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看到新事物都說害怕
『壹』 孩子對新知識為什麼會有恐懼感
這也算是人們對新的、未知事物充滿恐懼感的一個縮影了,害怕不確定性、擔心無法把握的東西,其實當一個內心不安全的人其恐懼與敵意等情緒被充分的呈現、理解與表達,或者當這個人能夠發展出一段安全的親密關系,那麼正性的情感,如愛、寬容、感恩、理解等會逐漸的占據主導,於是內在的安全感充分的建立起來了,對未知的事物的態度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
『貳』 孩子對陌生環境恐懼心理原因
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之中都會很感到不自在,做出的一些表現跟平常也很不一樣,有些人不僅會變得很拘謹,甚至還會有恐懼感,有些孩子從小就會有這個缺陷。
就在前幾周,我們幾個朋友一起到一個好友家中做客,正好是周末,她的孩子也在家中,我們幾個人到她家之後,那個小孩子非常的安靜,我們大人說話的時候,她也是在一旁安靜的坐著,一句話都不說。等我們准備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想跟他說會話,逗他玩,可是他就一直低著頭,不跟我們講話。
朋友家的小孩子已經六歲了,但是對於陌生人跟他講話還是不敢說話,對於他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他們怕生,對於新的環境也充滿了恐懼感,跟別人相比,很難融入在新環境之中,可以說是一個缺點了,我們父母也一定要注意起來,對孩子多一點關心與呵護。
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克服掉對新環境的恐懼感,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是什麼導致孩子最陌生環境充滿了恐懼。一、造成孩子對陌生環境恐懼的原因?
1.孩子自身沒有安全感。
很多小孩子因為缺少安全感而對陌生的人恐懼,或者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的內心是比較脆弱的,倘若他們不能確定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他們是不會過多的去說話,去表現自己的,當他們確定環境是安全的時候,他們才會更加的活潑一點。
2.缺乏與人溝通的經驗。
有些小孩子在陌生環境中,變得一句話都不說,甚至非常害怕,有一種原因就是他們不擅長跟別人交流,所以面對自己從從來沒有見過的人,他們不知道怎麼去跟他們交流,所以就會害怕去交流。所以,父母們要盡量多的跟孩子進行交流和談話,讓他們學會與人溝通。
3.父母對孩子忽略。
一些孩子對陌生環境感到害怕,跟父母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是很上心,所以當孩子出現什麼狀況的時候也不能及時讓他們改正。孩子對陌生環境之所以會感到恐懼,這與平時家長的影響是有很大聯系的,當家長帶孩子出去玩耍的時候,不會讓孩子跟別的小朋友問好,不會讓孩子自己慢慢的熟悉新環境,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會對孩子很兇,所以加劇了孩子的恐懼感。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一些性格的形成都是父母間接造成的。
當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對陌生人害怕,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的時候,一定不要不把這個情況當作一件小事,因為,孩子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對他們今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影響的。二、孩子對陌生環境恐懼會產生什麼影響?
1.影響智力的開發。
很多小朋友,因為對陌生環境有恐懼的心理,就會使得他們不願意接觸新環境,也不願意去接觸新的事物,他們對於很多活動就會失去很多興趣,在他們本應該有探索精神的年紀,他們變得沒有了好奇心,在一些活動中,他們也不能好好的集中注意力,活動也不能做的很完美,跟別的小朋友相比,在智力發育方面就會變得落後。
2.影響身體的發育。
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恐懼,還會對他們身體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很多小朋友第一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大哭大叫,甚至跟著家長回家,他們就是對這個環境充滿了恐懼。他們在學校裡面是不能正常的吃飯和睡覺的,覺睡得不安穩,吃飯也吃不了多少,也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耍,所以對於他們身體的發育是有很多大的影響的。
3.影響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這種恐懼心理,如果不能被家長及時發現,並讓他們矯正,那麼這對孩子的性格是有很大影響的。孩子會變得很膽小、懦弱、孤僻,他們不會積極地去參加活動,不會敢於承擔責任,更不喜歡跟別人交朋友,他們的性格會有很大的缺陷。
孩子從小對陌生環境的這種恐懼,原來對他們的以後成長有這么多的不利,家長一定要早發現孩子的不正常之處,幫助孩子一起克服恐懼。三、如何教育孩子克服恐懼,勇敢面對陌生環境?
1.讓孩子多與同齡人接觸。
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接觸,這樣就是為了減輕他們跟成年人接觸的壓力。我們可以給孩子多創造點機會跟別的小朋友玩耍,多帶他們去廣場玩耍,讓他主動跟別人介紹自己,你也要當著別的小朋友的面給孩子多點表揚。
2.不要勉強孩子跟陌生人接觸。
我們雖然要讓孩子克服恐懼,多跟別人接觸,但是不要勉強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害怕。如果孩子再陌生的環境中不適應,那你也不要強迫孩子,你要順著孩子的心思來,不要增加孩子的恐懼感。
3.跟孩子認真的談話。
如果你家的孩子很怕生,不喜歡陌生的環境,你也可以嘗試著跟孩子聊一聊,雖然他們還不是太懂道理,但是你認真告訴他們,他們還是願意去聽的。你可以跟他們講:「每個人都會在陌生環境中生活過,其實習慣了也沒什麼,誰能變得不再害怕誰就是最勇敢的孩子。」嘗試著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不再恐懼陌生環境。
孩子們對陌生環境害怕,不擅長跟陌生人打交道,我們家長都是可以理解的,孩子的內向和害羞,並不是一輩子都會這樣的,我們要幫助自己的孩子一起慢慢的克服這種恐懼心理,讓他們的心理從害羞變得更加勇敢。當遇到自己孩子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不要太過心急,著急的讓孩子熟悉新地方,反而會讓他們更加恐懼,一點要對孩子多一些的耐心,陪孩子一起克服困難。
當您的孩子有這種陌生環境的有恐懼心理的時候,您會怎麼做呢?不妨一起探討一下吧!
『叄』 寶寶特別膽小,任何新鮮事物都害怕不敢嘗試,怎樣才能讓寶寶大膽一些呢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膽小的現象,他會莫名其妙地害怕這害怕那。
其實,我們每個成人也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只不過時過境遷,已經不以為然了。
總結:很多事情在大人眼裡不屑一顧,怕什麼怕,有什麼好怕的,孩子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跟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沒什麼區別。
『肆』 為什麼孩子特別恐懼某類事物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有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對某些事物有嚴重的恐懼感,家長可能會很奇怪,為什麼自家孩子會對這些東西產生恐懼感呢?本文將通過一個生物學實驗來告訴你其中的原因。
『伍』 孩子膽小不敢嘗試新事物
很多家長都會奇怪,為什麼有的小孩兒膽子很小,害怕一切他陌生的東西,他好奇但是卻也不敢去嘗試,甚至還會抗拒,只持觀望態度,不願主動交流,也不願表達內心的想法,很是安靜。可有的小孩兒很活潑很大膽,即便是陌生的環境他也很快能適應,並且變為他的主場;他善於表達,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父母也能很容易知道他的想法,這就很利於父母去引導孩子的成長和教育。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別呢?
有的寶媽會說:「我家孩子性格就這樣,隨他爸爸。」
是的,當然會有影響,家庭中的大人不善於對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聯系少,缺乏交往經驗;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缺少學習人際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膽怯。
真的只是性格問題這么簡單嗎?
不喜歡參與群體活動,不喜歡主動表現自己的孩子,大都不喜歡運動,總是會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待著,久而久之就什麼都不敢嘗試,懶的參與,由身體的懶惰到心理的怯懦,問題大了,家長就很是頭疼。
道理很簡單,就好比經常使用的大腦就會很機敏,經常跳舞的人四肢就會很靈活,如果長期讓孩子進行靜態活動,而很少去運動,去鍛煉屬於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身體就不是那麼靈活,心理會反作用於身體運用,不能聽從大腦的使喚,做出自己所想的動作,他也許想要嘗試,但是對自己沒有充分的信心,而停下了腳步。
身體的肌肉、肌腱、關節、韌帶統合使用的感覺叫本體感,就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整體感覺,兒童可以通過這種感覺對身體進行操控,即使我們不能聽,不能看,我們也能對全身有一個准確地掌握。比如,你不用刻意去看樓梯,你也不會出現踩空的現象,不用照鏡子,也可以一下摸到鼻子、眼睛、嘴巴。這些行為都依賴於本體覺。
每個人出生時本體覺並不發達,需要後天的積累,才能順利發展。嬰兒時期的爬行,翻身,滾動都會培養其本體覺,整天抱著孩子,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機會,都會影響其本體的發展,兒童時期,游戲活動進行的太少,孩子對自己身體的運用,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孩子的手眼協調、雙側協調性以及身體所有感官的自然協調性發展都依賴於本體覺,對運動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切運動技能都建立在本體覺的基礎上。
孩子膽小就是一成不變,無法改變嗎?
本體感是自信心與創造力的根,長期得不到鍛煉,軀體和四肢顯得十分笨拙,常會不知所措,焦躁不安,錯誤的本體感會使孩子動作行為發揮失常,產生挫折感,失去自信心,進而生出惱怒和沮喪的心情,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對於本體感不足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身體信息反應,給大腦創造更多辨別和修正本體覺的機會。在孩子還未學會爬的時候,家長可以用搖籃輕輕晃動,幫助孩子建立本體感的認知;等孩子具備運動能力後,可以帶著孩子跑步,進行加速和減速的項目,帶著孩子去打羽毛球,投籃等運動,鍛煉身體敏捷性和運動企劃能力,在每個階段孩子的能力發展都有不同的訓練需求,怎樣才能改變孩子,安排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能力發展規劃呢?
感覺統合訓練中本體感的訓練,主要發展孩子的運動企劃能力,針對不同階段,提高孩子動作的精細程度以及不同肢體動作間的協調性,對孩子的腦發育、日常活動、學習活動、以及長大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有著深遠影響。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但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出來的,特別是在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正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陸』 寶寶為什麼會產生恐懼
寶寶為什麼會產生恐懼
在孩子的單純世界當中,總有著許多事物能夠讓他們感到害怕。其實孩子對一些事物產生恐懼,是成長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體驗,而且恐懼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變化。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產生恐懼呢?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內容,相信大家會有所收獲!
寶寶為什麼會產生恐懼1
1、寶寶的恐懼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以後,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會東摸摸西看看同時一直會顯得非常興奮。
但如果爸爸媽媽忙不過來,找一個保姆來照顧他的話,他就會顯得非常排斥,甚至當生人靠近一點點的時候他的反應都會很大。一般來說,爸爸媽媽的其中一個一直在他的視線范圍內,一旦離開視線他也是不幹的。
2、寶寶產生恐懼的時間
在7到9個月時,孩子的心中會慢慢產生恐懼,尤其是看到一些陌生東西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在孩子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顯得比較害怕。比方說保姆或者是一個之前從來沒有來過的親戚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會尖叫會哭泣。這種害怕,我們把它叫做「奇怪焦慮」。
另外,如果你把孩子交由別的人照顧一會兒,他也會特別害怕你的離開,就算是現在照顧他的人是比較熟悉的人,這種「害怕」也同樣會有。
3、寶寶產生恐懼的原因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7到9個月孩子會產生恐懼呢?一些調查認為當孩子開始感到恐懼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對他知道或者熟悉的東西和不知道的事物進行比較。
隨著孩子知道越來越多的東西,孩子面對陌生事物的恐懼也會隨之變大。其實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很簡單,在孩子學會分辨熟悉和不熟悉事物的區別時,恐懼就產生了。
有的人會覺得恐懼是一種「生物機制」,在看到不熟悉的事物時,出現恐懼是人類一種本能的行為,因為陌生的事物總歸會是有一些潛在的威脅。所以,無論怎麼樣,這都是一個很正常的成長過程。
4、緩解寶寶恐懼的方法
當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或者見到了陌生人你應該待在他的身邊;
跟孩子說明,這個陌生人是沒有危險的。在你和「陌生人」打招呼時,最好是朝他微笑,同時要友善一些,孩子看到之後,也會慢慢減少恐懼;
給寶寶一些時間來熟悉新的環境和陌生人;
在寶寶覺得恐懼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來安慰他;
鼓勵想要和他相處的人靠近的慢一點溫柔一點,讓孩子一點點適應;
如果寶寶實在害怕陌生人的'話,也沒關系,你可以下次再試試。
寶寶為什麼會產生恐懼2
與孩子知識欠缺、生活經驗貧乏有關
夜幕降臨,孩子們知識經驗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也不知道身邊親人的去世意味著什麼,於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解釋黑暗和死亡,由此產生了害怕與恐懼。
孩子自身的某些經歷會導致他們恐懼
如果孩子幼時受到過強烈的刺激,以後碰到類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較輕微,也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反應。如一個孩子曾被一隻黑狗咬過,他下次看到黑狗時就會非常害怕,而且他還可能會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繼而怕所有的四足動物,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受他人恐懼情緒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聽到別人處於恐懼狀態的情況時,即使自身處境並無任何引起恐懼的因素也會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見到蛇後的恐懼反應,孩子以後見到蛇也會大叫大喊。孩子在聽了鬼怪故事,看了帶有恐怖色彩的影視片和圖書時,由於無知及大人的消極暗示,其內心也會產生恐懼感。
恐懼心理的形成與父母的教育不當有關
例如:孩子玩興正濃,不肯睡覺。父母為了讓孩子趕快入睡,嚇唬孩子:「趕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來抓不睡覺的孩子了。」
當熟悉的環境發生變化時
孩子對自己熟悉的情境會有一定的應對方法,但當他去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本已掌握的對付方法就會「失效」,使兒童感到焦慮和不安,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柒』 三歲寶寶不肯接受新事物,總哭哭啼啼,是自閉症嗎
不是自閉症。孩子不肯接受新事物因為膽量小、害怕、缺乏勇氣、沒有自信而產生的。自閉症康復學校推薦【大米和小米】自閉症康復中心,有個性化訓練,性價比高。
不肯接受新事物的原因:
1.孩子年齡小,心智還不成熟,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恐懼、害怕,所以不肯接受新事物。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會感到很陌生,孩子一旦覺得陌生,就會有恐懼心理,不敢邁出那一步,也不敢大膽地去嘗試新鮮事物。
2.孩子膽量小,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氣,沒有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做好。
3.3歲的孩子,正處於前運算階段。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於家長給的新事物不感興趣。
4.家長事事包攬,導致孩子沒有勇氣獨自去面對一些事情,所以不肯接受新事物。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自閉症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有小組干預,通過主題活動與有規律的時間安排,干預鍛煉兒童在一個小組集體中參與,並與他人社交的技能;鞏固在1v1模式中學習的技能,拓展向融合幼兒園預備的技能;同時,干預的內容包含參與度、專注力、一致反應、理解規則、觀察性學習等,得到了很多家庭的信賴。
『捌』 孩子遇到新事物時,不敢嘗試,這是膽子小導致的嗎
序言:很多孩子在遇到新事物的時候,不敢嘗試,父母就要鼓勵他們。父母不要覺得孩子膽子非常小,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沒有自信。父母需要不斷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樹立自信,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勇敢的邁出第1步。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三、多鼓勵孩子
對於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想要取得較好的教育成果,那麼一定要學會鼓勵鼓勵孩子。這樣就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他們也可以知道父母是一直愛著自己的。在自己失敗的時候,也可以去尋求父母的安慰。
『玖』 小孩總是什麼都害怕怎麼回事
孩子是一個家庭希望的支柱,所以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勇敢的。但孩子的性格跟遺傳因素是有很大的關系。後天父母的引導鍛煉對他性格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多帶孩子去見識下陌生的事物。那麼孩子老是害怕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培養寶寶好的性格呢?
孩子老是害怕怎麼回事
小孩子說害怕一定是遇到什麼刺激他的事情或者現象,可能離他比較遠但是他看到了,沒有注意到,或者是之前做夢太深,噩夢驚醒沒來的及告訴,之後總是在想噩夢的場景,時間久了就成為陰影。
這需要鼓勵他說出來,辦法就是場景重現,當時他什麼場景下,告訴害怕的,再重新讓這個場景出現一次,然後慢慢的問鼓勵他,讓他講出來,這可能要很多次才能成功,所以要耐心。
培養寶寶好的性格的方法
1、和寶寶視線交流
每次對寶寶說話的時候,都要看著他的眼睛,這樣會讓寶寶知道你在和他說話,並逐漸知道與人交談時視線交流的重要性。經常視線接觸也會增加寶寶的自信,即使寶寶還沒意識到這一點。當你看他的時候,馬上也看你,這是你們之間開始交往的第一步。
2、多對寶寶說話
不要認為寶寶太小聽不懂而不對他說話。說點什麼?比如在餵奶、撫觸按摩、換衣服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在做什麼。也可以說說其他家庭成員在做什麼,比如爸爸在看書,看關於什麼的書。還可以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向窗外可以看到什麼,看到白雲、小鳥、花朵。
以上是針對孩子老是害怕怎麼回事的介紹,希望寶寶可以越來越膽大。孩子老是有恐懼的心理,媽媽們要做好心理的疏導工作,幫孩子化解心理的陰影,讓孩子慢慢的走出目前的現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子和勇氣都會得到更好的培養,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