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做了艾灸為什麼會流汗
㈠ 艾灸後出汗,是一件好事嗎中醫:要從4個方面分析
艾灸具有 養生 保健的功效,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去艾灸了。但有一些人艾灸完之後會出一身汗,這到底是因為什麼?有人擔心是不是因為身體出現了問題導致艾灸結束才會出一身汗。但其實不需要太擔心,艾灸完出一身汗是正常現象,而艾灸後出汗也可以反映身體上的情況。
艾灸後為什麼會出汗?
艾灸出汗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因為人們都會在夏天艾灸,尤其是氣溫較高的三伏天,本身就是比較容易出汗,並且艾灸的過程帶有一定的溫度,會引起體溫的升高,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出汗。
並且艾灸是一個排除寒濕的過程,即將人體的寒氣和濕氣排出體外,從而讓身體的氣血運行得更加通暢,最終達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的結果。可見,艾灸出汗是一件難得的好事,反而一些艾灸後不易出汗的人群,也說明其身體處於正氣不足或是淤堵比較嚴重的情況。
雖然艾灸後出汗是件正常的事,但是出汗的情況不同,也代反映出身體的不同狀況,具體情況有哪些?今天就幫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艾灸後出汗反映身體什麼狀況?具體而言有4個
第一, 艾灸後出的汗是清汗。 如果說艾灸後出的汗是跟水的形狀一樣,清澈不粘手,說明身體內的氣血是比較虛弱,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重點灸的穴位有足三里、血海、關元、氣海等,因為這些穴位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
第二, 艾灸出汗後身體會發冷 ,那麼需要留意,可能說明身體內的寒氣比較重,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重點灸的穴位有腎俞、神闕、命門等,這些穴位有驅寒化瘀的功效。
第三, 艾灸後出的汗是粘汗或是黃汗 。如果說艾灸後出完汗之後身體是黏黏的,或者發現汗液是黃色的,通常說明你的身體目前處於濕熱較重,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先灸脾俞、豐隆等穴位祛除濕氣然後再灸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位補充氣血。或者還可以通過一些運動來排濕氣,散步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最後一個就是酸汗 ,當你發現艾灸後出的汗帶有酸味,也可能是提示你的脾胃和肝臟都有一定的問題,適當的運動可以起到排酸汗的作用,所以堅持鍛煉是非常重要,當然也可以加強對肺臟功能的調理。
艾灸前後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艾灸前適當喝溫開水,但切忌喝冰凍的飲料,艾灸後切忌吹冷風等。艾灸對身體有一定的作用但也要理性看待艾灸的功效,保持 健康 的飲食以及保證適量的運動對身體 健康 都是很重要的。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㈡ 艾灸後出汗好不好代表身體健康嗎為什麼呢
我們要了解的就是艾灸作為一種養生,治病的手段,在中醫上來講其實就是用艾灸燃燒的溫度來引導人體內的正氣。從而讓正氣運行達到活血化瘀,增加正氣,陰陽調和的作用,而做完艾以後出汗其實說是一件好事。
但是也要注意一點,就是艾灸後每個人出現的症狀和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大量出汗是一種健康的反應,而有些人則不會出汗,這也就說明身體機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連續的進行艾灸一段時間,讓身體恢復到有排汗的功能。這樣才會使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要知道在中醫上早就有排汗,就是排毒的這一說法,只有通過汗水才能夠排除我們身體內的毒素,也會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所以說適當的出一些汗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㈢ 艾灸為什麼出那麼多汗
艾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療法,具有散寒通絡,溫經止痛的作用。因為艾灸時,要點燃艾絨,熏灸人體的某些穴位,過程中會散發一定的熱量,所以在艾灸以後,有部分的患者會微微的出汗,是正常的反應。但是如果艾灸以後大量的出汗,中醫形容叫如水淋漓,就有一定的問題,第一、有可能是患者本身是陰虛陽熱的體質。艾灸以後,因為艾灸溫助人體的陽氣,使陽氣過盛,可以迫使津液大量的外出,就會出現多汗的症狀。第二、有可能患者本身體質虛弱,艾灸時,姿勢又不是非常的舒適,在艾灸以後,就會出現類似虛脫的症狀,也會出現多汗。以上兩方面的原因是艾灸以後,出現大汗的主要原因,在臨床當中都是需要注意避免的。
㈣ 做艾灸出了好多汗,屬於濕氣大嗎怎麼改善
濕氣可以通過汗的方式排出,汗是由於溫度過高,人體為了調節體溫而產生的液體;濕氣在中醫的說法,多認為是由於飲食、氣候等原因引起的人體內濕邪過剩,濕氣可以通過脾胃調節、排汗等方式排出,因此艾灸出來的一般是由於局部溫度過高而產生的汗,而濕氣可能會伴隨汗排出,但是不能認為艾灸出汗就代表濕氣重。
艾灸具有溫補陽氣、溫經通絡等作用,可以通過調節脾胃的經絡和陽氣來健脾和胃,而脾胃具有運化水氣的作用,可以調節濕氣,幫助濕氣排出,因此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濕氣的作用。
多喝水,防止出汗過多,水分流失過快。
㈤ 男性艾灸後怕熱出汗咋回事
您好,這個屬於正常現象,艾灸後出汗屬於散寒祛濕
艾灸的功效: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㈥ 艾灸部位出汗是怎麼回事
艾灸部位出汗的原因:
1、太熱就容易出汗,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如果天氣很熱,再加上我們艾灸,這樣就更熱了,這種熱的出汗,應該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2、人虛會出汗,我們會看到,陰虛的病人會出汗,但是很多人不僅僅是陰虛同時伴有陽虛的症狀。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上熱下寒的,這樣的病人具有陰陽俱虛的癥候。
3、艾灸患處出汗,出水,應該是在排寒濕。
4、艾灸後,艾灸部位出汗,應該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患處有出汗應該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濕,在這里找通路。
5、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覺很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現象。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覺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勝邪,此時應該結合一點食療,吃一點補氣血的食物或葯物。
6、還有,如果自身患有結核病,甲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也會有自汗,盜汗症狀。
自己分析一下,您屬於那種出汗,可以針對性的治療。
艾灸後出汗的知識拓展:
1.艾灸後皮膚癢是怎麼回事?
艾灸後皮膚出現疹子,並且瘙癢難忍、心煩氣悶等症狀,在中醫學角度來說都是由於體內不同內臟部位的濕邪、寒邪、風邪作怪造成。例如蕁麻疹是脾虛之後濕邪堆積無力運化,與肝火化風之風邪狼狽為奸,行入血液,發作時不定位成片發作……其他所有西醫說各種不同症狀的皮疹、斑疹、丘疹、帶狀皰疹……都是濕邪為主的風邪、寒邪團伙,流竄搞破壞導致各種皮膚病。
艾灸後皮膚出現疹子,並且瘙癢難忍、心煩氣悶等症狀,在中醫學角度來說都是由於體內不同內臟部位的濕邪、寒邪、風邪作怪造成。例如蕁麻疹是脾虛之後濕邪堆積無力運化,與肝火化風之風邪狼狽為奸,行入血液,發作時不定位成片發作……其他所有西醫說各種不同症狀的皮疹、斑疹、丘疹、帶狀皰疹……都是濕邪為主的風邪、寒邪團伙,流竄搞破壞導致各種皮膚病。
2.艾灸後全身酸痛是怎麼回事?
艾灸之後一般都會有針次部位或相應的經絡有酸、麻、脹、痛、沉等得氣的感覺,這是因為身體元氣跟病邪做斗爭的表現,病邪必須發出來,發出來會有各種途徑,都是身體自己選擇的,我們控制不了。但是如果持續時間比較長,建議建議暫停艾灸,多喝白開水,多吃蔬菜水果,可能是水分補充不足引起的,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艾灸後皮膚出現紅腫是怎麼回事?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會開始出皮膚紅腫、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皮膚紅腫會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發紅表示你的身體有寒濕呢,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說明你的身體灸感還不錯,堅持下去你會看到更好的效果。一開始可以早晚灸兩次;好轉後每周2-3次即可。灸完後喝些溫開水,注意不要受涼,吹涼風和喝冰飲都是不行的,再就是注意選擇好的艾條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艾灸後皮膚紅腫,就要先暫時停止艾灸,等到皮膚恢復後在進行,這樣就能更好的祛除身上的毒素了。
有關艾灸後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原因,想必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到了,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都不要驚慌,這是把身體中的寒氣和毒素給逼出來,因此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後要停止艾灸,注意不要受涼,不要破壞肌膚,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這樣就能有效的恢復健康了。
㈦ 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
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
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很多小夥伴喜歡去做艾灸,那做完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使用。
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1
艾灸部位出汗大多數時候是排濕的表現。艾灸能夠起到溫經通絡、散寒行氣、扶陽固脫的功效。艾灸後由於身體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速度得到提高,體溫也會上升,全身有可能出現較多的汗液,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排濕的表現。但如果只有局部出汗,也有可能是由於艾灸時局部溫度過高而引起的一種機體正常反應。
艾灸後怎麼看濕氣排出
1、艾灸後出汗
艾灸後渾身大汗淋漓,可能是由於身體受到了葯物刺激,通過經絡傳遞到全身,由於艾灸治療起到了溫經散寒、通絡活血的功效而導致的。身體通過大量出汗能夠排出體內淤積的代謝廢物、多餘水分、濕氣和有毒物質等,提升體內陽氣。
2、艾灸後排尿增加
艾灸後的患者需要適量飲水,避免上火,而部分患者在艾灸後會出現明顯的`尿量增加、排尿次數上升等現象,其實這也是身體在排出濕熱毒物的表現之一。艾灸能夠調理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滋養腎陽功效,有助於恢復腎臟功能,排出蓄積的濕氣和多餘水分。
3、艾灸後拉肚子
從中醫角度而言,濕氣是一個相對較大的概念,不僅包括體內外的濕,還包括一些不利於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艾灸後拉肚子,可能是由於艾灸加速了新陳代謝,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加速了體內濕氣和代謝廢物排出而導致的。
艾灸後有水是出汗還是排濕2
艾灸的好處
1、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
2、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
3、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艾灸其實和針灸的區別就是艾灸是用艾葉做為原材料進行的針灸手法,而針灸是用銀針刺激穴位。
4、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
㈧ 艾灸期間特別愛出汗咋回事(動一動就出汗〉
如果艾灸後大汗淋漓,而且第二天有虛弱的表現,就說明有問題了,脈脈艾灸提醒您可能艾灸的量和時間太過了。這個時候,最好有應對方案來調理。
因為中醫講「血汗同源」,汗液是人體最寶貴的精華所轉化的。出汗過多,人體容易造成津液虧損,比如肺結核、陰虛患者經常會有盜汗、自汗症狀,而這類人多有虛症,常常引發很多慢性疾病。古代人比武,輸贏的標準是先出汗的那個人就輸了。
3 艾灸出汗是怎麼回事
1、在艾火的作用下,熱力會使熏烤部位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皮膚會出現潮紅。通常艾灸後潮紅與出汗會同時出現。如果用灸盒或者灸筒艾灸穴位,皮膚潮紅如果伴有水氣,摸起來感覺濕潤,說明灸的量足了。
2、灸後出汗部位不同,是因為每個人毒素排出的路徑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會從最虛弱的地方排出來。艾灸後每個人的症狀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同,有的人是胸前出汗,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艾灸部位出汗,是病邪在找出路,患處出汗如果比別處多,是好事,說明寒濕在這里找到了通路。
3、艾灸後出汗,是在排寒氣和體內濕氣。有些人灸後出的汗粘粘的,這時排出的多是濕氣;而有些人出的汗就像水,或者摸起來涼涼的感覺,這時排出的多半是寒氣。
4、陽虛比較嚴重的人,剛施灸的前些天很少出汗,之後才慢慢地出汗。這是因為灸了一段時間後,正氣足了,排汗功能恢復正常,外邪才慢慢通過汗液排出,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5、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覺很好,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現象。艾灸的過程中適當飲用溫開水,及時補充體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