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舊時女人要裹腳
Ⅰ 中國古代女子為何要裹腳有什麼好處對女子有什麼影響
先來了解,什麼叫裹腳。裹腳,就是在女孩七八歲身體發育的時候,把腿裹成「三寸金蓮」。「三寸」有多大呢,《金瓶梅》一書中記載,就是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或者小指兩端間的距離,為三寸。
- 限制女子人身自由
纏足的女子行走不方便,無法在社會自由活動,只能在家照顧老公孩子和家公家婆,淪為男人的附庸品和傳宗接代的工具,很難體現女子的社會價值。
- 精神上受封建禮教的洗禮
纏足的女子,只會在家「三從四德」,沒有自己的個性。更受封建思想的束縛。所以,孫中山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之後,就把女子纏足的陋習給廢除掉了。
Ⅱ 古代女子為何要裹腳
裹腳又稱纏足,裹腳這個習俗是對古代女性身體的摧殘,是由古代男性扭曲的審美所導致的。古代女性在身體發育時期就要開始纏足,在腳上裹上厚厚的布阻止腳的發育,讓腳一直處於嬌小的狀態,一直到身體發育成熟後,小腳已經形成,才會解去裹腳布。根據考古發現,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到了明代時期進入興盛時代,而到了清朝,裹腳已經成為社會各個階級的女性都遵守的習俗,整個社會的審美就是女生要以小腳為美,不裹腳的女性會被視為是異類。
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下令剪辮和禁止纏足,制止這種不良的傳統風氣。但由於當時人們還沒有從封建思想中完全轉變,老百姓不願意剪辮和去除裹腳布,甚至士兵強行把女性的裹腳布撕開後,這個女性就會自殺,因為在她們眼中,不裹腳意味著不能出嫁,意味著不是正常女性。
Ⅲ 為什麼中國舊社會的婦女要裹腳
裹腳是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
裹腳也稱纏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陋習,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也一度成為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古代婦女纏足起始時間,卻始終是一個謎。
(3)為什麼舊時女人要裹腳擴展閱讀:
民國初期,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進一步推行禁纏足政策。1906年梅山地震,長輩開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纏足,政策得以順利推行。
孫中山總統於1912年3月11日發布《大總統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勸禁纏足文。
1916年內務部又頒《內務部通咨各省勸禁婦女纏足文》1928年5月,南京中央政府批准由內政部頒發《禁止婦女纏足條例》,1929年國民政府又發布放足布告,並派專員落實。
Ⅳ 古代女子為什麼要裹腳
古代以小腳為美,有很多女孩子從小就被纏足,用一塊布把腳纏起來,硬是把腳塞進小鞋裡。長期裹腳,慢慢地腳就變形了。在當時的審美來說,三寸金蓮是很美的,而且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的特點,有些窮苦人家,可能就不那麼講究了。
Ⅳ 古代女人為什麼要裹腳
古代婦女為什麼要流行裹腳,一般的說法是為了使走路的姿態好看。其實不然,其中還有更多的原因。
古代的說法是為了增加」性趣「。古代認為:婦女的腳越小,她的性慾就越強,通過裹腳可以使婦女陰部集中發展,陰道部的皺紋會一層層加厚。使之更為豐腴和敏感。
由於限制了腳部肌肉的發展,臀部變得更為豐滿,對男人更有誘惑力;豐滿的臀部也利於自然分娩。古代沒有剖腹產,生育能力尤為重要。
古代男人的審美觀不同,認為小腳更能調動男人的性慾。更為變態的是把女人的鞋子當酒杯,直接把酒倒進鞋中飲用,美其名」金蓮杯「。
中國真正風行婦女裹腳是在宋朝,當時大多數婦女紛紛用人為的方法改變自己腳的形狀,使之成為三寸金蓮。
塑造女子三寸金蓮的工作通常是在女孩五歲左右,母親就開始為女孩裹腳,因為這時女孩的骨頭富有柔韌性和可塑性。再大一點怎麼裹也沒有作用。經過幾年會變成一種尖腳形的腳,這種腳最終形成所謂的三寸金蓮。
古代女孩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打造雙腳。並把雙腳視為最重要的部位。像保護自己的貞節一樣看待。這才有了後來《水滸傳》中,王婆的計謀,讓西門慶在桌子底下,摸潘金蓮的小腳。在宋代,摸婦女的腳,等同於現代摸婦女胸部。
拓展資料
纏足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一)勞動力減半——加劇社會貧困
人類社會男女各占其半,女子纏足,半為殘廢,纏足時代的女子多以「沒腳蟹」自比。腳小難行,行必扶牆,拄杖持桿,有條件者則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僅能步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負的時有所聞,倘若孤立無助,那麼由此室移至相鄰的彼室也難以做到。至於出門行路,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遠便以氣喘吁吁,時不時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蓮鉤解痛除乏。若逢兵荒馬亂,只有坐以待斃。纏足後的女子連走路都難,又怎能參加社會勞動呢?
(二)女人是「玩物」——失去獨立自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纏足後的女子,行動不變,無法參加社會勞動和家庭中繁重勞動,社會和家庭中的財富都是由男子創造的,她們失去獨立人格和自尊,她們只是男子的附屬,是屬於男子的財產,男子把她們做為一種「玩物」。而纏足風俗的形成更加劇了女人是「玩物」。
(三)折筋又斷骨——身心受到摧殘
「媽媽經」有「不爛不小,越爛越好」之語。為了使小腳易於裹成,往往有故意使肌肉糜爛的舉動。有人在纏腳布內故意放入碎石、瓦礫、瓷屑,有人用針刺刀劃的辦法弄破皮肉。想纏就一雙金蓮,非到折筋斷骨不可,掉落一、二個小趾也是家常便飯,女子纏足,坐卧不安,行之不能穩,夜痛不成寐,歷盡極度煎熬,慘遭至酷折磨。
金蓮的纏裹,血淚斑斑,慘無人道。俗話說,「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千百年來,為了纏足,使無數無罪無辜女子身心受到摧殘。
總之,通過纏足風俗形成原因及危害的敘述和分析,我們對這一陋習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這種陋習已成過去,可它卻能給我們現代人以啟示,使我們懂得了我們應該有健康、正確的審美意趣,不能盲從和跟風,同時,女人要獨立、自愛、自尊,從而「纏足」這種陋習才不會重演。
中國網「三寸金蓮」背後的秘密 古代女人為什麼裹腳 網頁鏈接
Ⅵ 為什麼古代的女人要裹腳
古代婦女為什麼要流行裹腳,一般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是為了使走路的姿態好看,2、古代的說法是為了增加」性趣「,3、古代的說法是為了有利於生育,4、古代男人的審美觀不同。
Ⅶ 為什麼古代的女生要裹小腳呢你覺得這樣對嗎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讓女生裹小腳。現在的人在看到三寸金蓮時都非常的震驚,因為大家很難想像有的人可以穿這么小的鞋。為什麼古代的女生要裹小腳呢?今天就讓我們討論一下。
Ⅷ 古代女性為什麼要裹腳,原因有哪幾點
一般來說是有四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審美的問題,性別之間的隔離制度,宋明時期的理學推動,再加上女性的特殊嗜好。
Ⅸ 為什麼在舊社會女人要裹小腳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
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
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
但是此種說法有迷信因素,可信度不高
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盡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纏足始於五代之說,則是源自南唐李後主的嬪妃娘,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李後主專門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命娘以帛纏足,使腳纖小屈上作新月狀,再穿上素襪在蓮花台上翩翩起舞,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而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
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