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為什麼不發痧
Ⅰ 發痧會傳染嗎刮痧是不是有依賴性。
發痧不會傳染,但刮痧多了會有依賴性
Ⅱ '發痧"是身體的哪部分出問題拉要不要緊啊
痧症是疲勞感受濕熱之氣、不得宣達,蘊於肌膚。使人感不適。而成中醫之痧氣,我的經驗是用姜活勝濕湯加味,效果非常好,只服幾劑即可。
Ⅲ 發痧子怎麼治療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外感風熱時邪,由口鼻而人,郁於肺衛,蘊於肌腠,與氣直相搏,發於皮膚所致。
(一)普通康復療法
加強護理,室內空氣保持新鮮,加強營養.隔離至出疹後5天. 患者
二)中醫分型與中葯治法
1.邪郁在表
發熱惡風,噴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納欠佳,疹色淺紅,先起於頭面,軀干,隨後遍及四肢分布均勻,稀疏細小,2—3天消退,有癢感,耳後及枕部痰核腫大,苔薄白,舌質偏紅。
[治法]疏風清熱
[方葯] 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2克,連翹45克,竹葉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荊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內盛
高熱,口渴,心煩不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便黃少,舌質紅,苔黃糙。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
[方葯] 透疹涼解湯加減:桑葉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蟬衣7克,連翹12克,黃連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紅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鮮蘆根,大便干結加全瓜蔞、郁李仁等.
三)現代西醫西葯治療方法
主要是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可酌情給予退熱劑,止咳劑及鎮痛劑.喉痛用復方硼砂液漱口,皮膚瘙癢可用爐甘石洗劑或生油塗拭,結膜炎用o.25%氧黴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數日。
(四)單味葯與經驗方治法
(1)芫荽(香菜)35克或西河柳1把,煎水服.
(2)浮萍、苦參各7克,麻黃、蟬蛻、甘草各3克,白蒺藜、地膚子、生苡仁各45克,僵蠶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治小兒風疹。
(3)花生油50克,煮沸後稍冷加入薄荷葉30克,完全冷卻後過濾去渣,外塗皮膚癢處,有止癢作用.
(五)中成葯治療:
(1)犀角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於邪毒內盛。
(2)板藍根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用於邪郁在表.
(3)維C銀翹片:每次2片,每日3次。
(4)了歌王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六)飲食療法
(1)銀翹解毒粥: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竹葉、荊芥各10克,蘆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葯洗凈煎汁,去渣,再煮洗凈的粳米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上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溫熱服。
本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黃,脈浮數.注意:外感風寒,惡寒重,發熱輕不宜用.
(2)清營粥:生地15~30克,竹葉卷心6克,銀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將生地、竹葉卷心、銀花、水牛角洗凈,同入砂鍋煎湯,取汁去渣,再入洗凈的粳米,同煮為稀粥.每日2~3次,溫熱服食.
本粥清營泄熱,兼以透表.適用於營分熱盛。症見身熱,夜間尤甚,煩躁,咽干但不欲飲,舌質紅絳,無苔,脈細數.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
若有滿意回答,請及時採納,別辜負了回答者。謝謝
Ⅳ 在公交車上人很多 開著空調 窗戶緊閉 整體溫度比較低 一個大約12歲的女孩子面色蒼白 抓攔桿的手
這在中醫上叫痧,
夏天溫度高,身體出汗多,毛孔張開輔助散熱,驟然進入低溫空調環境,本來舒張的毛孔收縮,影響發汗散熱,就會發痧。
解除方法,先脫離發痧環境,到通風陰涼處,刮痧治療,即可快速康復。
Ⅳ 發痧是什麼回事
痧病,俗稱發痧。也稱臭毒、青筋、瘴氣,古稱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由於暴露於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痧症中醫指霍亂、中暑、腸炎等急性病。
【簡介】
發痧多發生在夏秋之間。它是一種常見的流行病,其發病機理,清張璐《張氏醫通》中說:「皆由中氣素虧之故。蓋脾胃之所喜者香燥,所惡者臭濕,今脾胃真氣有虧,或素多濕郁,所以不能主持,故臭惡之氣,得以直犯無禁。」由於中氣本虛,觸冒穢毒,遂成痧脹,由虛至實。而現代社會,穢濁之氣,普遍周天。汽油、柴油、汽車尾氣、灑在鮮花上的香水氣、灑在房間內的空氣清新劑,如此等等,都是穢濁之氣。汽油、柴油其體屬水,其用屬火,濕熱相團,為害非淺,空氣清新劑、鮮花香水類似;空調間中,富含靜電離子,又空氣封閉,多有濕濁,濕熱二邪亦蘊郁其中;現代居室,頗不通風,穢濁亦多,正能為害;現時酗酒者眾,每日以酒為漿,酒性升騰,氣血充郁肌表,肌表血瘀,亦成痧脹。所以現代社會臭毒之源彌廣,痧脹為害更多更厲。 發痧一症,自明清以來,各路醫家多有論及,民間流傳辨痧、治痧也很普遍。
2【發痧的症狀】
發痧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發痧症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症發痧症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 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如及時處理,往往可於數小時內恢復。
重症發痧症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熱痙攣症狀特點:多發生於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熱衰竭症狀
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於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熱射病症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3【人為什麼會發痧】
有兩個原因,內因與外因。
內因是此人肺氣不足,肺主榮衛,肺氣不足,不能抵禦外敵入侵。
外因是環境之中空氣污濁,濕熱蒸騰,火性氣體多。比如汽車中,空調間里,這里的空氣就很差,肺虛的人肯定要受害。
這內因與外因撞到一起,人就發痧了。病理是濕熱穢濁郁積肌表,經絡不通,就出問題了。
現在不是有很多空調病嗎?其實這就是痧,不過被醫院用了個高級的名字罷了,其實還是發痧這個土東西。
4【發痧以後怎麼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發痧和輕症發痧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發痧者除了立即把發痧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鍾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在醫院里,應連續監測核心體溫以保證其穩定性.避免使用興奮劑和鎮靜劑,包括嗎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靜脈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鹽.應經常測定電解質以指導靜脈補液.嚴重中暑後,最好卧床休息數日,數周內體溫仍可有波動.
5【痧病診治】
痧病,俗稱發痧。臨床表現難以扼要。但有如下特點:發病急驟,且多發生在夏秋兩季,皮膚上有痧點,患者有頭身酸脹,煩悶不適之感,證與脈多不相符。
本病多由素體正氣不足,在炎熱季節,冒暑遠行,或貪涼飲冷,或淋雨涉水,或飲食不節,或食不潔之物,或接觸山嵐瘴氣與溝渠污水、垃圾腐敗、蟲蛇豬狗死屍等穢濁臭氣,使人體發生一時性氣血阻滯而引起。其治當以開閉逐邪,通調氣機為原則。內閉外脫者,應開閉固脫。
發痧以急症多,慢性雖有,但卻少見。茲將其診與治分述如下。
一、痧病急症之診治:痧病急證,分輕症、重症、極重症三種。
輕症診治:輕症發痧,常見頭暈,頭悶脹痛,兩目發花,周身不適,胸中郁悶,或四肢發涼,脈遲或沉緩等。此乃痧閉經絡,急用瓷調羹蘸清水在兩肘窩或兩腘窩或脊椎、頸部兩側,由上而下地刮,以皮色變紅並出現紫點為度。亦可用食指和中指蘸清水輕輕捏提上述各部皮肉,使出痧點。同時可內服仁丹或金靈丹。前者使痧毒外出,後者芳香辟穢,宣通氣機。
重症診治:重症發痧,發病即見腹中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頭大汗出,煩躁悶亂,甚至面白肢冷,脈沉伏等。此為痧閉中焦脾胃。先用三棱針(空針頭也可)常規消毒,在腘窩部表淺發紫的小靜脈上刺入放血,令痧毒外出,同時口服十滴水,或玉樞丹,或無極丹,芳香辟穢,醒脾和胃,則收效甚捷。
極重症診治:發痧極重,其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額頭冷汗,脈沉伏微弱等。此乃痧閉於內,氣脫於外之危候。應通閉固脫。宜用通關散吹入鼻竅,取嚏通閉,也可用手指按壓人中、內關穴。待蘇醒後,即服行軍散以芳香開竅,辟穢去邪,服參附湯益氣固脫,溫陽逐寒。
二、痧病慢症診治:此症多由急痧不治,或治不得法,轉變而來。其症常見時寒時熱,或畏陽光,或背部微寒,肢冷,胸腹發熱,頭蒙昏脹,肌肉脹痛,煩悶,口苦微膩,不渴,納少無味,苔白或黃等。此屬痧毒穢濁阻閉經絡肌肉並已化熱之候。宜解肌疏絡,清熱活血,化濁透痧。在刮痧或放血排痧毒的同時,用藿香、白芷、川芎、草蔻各9g,紫蘇12g,黃連6g,枳實18g,甘草3g。水煎,2次分服。
另外,刮痧也是最好的有捷效的辦法,背後從肩部沿背闊肌往下刮到腰部,兩肩的大肌肉也要刮,要刮透,紅透,刮徹底。可以用瓷碗的邊沿來刮,(一定要紅透,寧可過頭,不可不及,不然邪氣沒有全去,稍後又發了。)可用菜油做潤滑,因為菜油還有活血的功效。胸前要一檔檔的扭,也要扭透(前胸至腹任脈沖脈所經路線(前胸正中一線和兩邊乳頭上下一線)),。刮痧扭痧的目的是發毒出表,疏通經絡,所以功效卓著。因為這些路線上有很多重要穴位,需要整理。
至於吃葯,一般人習慣吃藿香正氣水,其實這只適用於胸肺郁悶,至於四肢沉重是沒有效的。龔雲林《萬病回春》用白虎丸,以千年石灰水飛為末泛丸酒服或冷水服,即以其散血之功也;然千年石灰頗不能得,我認為可以吃乳香沒葯散,直接用強烈的活血之品來辦比較適合,因為經絡不通 的主要原因是血壞了,流動不起來了,活血,就能通經絡。我平時就用這辦法,很有效的。就是把乳香或沒葯研為末,開水吞服即可。用量不多,每次不要超過半湯匙,過服傷胃。然必刮而後葯,始堪應手。
總之,發痧之病,多急而重,甚至危篤,病家必須誠心求救,靜心接受治療,醫者務必精心緊急處置,斷不可拖延時日,或草率治之。
常風痧病有那些?
風痧、丹痧、發痧、暑痧、吊腳痧、瘟熱、寒痧、熱痧、頭只痧、脘痛痧、烏痧、產歷痧、痧症
6【發痧注意事項】
一、一定要早治,遲了只怕變成其他內症。比如膽結石等,很多都是痧毒長期郁積變成的。
二、千萬不可吃補葯,一切補性的東西都不能用。發痧的人全身無力,往往會被認為是虛了,進補,就出很大問題了。
7【刮痧的基本方法】
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2.刮試方向: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試,胸部從內向外刮試;
3.補刮瀉刮:一般來講,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即為補刮;逆著經絡的走行進行刮試即為瀉刮;
4.刮痧時間:用瀉刮或平補平瀉手法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要刮3-5分鍾;用補刮手法每個部位刮試時間為5-10分鍾。對於保健刮痧無嚴格的時間限制,以自我感覺滿意、舒服為原則。
8刮痧療法適應症編輯
內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 、中風後遺症、泌尿系感染、遺尿症、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 、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 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種病症,包括一些疑難雜症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症: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各種外科病症,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 節炎,頸椎、腰椎、膝關節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瘙癢症、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等病症。
兒科病症:營養不良、食慾不振、生長發育遲緩、小兒感冒發熱、腹瀉、遺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 、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症。 婦科病症: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後病等。
保健:預 防疾病、病後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9【揪痧】
操作方法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膚。
2.操作者將中指和食指彎曲成鉤狀,蘸水後去夾扯起一部分皮膚向前揪,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向一定方向擰扯,重復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處發紅或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皮膚破損為止,此時常發出「叭叭」的清脆響聲,由於外力的夾、擠作用,可將皮下毛細血管夾破,使血液滲出組織間,造成局部瘀血。
3.一般在局部夾揪20次左右,以皮膚出現瘀痕為度。揪痧時,由於夾痧的作用,對皮膚有較強的牽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使施治處皮膚潮紅,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現瘀血後,則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適用於皮膚張力不大的頭面部及腹、頸、肩、背部等處。
中醫里,揪扯皮膚的方法被稱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種簡單變形,揪痧是指在身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膚,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過對皮膚的反復捏扯,可以疏通經絡,使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舒筋理氣、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作用,還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揪痧可以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中暑等病症。
揪脖子
揪脖子簡單易行,對著鏡子就可以對自己進行揪痧操作。揪痧時,將中指和食指彎曲如鉤狀,蘸水或蘸
痧條(9張)
唾液後夾起脖子側皮膚向前擰扯,然後急速放開還原,依上述手法連續重復往返數次,以所扯皮膚發紅或者發紫發黑(發痧的嚴重程度表現)但沒有皮膚破損為止,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則更容易出痧並可以減少揪痧時的疼痛感。另外要注意痧條要揪的均勻整齊,粗細相同,痧條與痧條之間要清晰並且空隙無痧點,給人以美觀的印象。同時,揪過痧後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開衣領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這樣心情反而更舒服,還能帶給別人視覺上的沖擊和享受。
Ⅵ 我現在22了,是女生。一旦長期不運動外加受了涼就容易發痧子,從小就有,好像是小時候被電打了之後開始的
這個點找老師傅
民間的
用刮痧的辦法刮下來
不知道你們那裡有上歲數的老師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