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孩子為什麼手凍了
⑴ 四歲兒童感冒半夜全身顫抖,手腳冰凍,意識清醒,
問題分析: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寶寶可能是感冒了,身體顫抖考慮寒戰或驚厥,與發熱有關,建議您給寶寶適當喝水,測量體溫,假如體溫超過38℃及時退熱。必要時到醫院檢查、退熱止驚。
意見建議:
建議您給寶寶飲食清淡,多喝水,注意衛生和保暖,適當口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保持充足休息。
⑵ 冬天寶寶手腳冰冷是怎麼回事
天氣一冷,就有許多孩子全身發冷,手腳尤其冰涼得受不了.這種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陽虛,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冷底或是寒底。面對這種情況,許多年輕的媽媽們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首先我們應該弄清寶寶手腳冰冷的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解決。手腳冰冷的主因: 1、心臟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2、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 3、血管中有阻塞,或發燒、感冒等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導致手腳冰冷。 4、交感神經功能出了問題,使肌肉遇冷無法緊縮,產生熱能以耐寒。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的,自然需要先治療疾病。對於非疾病原因的手腳冰涼,要從日常生活各方面來著手,快快開始運動、食療、吃葯膳、泡澡、按摩自然會四肢溫暖、面色紅潤。1、保暖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晚上睡覺前,記得泡腳,腳熱了更容易入睡。2、運動一早起來做做運動,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一整天都會充滿活力,不容易發冷。簡單的爬樓梯、原地跳躍等都有助於強化體溫調節能力。3、飲食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多吃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
⑶ 1歲寶寶手腳冰涼是什麼原因
問題分析: 你好,手腳發涼的原因有很多種,與頸椎、腎虛、等有關,檢查一下是否還有其他症狀,疏通經脈、活血化瘀,讓氣血運行到神經末梢,身體就會好的。 意見建議: 你好,手腳冰冷和心臟血管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血液是由心臟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氧經過燃燒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建議到醫院檢查。
⑷ 小孩手凍了怎麼辦
凍傷這種疾病多發生於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氣驟變時發病率較高。那麼,寶寶把手凍了怎麼辦?首先,一般凍傷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並伴有腫脹、疼痛、發癢,尤其是一遇到熱時,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時控制病變,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皰。這種情況可以試一下偏方,將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使用時連續兩周用棉簽沾上葯物塗抹生過凍瘡的部位。平時還要讓寶寶孩子穿厚一點的衣服,一定要注意保暖,每天都要用熱水給孩子洗手。其次,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寶寶的手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鍾,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3次,可以鍛煉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寶寶凍瘡的發生。還有,寶寶把手凍了一定要及時治療,在手部紅腫疼痛處塗抹凍瘡軟膏或維E軟膏,也可請中醫開一些草葯煎洗。當有水泡和水泡破清形成潰瘍面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加重病變而促發合並症.。
⑸ 4歲孩子腿經常冰冷,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兒童體溫調節中心不是完全完美的,如果手足冰冷將減緩整個身體的血液運動,減少抗微生物,容易讓細菌入侵體內,誘發各種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凍瘡、皮膚裂開。孩子手腳冷怎麼辦?這是父母應該注意的兩件為什麼冬天孩子手腳會冷?
保持身體溫暖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0 ~ 20℃,濕度在60% ~ 65%,客廳經常打開窗戶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和新鮮,帶孩子戶外活動,適當的曬太陽,讓孩子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以緩解寒冷英尺的問題。為您的孩子選擇有催眠作用且稍寬松的內衣,因為它具有吸濕性和透氣性,能促進血液循環,使四肢更溫暖。外出時不要穿太緊或太多的衣服,這會影響他們的活動。盡量選擇深色的衣服,這樣可以保暖。盡量給孩子的被褥曬日光浴。
⑹ 寶寶四歲了夏天也是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一般比較正常,顯示寶寶有溫度調節的正常功能。 但如果與同齡嬰兒相比,寶寶長期都是處於這種四肢冰涼的狀態下,就應該判斷,是否有存在先天性陽虛症狀的可能。當然,可以就醫去咨詢一下(作用不大),即使確是如此,父母也大可不必產生焦慮,因為孩子還幼小嬌嫩,這個時候服用一些滋補葯物,根本上毫無必要,也不會有多大好處的。而且母親如果能夠在注意自己全面的營養下,堅持對嬰兒進行哺乳,並注意多讓嬰兒進行必要的日光浴、空氣浴,加強抵抗力合嬰兒的體質,則是絕好的早期的治療方法!
⑺ 寶寶皮膚凍傷了咋辦
一旦發現寶寶生了凍瘡,在未發生潰瘍時,用生理鹽水棉球輕輕將患處擦洗干凈,塗上凍傷軟膏;如已發生潰瘍,應帶寶寶去看醫生,先清潔潰爛面,然後外塗葯膏,每天或隔天換葯一次。同時,要注意皮膚衛生,手指甲修剪、洗干凈,防止寶寶夜晚在被窩等溫暖環境下用手指將凍瘡抓破,造成潰瘍和引起繼發性感染。 做好防護措施防止寶寶凍傷 要想讓寶寶遠離凍瘡,需要從多方面經過訓練才能使機體的調節機製得到完善,不為寒冷所傷。 冷空氣浴。入冬以後,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的時間,讓寶寶到戶外接觸陽光與冷空氣,最初讓寶寶露出小臉和小手,適應後再逐步擴展到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來,經常接受冷空氣的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寶寶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注意事項: 1.開始時每日1次,每次3—5分鍾,等寶寶適應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增加到10—20分鍾。 2.室外溫度不能過低,冬季15℃左右,過冷不宜外出。 3.飯前空腹或飯後飽脹時不要帶寶寶外出進行冷空氣浴鍛煉;在寒潮過境、大風、多霧的天氣,更忌外出,以免著涼感冒。 4.發現寶寶有著涼跡象,禁止外出鍛煉。 冷水浴。開始進行冷水浴鍛煉,先用冷水洗手、洗臉,以後用冷水擦洗上肢和頸部,逐漸達到冷水擦身,或冷水沖淋,堅持訓練,可增強寶寶的抗寒本領和免疫力。 注意事項:1.在早飯後1個半小時內為寶寶進行冷水浴,每日一次。順序應從手部至臀部,或是從腳至腿部,然後擦胸腹部,最後擦背部。2.循序漸進,水溫從33℃遞減,每天低1℃—2℃,最低水溫可降到16℃—18℃。3.寶寶擦浴後以皮膚發紅,穿上衣服後感到全身溫熱為度。若出現嘴唇青紫、全身顫抖等現象,應立即停止。4.不要用冷水沖淋頭部。 適度運動。學會走路的小寶寶,每天要抱到戶外放在地上,大人拉著手,可慢慢走走跳跳。兩三歲的寶寶在空氣浴的鍛煉中可隨爸媽在草地上跑跑、玩游戲等活動。 注意事項:1.運動前要讓寶寶活動手腳,幫寶寶按摩肢體;運動後再玩耍一會兒,使身體有個適應過程。2.運動量要由小慢慢加大,且忌鍛煉過度。3.寶寶運動後一定要擦乾身上汗水,換上柔和保暖衣服。4.要根據天氣狀況和寶寶體質來決定活動時間及活動量。 皮膚護理。冬天,由於氣溫低,寶寶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因干糙,易發生皮膚皸裂和凍瘡。因此,要注意呵護好寶寶的皮膚,塗點護膚品以滋潤皮膚,保持柔軟富有彈性。 注意事項:1.給寶寶洗手、洗臉或沖浴後,要塗上護膚露(油)。2.不能用偏於鹼性或酸性的成人用品,選用兒童護膚品。 按摩肢體。針對寶寶容易受凍的手足、耳朵、臉頰等部位,給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防止凍瘡。 注意事項:1.早晚各按摩一次,5—10分鍾,以溫暖舒適為度,2.按摩時宜輕宜柔。 防寒保暖。冬天,室內溫濕度適宜,並保持空氣新鮮。 注意事項:1.冬季室內溫度以18℃左右,濕度45℃—55%為宜。2.寶寶穿的衣服要寬松保暖;不能穿得太多、太緊或過厚,以免束縛寶寶活動,同時,根據天氣變化來隨時增添衣服。3.不要穿過硬太擠的鞋,以免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而引發凍瘡。 補充熱量。冬天需要熱量較多,讓寶寶多吃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甜食、雞肉、牛羊肉、魚蝦、奶蛋等。 注意事項:1.在給寶寶補充高熱量食物的同時,要常吃些新鮮蔬菜水果,既能滿足體內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2.冬天也應注意讓寶寶每天喝些白開水及湯水類飲食,以補充寶寶運動出汗丟失的水分。
⑻ 1歲零9個月寶寶前幾天感冒咳嗽發燒,現在好了 但是手腳冰涼,怎麼回事
給孩子用過什麼葯,特別是輸液。回答後好分析,
⑼ 六歲孩子高燒好了…現在手腳涼還低燒35.8怎麼回事啊
病情分析:
4歲男性,發燒37.8度,但是手腳冰涼
指導意見:
兒童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鍾,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鍾,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