看後才知差別很大
說起來,大部分家長都不喜歡頂嘴的孩子,他們覺得這樣的孩子不聽話、天性頑劣,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亮劍》中,李雲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 乖孩子往往沒出息,淘氣的孩子也許能幹大事! 」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孩子小時候喜歡頂嘴未必就是壞事。
孩子小時候喜不喜歡頂嘴,可能影響未來人生,家長學會分別對待
通常情況下, 孩子在4歲以後就能學會頂嘴,他們剛剛覺醒自我意識 ,處於第一叛逆期,喜歡按自己的方式、想法行動,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
孩子小時候喜歡頂嘴,說明他 獨立思考的能力強,喜歡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有主見,不喜歡被別人束縛。
這些孩子長大後,做事不會優柔寡斷,有自己的想法,思維能力比較清晰,只要父母和老師正確引導,未來更容易當上領導人的台階。
不喜歡頂嘴的孩子,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不敢表達出來,性格更加溫和,喜歡隨波逐流,就算明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更好,也會按照父母的方式做事。
所以,不喜歡頂嘴的孩子往往是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但就算成績優秀,未來的成就也可能有限。
這類孩子沒有遠大的抱負,容易把自己圈在條條框框中,長大後也會變得按部就班,不懂得在領導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所以,不喜歡頂嘴的孩子,未來成長未必就會比頂嘴的孩子好。
正因於此,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學會區分對待,我們可以適當地鼓勵孩子頂嘴,注意好尺度就可以。
譬如,面對不喜歡頂嘴的孩子,我們就可以讓他一直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忤逆他的行事風格和思想,人只有在逼到極限的時候,才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雖然父母這么做有些殘忍,但是孩子一味地把想法憋在內心,不懂得釋放,這只會破壞他們的成長。
而對於那些喜歡頂嘴的孩子,家長也不是放任不管,凡事都有度,只能在合理范圍內允許頂嘴。
所以,允許孩子頂嘴的家長還要懂得什麼時候該管、什麼時候不該管。
當孩子開始頂嘴時,家長如何對待?
首先,原則性問題,家長不應該放任孩子。
什麼是原則性問題?就是 道德和法治 問題。
如果孩子看到一個老奶奶在馬路上跌倒了,他不去扶,我們可以理解,畢竟怕碰瓷。
但若是孩子不去扶,還去嘲諷老奶奶笨,這就是為人性格、三觀問題,家長就不得不管了。
所以,孩子頂嘴未必就是壞事,但在事情原則上,這還是有劃分的。
另外,孩子可以頂嘴,但是父母的威嚴不能褻瀆,也就是說該有的規矩不能破。
父母可以適當地「妥協」孩子,但是「妥協」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就算孩子對自己頂嘴,父母也要學會語氣溫和,平靜地說: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是你需要靜靜,或者可以好好說話。」
「 也許你是對的,但是你這樣的說話方法對父母不尊重,也會讓外人討厭。 」
孩子看到父母的說話方式,也會覺得內疚,從而心平氣和地回答。
最後,有些父母把頂嘴和解釋化為一談,看到孩子做做錯事後,一旦講話就歸類為頂嘴,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哦。
所以,父母要學會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對頂嘴的孩子有刻板印象,那樣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別有點大,家長要學會區分對待!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家長都不要把頂嘴的孩子劃分為壞孩子,這是對他們的不公哦。
本期話題:你們喜歡頂嘴的孩子嗎?
⑩ 頂嘴和不頂嘴,孩子的未來,可能有著天壤之別
說起孩子的壞毛病,父母可以說一籮筐之多,好像每天都能發現一些不好的地方。在這些所謂的壞毛病裡面,父母最討厭和不能接受的,應該就是他們的頂嘴行為了。對於父母來說,頂嘴就是不懂尊重,就是不聽話,就是……
總之,父母看到的,往往都是孩子不好的地方。在他們心中,頂嘴就是不聽話,就是不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為了改掉孩子的這個習慣,父母們開始各顯神通,輕則用語言管教,重則用武力來解決。
殊不知,孩子頂嘴並非只有不聽話這么簡單。父母之所以生氣,更多的是因為覺得權威被挑戰。大多數父母,習慣性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喜歡用身份和權利去壓制孩子。
很多時候頂嘴,是孩子自我意識正在慢慢的覺醒。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被父母壓制,看似叛逆的背後,都是孩子正在慢慢成熟的思想。只不過每個年齡段,他們的頂嘴表現不太相似而已。
有一點父母要明白: 只有經歷過叛逆的孩子,他們才能成為真正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做事能力。
換個角度去想,孩子有了想法,並且無畏懼強權,勇敢的表達出來,又何錯之有呢?那些一直說著公平和尊重的父母,孩子在頂嘴的時候,就是渴望被尊重而已,為何不給他們這樣的機會呢?
跟孩子相處,父母更應該擦亮眼睛,多去發現他們的優點,用智慧的方式相處,而不是壓制的方式。
關於頂嘴和不頂嘴,可能此時父母更喜歡不頂嘴的孩子,但是未來,父母應該更欣賞頂嘴的孩子,因為他們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不頂嘴的孩子
他們習慣了聽取父母的意見,沒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就是逆來順受的心態。長大後,也會繼續持續這樣的想法,很難有大的發展。
試想一下: 孩子將來到了 社會 中,遇到任何的事情,還是想著依賴父母,從來不會正面處理問題。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頂嘴的孩子
看似不聽話,實則在表達想法,而且很善於溝通。成年後,他們的獨立性很強,有自己的想法,為人處世的能力也無需父母擔心。
試想一下: 孩子可以獨自解決很多問題,在日常的頂嘴中,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反應速度也特別快。在 社會 和工作中,應該會更加出色。
還有一點很重要,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前者思維活躍,性格相對開朗活潑;而後者沒有想法,性格也比較內心沉悶。都說性格決定人生,由此可見,孩子的未來到底如何,肯定一目瞭然。
毫不誇張的說: 不讓孩子頂嘴,就是父母在偷懶,他們習慣了替孩子做決定。卻不知道,越是被包辦的人生,越是容易成為生活的弱者。很可能,孩子長大後就是「媽寶男」,就是「啃老族」,就是大家最不願意見到的人。
可以理解父母的想法,他們擔心孩子頂嘴會成為習慣,因此衍生出更多不好的行為。其實沒有關系,重點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畢竟孩子這個年紀,正是需要父母引導的階段。
1、允許頂嘴,不隨意貼標簽
一定要認可和接受孩子的頂嘴行為,最起碼說明他們在思考問題,而且語言溝通和表達也是值得肯定的。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任何負面標簽,以免產生標簽效應。
不過原則性的問題,父母還是要守住底線,該有的懲罰不能少。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清楚原則和底線,養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2、循序漸進,良性溝通
想跟孩子產生良好的溝通,卻苦於沒有好的方法。其實換個角度去想,頂嘴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既然孩子喜歡頂嘴,那就利用這個途徑,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建立起親子間的和諧溝通。
在孩子頂嘴的過程中,父母要養成多觀察,少評價的習慣。最起碼,等到他們表述完之後,再給予合理的意見和想法。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態度,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
寫在最後: 理性看待問題,頂嘴也有無數面,孩子的那些看似不好的行為,都隱藏著需要被挖掘的閃光點。父母能做的,就是趁著他們年幼,多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然後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