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比較容易想媽媽
① 半夜想父母是怎麼回事
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3歲左右大的男孩,夜裡和奶奶一起玩,他玩著玩著突然很傷心,忍不住地抽泣。奶奶就問,「怎麼了乖乖?」小男孩兒抹著眼淚用委屈的聲調說:「我一到夜裡就想媽媽......」
小男孩的樣子,讓我想起了,前幾天一位男性朋友跟我說,他老婆因為有事離開家一天,4歲的兒子由他照顧著。白天孩子一切都好,能吃能睡,父子倆也玩得非常好。但是,到了夜裡,孩子就心情低落,悶悶不樂,說太想媽媽了,以至於連覺都不能睡。最後,還是朋友從衣櫃拿了一件老婆的衣服,告訴孩子把它當成媽媽抱著,孩子聞著媽媽衣服上的味道,這才安穩入睡......說到這里,估計很多人都想問:為什麼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
為什麼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看完心裡很感動,再辛苦也值了
夜裡孩子會出現不安,媽媽熟悉的味道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從6、7個月開始認人,如果在這期間他一直是由媽媽照顧著,媽媽將會是他最信任的人,他也會非常依賴媽媽。孩子感到不安,媽媽都是他最好的「撫慰劑」。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是因為夜裡天黑了,周圍的一切異動都帶有恐怖的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孩子夜裡要睡覺,要休息了,生物的本能讓他知道,睡覺的時候,身邊要有非常信任的人。媽媽熟悉的味道會給孩子安全感,所以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
如果孩子還小,媽媽就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時刻陪著孩子。解決孩子一到夜裡就找媽媽,就需要家裡的其他人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獲得孩子的信任,情況就能得到緩解。
為什麼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看完心裡很感動,再辛苦也值了
媽媽在孩子心裡的分量重,夜裡孩子閑下來就想媽媽
如果孩子的日常飲食作息,媽媽陪伴得比較多,媽媽在孩子心裡得分量重,孩子在閑下來就會容易想媽媽。像白天環境嘈雜,孩子身邊有小朋友和事物轉移注意力,孩子沒有媽媽陪著,也能玩得很開心。但是,夜深了,孩子身邊人少了,安靜下來了,孩子就容易想媽媽。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爸爸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陪孩子太少。孩子把大部分的情感,投射到媽媽身上了。
為什麼孩子一到夜裡就想媽媽?看完心裡很感動,再辛苦也值了
媽媽夜裡照顧孩子比較多,孩子一到夜裡就習慣媽媽在身邊
白天孩子的活動區域比較大,可能待在外面的時間比較多,進行的都是外部的社交活動。但是,到了夜裡,年齡小的孩子更容易像嬰幼兒時期,習慣媽媽陪著吃飯,媽媽給講故事,媽媽陪著睡覺......當然,孩子一到夜裡就習慣媽媽陪在身邊,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會好轉很多。
② 為什麼孩子青春期會對媽媽有幻想
進去青春期的孩子,身體還有心裡都開始出現二次發育,他渴望了解各個方向的信息,特別是身體出現變化,肯定也會對異性有幻想,想了解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很正常的。這時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③ 一到晚上,孩子就想媽媽怎麼回事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心思全都在孩子身上,怕孩子餓著,怕孩子著涼,怕孩子遇到危險,什麼事情都要提前考慮好,做到萬無一失,當媽後非常辛苦,不過媽媽們也都認為,只要孩子好,自己累點沒什麼。
朋友前幾天有事情需要出門幾天,臨時將孩子放在奶奶家。奶奶怕孫子無聊,想各種花樣陪著孫子玩兒,把奶奶累得疲憊不堪,不過奶奶想著只要孫子晚上睡覺踏實、不鬧騰,白天辛苦點也還好。
可到了晚上,並非如此,孩子在床上玩著布娃娃的時候,突然癟起嘴巴,有點想哭的樣子,奶奶不知道怎麼就問:“乖乖,怎麼了突然不高興?”
原因三:晚上睡覺時媽媽陪伴的最多,孩子習慣有媽媽在身邊
到了晚上,媽媽習慣性地給孩子聊聊天,或者講睡前故事,也有的媽媽還會陪著孩子睡覺,這樣一來,孩子就習慣了睡覺時媽媽陪在身邊,那麼到了晚上,媽媽不在身邊的話,孩子感到不習慣,也會想媽媽。
看到這幾個原因,媽媽們是不是覺得再累也值得?
④ 孩子在幼兒園老是想媽媽怎麼辦
這個時候那也沒辦法 要鍛煉她與外界交往 教也沒用 全靠她自己 現在還小 所以想媽媽 時間久了 許多小朋友呆在一起一點點就習慣了
⑤ 女兒三年級了,天天到學校就想媽媽,怎麼回事
你能夠說說錯事是什麼類型的嗎?個人經驗是,孩子對於正確與錯誤的判斷是與成人的判斷標准不同的。所以,教育子女是不能夠以成人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的。你應該學會教導,而不是指責。這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孩子做了錯事,家長應該告訴她,你應該怎樣做,你的做法有什麼地方不對,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等等。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中的缺點,而不是粗魯的指責你這里錯了,那裡錯了。你的女兒頂嘴是個好現象,說明她有自己的主張,即是錯誤的主張,也比從無主見的孩子好。你該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告訴她錯在那裡,要說服,不能總是嘮叨,若孩子的主張是正確的,家長就要承認錯誤。這並不影響自己的威信,反之則會在孩子的心目中認為你不講理。久之孩子就不會再與你交流,你的話就成了耳旁風,代溝就這樣開始構築起來了。同樣一個意思,你說你這樣做錯了和你應該這樣做,結果是不同的,前者會產生抵觸情緒,後者更容易讓人接受,不是嗎?何況,三年級應該到十歲了吧,正是進入逆反年齡的時候,指責只會加劇逆反。你的有耐心,同樣你得學會表揚。表揚是培養孩子自尊的重要方式,有自尊的人才知道尊重別人。過多地批評只會打擊孩子的自尊,缺乏自尊的孩子表現行為是待人傲慢,傲慢的背後卻恰恰是自卑。(人們總是用傲慢來掩飾自己的自卑心理的)表揚是需要技巧的,直白的表揚會使孩子感到你的行為虛偽做作。要讓孩子感到你真的是為她的行為驕傲,這樣她才會感到自尊心的滿足。你的教育目的才能達到。至於技巧問題再次實在是一言難盡,恕不討論。
子女教育本來就是個難題,並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統一方法可以執行,不同家境的子女又有許多的不同之處,且同一家境的子女也會有不同之處,故本人只是介紹個人的經驗,並非經典,僅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謝謝你給的發言機會!
⑥ 12歲的孩子總是想媽媽怎麼辦有誰能幫我解答最!好是心理醫生能幫我解答急急急!
當然是讓他待在媽媽身邊,突然離開母親身邊孩子會缺乏安全感,這個是無法替代的,就算心理醫生也沒有辦法的。給您一些建議希望有用。1多給他安全感,語言安慰,撫摸後背,擁抱…2做一些他感興趣或者分散注意力的事,3讓他多和別人交流。
⑦ 孩子這段時間總是說想爸爸媽媽怎麼回事迷信
如果孩子這段時間總是說想爸爸媽媽了的話,說明他真的是非常想念才會說出來的,爸爸媽媽就應該抽時間陪一陪它的
⑧ 為什麼孩子很多時候想的都是媽媽,而媽媽從來都不知道
因為媽媽照顧孩子的多 所以被孩子想的也多
⑨ 孩子為什麼會有戀母心理
導語: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媽媽一般都比較疼愛
孩子,尤其是媽媽對待兒子的愛其實和對待女兒的愛是不一樣的。媽媽更加的寵愛兒子,而兒子也更加的依戀媽媽,由此也會出現一些「戀母情結」的孩子,但是父母一定要將這種情況扼殺在搖籃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重點提示:如果你的兒子在三歲的時候,你發現了孩子有些「戀母情結」,千萬不要過於擔心和憂傷,這也是個正常的情況,只要家長可以從容的面對,不要忽略和誇大這種情結,按照以上的四種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變化,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自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