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終於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走了
『壹』 為什麼小孩子總有一些離家出走的想法
這跟小孩子的思想意識有關,由於年紀小,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遠離它。當他在家裡因為各種原因受到父母的批評時,他會覺得很傷心,要離開父母,離家出走。潛意識覺得只要離開了煩惱就沒有了,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思維比較簡單。
另外,小孩子看的故事書中會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比如美麗的大森林,神奇的仙境,都是十分嚮往的地方,離開家的目標就是要去尋找這些地方。
小孩子離家出走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乘虛而入,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告訴他們這種行為的危害,否則釀成嚴重後果就追悔莫及了。
『貳』 孩子就因為父母說了兩句就離家出走,那麼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不要慌張,學會冷靜思考。
如果孩子離家出走後家長發現孩子回來了,記住孩子回來後,家長一定不要罵他們,只罵孩子,告訴他們父母擔心他們,並詢問具體細節 . 離開家然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原因。 最後耐心地告訴他們以後不要這樣做了,這樣做是不對的。了解孩子逃學的心理。離家出走的孩子,普遍抗挫能力差,不能承受半點委屈。 所以,有失控徵兆的孩子,要從小培養抵抗挫折的能力,否則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
學會理解孩子。
就像孩子理解你的過程一樣,在你對孩子發表任何意見之前,你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為什麼這樣做,他這樣做後會有什麼感覺,他希望別人怎麼看他,他認為 你從你所做的事情中得到什麼。盡量多花時間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多關注孩子的內心,努力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努力做孩子的朋友。
『叄』 青春期孩子動不動就以不上學或離家出走要挾,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是很敏感的時期,所以和孩子的交流真的需要用真情和講究方法。
首先,大多數孩子的所謂不上學和離家出走都是沖動和氣話。家長不必太當真。但也不能去激化矛盾。不能賭氣的說:那你走啊。家長此時有必要「順毛驢」。可以說:你如果真的離家出走,想過我們家長的感受嗎?你站在我們的立場上想想,如果你的孩子離家出走,你會怎麼樣?這叫「換位思考」,同時也是冷靜處理。
緊接著,要利用冷靜的機會,和孩子溝通。記住,這時候溝通的核心內容不是剛才的具體矛盾,而應該是「回憶」和「務虛」。顧左右而言他。因為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懂道理,你不用去和他說具體道理。讓他心情舒暢些,他會用行動讓父母放心。
最後,關系進一步緩和後,要有約定。「下次不能再說出走這樣的氣話了,有問題咱們溝通。」
總之孩子青春期時,對矛盾冷處理比激化矛盾強。用行動和感情去感化比用語言強。
手拿菜刀,大喊:你青春期,我是更年期,看咱兩今天誰說的算!
別笑真實的故事,女兒叛逆期對上媽媽更年期,誰也不服誰。故事中的女兒今年初三,復課第一次考試從以前的100多落到了400多。
熊孩子啊你們怎麼就不懂家長的心呢!
苦難教育應該成必修課。讓孩子主動學校只有讓孩子感受比學習更苦的事。我曾對老公說,你找了農廠,工廠,以後孩子不學習就休學送去勞動,回來他就學了。老公說單位有同事,曾經輟學去磚廠,之後重新讀書考了四川大學。對很多叛逆孩子,只有生活的苦難能教會他們生活。
去題主情況,如果我是家長就讓他不上學,讓他離家出走,他出走我不提供生活費,雇私家偵探跟著他,看他自己怎麼折騰。實在不願意學習了,停學一年,讓他自己找工作養活自己。
二寶三歲時沖我哭鬧要東西,我沒理他,從此他不在我面前哭鬧要東西。
當家長不再妥協,孩子會換種方式要求,家長一直妥協,孩子也就消停了。
當然是我的話,也可能說考上重點高中獎勵2萬,你隨便買。一個同事的方法,她女兒真考上了。
我的孩子高二,高一的時候直接厭學,逆反情況非常嚴重。當時的我,每天都高度緊張,不知道孩子又會出什麼問題。後來孩子直接放話,說不想上高中了,要上職高,因為他在班級里每次考試都墊底,說白了就是自己已經這樣了,反正學習不好,沒面子,不想學了。我們要求他學習,他就動不動離家出走,他說我又不是不上學,只是轉到職高,這已經給我們面子了。
孩子出現厭學、逆反情況後,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我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一直認為孩子會自己長大的,並一直抱著孩子長大了就什麼都懂得,從而以工作忙為由,讓孩子自由成長,所謂的放養式教育,在孩子的學習路上,沒有過多的關心孩子的學習,孩子成績不是太好,也沒有採取措施給與干預,也沒有在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最終導致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沒有目標和方向。這是我一直以來對孩子內疚的地方。
我意識到,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厭學行為,我作為媽媽再不想辦法引導孩子,那等孩子過學習的有利時機,我就只能後悔去吧。
所以,接下來我慢慢的做孩子工作,採取了找老師,找同學幫忙,告訴兒子他的優勢在哪裡,其他比他笨的同學,只要好好學習,成績都不錯,你也可以做到。另外,孩子 體育 成績不錯,關鍵是他也喜歡練 體育 ,我就說服孩子報了 體育 訓練班,在訓練班裡,孩子接觸到了一些想通過練 體育 考 體育 大學的同學們,大家在一起交流學習和訓練的感悟,時間久了,我兒子終於在一天向我提出要重回學校好好學習。
現在我兒子目標已經非常明確,想報考公安類大學或者軍校,學習有了動力,學習成績也就逐步提高了不少。因此,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順利的度過青春期,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父母要了解青春期的特點和相關知識。青春期的孩子大多自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做主了,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說教。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比父母懂得多,希望與父母平起平坐。表現出來的行為基本上是與父母對著干,因此,當他的願望得不到父母肯定時,或者是父母對他們的行為不滿意時,他們往往以離家出走來要挾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順著他,可以讓他去嘗試一下,然後慢慢引導,一定要相信,只要父母方法得當,孩子會順利的度過青春期的。
二是挖掘孩子的特長愛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一定要充分的挖掘孩子的特長,再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特點,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找到成就感。然後再引導孩子樹立目標和方向。只要目標明確,孩子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動力,孩子慢慢的就會有改變。這個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與家長的沖突少了,願意與父母溝通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三是經常給孩子打氣,多鼓勵和肯定,少批評和打擊孩子。青春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當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時,父母要及時的肯定,讓孩子覺得有信心,如果孩子進步不大或者孩子學習上出現畏難情緒等情況時,父母不要一味的打擊孩子,要多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相信家長一定有辦法去影響孩子,改變孩子。
加油。
家長你好!感謝你的邀請,我們來交流一下孩子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在生活中,當家長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時,經常以離家出走要挾父母,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採用下列方法解決問題。
改變教育方式,不要害怕孩子要挾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孩子,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孩子會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想要買什麼物品,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小孩會以哭鬧的形式,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自己一定的主見,由於家長採用以物質作為交換條件讓孩子好好學習,一旦達不到要求,孩子以不上學或離家出走要挾父母。
其實,這是孩子嚇唬父母的一種手段,如果採取忍讓的方式,孩子會長期以這種方式嚇唬父母。
因此,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離家出走,為孩子准備好離家出走的物品,給孩子放一些有關離家出走的新聞錄像,讓孩子認識到離家出走的危害,如果真的想離家出走,在外面要學會保護自己。
孩子感覺父母的態度發生變化,大多數孩子會放棄這種做法,今後也不會再用這種方法嚇唬父母了。
當然,也有少數的孩子比較固執,真的會選擇離家出走,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暗地裡跟蹤孩子,保護孩子的安全。
通過真實的離家出走,孩子會感受到在外生活很難,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改掉了身上的這個缺點。
一味的忍讓會助長孩子壞習慣的養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學會放手,通過實踐地鍛煉,會增強孩子的家庭意識,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叛逆期。父母若發現孩子有逆反心態,可採用以下方法來化解:
第一,學會觀察和溝通。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舉止和言行,才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出現叛逆期的表現,請審視一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否恰當。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針對不同的情況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多於他人交流尋求恰當的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聽聽其他父母的做法,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這樣才能對症下葯。
第三,要學會將心比心。就像父母工作或者做家務累了,都會有些煩躁。孩子整日泡在書本里,也會煩躁的。所以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利用周末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之中散散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第四,保持平常心和冷靜的思維。孩子處在叛逆期,父母再急躁也用處不大的,應該提醒自己,要客觀的看待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的現象,想一想自己當年是怎麼度過青春期的。保持冷靜的思維,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五,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管教孩子不能夠千篇一律,要時常改變方式,要記住孩子是在不斷的成長的。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和看法。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不要輕易裁決孩子的看法就是幼稚。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教育方法。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
第六,要學會讓孩子體驗生活。如有一對父子晚飯後去散步,兒子看到西瓜一定要買,父親嫌麻煩,提回去太累了,不願意買。兒子不高興的說:「我不過想吃個西瓜你偏不願意買,那你為什麼必須要我好好學習?」父親不像大多數父母那樣說一通大道理,僅僅是對兒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兒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說:「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這就是通過孩子親自動手實踐,進行生活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七,嘗試開放的心態。父母發現孩子的個別興趣會影響功課和學習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如陪孩子去電子 游戲 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第八,父母之間教育方法要達成一致。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然後協調好夫妻兩個人的教育,不能夠一個教育,一個拆台。要記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所以父母之間教育方法要一致,而且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青春期叛逆,是孩子形成自己獨立人格的時期。引導好了,孩子會 健康 成長;引導不好,孩子會表現得很叛逆。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當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1.改變自己對於青春期的認識。我們時常覺得青春期是「叛逆期」,到了青春期,孩子可能會出現各種「叛逆」行為,他不再是小時候的「乖寶寶」了,而成了事事處處和父母對著乾的「小任性」。
這時候,父母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孩子已經不是小時候的孩子了,他已經慢慢長大了, 青春期也不是叛逆期,而是「覺醒期」,就像我們中華民族的覺醒,只因為有了民族的覺醒,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勝利。
當父母轉變了自己的觀念之後,才能慢慢在行為上做出來相應的改變。
2.藉此機會,好好反思和孩子的關系。孩子之所以出現動不動以不上學或者離家出走要挾父母,也不是無緣無故的。父母需要藉此機會反思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把這作為改變和修復親子關系的機會。
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第一,是父母的角色。
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作為父母,有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從身體、心理和角色上真正地關心孩子。
第二,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語言模式。
很多時候,父母不知不覺中犯了錯誤,卻抱怨是孩子不好溝通,不聽家長的話。其實,是父母無意中把孩子溝通的管道封閉了。
孩子小時候,曾經把父母當成很值得信任的人,向他們傾訴。然而一旦父母不可信任,孩子就會深深地感到背叛,不再信任父母,並關閉溝通管道。父母只有做到真正地關心孩子,尊重他,接受他,陪伴他,他心中有話才自然會告訴你。
第三,是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的伴隨情緒。
父母還要反思和孩子說話時傳遞出來的情緒,是溫柔、耐心還是不耐煩? 這種非語言信息也很影響和孩子的關系。
當這種情況發生在親子之間時,就會變成父母越批評孩子,孩子越是聽不進去,最終導致親子關系日益惡化。
當孩子出現了這些行為,父母要發自內心進行深刻反思,抓住這個機會,修復和孩子的關系。
當然,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要做到心情平靜、情緒穩定非常難,但是,父母畢竟要比孩子更有能量,才能以好的人生狀態去影響孩子,讓孩子的行為慢慢有所改變。
3.找第三方力量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試了很多方法還不管用,那就需要求助於第三方力量。
看看哪個人是孩子敬佩的人,對孩子有足夠的影響力,讓他和孩子好好聊聊,幫助孩子做出改變。如果問題再嚴重,就需要求助於專業人士,多聽聽他們的建議了。
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並不是晴空萬里,有時候也會遭遇陰霾,相愛相殺,遇到問題,不要焦慮,也不要慌張,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決,這樣才更利於問題的解決。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溺愛惹的禍!積重難返了,慢慢弱化自已的溺愛,讓孩子慢慢明白讀書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長的事。人生路說長也不長,說不長也長,家長不可能與孩子長久相伴,路總得要孩子自己去走,走得好與不好要看自己的本事,要有點本事就首先得好好上學讀書!
您好,家長遇到這樣的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孩子以此為要挾,如果家長妥協了,那意味著放縱,而且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選擇答應孩子的要求,如果不想上學,就讓他不去,但是,不去上學是有條件的,家裡的家務必須由孩子完成,所有的他的吃飯,穿衣都得由他自己解決,掐斷家裡所有的網路和有線電視,沒收一切電子產品。如果孩子要離家出走,也答應他的要求,但是必須要求他可以隨時保持聯系,給予他少量的錢,孩子有時候不能因為家長的擔心,就慣著,還是要有一定的原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去做
第一次時就必須殺住,一旦放過第一次,後面就會越來越難了。父母不要被孩子的要挾牽著鼻子走,一個家庭,凡事定規矩守規矩,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去遵守,教育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為我是農村初中的班主任老師,每天都會與這些孩子打交道,這樣類似的事件也見得不少,所以為這個時間段的教育問題捏著一把汗。
清風認為,青春期、叛逆,動不動不學了離家岀走,是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致表現而非原罪。 【逐年的培養和引導遠比亡羊補牢要好得多。】我是清風老師,關注學生心理 健康 、學法輔導和家庭教育,實時分享教育動態和身邊的案例,歡迎關注交流。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班上孩子的真實故事。
有個孩子叫小余,極其活潑好動調皮,但非常聰明,很多小事上的思維和處事方法讓我都非常驚訝佩服。
一天是周末,小余和同學打完藍球哼著小曲蹦蹦跳跳的回了家,一推開門,眼前一片狼藉,鍋碗瓢盆滿地都是,原來小余的爸爸和媽媽許某某正在干仗,由於生活瑣事各持己見打得不可開交。這時三人六眼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那個尷尬 呀。
同樣年齡其他大多數的孩子這時都會被嚇住,要麼哇哇大哭要麼六神無主。也許是司空見慣,也許是聰明的體現,說時遲做實快,我們的小余同學拿然脖子上的口哨,嗚嗚嗚的吹了好幾聲口中大聲喊到:「第一局,許某某勝,雙方隊員加油!下面開始第二局」,說著小手向下猛的一揮,那神態那做作,儼然一個武術競技裁判員。那情境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事後家長和我講起,當時笑得肚子疼,同時更是五味雜陳。我認為小余的處置和應變能力遠超他的實際年齡13歲。
由此也引發了我的很多思考:現在的娃娃遠比我們想得要聰明,也懂的更多,他們知道家長要什麼怕什麼。
由此引發的思考:作為家長和老師該怎樣和他們相處?怎麼才能更好的給他們提供教育、指導和幫助?
建議在不同年齡段給孩子們充分的陪伴,陪伴既能增進親子感情,更能發現孩子個性特點和成長中的欠缺。
在培養孩子時,不要忽視引導。比如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要切身知道金錢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用,該怎麼合理利用?以此樹立勞動意識,物質的珍貴價值,進而培養愛惜身邊的一切事物。
還要重視是非觀念的培養,只有明白對錯,孩子才可能從內在開始審視事物的好壞,進而在做決定時有了一定的評叛依據。
還得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很多事大人可以幫他擺平,但要逐步樹立責任與擔當,更不能形成固定的依賴。一旦超過他的認知和承受能力就會岀現逃避,甚至是題主描述的類似問題。
【其實,孩子們的青春期,叛逆,遇事推諉……這些都不是原罪,只是外在的表現,真正的問題在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
而好的教育科學的教育,至少要做到:是非榮辱觀念要正,有擔當,有責任心,三觀要正,心理要 健康 等許多方面。試問,有幾個家長沉下心思考過?更不談去認真引導了吧。岀了事再彌補當然看起來會比前邊的引導指點簡單的多,真是這樣嗎?【孩子已經這樣了,出了這些問題,作為家長只能亡羊補牢,盡可能使他們三觀正,有擔當,明確是非榮辱後再談其它?】
對於類似的情況,你有什麼好辦法?歡迎交流
『肆』 跟孩子吵架後孩子離家出走了,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跟孩子吵架後孩子離家出走了,作為家長首先應該阻止孩子這種行為,萬一孩子真的離家出走了,一定要找到孩子,確保他的安全。其次,我們應該和孩子講道理,盡量避免類似矛盾導致的類似結果。另外,要告訴孩子離家出走的後果非常嚴重,可以舉些實際例子,讓孩子感受一下究竟有多嚴重。
另外,我們不僅要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也要反思自己,為什麼會和孩子產生這么大的矛盾,讓孩子離家出走。家長一定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壓制孩子,逼迫孩子。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的想法有失偏頗,還不夠成熟,想要管住孩子,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手段。作為家長,他們是孩子的地衣啟蒙老師。如果你能夠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也會願意和你好好說話。
『伍』 孩子叛逆離家出走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叛逆期感到頭疼,越嚴厲的管教孩子越叛逆。你可以從以下3點著手。
1多理解: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需要家長多給予理解的,對於一些過分的行為,家長不應該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也應該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反思,多理解才是增進感情的關鍵一步。
2不能放任: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不追究,這個時候家長不應該給予過多關心,而是應該糾正他們的行為。
3換位思考:在青春期里的孩子,叛逆是正常的,只要家長能夠真正從孩子的角度靠問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照顧,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都會健康成長的。曾經在我的孩子讀初二時,他經常不尊重父母,他記憶力時常很不好,聽課總是提不起神,導致各科成績也很差。直到我找到可以讓孩子開發智慧的『特斯拉潛能課程』,學完後,才改變了孩子這種糟糕的境遇。孩子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改好了,上學聽課不再走神,我孩子各科的學習成績進步得很快。我的這些話應該能幫到你,願你也能成功,加油!
『陸』 寶寶滿地亂跑,哪臟去哪,到了「行走敏感期」家長要怎樣引導
這個時期是寶寶的探索時期,那麼他們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我覺得要家長做引導才行。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這個地方很臟,不要去。讓他們有一個判斷意識。
『柒』 廣西警方幫助一男子找到了走失15年的兒子,孩子當年為什麼會走失
廣西警方幫助一男子找到了走失15年的兒子,孩子當年走失的原因是:當時孩子跟著父母去外婆家,家中正在辦酒席,父母忙著和親戚寒暄,孩子在大門口玩耍。在吃飯的時候,父母開始尋找孩子 ,終於發現孩子不見了蹤影,馬上跑到派出所報案。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遲遲沒有孩子的下落。父母尋找親生兒子,整整15年的時間,每日每夜都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值得慶幸的是,在醫院dna鑒定的幫助下,終於找回了已長大成人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緊緊的擁抱在一起,淚如雨下遲遲不可分離。
那麼,你會主動加入國家的dnn資料庫嗎?
『捌』 孩子走上歪路,就真的全是父母責任嗎
孩子走上歪路,主要是父母的責任,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
其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這是孩子教育的起源地,是孩子接觸人情世故最多的地方。
但由於生活現實原因,很多家庭,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給老人帶,有些老人特別寵溺孩子,甚至在婆媳關系緊張的家庭,奶奶帶孩子會讓孩子對媽媽不友好,奶奶專門與孩子媽媽對著干,媽媽起不到好的教育作用,這種情況下,主要接觸孩子的成員譬如奶奶責任也很大。
孩子走上歪路,與家庭主要帶孩子的成員的教育方式有關,最主要還是孩子的父母沒有關注孩子,沒有及時發現與改善孩子的問題,及時引導與糾正孩子的錯誤。
家庭的疏忽管教,孩子才容易接觸社會不良風氣,交上了壞朋友,走上了歪路。
同時,學校老師的正確引導也很重要,學校校風校紀也會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
『玖』 孩子離家出走了怎麼辦
1、冷靜分析
從各種跡象,先判斷孩子究竟是離家出走,還是偷偷臨時跑出去玩。如果剛剛責罵過孩子,那麼離家出走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
2、及時報警
在孩子離家超過幾個小時沒有音訊,或者親戚朋友家孩子都不在,或者孩子在家寫了「留言信」或簡訊時,一定要馬上報警處理,千萬不要耽擱。畢竟,如果孩子是去見網友或被拐騙,情況會更復雜,更麻煩。
3、找回孩子後,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經歷了這件事後,已經感受到了周圍人找他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更因為這種壓力而變得有些惶恐,甚至不敢面對家長。那麼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再去批評和責罵孩子,更不能打孩子。家長要做的是盡快讓孩子恢復到正常狀態,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其他的事以後再說。
4、擱置一段時間再教育
10歲至13歲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離家出走不會馬上回來,一般會選擇住在比較近的最要好的同學家。只要家長知道孩子的下落,並和同學的家長取得了聯系,那麼家長也不要急著讓他回來。都在氣頭上,回來只會矛盾激化。住兩三天後,孩子自己就忘了。主動回來後,家長先向孩子承認不對的地方,孩子聽後會耐心聽你講道理的。要告訴他家長很擔心,外面不如家好吧,以後不要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