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女生該稱為什麼
⑴ 古代形容女人20歲為桃李年華,24歲為花信年華~那22歲呢。求專業的答案
22歲古代稱為桃李年華。
20-22歲(女子):桃李年華,桃李年華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稱為是雙十年華。
20-22歲(男子):及冠之年,因為在古代只要是男子到了20歲都要舉行「及冠「之禮,所以叫及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
(1)24歲的女生該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桃李年華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ao li nian hua,指20-22歲女子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⑵ 女子24歲古時稱什麼
古代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出嫁女子稱梅之年。男子: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耳順;70歲稱古稀,80歲稱杖朝;90歲稱合耄耋;100歲稱樂期頤。
詞語:花信年華
注音:huā
xìn
nián
huá
釋義:花信,開花時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出處: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示例:①當代·殷謙:“韓國女星張紫妍上吊自殺。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斯人已逝,哀惋亡靈。為探個究竟,我就不迴避這個敏感而令人困惑的問題了——即使選擇輕生,為什麼要以這種痛苦的方式?以繩套頸,懸空自殺,若非萬恨千愁,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一位花信年華、錦片前程的演員走上了絕路?”②在她~時,她早就小有名氣了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女性。
⑶ 女子各個年齡段的雅稱有哪些
古代女子年齡的雅稱:古代女子13歲,別稱「豆蔻年華」。古代女子20歲,別稱「桃李年華」。
古代女子30歲,別稱「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歲,別稱「人老珠黃」。古代女子50歲,別稱「知命之年」。
古代對女子的稱呼「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⑷ 女生各個年齡段的稱呼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2
回答者:
沉在水裏
⑸ 古代形容女人20歲為桃李年華,24歲為花信年華~那22歲呢。求專業的答案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⑹ 女子二十一歲的雅稱
女子20-24歲以下雅稱為:桃李年華。
中國古代對年齡的雅稱:
度:小兒初生之時。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指小孩開始學話。清·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周晬,指嬰兒周歲。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
「童齜」,指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始齔、髫年:女孩7歲。
始齔、齠年:男孩8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九齡:9歲。
黃口:10歲以下。
指數之年:9歲。
10歲:
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外傅之年:兒童10歲。
12歲: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13歲。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5歲:
及笄[jī]: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16歲:
二八:為16歲。
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通俗編》中雲:「若品岩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
《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20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24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半老徐娘:女子30歲。
⑺ 女性各個年齡段稱呼是什麼
1、0~1歲:襁褓之年
2、2~3歲:孩提時代
3、7歲:髫年;(幼年泛稱總角)
4、10歲以下:黃口
5、12歲:金釵之年
6、13歲:豆蔻年華
7、15歲:及笄之年
8、16歲: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9、20歲:桃李年華
10、24歲:花信年華
11、出嫁年:梅之年
12、30歲:半老徐娘
(7)24歲的女生該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男性各個年齡段稱呼:
1、0~1歲:襁褓之年
2、2~3歲:孩提時代
3、7歲:髫年;(幼年泛稱總角)
4、10歲以下:黃口
5、10歲:幼學
6、15歲:志學之年,束發
7、20歲:弱冠
8、30歲:而立之年
9、40歲:不惑之年
10、50歲:知命之年、半百
⑻ 女生24歲被稱為什麼年華
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
男孩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
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⑼ 女子24歲又稱什麼
花信。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
花信,漢語詞語,拼音是huāxìn,意思是花開的信息;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歲。
簡介
問訊東風幾日來,冷煙寒霧鎖池台。掃空積雪翻成雨,收盡殘燈未見梅。夜飲厭厭非老伴,春陰漠漠是愁媒。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范疇。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