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鄉村的孩子玩蟈蟈
❶ a鄉村的孩子不玩蟈蟈的幾乎沒有和鄉村的孩子沒有不玩蟈蟈的哪一句更好
鄉村的孩子不玩蟈蟈的幾乎沒有
鄉村的孩子沒有不玩蟈蟈的
第一句從表述上更符合實際要比第二句好,幾乎沒有是指說話的人「沒有看到不玩蟈蟈的鄉村孩子」。
第二句是指所有的鄉村孩子,本人看到的和沒有看到的都玩蟈蟈,這是不可能的,總有特例。所以第二句不切實際。
❷ 蟈蟈和蛐蛐是夏天常見的昆蟲,作為兒時的記憶抓到後該如何飼養
蟈蟈和蛐蛐是夏天常見的昆蟲,會發出好聽的叫聲,還會在一起打架,小孩子們非常喜歡把它們抓起來。若想飼養這兩種昆蟲,孩子可以讓父母買一個透明的箱子,然後在裡面放一些菜葉子或者水果,它們就會吃得很開心。如果天氣比較的熱,還可以用瓶蓋接一點水,然後放在裡面,昆蟲也是會喝的。
可能在某些人看來看蟲打架比較的無聊,其實真的很有趣味性,還可以在一起猜哪只蟲可以打贏。
❸ 多姿多彩的鄉村
鄉村永遠是多姿多彩的。
在一望無際的麥田裡,不免會找到幾朵野花,它們成了一片麥田裡的焦點。
在那裡,鄉村的孩子在玩捉迷藏,高高的麥子可以隱藏他們的身體;他們還可以玩蟈蟈,讓他們在籠子里打鬥。
在另一片草地,蝴蝶在花叢中自由的飛,小鳥在樹枝上唱著動聽的.歌,可愛的小鴨子在水中游動,天鵝在一旁梳順羽毛。。。。。。
幾個女孩在採茶葉,穿著好看的衣服,和鳥兒比歌喉,與蜜蜂比辛勤。
一些孩子們則在小河上劃船,女孩比采蓮,男孩比游泳,快樂的聲音飄在風中。
一片平原綠油油的,杜鵑花、月季花、牡丹花、玫瑰花。。。。。。這里是花的海洋。黃鸝鳥,杜鵑鳥,百靈鳥。。。。。。這里是鳥的樂園。在樂園里,孩子們吹著哨子,柳哨,骨哨。。。。。。他們抓起東西就吹,吹得氣死小鳥。
我愛這多姿多彩的鄉村。
❹ 鄉土散文,童年的記憶——蟈蟈兒
鄉村的夏天最是迷人,一場暴雨過後,村外的田野里一片青翠碧綠。炙人的陽光帶著灼人的蒸汽,旋轉著,升騰著,閃爍著。
走進這個景緻里,你絕對不會感到寂寞,而是一個熱鬧非凡的世界伴隨著你。
知了的叫聲越來越激烈;多彩的蝴蝶飛舞著無處不在;嗡嗡的蜜蜂在各種花蕊里飛來飛去;雲雀在藍天白雲間高唱,婉轉而悠揚;而最吸引你的莫過於蟈蟈的叫聲,清脆、嘹亮、悅耳會驅使你想去捉幾只帶回家,長久享受這美妙的音樂。
恰在此時,無邊的田野上,你會突然發現有幾位光著屁股的農村娃娃,兀凸地顯現在田野上。他們或許剛剛從清澈的小河裡走過來;又或許在一個溝塘里玩夠了水中 游戲 而走向田野。此時,他們又開始約定了捉蟈蟈的比賽。
在這群光腚的娃娃里(生產隊時期,十歲以下的農村男孩子,炎熱的夏季幾乎都是光著屁股度過的)我就在其中。夏季里,我們農村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捉蟈蟈了,而且是經常性的。
這不,我們五位同年生同生產隊的玩伴,在小河裡玩夠了捉迷藏的 游戲 後,又不顧太陽的炎熱,跑到田野里開始我們捉蟈蟈的比賽。當然,我們事先已准備好了蟈蟈的籠子。籠子是父輩們用秫莛子(高糧節上端細長的部分)扎制而成的,結實而精緻。
我們分散開來,各自尋找捕捉的目標。我走到一塊豆地邊,立馬就聽到一隻蟈蟈在叫,聲音特好聽。於是我就靜下心來,尋聲望去,果然發現一隻翠綠色蟈蟈正趴在一棵茂盛的豆子上端的葉子上,顫動著兩片短薄透明的翅膀,發出歡快響亮的聲音。這只蟈蟈較大,長方形的頭上長著兩條長長的觸須,緊靠觸須是兩只黑色閃亮的復眼,下端嘴裡有兩顆黑色鋒利的牙齒。蟈蟈有六隻腿,前四條腿細短,後腿長而壯,呈倒立的v字形。其作用就是在遇到危險時,它的後腿一蹬,就能跳出一米多遠,然後迅速躲藏起來。蟈蟈的肚子很大,像肯喝啤酒人的肚子,又像大將軍的肚子。而切,蟈蟈的肚子是分層的,像山上的梯田。
我躡手躡腳地從蟈蟈的背後向它靠近,靠近,再靠近,做到無聲無息。它沒有發現我,依然在「吱吱吱,吱吱吱」地叫著。就在我離它不到一米遠的時候,它似乎感覺到了危險,「吱」的一聲,忽然轉過身來,看到我又「吱」的一聲昂起頭和前爪,張開嘴和牙齒向我示威,並後退想逃跑。說時遲 那時快,我也迅速出手將其捂在手心裡,成功捉住了這只蟈蟈。於是我高興的大聲向夥伴們宣布我的成果。而他們中間,也有兩位捉到了蟈蟈。而另外兩個夥伴對著我們直擺手,示意我們別說話。
我們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次我走進了紅薯地里。紅薯地里的蟈蟈,相比豆地里的蟈蟈好捉些,因為紅薯的葉莖矮,蟈蟈即使逃跑也很容易發現。但是,紅薯地的蟈蟈沒有豆地里的蟈蟈多。不過當我走進紅薯地幾分鍾就發現一隻蟈蟈,它同樣趴在紅薯葉子上端在鳴叫。這只蟈蟈以黑色為主,搭配有紅色,綠色和白色,相互非常諧調,有一種濃淡相抹總相宜的感覺。同樣的,我首先小心謹慎地靠近它,在離蟈蟈還有兩三米遠的時候,我就迅速往前沖,雖然蟈蟈聽到了響聲,迅速跳下葉面逃跑,但我已沖到它的跟前,它逃不過我的視線。我彎腰向它捂去,它已跳躲開了,又捂一次,它又躲開了,經過多次較量,最終還是把它捉到了。
捉了這只後,我又靜靜地聆聽其它的方向蟈蟈的聲音。嘿,不遠的花生地里又有蟈蟈的歌聲。我慢慢地靠近,居然發現一隻極為少見的紅色蟈蟈,紅色蟈蟈是蟈蟈里的上品哦!這一發現讓我的小心臟都激動得怦怦跳。我想,無論如何,我都要把它捉到。毫無懸念,我沒費多少事就把它捉到了。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我們的收獲都不小。我捉到了六隻蟈蟈,居第三位,。第一名捉到了十隻,第二名捉到了九隻。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捉到了一隻紅色蟈蟈,這讓夥伴們獻慕不已。我也為此驕傲地昂首挺胸地往家走去。
回到家裡,母親看到我曬得烏黑發亮的身子,她把我摟在懷里,心疼地說:「傻孩子,看把你曬的,也不怕熱,逮這么多蟈蟈幹啥?兩三隻就可以了,多了養不活。」得到母親的疼愛,我的心裡流過一陣陣幸福的暖流,我昂頭對母親說:「娘,我捉到一隻紅色的蟈蟈。」母親看了看紅色蟈蟈,驚喜地誇我說:「還是我的孩子能,紅色蟈蟈好!」又建議說:「留三隻蟈蟈就行了,扔掉三隻吧?」我尊從了母親的建議,把四隻綠色蟈蟈中的三隻拿出來掐死了。別怪我殘忍哦,因為那時候我們都認為蟈蟈是害蟲,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蟈蟈是益蟲。它很少吃莊稼葉子,它們的食物主要是害蟲,比如:豆子上的各種害蟲,還有玉米螟、蝗蟲,蠅類等害蟲。
我認為豆地里蟈蟈最多,就想蟈蟈喜歡吃豆葉。所以,起初我就用豆葉喂它,但是,豆葉都幹了也沒見蟈蟈吃多少。後來又給它菜葉吃,這才看見它們吃的帶勁。不過,有一次我偶而將一隻小螞蚱放進蟈蟈的籠子里,沒想到它們竟爭著搶著吃。於是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就開始捉路邊的草叢里的小螞蚱給它們吃了。它們比吃任何東西都喜歡。
蟈蟈是雜食昆蟲,我們農村的孩子並不了解。我們喂蟈蟈的食物就單調,養活蟈蟈的時間也不長。我們還喜歡喂蟈蟈辣椒,因為聽大人說蟈蟈吃了辣椒喜歡叫,為了讓蟈蟈多鳴叫,就經常喂蟈蟈辣椒。
小時候養蟈蟈一年要養好幾次,因為蟈蟈會不知道原因就死了。我把蟈蟈養最長的一次就是到立冬後的十多天。聽母親說,有人能把蟈蟈養過冬到來年的春天呢!我好獻慕,但我沒有做到。
會鳴叫的蟈蟈是雄性的,而雌性蟈蟈不會叫,但它能吃。因此,我們少兒時代更多的是捉雌蟈蟈。在農村,在那個時代,它是孩子們的第一美味。我也是這樣的感覺,特別是雌蟈蟈的卵,又香又有營養,是我們農村孩子補充蛋白質的最佳食物。
從我記事起,每到夏秋季節,母親干農活回來,都會從口袋裡掏出許多螞蚱、蟈蟈類的小昆蟲給我們,讓我們在鍋底里燒著吃。有時候很多時,母親就放到鍋里用油炸熟了給我們吃。
但是,有這么一天,母親因為幫我捉蟈蟈耽誤點生產隊的勞動時間,遭到生產隊長的嚴厲訓斥,並罰扣我母親半天的工分。這給我心裡留下了陰影。
那是一個放秋忙假的時候,母親磨了兩把割豆子的鐮刀,准備下田為生產隊割豆子。這時我要求母親帶我去,我說要自己捉蟈蟈。母親二話沒說就帶我去了。因為我經常自己捉蟈蟈,到了地里,生產隊長開始分配割豆子的任務。我母親被分到一塊單獨的田塊割豆子,這塊豆田大概有半畝多地。隊長說:今天分的任務必須在放工前完成,不然就不給記工分。
生產隊時期,社員全靠掙工分吃飯。糧、棉、油都是根據每家的工分多少分配的。所以工分很重要,其實工分就是錢。而那時候的生產隊隊長很有權威,他甚至可以打罵社員。我們的隊長就是一位特別凶的隊長。社員們沒有不怕他的,我們小孩子見他就像老鼠見貓,都躲得遠遠的。我在隊長分配任務時,我都躲在很遠的溝邊里裝著薅豬草的樣子。待隊長走了,母親開始割豆子了,我才跑到母親身邊准備捉蟈蟈。
割豆子的時候,豆田裡的雌蟈蟈特別多。母親是每20壟割一趟,每趟都能捉到十多個蟈蟈。我把捉到的蟈蟈都是用准備好的針線穿成串,再放到小竹籃里。
傍晚時分,母親把最後一趟豆子割到還剩幾米遠的地方,奇跡出現了(對於我來說),這時豆棵里竟出現幾十隻雌蟈蟈,亂蹦亂跳。我欣喜若狂,兩只手不停地捂著蟈蟈,但是,那裡捂得了?再說了,每捉一隻還要用針線穿上。有時還被蟈蟈咬住手,甚至流出好多血。母親心疼地會用紅地紅草葉幫我揉傷口,嘴裡還念叨說:「紅地紅你喝血,喝不了打你爹」,這樣就可以止住血不再流了。這時的蟈蟈會四下亂跳亂跑,極易消失。為了減少蟈蟈逃跑的機會,母親也放下鐮刀幫我捉蟈蟈了。我手只要不流血了,就繼續捉蟈蟈。
正當我和母親捉蟈蟈在興頭上時,忽聽一聲大吼:「X氏家的(對結了婚的婦女稱乎,封建 社會 留下的習慣),你是干什麼的?你不割豆子!」。母親抬頭一看,隊長已經站在她面前。母親臉頓時羞得通紅,趕忙去割最後一小片豆子。而我被嚇得站在原地不敢動,我知到我的臉肯定是蠟黃的。但是隊長不依不饒,他看到我籃子里的蟈蟈,一腳把它踢飛好遠,還大聲嚷道:「X氏家的,你不割豆子,去逮蟈蟈,這是偷懶行為,你下午的工分不給了」。母親聽到這里抬起頭,用紅潤的雙眼看著隊長說:「隊長,我這就算割完了呀!為什麼還要扣工分?」,隊長凶到:「幹活期間捉蟈蟈,你是拿集體的時間去干私活,就該罰」。我母親還想說什麼,但是,隊長已經昂起了手大吼:「再說,再說,再說我就打你。」隊長是我們生產隊的大姓人家,我們家是外來姓人家,母親身材瘦小,哪裡再敢反抗,只能淚汪汪地低頭割豆子。其實,生產隊時期,幹活時偷懶是常事。只要是不分開幹活,隊長不在,啦呱的,吸煙的,納鞋底的,織毛衣的等等偷懶行為多的是。唉!什麼時候都有不公平的事。
我仍然站在原地,不敢哭,不敢說。母親把剩下的豆子割完後,眼裡還是流著淚走向我牽著我的手說:「孩子別怕,我們回家吧!」她把隊長踢飛的籃子和蟈蟈撿回來,我一聲不響地跟著母親回了家。可是,回到家裡,父親聽到母親被扣了工分,氣得又把母親罵了一頓,還把我逮的蟈蟈全倒進了糞池裡。母親一邊做著一家七口人的飯,一邊掉眼淚,也不敢和父親頂嘴。那時的封建家長制相當嚴重。
這件事過後,我就失去了吃蟈蟈的想念,真的,我到現在再也沒有吃蟈蟈了,雖然它很香很好吃。
童年的記憶更多的是無憂無慮和天真活潑。但是,生產隊長的凶樣子和父親的家長作風也給我留下深深的陰影。我愛我的童年!
❺ 古代沒有玩具,那古代的小孩子都喜歡哪些游戲
雖然古代的時候孩子們沒有什麼電腦手機可以玩,但是他們可以玩比如空竹,捉迷藏,陀螺,踢毽子等游戲打發時間。
古代的時候,古代的小孩子都在踢毽子,抽陀螺一類的游戲,特別是在宋朝的時候,經濟特別繁榮,不論是鄉村間的孩子還是城市中的孩子,都是可以玩以上的游戲的。
除此之外還有抖空竹啊,盪鞦韆呀,鬥蟋蟀呀,蹴鞠呀,過家家呀,猜燈謎呀,圍棋呀之類的游戲。其實這其中的很多游戲呢,到現在還是廣為流傳的,所以說古時候孩子們的玩具也是特別多的。雖然沒有電腦什麼的高科技,但是他們也是不亦樂乎,是讓人感到非常美好的。
❻ 三黑小時候逮蟈蟈挨罵和現在想打招呼的投入過孩子去逮蟈蟈是為了突出什麼
為了突出翻身農民的自由與喜悅。
原文節選:
現在,蟈蟈兒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從地頭路過的那個孩子:「快去逮吧, 你聽,叫得多好!」
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夥,把地澆得肥肥的,讓莊稼長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買頭小毛驢,打完場趕著送公糧,馱著老伴兒,看閨女,上東庄。
三黑一邊耙地,一邊想著:翻身的人兒心裡真甜。他笑嘻嘻地,連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蟈蟈兒也叫得更歡。
此文出自蘇金傘《三黑和土地》
(6)為什麼鄉村的孩子玩蟈蟈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現代詩,選自《蘇金傘詩選》,本詩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們重獲土地後那種失而復得的喜悅心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這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寫於華北解放區的著名作品無疑屬於新時代的歌聲,它通過歌唱翻身衣民的喜悅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預示著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和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將極大地解放農村的生產力。
❼ 讀一讀,比一比,哪個句子更好為什麼
B句子更好吧,標點符號用的准確無誤,也用了一種肯定的語氣,使句子更流暢。
❽ 為什麼許多人冬天玩蟈蟈
因為蟈蟈活到冬天很不容易,這是蟈蟈愛好者關愛呵護的結果。
蟈蟈在他人的衣服里歡唱,也是對它主人的報答
❾ 小學三年級短文《蟈蟈》一文中寫了孩子們抓蟈蟈的詞語,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清晨,我在門前散步,突然旁邊的梧桐樹上落下了什麼東西,同時還有刺耳的吱吱聲,我跑了過去,那是一隻蟈蟈正在啄著處於絕境的蟬的肚子。我明白了,這場戰斗發生在樹上,發生在一大早蟬還在休息的時候。不幸的蟬被活活咬傷,猛地一跳,進攻者和被進攻者一道從樹上掉了下來。有時我甚至還看到蟈蟈非常勇猛地縱身追捕蟬,而蟬則驚慌失措地飛起逃竄。就像鷹在天空中追捕雲雀一樣。但是這種以劫掠為生的鳥比昆蟲低劣,它是進攻比它弱的東西,而蟈蟈則相反,它進攻比自己大得多、強壯有力得多的動物,而這種身材大小懸殊的肉搏,其結果是毫無疑問的。蟈蟈有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不能把它的俘虜開膛破肚的情況極少出現,因為蟬沒有武器反駁,只能哀鳴踢蹬。
我籠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蟬來喂養它們。它們對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都是蟬肉被吃光後剩下的頭骨和胸骨,扯下來的羽翼和斷肢殘腿。肚子全被吃掉了,這是好部位,雖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別鮮美。因為在這個部位,在嗉囊里,堆積著蟬用喙從嫩樹枝里吮取的糖漿甜汁。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為了變換食物的花樣,我還給蟈蟈吃很甜的水果:幾片梨子,幾顆葡萄,幾塊西瓜。這些它們都很喜歡吃。就像英國人酷愛吃用果醬作作料的帶血的牛排一樣,綠色蟈蟈酷愛甜食。也許這就是它抓到蟬後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