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年人對孩子偏心
① 老人對待兒女偏心是一種什麼心態
家裡孩子多的話,父母總會有顧及不到情緒的時候。一般來說,現在存在父母偏心的家庭應該不多,有些時候可能父母會對最小的孩子多一些關愛,或者最先想到的是他,這些都是父母無意識的做法,所以在他們覺得,他們並沒有偏心。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確實存在偏心的做法,而且他們還是有意識的這么做,彼此也都心知肚明就是偏心了,而又不承認的話,可能是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對兒女承認,畢竟,輩分擺在那裡,他們沒有必要對兒女交代,這種父母一般不懂得和子女溝通,比較大男子主義。
② 說說老人對待兒女偏心怎麼辦
關於老人對待兒女偏心,自古有之,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可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偏心的情況很是普遍,所以也就不足為怪。前些年,在有些家長比較傳統的家庭,特別是在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偏心就更難以避免。
現在政策鼓勵二胎,有些年齡比較大了再生育,子女年齡差距大,疼愛小的,就更加難以避免。
父母怎麼對待我們,他開心就好,只要不是偏心到離譜,我們也就讓他偏心去吧。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切不能因為父母對我們有所偏心而傷害感情,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關鍵時刻,還是家人在你身邊的。
父母再怎麼偏心,他也會對每個兒女都是疼愛的,只不過這疼愛的程度不同罷了。
我們中國傳統就是講究孝道的,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始終認為,兒女對父母的愛,永遠不及父母對兒女的百分之一。所以,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責怪父母。
③ 為什麼老人偏心的是誰,那個人卻最不孝敬
呵呵,感覺你說的這種情況確實普遍存在!怎麼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呢?還真是不太好回答,這可能跟人性的缺陷人性的弱點有關吧。你所說的老人偏心應該是指的老人總是無原則地偏向他的一個孩子。從物質上全力偏向這個孩子,不管其他孩子的實際需要。從孩子們之間的矛盾爭執中偏向這個孩子,不管誰對誰錯。從能給或者左右孩子們的成長發展機會上偏向這個孩子,不管這個孩子究竟適不適合。當這個孩子從懂事兒起,一直就受到這樣說偏袒,其實就是溺愛。溺愛的結果就是讓孩子長大後事與願違,走向了反面。因為溺愛就肯定會產生自私和自我。你覺得你為他做的一切是付出,但他卻絕對會認為是他天生就應該得到的。哪怕你在他長大後限於你的能力,無法再給他什麼的時候,他就會對你心生不滿個怨恨,更嚴重的還會釀成嚴重後果。
④ 有人說,老人對兒女越偏心誰,老了越得不著誰的祭,真是這樣嗎
看身邊有不少實例,父母越偏心疼愛的那個兒女越不孝順,反而兄弟姐妹多的其中那個被父母看不上能給父母養老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嬌養兒,生分子。說的就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大多不孝,而從小「不得煙兒抽」的孩子,反而知道孝順父母長輩。
乍一聽好像不合乎情理,父慈子孝不是正常的邏輯嗎?但仔細想想,認真看看,也就覺得順理成章了。
被父母寵大的孩子,從小吃獨份兒,喝獨份兒,兄弟姐妹全讓TA,父母也要讓三分。這樣氛圍里長大的孩子,認為自己在家享有特權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養成「吃黑食」,脾氣大心眼兒小的毛病,長大了又懶又饞脾氣又差,父母還想得TA的濟?
相反,從小不被家長喜歡的孩子,因為習慣了一般待遇,習慣了不被重視甚至白眼,偶爾父母給點兒「陽光」,立馬就會「燦爛」,知道報恩。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奮斗精神強,在單位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事業有成。
千萬不要嬌慣孩子。事實上,有眼光的人家,更自覺地嚴格要求孩子,砥礪他們的德行,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因為現代人更懂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個道理。
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各種慣性的,習慣的東西一旦消失,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老人偏心會給子女以優越感!老人也會在偏心的慣性中無法操控,一日能以剎車,一旦身體不好,正常剎車,施優者以享受者均心態失望,當然是老人無法得濟,更是順理成章!
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在我家是父母最不喜歡的孩子,因為我不太喜歡說父母愛聽的話,還不會來事,家務活比誰乾的都多,但是就是不善說,所以干多少活,父母都看不見,久而久之我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後來父親先走了,剩下母親一個人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頭上,家裡其他的兄弟姐妹這個時候就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跟借口互相推諉,而我卻沒有任何理由跟借口,父母養我們小,我就必須養他們老,最後老媽是我給養老送終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觀點[呲牙]一般從小被多照顧的孩子相比較忽略的孩子多一點嬌慣和縱容就會多一點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會比較以我為中心,替別人考慮的東西就會少一點。但是善良的孩子終歸是善良的,長大以後自己也成為父母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極少數的孩子不孝順和從小被偏向也沒大關系,就是自私冷漠的人而已。
是,這叫偏疼不上色(shai)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這樣的。父母溺愛嬌縱的孩子都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對誰都冷漠無情,指望他養老是不可能的。
這要怎麼回答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造成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從兒女自身找原因,其次,再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子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平等對待的,不過當自己子女過多的時候,難免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有時會忽略個別子女的感受。當然,要絕對的平等是有點困難的,但相對的平等是可以的。對於,老人的偏心,我們覺得作為子女的我們,是否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時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少了,噓寒問暖的話語也少了呢?父母不會無緣無故的偏心,之所以這樣,是不是我們兒女做的不好呢?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是的,現實生活中,父母越偏心誰,越寵愛誰,誰長大了越對父母不孝順,信不信試試 因為,從小對他她們百一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吃西瓜不買小瓜。家務活不讓他她們干,養成自私自利,別人都得圍繞著他她們轉,多年養成壞習慣,長大成家也會不懂得換位思考,信不信由你試下[捂臉]
確實是這樣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兩個老人都偏向老三,不喜歡老大,可現在,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端茶送水的是老大,而不是老三
⑤ 老人面對兒女偏心時怎麼辦
這種事情沒辦法改變,如果你的父母對你偏心,對你不好的話,那麼你也不要生氣,因為這樣老人會更加不喜歡你!對你們的感情也沒有好處!所以你應該一如既往的對她好,讓他知道你才是最孝順的孩子,這樣你的父母總有一天會知道你的好,而改變對你的態度的!
老人一般偏心肯定是因為重男輕女,或者是偏心比較優秀的孩子!這種情況其實很普遍的,在每個家庭都會出現!所以父母如果不喜歡你,你也不要沮喪,因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才會讓父母不喜歡自己!那麼你就想是自己的原因,千萬不要怪自己的父母!因為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相信你的父母他們也愛你,只不過相對於來說肯定更喜歡你的兄弟或者姐妹!
所以你就不要跟他們爭寵了,本來就是一家人,計較那麼多干什麼呢!家合才能萬事興!所以跟他們都搞好關系,親熱點,這樣你就不會在乎那麼多了!過得也可以更開心些!
⑥ 農村老人都會「偏心」,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般老人都偏心。
⑦ 為什麼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容易對孩子偏心
主要是因為爺爺奶奶那一輩會認為孫子能繼承香火,女孩子以後遲早是要嫁人的,而且老人家也喜歡用自己的喜好判斷一個人,再加上老人們普遍都比較固執,所以也就更加容易偏心。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老人的思想也是很難被改變的。
大概是爺爺奶奶輩的都是從偏愛孫子過來的,所以也就覺得自己行為沒有任何的不當,而且因為老人們比較固執,所以別人也是很難改變他們的思想的,也就造成了他們偏愛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的話,也不能太過於著急,只能慢慢等他們想通了,畢竟老人們的想法太難改變了,而跟他們置氣,也只會讓自己更加生氣而已,倒不如等時間慢慢改變他們的想法。
⑧ 為什麼老人有偏心
現在老人上了年紀每個人都會變的,那麼為什麼老人有偏心呢?下面是有老人偏心的心理,歡迎參閱。
老人偏心的心理
1、老人偏心是什麼心理
老人太偏心也許是你有什麼做的不好,讓老人們不太歡心,所以偏心別人了,老人向著誰 那不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在老人跟前多盡點孝心,也許老人們不會偏心了,比如老人喜歡什麼盡力做些老人喜歡的讓老人歡心。
2、警惕老年抑鬱症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指出,在老年抑鬱患者中,認知功能下降是常見表現;而在認知障礙症患者中,又常常出現抑鬱的早期表現。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減退表現為不可逆的全面遺忘,而抑鬱症患者則是暫時性、部分性的遺忘。比如問認知障礙症患者早餐吃的什麼,他一定會說錯,或答非所問;而老年抑鬱症患者則會說“不知道”或“記不起來”,治療後會好轉。
症狀上,患老年抑鬱症初期身體會不舒服,如食慾減退、睡眠不好、胸口憋悶等,而情緒低落不太明顯;認知障礙症患者則不會,晚期還可能性格改變,如原本和善的老人變得性格怪僻等。可以說,抑鬱老人就像個內向沉默的成年人,而認知障礙症患者就像個天真的孩子。
病程上,認知障礙症從早期出現記憶減退到完全失智、失能、人格改變有可能持續10餘年之久,而抑鬱的發生、發展往往歷時很短,多由家庭矛盾、經濟拮據、親人去世等引起。
3、老年人為什麼容易失眠
3.1、年齡因素:老年人由於主控睡眠的松果體素分泌減少,對睡眠的調節能力減弱,入睡 時間延長,深睡時間減少,失眠發生率高。
3.2、健康因素:年齡越大,基礎疾病發生率越高,有些疾病可以影響睡眠,或可導致失眠, 例如:咳嗽、心悸、呼吸困難、高血壓、糖尿病、骨關節病、精神系統疾病等。
3.3、環境因素:居住環境清凈的人不容易失眠,環境吵雜失眠的比率增加。另外氣候變化、 睡眠場所的變更、室內光度、溫度和濕度的不適等均可導致失眠。
3.4、心理因素:如思慮過多、被迫退休、與社會隔離、擔心睡不好等而致失眠,越緊張越容易失眠。
孤獨對老年人的危害
1、孤獨寂寞的人,不容易相信他人,總喜歡鑽牛角尖,給別人找茬,不僅朋友會越來越少,跟自己的親人也會漸漸疏離,從而抑鬱成病,嚴重者甚至選擇輕生。
2、孤獨感會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從而削弱人體免疫系統,使人缺少抵抗疾病的能力。長期孤獨,身體分泌更多“腎上腺酮”的壓力激素,還會增加患癌風險。
3、孤獨的人因缺少傾訴的對象,遇到困難或不愉快的事,只能獨自著急、隱忍,常常會失眠,而失眠是健康的殺手。有的人會因為苦悶、焦慮染上抽煙、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甚至導致嚴重後果。
4、科學家研究表明,孤獨的人,心情郁悶,體內分泌腎上腺素較多,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長期過量分泌,必然導致高血壓。其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性比常人高三倍,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達到正常人的二倍。
老人變老的表現
1、憋不住尿
對男性而言,前列腺從50歲開始衰老,尿頻是其最早的表現,隨後由於膀胱有效容量減少,尿頻會越來越嚴重。對於女性,泌尿問題多由膀胱括約肌鬆弛、老化造成。
2、電視開得越來越響
有些人把電視音量調得越來越大,這可能是聽力下降的表現。專家說,一般而言,聽力從55歲左右開始下降,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我們處處被噪音所包圍,聽力的衰老也在提前。
3、過分懷舊
研究發現,很多老人放棄了學習新知識、開始新感情的機會。對於他們而言,隨著年齡的長大,生活都漸漸崩塌了,回憶成了緩解生活崩塌的良葯。專家認為,過分懷舊也是衰老的表現。
4、食量變小
人老了,胃腸道的蠕動能力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也有所降低,更容易受到消化不良的困擾。膽汁的分泌能力也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使得人體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人們面對大魚大肉沒了胃口,食量也會減少。
猜你喜歡:
1. 家裡老人太偏心是什麼心理
2. 老人性格大變是什麼引起的
⑨ 孝敬老人的子女反而不受待見是子女做錯了還是老人偏心
婆婆對老公、我家一點都不好。雖然老公對婆婆一直很好,但這么多年來,婆婆對她這個兒子卻越來越挑剔,抱怨他照顧不到位。但是當婆婆面對其他從沒照顧過她的兒子時,就會笑眯眯地誇贊。有時候看到老公熱臉貼冷屁股的樣子,我都覺得他很可憐!
其實在我們周圍,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老人老糊塗,明明自己是身邊照顧父母的那個子女,父母卻一直惦記著一年不回幾次家的孩子。
為什麼明明付出了那麼多,在父母的口中卻連個“好”字卻得不到呢?那些在外生活或者很少回家的子女,父母卻總惦記著他們的好呢?
4、在身邊照顧的子女嘴不甜
還有一個原因:在父母身邊照顧的子女往往是幹得多,說得少,只做不說,埋頭苦幹。
明明付出了那麼多,父母卻往往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但是其他子女偶爾打電話關心一下,說幾句好聽話,父母就會心花怒放,十分滿意。
語言的作用,真的是相當大的。
但不管怎麼樣照顧和孝順父母,是每一個子女都必須做的。父母把我們辛苦養育長大,我們的這個責任照顧他們養老。
至於老人更喜歡哪個子女,這些有時候就隨緣吧,作為子女的又能計較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